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驾游记之16.雅鲁藏布大峡谷(8月14日)

个人日记

西藏自驾游记

16.雅鲁藏布大峡谷(814日)

虽然昨晚睡得迟,但是为了看那著名的雅鲁藏布江,我们今天还是早早的就起了床出了门,晨曦未露,林芝城仿佛和我们一样,睡眼朦胧。  图片

林芝地区有西藏的江南之称,“八一”镇是林芝地区政府机关所在地。这是个新兴城市,海拔2900米,市区面积不大,街道平直,方正,清亮的尼洋河在市区边上穿过,河两岸青山对峙,山上树木葱茏。

据介绍,解放前,这里只有几座寺庙,几十户人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解放军开始在此建设,故名“八一”。1960年之后,从开垦荒地开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一座高原城镇逐渐崛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林芝地区取得了较快发展,目前已是一个设施齐全多功能的新兴城镇。西藏农牧学院与高原生态研究所就在林芝城里。

早饭后,朝阳露出头来,我们踏上了去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路。汽车驶过城区边沿的尼洋河大桥,这一段路面平坦,两旁的景色也很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离开林芝城,沿尼洋河一路向南,汽车左边的尼洋河水流平缓,远处青山苍翠,山间祥云围绕,景色不错,心情也不错。沿着S306省道走了半小时左右,我们看见了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在眼前合流,交汇处很平静,没有碰撞,是一条河对另一条河的吞没。这里硕大的湿地风光简直就如内地江南的田园一般,很是亲切。

图片

图片

图片

汽车继续往前,驶过尼洋河上的冈嘎大桥,眼前竟然出现了一个飞机场,原来这里竟然是传说中的林芝机场。

林芝机场的海拔在西藏地区是最低的,但是这里的飞行难度却是中国最高的,机场海拔2949米,属于高原机场。这里高山峻岭,飞机起降只能在狭窄弯曲的河谷中飞行,据说在这峡谷地带,多低云天气,风向多变,并伴有紊乱气流,飞机只能利用上午时刻起降,全年适航时间累计仅有100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过了冈嘎大桥,我们从机场外围在尼洋河对岸沿来时方向行进,一路上都是田园风光,山上不时有五彩的经幡,往前走不久,我们再次从对岸看到了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的汇流处。

在这里,远山近水,风景如画。江河汇流的开阔江面上,尼洋河水清澈而湍急,雅鲁藏布江水浊而流速缓慢,一清一浊泾渭分明,从这里,尼洋河随雅鲁藏布江折转拐弯向东北方向流淌,逆流而上,形成倒流奇观。当雅鲁藏布江流淌到几十公里外的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脚下的时候,会在那里来一个大掉头,围绕海拔7787米高的南迦巴瓦峰,形成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从此一直往南流。流入印度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与恒河汇合后称帕德玛河,最终注入印度洋。

雅鲁藏布大峡谷就是这个“雅鲁藏布江大拐弯”,98年的时候,国务院才为其科学正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号称世界第一大峡谷。

继续前行,公路在一个又一个的藏民村庄中穿行。这一段路上我们极少见到来往的车辆,于是就不断的提出疑问:是不是走错了?这么声名显赫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怎么不像别的景区一样,沿途都有穿梭往来的旅游车辆,这里也太冷清了吧。可是导航显示没错,翻开地图看,也没错。我们就这样惴惴不安地前行着。公路沿途藏民散放的藏香猪、臧牛、家狗在公路上悠闲的荡来荡去,可能是因为见多不怪的原因吧,这些藏区的精灵从不害怕高速而至的汽车。

图片

图片

这就是传说中的藏香猪,与我们本地的家养猪从外形上看并无二致。

再走一会儿,我们看见了对岸江边有一个很大的沙堆,停车看路牌,原来这也是一个景点,名曰“佛掌沙丘”。正当我们为这么大一堆沙来自何处争论不休的时候,路牌下的文字告诉了我们答案:沙丘正好和水中倒影形成一双合拢的手掌,过往船只就在这双硕大的手掌里穿行,像孙悟空在如来佛掌中腾云驾雾。凸起沙丘何以形成?原来江水流此,江底既不是带棱角的碎石,也不是滚圆的鹅卵石,拥有的全是大量的细砂,长年累月沙子在江水缓慢处沉淀堆积,形成砂质江滩。枯水期,滩涂上的沙子被风不断地吹向岸边,堆积越来越高,就形成如佛掌一样的沙丘。

图片

图片

越往前走,越偏僻冷清,道路也变得更窄。虽然我们更加怀疑是不是走错了方向,但是并没停车观望,而是继续行进。

当车辆从最后一个藏民村庄间的林荫公路钻出之后,一座用石块垒砌而成的数十米高的巨门柱映入眼帘,原来这是到了景区门口。我们此时才看见停车场里已经停放了几十台汽车,原来游客并不止我们一行,只是别人比我们来得早罢了。

