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一生的时间读你

父爱如山

                                                          

                                                                                     文 雪舞青山

          外甥女来看我。闲聊时,谈起了他的父亲,也谈起了我的父亲,不免一阵唏嘘。

          谈话勾起了我的思念,也勾起了我自去年年底就有的一种冲动。这种冲动让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因此,我始终压抑着它,不 敢付诸行动!

          也许,朱自清的《背影》会给我写作此文的理由与勇气,让我在父亲的有生之年来尝试解读孤独的父亲,孤独的父爱!

       “父爱是爬过月台,为我们买桔时那臃肿笨拙的背影,

        还是你桀骜不驯,顽劣时惩戒你的那根柳枝?

        父爱是寒冬时骑在单车上送你上学嘴边哈出的白气,

        还是你捧回大红的证书,奖状时,古铜色的脸上未有丝毫赞许,却向隅独酌时无言的泪滴。

         父爱是闲暇时和你一起哼唱的那声京腔,

         还是我们独自漂泊时,送我们上路时摇曳在风中的白发?

         父爱是倦鸟归林时爷娘出郭的扶将,

         还是一生不惯厨艺的他亲手为你送的大饼羹汤?

        ........”

          每每想起父亲,总会浮现出两个很矛盾的影像,一个高大挺拔而右肩膀略微向下倾斜,一个弯曲有些委顿!

          高大挺拔的父亲生于1930年的夏天。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年轻时在东北的某个地方给人当酒店掌柜的,自己却滴酒不沾。几年光景下来,不但未积攒下些许家产,反倒落了一身重病回家。本就贫穷的家,再加上久卧病榻的父亲,三个年幼的妹妹,因医治不及时而双眼视力模糊的母亲,父亲自十五岁起 就挑起了这样的一幅家庭重担!

        他扛着大耙去几十里外的滦河河套去耧柴,他挑着菜担到几十里外的滦县县城去卖菜。为了那个全家赖以糊口的小小的菜园,父亲曾经创下从生产队下班回来用业余时间挑八十担水的记录。年复一年,父亲的右肩变得倾斜!他用这双倾斜的肩膀,娶回了母亲,送走了爷爷,嫁了三个姑姑,又把我们姐弟五人抚养成人!

        父亲的辛劳在全村是有名的,父亲的农活巧妙在十里八村也是有名的。

        那年春天,放假回家,和父亲一起去种地,路边一个去赶集的外村人对我说:“一看这垄,就知道这地是谁家的。你是XXX的孩子吧!你爸的活儿任谁也赶不上,几百米地垄耪下来,没有一个弯儿!”

       父亲的耿介也是远近皆知的。父亲一生最看不惯“术”。据说,父亲年少时,和他经常在一起的一位伙伴曾邀他一起组建儿童团,由父亲来当副团长,他来当正的。父亲因看不惯那些昨日还是左邻右舍,你亲他戚,今日就横眉冷对,左盘右查的行径而拒绝。这种拒绝一直伴随父亲在历次轰轰轰烈烈的运动中的表现。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已是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父亲仍然拒绝了县上人为形象工程而要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民盟,等诸多组织的邀请。而这“代表”和“委员”也是公社的人强行填表父亲勉强摁了手印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父亲的耿介不仅令其一生与显达无缘,也注定他一生朋友甚少却皆为挚友。

      小时候,曾记得父亲有时晚上很晚才回家。后来才渐渐明白。父亲是到朋友的一位家属那里去了!这位朋友远在迁安的首钢,留下家小在村里。走时托父亲照顾。于是,隔三差五,父亲就会到他家问一下家里有没有活要干,有什么需要帮忙买的,陪着聊会天。这很容易成为瓜田李下之嫌的事情父亲做起来却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十几年过去了,父亲没有落下半点闲话。朋友的家属而后随朋友去迁安,而后朋友退休后一家人又回到村里来,直到前段时间这位朋友去世,他们始终和父亲情同手足。

      父亲年轻时曾在唐山钢厂工作过一段时间,期间和一位张姓朋友交往很深。父亲回乡后,每年过年都要到唐山去看望这位朋友,二人也经常有书信往来。因为父亲的这位朋友仍在唐钢上班,没什么闲暇,所以总是父亲去看他。也因为那时上班的工人在村人眼里要比土里刨食的地地道道的农民高贵很多。父亲的行为竟遭到一位村人的讥讽:“都是你们去看人家吧!”言外之意,父亲在攀龙附凤。   

     父亲对这些我们现在称之为无聊的议论当然付之一笑。他更不会告诉这些无聊的人,在唐山地震那年,所有的唐山人都在嗷嗷待哺时,这位张叔叔在自己家人也面临饥荒的威胁时,托人从几百里外的唐山市把几百斤的高粱玉米捎给我们,让我们渡过了那次难关!有友如斯夫复何求!

