面 子

感悟心声




          很久以前,朋友父亲在浙江工作,每年都只在春节时回老家一两个月探亲。那年他照例回乡,一路舟车劳顿,坐船上岛后又误了车,从车站走回家时已渐近黄昏,隆冬季节,空旷的四野里北风萧瑟,天色不免有几分阴沉。
 

    走过一座桥,快到家时,他远远看到坡地上有人在地里劳作,模模糊糊的看上去像是他妹妹,他激动之下大叫妹妹的名字:“兰芬!兰芬!”但那个身影抬起头,却不是妹妹,而是他的妻子。
 

就因为这一认错人,一场新年团圆的聚会变成了无休止的争执,最后妻子坚决要求离婚,因为“你眼里哪里还有我”?虽然他再三道歉,说当时光线不好,但妻子却觉得离得并不远,尽管是低头,但也不是背对着,为什么会认不出自己?总之好话说尽,还是不能挽回这段婚姻,竟然就此离了。
 

    听到这段旧事,我还只六七岁,不明世事,但对此却印象极深。这个朋友的父亲我见过,为人极和善,深知其绝非傲慢无礼之人,那说得上“目中无人”?而他这个前妻,听说也很能持家,并非心有另属才借小故离婚,只是她一贯个性很强,认定的事便很难通融妥协。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人有时真是不可思议”,很多年里,每每想到此事,还是常觉得匪夷所思:为何一个小小的误会竟会造成两人之间不可挽回的破裂?

图片 

 

    年事渐长,不能不懂些为人处世之道,慢慢注意到人际交往中那些不曾明言的心态。

    

    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对此有一段精辟的描述:“鲍千灵连连拱手,和各诸英雄招呼。他可真还不敢大意,这些江湖英雄慷慨豪迈的固多,气量狭窄的可也着实不少,一个不小心向谁少点了一下头,没笑上一笑答,说不定无意中便得罪了人,因此而惹上无穷后患,甚至酿成杀身之祸,那也不是奇事。”在这部小说中也确实有这样的事:萧峰便是因为在洛阳牡丹花会上没看马夫人一眼,而被陷害得难容于天地之间,马夫人临死前说得明白,在她看来,萧峰对她视而不见,便是“自高自大,自以为武功天下第一的傲慢家伙”。

 

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同族的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对彼此的行为方式了如指掌,熟悉到可以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沉默来交流,而语言只是信息传递的一部分;但或许也正因此,任何微妙委婉的表示,都可能被对方过度解释。
 
图片
 

朋友姑妈和他父亲打招呼,他父亲没听见,结果竟因此结下了几十年的仇恨。这种心理虽然在上一辈中更多见,但在年轻人也不罕见,尤其是恋人之间,这大概正是因为恋人间彼此尤为亲密,在这种高语境互动之中遂易于将对方的任何微小举动视为有意为之的强烈信号。
 

    人们之所以对认错人这样的“小事”做出极其激烈的反应,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而是因为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有损自己的面子和尊严,而那就绝不是小事了。别人的一个眼神或无意的忽视,便可能使人感觉“你瞧不起我”或被人看作是“不把人放眼里”。
 

图片
 

吴飞在《浮生取义》一书中所说的,“可以说,只要人处在与别人的交往之中,就存在面子的问题;而面子也只有在于别人交往的时候才有意义”,羞耻和“没面子”,说到底都是对他人行为的反应,只不过在极敏感的人看来,很多未说出口的微妙之举便已足够感觉受辱。
 

阎云翔在《礼物的流动》中说过,“一个人雇人去干那些传统上是无偿帮忙的活儿是很尴尬的,因为那是在向世人表明,他在村里没有面子,他的关系几近于零”。

图片
 

    一位老人去北京儿子家的四合院,还像在农村时一样,见到掉地下的树枝就捡起来,儿子笑:“别这么丢人了。树枝值几个钱?”他原本就住得有几分不自在,听了这话,竟因此上吊自杀了。但这句话如果是陌生的路人来说,老人恐怕也未必有这么大的反应。
 

    这些都是面子惹的祸,我们工作已经很辛苦了,还要顾及太多人的面子和自己的面子,实在太累、太累、太累、太累了。

 

 图片


文章评论

背后有阳光~

每一个悲剧都是出自我们的面子,如果把面子和尊严扯在一起,呵呵,那就太可笑了。

当素雅遇上怡乐

面子,妨碍了许多人许多事,碍于面子,许多该做的事不敢去做,许多该有的情感只能压抑,,,面子,其实就是面具,带着面子活着,好累,,,

脱衣不脱心

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你说那个面子大?

爱依梦

中国人基本活在面子里,不过如今的90后更有个性了

亦 荷

面子有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不是吗?

追风/~””~\黄昏

人只所以活的累,只因罩在面纱后面,气透不畅而已[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