这里的公共建筑设施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块垒砌建造的,就连屋顶也是用石块做成的平顶。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将车辆停靠在景区接待中心停车场后,他们几个去买票,我则提着相机闲逛。这里仿若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空气格外清新,路旁的野花开得正艳,能见度特别高,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露出清晰的面庞。

图片

图片

早就听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也是最长的峡谷,拥有着美丽的山水景观,被誉为“人类最后的密境”。它山体险峻,峡谷幽深,青山绿水,激流咆哮,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量齐观。据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被科学界称作是上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发现之一。为此,它获得过很多称号: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带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山地,是“植物类型天然博物馆”、“生物资源的基因宝库”。同时,大峡谷处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俯冲的东北挤角,地质现象多种多样,堪称罕见的“地质博物馆”。

正是基于这样的称号和传说,吸引着我们虽然历尽艰辛,也要不远千里来一睹它的容颜。那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真的让我们不虚此行吗?

景区门票是每人240元,其中包含景区专线大巴来回的交通费、随车导游费以及景区各个景点的游览费用。我们怀着即将欣赏到“世界第一”的激动心情,持票进入景区,迫不及待地登上景区专线大巴车。汽车刚出发,我们就看见了缓缓流淌的浑浊的雅鲁藏布江,江面很宽阔,一座并不太宽的桥梁横跨在江面上。只是两岸的山势并不险峻,在我们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峡谷”的印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几分钟后,我们到达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一个景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起点石碑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大巴车行进过程中,随车导游向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500多公里,现在开放的仅仅是从景区入口向内约二三十公里纵深范围。此时我明白了,这不过是浅尝辄止的游览大峡谷,好比是盲人摸象,意义不大。导游说,大峡谷真正最精彩的地方,是像马蹄形的大拐弯,是六千多米的谷深地带等地方,可是,目前这些地方根本没有开发,没有道路,没有汽车,人迹罕至。那些真正惊、险、奇的风光地域要向内徒步数十天到几个月的路程,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因为塌方、雪崩等自然灾害,每年都有探险爱好者葬身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基本特点可以用十一个字来概括: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窄。可是,这些特点在我们这短短的行程中,是完全无法感受和领略的。

从景区入口前行5公里左右,我们来到号称树龄有1450多年的大桑树景点,只见遒劲的树干依旧枝叶繁茂,生机盎然。虽然树干有些部位的树皮已坏死脱落,但桑树上的新枝叶仍层出不穷,呈勃勃之态。导游告诉我们,这棵老桑树依偎着千年不变的雪山所呈现的不仅是一种蓊郁之美,更是一种让人不得不惊叹的生命力。每年的1018日是大峡谷旅游节,届时将有数百对新郎新娘在大桑树下举办集体婚礼。

图片

图片

大桑树旁边,有巨石一分为二,夹缝中生长一株桃树,甚为奇特,有一段美丽而感人的情比石坚的爱情故事在当地流传至今。导游对我们说:顺时针围绕情比石坚的桃树巨石转一圈者,财运滚滚来;转两圈还会身体健康不染病害;如果转三圈,桃花运就很快降临了。游客们听了纷纷绕着情比石坚转起圈来。

图片

图片

在不远处的一块田地里,立着一块巨石,传说这是被神仙灭掉的魔鬼的心脏。

图片

雅鲁藏布江在林芝地区要从加拉白垒峰和南迦巴瓦峰之间穿过,两峰相距20公里。雅鲁藏布江一直围绕南迦巴瓦峰转一个巨大的马蹄形,形成五百多公里的大拐弯,这个大拐弯正是我们看到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江走出大峡谷后,才脱离南迦巴瓦峰的视线,向南流淌,一直流入印度和孟加拉国,最后进入印度洋。

我们要看到达的下一个景点就是远眺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藏语意为“直刺蓝天的战予”。主峰高7787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但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因此南迦巴瓦是7000米级山峰中的最高峰。有冰山之父的美誉。

据介绍,南迦巴瓦峰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经常发生地震,据说一年内有好几次。最值得一提的是1950815日,发生了震级达8.5级的墨脱大地震,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周围的村庄全部被摧毁,有的村庄竟被直接抛入江中。地震引发的山崩、滑坡,曾造成河谷阻塞,江水断流。江水冲开壅塞的泥石后,又扫荡了雅鲁藏布江的下游,洪水甚至波及印度平原。当时的印度政府惊慌失措,不知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的中国搞了什么名堂。

由于南迦巴瓦峰所在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板块运动强烈,造成南迦巴瓦峰地区山壁耸立、地震、雪崩不断,攀登难度极大,这样反而使南迦巴瓦峰很长时间以来成为未被人类登上的最高一座“处女峰”,直到19921030日由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成功。