     父亲的交友之道一直影响着我。几十年来我一直没有也不希求高朋满座的盛况。包括网友,也仅求挚友一二而已。而能令自己引为挚友的则倾己之全力!

      父亲的耿介虽不招人喜欢却也让他赢得了周围人的信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实际上就是分田到家。人人都为是否分到肥田薄地而担忧争吵,人人都不相信他人。这时父亲站出来提议对土地进行公开评估,分成等级,合并,再划分,这样既避免一家的地被化整为零,又能优劣搭配,公平分配。父亲因此被公推为分地的组长!

     这种信任也让父亲在那时到河南等地为大家购买蔬菜种子,到东北为大家函购塑料大棚!大家把钱交给他,绝无怀疑!

     父亲真的可以算做带领全村致富的领头人吧!全县的人都知道XXX村有这么一个人。一直到我上高中。还听到我后座的男生以神秘的语气和他的同桌谈论我的父亲!

      沉重的家庭负担,耿直的性情,总是令父亲那么沉默寡言,令父爱那么遥远。小时候后,我从没有过坐在父亲肩头的享受,甚至记忆中从来没有被父亲抱过,没有偎依在父亲身旁的甜蜜。而母亲却说,父亲只有看见我和小妹妹的时候才会偶尔的笑一下!

      父亲让我渴盼却也不敢靠近!印象中,父亲总是那样的不苟言笑,易怒,我们很少有令他满意的时候。

     其实,那时父亲的责打总是过多的落到我那个不听话的兄长身上。而我,只有唯一的一次。

      那年,我大概八九岁光景吧!头一天晚上,母亲答应带我去看电影!是那种露天电影。

     那时农村的娱乐极少,这露天电影也是一年也难得看一次。本村加上邻村不过三五回吧!我那时个子很矮,自己不敢去,姐姐,兄长不肯带我去,所以,那天,我笨拙却极力的表现着,目的就是想母亲可以兑现承诺。可是那天晚上,我却没有看到应该看到的电影。第二天,我赖在炕上不肯起来,用不去上学表达自己无声的抗议。日上三竿,天不亮已到地里干活的父亲回家吃早饭时,看到罢课的我,听完母亲奶奶的陈诉,顺手拿起一根不很粗,但很有力道的藤条狠狠的抽在了我的身上,几藤条下来,我的身上立即落了几道青紫。我屈服了。但心里却耿耿于怀。

      直到现在,我也弄不明白,我的父亲当时是因为什么给了我这终身难忘的责打。是因为当时祖母母亲的唠叨让他本已疲惫的身心不胜其烦,他用这种方式来发泄他的怒气?还是因为我因母亲的说话不算数而放弃了在他看来对我至关重要的上学,他才用这痛打而迫我就范?我真得说不清楚。但这顿责打令我一生痛恨违背承诺是千真万确的,令我一生不能理直气壮的把别人的错误当成自己胡作非为或犯罪的理由,也是千真万确的!

       父亲一生很痛恨投机取巧占小便宜的行为,即使在那个最贫穷的年代,他也严格约束我们,不让我们去干些许损人利己的事情,不要说拿公家的玉米萝卜,就是在别人看来习以为常的劈几束高粱叶子,当柴烧,或喂牲口,他也认为大逆不道。

       还记得那次在父亲很难得的温和的惩戒。

      那天我和父亲到地里干活。父亲临时有事晚到了一会儿!就在这短暂的“一会儿”,我干了一件令父亲深恶痛绝的事情。在我家承包地的临近,是我的一位本家爷爷的地,那里正种着脆生生的玉米。我对刚打苞的玉米棒子没什么兴趣,倒是棒子下面的玉米秸子令我馋涎欲滴。

      那时,我们很少吃到糖,甘蔗更没见过。每年夏秋那香甜的高粱玉米秸子就成了我们小孩子关于糖的享受,我们称它为“甜杆儿”!

