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培训散记 7

个人日记

成都培训散记 7

422  下午

今天下午的讲座是由成都师范学院的杨东副教授给我们做,内容是《语文主题统整教学模式》。杨东老师是成都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主任、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组专家、“国培计划”四川省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首席专家,这次我们这个培训项目的总设计师就是杨东老师。

杨东老师讲座的题目是和那天陆小平校长的差不多,都是主题统整教学,但是他没怎么去讲这个问题。他先谈了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问题,其中特别最严重的就是教师不停地讲,不停地问,没让学生去活动,即便活动也是做做样子。他以全国知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例,支玉恒,窦桂梅,都是在全国小学语文界响当当的大腕级人物,杨老师去分析他们的课堂教学,发现他们的课堂不仅不值得学,简直就是反面典型。杨东老师做过认真的统计和调查研究,他以支玉恒教学《丰碑》的课堂实录为例:

就字数来说,第一课时共3481字,教师活动文字2587字,占74%。第二课时共5929字,教师活动文字3070字占52%

来看看提问,第一课时,教师提问62次,学生回答53次(9次老师提问后,学生读课文),其中29次齐答,占学生答问的55%。全部为一问一答。第二课时,教师提问118次,学生答问110次,齐答55次,占50%。仅两个问题有多个学生回答,其他为“一问一答”。

窦桂梅的教学也一样,她在教学公开课的时候,课堂实录显示,两课时课堂实录共10200字,教师活动7240字,占71%。教师提问130次。学生齐答或“接答”约70次,占54%

一节课提问一百多次,太吓人了,这里面有多少问题是有思考价值的呢,这样的课堂,不过是把学生当作工具,当作群众演员,配合教师这位主演,表演给听课的观众看,目的是展示主演的演技高超。根本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学点什么,学懂什么。

杨老师的语文教学主张有两点,一是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就是让学生海量阅读。

就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杨东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四川巴东有个农村学校的年轻语文老师,参加工作的时候,比较贪玩,晚上玩得太久,上课之前经常没有备课,甚至课文都还没来得及读一遍。于是懒人有懒主意,一上课就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读书的时候,教师才开始读书。老师抽学生答问的时候,禁止学生举手,教师随便抽人回答,把发言的确定性变化为不确定性,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被抽答的可能,人人都比较专心,让学生都不游离于课堂之外。待这个环节结束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去思考课文后面的问题,让学生的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学生读书思考的时候,教师就开始策划,出点什么有针对性的作业给学生做。作业做完后,相互检查,交换评改,教师都不用改作业。这个老师没花多大功夫,学生的成绩却一直很好。反思他的教学,就是教师少讲课文,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动手,这样学生反而收获比较多。

杨老师这样总结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老师干的事情,尽可能交给学生干!“给点阳光就灿烂,站上讲台就精彩!”

可以把那些事情交给学生?

自搜资料、自认生字、自读课文;互考生字、自主汇报、自主讨论、互批作业、互改作文……

每一课重点“抓一个训练点”。比如:

讲生活、讲故事、讲大意、讲感想、讲观点、讲评价

练朗读、练吟唱、练对话、练快读

换词语、加词语、加细节、展想象、续故事、改课文、改文体

就让学生海量阅读这个问题,杨老师说到三点落实:有书、有任务、有活动。

 

杨东老师语录:

不要把专家太当回事,以免邯郸学步!

不要把名师太当回事,以免东施效颦!

也不要把局长、校长太当回事,以免劳而无功!

一定站着,不要跪着!

一定思考着,不要瞎忙着!

一定“翻个身”教语文,不要老是“背靠背”!

 
         
杨东老师的讲课很生动,很精彩,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增长见识,还很受启发,得到学员们的欢迎。我邀请他有机会来綦江讲学,他说他到过重庆好几个地方讲过课,只要有时间,没问题。他送了我一本他写的学术著作《旁门正道》,暂时被学员借去看了,我会仔细拜读的。 


文章评论

过眼云烟

一路读来,颇有感慨,真不知道书该怎么教啦。也许的确如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方法让生如何才能领悟,怎样才能运用自如?正是我们语文课的任务吧。

芳菲瑀

越看越对我的胃口,好像越懒越是好老师哦,快点回来传授经验,我喜欢你的新理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