从南迦巴瓦这个充满阳刚的名字里,我们大概也能揣摩出南迦巴瓦峰的刚烈和不可征服。

南迦巴瓦常年被云遮雾绕,宛如梦幻里的仙境,这更增添了南迦巴瓦的神秘色彩。当地藏民说,只有心诚的人才能一睹它的风采。上世纪初曾有一些外国探险家经印度来到这里,希望一睹神山芳容,能拍下一张照片,但苦等了整整一个月,南峰始终为浓云所掩,只好望山兴叹,抱憾而归。即使当地人,一年之中可以看见他真容的时间也寥寥无几。导游介绍说,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推举南迦巴瓦为中国最美的山第一名,并且重点介绍了她的神秘莫测、难以窥到其真容:“仅是转眼,漫卷的云烟又遮盖了他,欲再看时,却只见天空流云如织,云下群山含羞”。看南迦巴瓦实在是难,甚至有人说,比看梅里的日照金山还难。越是难看得到,就越想看,得不到的事物总是最美好的,也许,这也是为何南迦巴瓦被评为最美的原因之一吧。

关于南迦巴瓦难于见到的原因,地理学家解释说,南迦巴瓦紧邻雅鲁藏布大峡谷,来自印度洋上的湿润空气沿峡谷北上,从而造成峡谷两侧的高山被云雾笼罩。

或许是我们的诚意感动了南迦巴瓦峰,或许是我们运气好,今天的南迦巴瓦峰没有在我们眼前有太多的忸怩,羞涩,而是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把它的美丽和魅力呈现在我们眼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迦巴瓦峰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因为其主峰高耸入云,当地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飘忽的旗云就是神仙们燃起的桑烟,传说中山顶上还有神宫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人们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都有着无比的推崇和敬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车继续行进,驶过格嘎大桥,就来到南迦巴瓦峰山脚下,这里也是此行的最后一站。

图片

我们先来到江边,近距离欣赏雅鲁藏布江的奔腾和汹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虽然水势不算小,但是凭心而论,没我想象的雅鲁藏布江的宏伟气势,感觉比内地一条普通河流也气势不到哪里去。从江边回到来路旁,近距离仰视南迦巴瓦峰,天空格外蓝,云朵格外白,雪峰格外美。不过,我们都有一个感受,南迦巴瓦峰7787米的海拔,是不是计算错了,在我们眼前的山峰,我们总觉得不太高,因为我们的脚下,海拔最多三千米,我们觉得南迦巴瓦峰并没有并没有比我们所处的位置高出四千多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两百多元的门票到这里就算“物尽其用”了,可我们实在是心有不甘,那传说中的“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幽深而凶险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与我们眼前之所见实在是相距遥远,大有受骗上当的感觉。

转念一想,我们所见的不过是最便于开发的三十来公里的纵深罢了,对于蜿蜒五百多公里长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来说,这仅能算是刚刚撩起其神秘面纱的一角方寸,要想探奇神秘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要想让游人有更大的收获,这里的旅游开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或许几十年后能往里推进几百公里,或许有很多地方,永远都不可能有普通游客的足迹。

两个多小时以后,我们乘车沿来时路返回到景区入口。


图片

图片

图片

离开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在返回林芝的路上,我们经过佛掌沙丘的时候,再次停车拍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回到林芝,顺道领略了这高原上的“江南”风光,这里的山清水秀确实和藏区的大多数地方不一样。


图片

图片

图片

车上,同行的周哥说,在我们老家,有一个姓雷的老哥,早年因为家庭成分(出身)不好,受人歧视,三十多岁都没能娶上媳妇,还多次受到迫害。为了改变命运,远走他乡,毅然来到西藏林芝地区,在这里娶妻生子,安家落户。据说前些年曾携家带口回乡省亲,在我们当地传为佳话。周哥通过不厌其烦的电话串联,竟然联系上了这位姓雷的老哥,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作客。我们经过商议,大家觉得好不容易来一趟林芝,那就去看看吧,其实更多的是想走近藏民家里去,看看他们的日常生活。

林芝城所在位置在八一镇,雷哥一家的位置在相邻的林芝镇,两镇相距不过十几公里,都在318国道上。我们从八一镇去往林芝镇的途中,经过一个景点——巨柏园。里面有西藏珍贵的特有柏树品种——西藏巨柏。园林平均树高44米,平均直径158厘米,其中有一棵被称为“巨柏王”、“活文物”的巨柏,被誉为“中国柏科之最”,树高57米,直径5.8米,树冠投影面积一亩有余,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站在树下,每个人或许都会觉得自己渺小。想想这些树开始成长的时候,我国正处于春秋时期,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历朝历代的风云人物都早已经烟消云散,而这些巨柏树却静静地看着世界变幻,时间流逝,依然巍峨屹立。