      在父亲晚到地里的那个夏天,我就看准了那样的一个“甜杆”。瞅准了,把它撅到,再折断,甜甜的“甜杆”就要到嘴了。可刚进行到一半,偏偏听见了父亲的脚步声,我不得不放弃已快到嘴的“甜杆”,以最快的速度跑回自家的地里,若无其事的蒿草!虽然没有被父亲抓到现行,可是没有来得及打扫的犯罪现场还是暴露了我的罪行。父亲先是严厉的看了我一眼,而后又默默的看着躺在地上的玉米秸,生气的说:“谁干的这造孽的事?”我当然是不敢承认,唯有劳动改造而已。父亲默默的干着活,不在看我,却时不时的对这那颗受伤的玉米秸看上两眼。每看一眼,我就像被针扎的一样哆嗦一下。哆嗦了十几下之后,父亲终于放下手里的活走过去,蹲下身扶起那颗尚未完全折断的玉米。但它已经软塌塌的,完全无药可救了,父亲惋惜的说 :“  一个庄稼白搭了,  要不秋天能打很多玉米呢!”,从此,我梦里都不敢去作做祸坏别人的事情!

 

     农村的冬夜是漫长的,而在这寒冷的漫漫长夜我却感受到了父亲少有的温情!

     儿时的农村没有电,也没有什么娱乐。不仅没有什么娱乐,我们还要在煤油灯下干摘棉花桃,剥豆荚,退玉米粒之类的活,这时劳累了一天的父亲会躺在炕上用他很浓重的家乡音给我讲或读他的古书。我到现在还对他的“评书”取自《三国演义》的《取西川》记忆犹新。也就是在这种灯下“评书”的影响下,我迷恋上了古典文学,迷恋上了文字,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课外书《三国演义》。那是我在祖母母亲那儿哭闹无果而父亲亲自跑到五里地以外的镇供销社花两块三毛六为我买来的,那时的这个书价,相当于父亲一个月挣得的工分收入,那年我十岁,上小学三年级!

      冬日的夜晚总是有那么多的活要干,尤其分田到户以后,农活更是总也干不完。那年冬天,我们家蒙了很多的塑料大棚,大棚上面要盖很重很重的稻草帘子。我们就在那些个夜晚把帘子搬到大棚上,第二天日出时再揭下来。

      记得那时我很孱弱,干不久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而父亲总是在黑暗中含着我的小名:“XX,过来,这帘子轻点,搬这个!”可是,那是的我却怎么也体会不到这是一种爱!

     上高中了,我们的学校在距家五里的镇上。家人把唯一的那辆自行车给了我上学。可是每到春节需要走亲访友时,自行车便要被大人征用 。乡村的清晨冷得滴水成冰。父这时骑着单车送我上学,为的是回来家人有自行车用。坐在单车后面,望着父亲口中哈出的白气在呼出的刹那结成冰霜,   我有了一种感动,暗下决心  ,要父亲因我而我骄傲!

      我上大学那年,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那年,父亲把自己亲手培育的“琼酥”西瓜挑了一个冬瓜般大的留到了九月九日——我就要出门远行的那一天。邀来街坊四邻,吃西瓜为我送行。

     而坚强的父亲则只肯把我送到滦县火车站。秋日的夜晚,飘着阴冷的雨,而同样冷峻的是父亲那句,“如果你自己不能到达上学的地方,这学也就不用上了!”  父亲把我送到火车上,在黑暗中,又不知从哪里为我买来一书包的梨,这梨一直陪我到了遥远的求学的异地。

     游子离乡,再难回头。我结束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却仍是长长短短的漂泊,一头直直的短发,一双双鞋底花纹早已磨平的旅游鞋。终于,有一天父亲替我拎起来扔在地上的行李,父亲真的已经老了,他的脊背不再挺直,只是双肩依旧倾斜。

      所不能料到的是 当我建立自己温馨的家庭,想报答父亲让他安享晚年的梦想依然只是个梦想。诸多的因素,我只能望父兴叹!

      前几年,父亲患了脑血栓,随之而来的小脑萎缩并发症让他渐趋糊涂。他甚至会去干一些有伤大雅或没有自尊的事情。当我听到他低声下气的为他年轻时过多的责打的儿子送去吃的东西时而当事人却冷淡的甚至不屑一顾时,我不知道应该把这看做是一种父爱还是父亲呆滞后的懦弱!

 

     每次回家  , 看着父亲苍老的脸,听着他早已模糊不清的话语,往他的手里递送着葡萄和荔枝等吃食时,我总有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这个曾经那么刚烈的老人此刻显得那么软弱,他太需要一种最原始的柔情来呵护了!离开时,父亲送我出门时,那 飘荡风中的白发对我是一种刺痛,一种嘲笑,刺痛着我敏感的心,嘲笑着我的无能!

