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培训散记 11

个人日记

成都培训散记 11

426 

今天上午是由崇州市梓潼小学的蔡娜老师跟老师们讲《课本剧之乐体验》。

蔡老师讲了课本剧的概念,作用,好处,课本剧素材的取舍以及如何编导、排演课本剧等内容,有不少老师对这个话题有兴趣,因为偶尔也会在工作中涉及到。不过我对此没什么兴趣,我甚至觉得那是不务正业。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功夫,小学生,语文本来就学得恍兮惚兮的,读不清楚,写更马虎,还要去编排戏剧,多半是空了吹,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把语文的分内事做好就谢天谢地了,多读点背点,再把字写好一点儿,文章理得通顺点,这才是该做的正事。先学爬再学走,这是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邯郸学步。

真正的语文课,靠的是用语言和文字来描绘人间万象,表达喜怒哀乐,语文课堂上不需要用音乐来渲染气氛,也不需要过多的绘画技巧,更不要把电影电视引入到语文课堂上来。现在的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已经够花里胡哨了,声光电都参与进来了,弄得人眼花缭乱,脱离了语文的本真。

蔡老师通过录像的形式,展示了她的学生排演的课本剧片段,在我看来,且不要去评价演得好不好,单就孩子们那番煞有介事,装腔作势的“做派”,就不知道花了老师和学生多少时间和精力,可是这和语文学习有多大关系呢?有多大作用呢?

为了让听课的老师们尝试演戏的乐趣,掌握课本剧编排的要领,蔡老师安排听课老师们10人一组,分组练习排演课本剧。真没想到,大家热情蛮高,还聪明绝顶,每个组都通过手机上网找到了素材,很快就开始了排练。

五个组分别编排了《东郭先生和狼》《公鸡比美》《守株待兔》《狐假虎威》《滥竽充数》几个故事,老师们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和创作激情,把原本挺简单的故事加上了新的故事情节,尤其添加了特别能刻画出人物性格特征,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对话,而且对话的语言是“与时俱进”的,很富有时代气息,同时又幽默风趣,这样的编排,不仅使故事更曲折更精彩,而且还深化了主题思想。

轮到各组依次上台展演的时候,我才发现学员们真是太活泼太有才了,每个组都有自己的“演技派”明星,初次登台就毫不怯场,把角色演绎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其中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来自江津的小罗老师,她演的南郭先生那真是绝了,虽然美女演男角儿有点儿性别错乱,但是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南郭先生,赢得了大家一阵阵的掌声和笑声。

图片

图片

    今天下午是由成都市高新区实验小学的邓偲娟老师讲《识字教学策略》,由于我一直没有低段教学的经历,对识字教学没有钻研,兴趣也不大。同时,培训临近尾声,我忙于去相关培训单位查看培训费用,所以没有坐下来仔细听,几乎没留下印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