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培训散记 12

个人日记

成都培训散记 12

427 

今天上午的安排是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徐猛老师来讲《微型课题研究方法》。

这些年来,在中小学校,基本上是谈到课题就假,摸到课题就烦。我的观点,我们只是普通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尚且不高,搞科研,那真的就是赶鸭子上架,简直就是逼着牯牛下崽崽,甚至是逼良为娼。因为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大多数人是想好好教书认真上课的,我们虽然不是雷锋,可我们也是良民,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结果非要把职称和科研课题挂上钩,那只能是强迫大家去抄袭,去剽窃。我敢说,在普通中小学,所谓的科研课题研究,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自欺欺人,勉强照着别人的“框框”弄个课题方案,整个开题报告,再花钱请几个所谓的“砖家”来充充门面,就算开题了,就算课题研究启动了。可是实际上呢,开题以后,基本都不太去管不太去理,两三年以后,再东拉西凑整个结题报告,做些乱七八糟的假材料,再把砖家们请来吃吃喝喝揣个红包,装模作样说几句诸如“我看见了皇帝的新衣”“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之类的鬼话,就算结题了。科研课题研究本来是非常严肃正经的事情,可在我们的身边,所谓的课题研究就是这样花钱造假,买纸盖脸。所谓的研究成果,从它在娘肚子的时候起,就是一堆垃圾。

由于一直有这样的心态,所以我对有关科研课题的讲座都没抱什么期待。不过,今天这位徐老师的讲座还算不错,他不是一来就开始念理论,说废话。而是从一个名为《差距产生以后》的具体的案例讲起,启发老师们思考,所谓的课题研究,尤其是我们普通老师做课题研究,不要好大喜功,不要好高骛远,就研究身边小事情,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小问题,不要把“研究”这个词太神圣化,以为有多么高不可攀,其实,研究就是反思。对我们一线老师来说,研究就是要反思四个问题:我做了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做?我这样做的效果怎么样?我还可以怎样改进?

徐老师通过列举很多实例告诉大家,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理性反思,审视教学中习以为常却不简单的现象,如何用反思性实践推动自己对理论的学习和内化,用理性认识转变经验总结的方式。徐老师举的这些例子,让老师们明白,在教学中永远没有最好,所以就得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把反思和总结与理论结合起来,这其实就是有益的微型课题研究。

这堂讲座我听得不是特别仔细,不过就课后老师们和我的交流来看,我感受到徐老师的讲座能够引起部分老师的思考,对养成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获得提升,继而和理论联系起来,上升到微型课题研究,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听过很多次这类内容的讲座,应该说,徐老师的讲座更接地气,或许他更知道一线教师们需要什么。

今天下午是由成都市实验小学钟健老师来给大家讲《“教中学”课堂教学模式》。钟老师一上来就放课堂录像给大家看,这是她班上的一堂“教中学”模式的语文课。上课后,老师就躲到教室角落去了,两个男孩儿走上讲台组织课堂,一样的师生问好后,一个男孩儿操作课件,一个男孩开始上课。这堂课教学的是北师大版的五年级教材《大自然的秘密》,人教版也有内容完全一样的这篇课文,只是改了课题,叫做《自然之道》。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是出示学生预习时概括的主要内容,让大家齐读,然后出示几个不同学生归纳的本文主题思想,分别齐读,接下来是出示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提出来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这时另两个女孩儿走上讲台,讲述刚才的问题,一堂课就由学生教学生,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

放完录像,钟老师开始讲她在班上是如何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去进行“教中学”的,她对所谓“教中学”的定义是:由学生以团队形式承担课堂组织者角色,让学生置身老师角色组织探究活动,在躬身亲历教学的全过程中体验当老师的快乐与艰辛,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事。虽然钟老师讲得不能说没有道理,她所呈现的课堂也挺热闹,但是我还是很怀疑这个教中学的课堂模式。虽然会教的学生,必然要自己首先学会,先有一桶水才能“教”出一碗水,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学生的教法不过就是按照老师教学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学生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语言运用”,上出语文的专业性,我可不抱希望。我听了那天付建勇老师的课后,就在思考,很多课文的“语用”点的寻找和设置,是需要教学智慧的,老师尚且未必能做好,何况小孩子。就算这些上课的孩子在老师的授意下,备出高水平的教案,做出高质量的课件,可他们的组织能力,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机智地面对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都是不能和教师相提并论的,怎么能确保课堂的效率呢?如果是轮流上讲台,那全班学生参差不齐,更不能确保课堂质量。对这个教中学,我感觉虽然有课改的影子,课堂挺热闹,看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实则形式大于内容。教师看似什么也没干,其实不但要一样的备课,还得去教学生备课,教学生上课,学生上完课后,说不定教师还得去“补遗”,多花了精力,学生也被折腾得够呛,可相当多的学生未必能从这热闹和折腾里得到多少收获。相比这样的教学模式,我更赞同泸州的邓伯勇老师那种教法,让学生很快学完一课书,一本书,抽出大量时间讲语用,写作文,讲国学,讲古诗词,形式不花哨,但是挺实用。

今天下午放学后,我们步行去了“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组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随着人流,伴着夕阳,望着炊烟,循着各色各样小吃的香味,漫步在黄昏中的巷子里,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街镇市民生活场景一 一浮现在眼前,这就是那著名的宽窄巷子。

暮色降临,我们又来到成都市区真正的中心——天府广场。虽然广场很大,喷泉随着音乐翩翩舞蹈,可对我们的吸引力并不大。在这里没待多久,我们就从广场下面的地铁站乘坐地铁回到了宾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周长林

[ft=,5,宋体][/ft]普通中小学,所谓的科研课题研究,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自欺欺人[em]e189[/em]

阳光不锈

受益匪浅,就反思,解决小问题,我们还勉强可以。一谈科研,我们仿佛要骑着扫把上卫星,那不只有剽窃了。我们就被做个(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研究。你这文章,让人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