来到门口一看,每人要几十元钱的门票,我们都觉得为看树花费不菲,不值得,就没进去看这古老的巨柏。


图片

图片

来到林芝镇一打听,这里的不少藏族同胞竟然都认识这位雷哥。雷哥家住在镇子附近几公里远的一处坡地上,在几位藏族同胞的指引下,我们的汽车翻上山坡,来到了一个村委会驻地。仔细一看,这里的确切名称是“林芝县林芝镇朗欧村村民委员会”。

图片

我们大呼小叫的一说话,出来一个人,他告诉我们雷哥家就在村委会房子背后。于是我们将汽车停在这里,步行前往。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幢片石砌成的一楼一底的藏式民房,院子里躺着几棵很大的圆木。我们开口呼喊雷哥的名字,他应声而出,热情地把我们迎到屋子里去。女主人和孩子们都不在,雷哥招呼我们入座,给我们端上据他说做得不成功的酥油茶。他说这么多年来,家里的酥油茶都是他的藏族老婆熬的,所以他不太会做,由于他老婆不知道我们要来,去地里干活了,所以他临时弄了这所谓的酥油茶。我们端着茶碗尝了尝,确实不咋地,除了咸咸的味道,没别的特点。

图片

雷哥家里的陈设有着明显的藏族风格,家具大多画上各种藏族图案。这段时间正是林芝地区的收获季节,所以家里也堆放了很多玉米,麦子之类的粮食。雷哥告诉我们,他们那里的藏人大多生活富足,家家户户有粮食收成,饲养有很多牲口,政府每年还有很多救济,人人享受低保,每户人家建房子国家有补贴。他指着院子里的圆木说,就连家家户户烧饭用的柴火都是政府发放的。

雷哥说,藏族地区没有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他两口子生了六个孩子,现在大的三个已经工作了,有做公务员的,有做教师的,有做警察的。还有两个孩子正在读大学,最小的幺儿刚小学毕业。他还把他小幺儿的小学毕业照给我们看:

图片

雷哥热情地挽留我们留住一宿,可我们只是想看看藏民的生活罢了,并不想叨扰他们一家,于是我们就告别了雷哥,踏上了返回拉萨的归程。此时已近傍晚,我们加速往回赶。天快黑的时候,我们在路旁一家饭馆吃晚餐,在晚餐桌上,我和俊哥因为今晚的行程安排发生了争执,闹得有些不愉快。俊哥的意思是今晚我们连夜连晚往前赶,轮流在车上休息。在拉萨不停留,在那曲也不停留,争取明天早上从109国道赶到青海境内,明天白天继续往前赶,明天晚上就可以到达兰州或西宁。我的观点是不要这样搞疲劳战术,出门就是玩的,回家也没急事大事,不用这样赶时间,人过度疲劳,车子过度疲劳,都不安全,所以我坚决主张今晚只能走到拉萨,在拉萨休息一晚上,明天一早再出发。其实我心里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我在车上不容易入睡,而我又最怕熬夜,熬夜就像生了一场病似的,第二天特别难受,何况还要开车,确实也不安全。我的性格一向是比较柔弱的,比较善于顺从别人的意见,但是在这次我和俊哥的争执中,我抱定了决不妥协的决心。另外三人见我和俊哥像两只好斗的公鸡,越说越言辞激烈,互不相让,他们干脆不说话,任由我们争论不休。后来,我为了让俊哥顺从我的意思,我干脆打电话给前面住过的拉萨那家宾馆,直接把房间订好了。并且撂下一句狠话:车主是我,必须听我的,今晚必须留宿拉萨,没有任何商量余地。这话过后,车内好长一段时间保持沉默,先前的玩笑和欢乐早没了踪影。

    俊哥一直开着车,就在我们紧赶慢赶快到拉萨的时候,看见路边的几个加油站都已经关门打烊了,原来西藏地区可不比内地,加油站不是24小时营业。此时车内的余油已经不太多,就算我们想往前赶,也没有可能性了。不过我前面的话,还是对俊哥造成了伤害,虽然我们一向是好哥们儿。就在我们进入拉萨城区后,我以为俊哥的气都已经开始消散的时候,没想到他把车往路边一停,让位了。不过这可难不住我,有导航帮忙,我没费多大劲就把车驶到了目的地,此时已过了午夜十二点。自从出门以来,我和俊哥是每晚都同居一室的,可今晚他主动和我“分居”了,瞌睡和疲劳让我们都顾不得多想,倒头便呼呼大睡。 


文章评论

涧底松

@{uin:495692911,nick:★红蜻蜓★●} 卫华,你下期教一年级吗?

朋子

实在太美,耐人寻味。[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