     生活是漫长的庸琐与无奈,当曾经强壮,自尊,睿智的父亲已被岁月的沧桑雕琢的呆滞,衰竭,甚至委顿懦弱时,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笔来触摸这残酷而又深刻的真实。所以,几次打消想写父爱的念头,每次读朱自清的《背影》,都会读出父亲背影后的沧桑,与生活中的真实。

   

    

    
                                    图片

    

    父亲,父爱并不像父亲年轻时的这张照片这样唯美,我需一生的时间读你!

  

     

  

     

   

    

    

  

    

 

 

     

   

    

  

     

    

    

   

    

 

文章评论

苗子

青山,你笔下的父亲令人肃然起敬.我仿佛看见过这位坚强而慈善的老人.因了你的优秀,因了你对他的无限敬爱.人人都会老,而我们老去那时,不会再有父辈一样丰富的内容留给后人了.因此,读一世还不够.这里,苗子真诚祝愿老人平安吉祥!

五朝山爷

[ft=,4,楷体_gb2312] 父爱如山,希望不要发生象我这样:[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事,多孝敬他老人家,常回家看看,老爷子心里明白着呢![/ft] [ft=,4,楷体_gb2312] 替我问你爸爸好![/ft]

青山独归远

[ft=,2,]以我的日志作为此次父爱征文的第十篇,也是最后一篇。青山在此谢谢各位网友的鼎力相助![em]e183[/em][/ft]

雁随秋风

[ft=,4,楷体_gb2312]父亲是男人,男人有担当!你的父亲做到了,用他十五岁稚嫩的肩膀开始着一生的担当。[/ft] [ft=,4,楷体_gb2312]父亲是男人,男人自磊落!你的父亲做到了,用他不避瓜田李下而对朋友妻儿的默默照顾验证着男人的磊落。[/ft] [ft=,4,楷体_gb2312]父亲是英雄,英雄的末日是孤独![/ft] [ft=,,楷体_gb2312][ft=,4,]我最欣赏你父亲的那句话:[ft=,,arial]“如果你自己不能到达上学的地方,这学也就不用上了!” [/ft][/ft][/ft] [ft=,,楷体_gb2312][ft=,4,][ft=,,楷体_gb2312]因为我们家对男孩的教育就一直遵循着这样信念![/ft][/ft][/ft]

古韵琴声

[ft=#990066,5,]青山读了你的这篇关于父亲的文章,内心五味杂成,“用一生的时间读你”,但还是没有读懂!你的父亲与我父亲同岁,也曾经历艰苦的岁月、后来患了痴呆……我觉得你娓娓道来的是一个真实的父亲,离我们很近的父亲,近的我不忍再读的父亲,近的我泪眼滂沱的父亲![/ft]

烛光闪烁

[ft=,2,]天下的父亲都是一样的吧?父爱怎能不同?劳累了一生的父亲无论如今变成了什么样,都一样值得我们敬重!向你的老父亲致敬![/ft]

雨雪

[ft=,2,]父爱在心,父爱在天!那浓浓的亲情用一生怎能读完?看你的文章,心中有莫名的疼痛,只愿天下父母皆安康![/ft]

一笑

[ft=,2,]朴实而厚重的爱.....想起了我老爸 [/ft]

南江

[ft=,2,]是啊,这种情岂止是一篇文章所能言尽的,他贯穿着我们生命的始终。。。[/ft]

青山独归远

父亲节,喜羊羊要带上她的奖杯奖牌去看她的老爷,不知道这份礼物对已近乎痴呆的父亲还有没有意义。往事如昨。二十多年前,严峻的父亲曾亲自送我踏上异乡求学之路,那是他唯一一次送自己的孩子远行!

耐寒木

强壮、自尊、睿智的父亲 越来越衰竭 越来越喜欢一只棒棒糖 一瓶娃哈哈 常象个做错事的孩子 一脸茫然 象是要在我这里 也得一张奖状 书包、橡皮、铅笔刀 木枪、弹弓、五子棋 。。。。。 我会牵着你的手 象当年的你一样! 会以为他做错了什么?

秋日丝语

不能接受父亲低声下气地送去吃的东西时而当事人的冷淡甚至不屑一顾——那是刺心的画面。

耐寒木

[em]e115[/em]父养儿时给棵心,儿养父时给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