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诠释人生的真相浓缩图——悟得透———命由己造,福由心生! ※〓〓

个人日记

 

 
人生的真相都浓缩在这张图中
 
图片 

释迦穆尼在《佛譬喻经》中,以一段有名的譬喻,这譬喻是这样的:

在一个寂寞的秋天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赶着路。突然,

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

的白骨。



旅人正疑惑思考时,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随着一只大老虎紧逼

而来。看到这只老虎,旅人顿时了解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

逃跑。



但显然是迷失了道路,旅人竟跑到一座断崖绝壁的顶上。在毫无办法之

中,幸好发现断崖上有一颗松树,并且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旅人便毫


不犹豫,马上抓着藤蔓垂下去,可谓九死一生。



老虎眼看好不容易即将入口的食物,居然被逃离,可以想象它是如何懊恼

地在崖上狂吼着。



好感谢啊!幸亏有这藤蔓,终于救了宝贵一命。旅人暂时安心了。但是当

他朝脚下一看时,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是波涛汹涌、底不可测

的深海,怒浪澎湃着,而且在那波涛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等待着

他的坠落。旅人不知不觉全身战栗起来。



但更恐怖的是,依靠救生的藤蔓,在其根接处出现了两只白色和黑色的老

鼠,正在交互地啃着藤蔓。旅人拼命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

点也没有逃开的样子。而且每次摇动藤蔓,便有水滴从上面落下来,这是

树枝上蜂巢所滴下的蜂蜜。由于蜂蜜太甜了,旅人竟完全忘记自己正处于

危险万分的境地,此心陶陶然地被蜂蜜所夺。



这愚痴的旅人之相,便是所有人类的人生之真相。那么您知道释迦穆尼这

段譬喻意味着什么吗??


且听一段歌谣:


人生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图片 

————————————————————————————————————————

 附释: 释迦穆尼这段譬喻喻意详解,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孤独的心灵

旅人:这旅人是指我们自己。

荒野:无尽而寂寞的荒野是譬喻我们无尽寂寞的人生。

秋天的黄昏:秋天的黄昏是譬喻人生的孤寂感。



白骨:路边的白骨是指我们人生旅途中,家族、亲属、朋友等的死亡。我

们活到现在,应该看到很多白骨,那时我们有何想法?有何感触?我们可

曾注意到紧逼而来的“无常之虎”?

老虎:饥饿的老虎所譬喻的,既是我们自己的死亡。



2,无力的松树



松树:接着我们攀上崖顶的松树,松树是指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

等。这些东西即使拥有再多,在死亡的面前也仍是无力的。

3,人生是梦



藤蔓:藤蔓所譬喻的是“还不会!还不会!我还不会死”的那种以为还有

二十年、三十年的寿命可依恃,但即使认为还有十年、还有二十年可活

着,但你认为到底人寿几何?想想便知:已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也不过是

《啊》的一声之间,便如梦如幻般地消逝了。而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也同

样是《啊》的一声之间便会过去。



老鼠:咬着藤蔓的白老鼠和黑老鼠是指白天和晚上。白天的白老鼠和晚上

的黑老鼠,在相互地缩短着我们的寿命。



4,后生大事



深海:深海所譬喻的便是地狱。坠入此地狱,必须承受八万劫中大苦恼,

这一件事情便称为——后生一大事。



毒龙:显现地狱之苦的是这三条毒龙,这三条毒龙指我们自己内心的贪

欲、嗔怒、愚痴。



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自因自果”的因果法则是不会有丝毫差错的。由自

己所不断造作的罪恶所生出的地狱,最后还是由自己坠入。



蜂蜜:蜂蜜是指人的五欲:财、色、名、食、睡。一天之中,我们不断所

想的,持续所求的,无非是为了这五欲的满足。



人生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图片 

 
悟得透———命由己造,福由心生!++++++++++++++++++++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

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有的

人想方设法延长生命,却没有意识到要好好利用已有的生命,就好像一个

饥饿的人一直在幢憬明年的丰收,却不理会自己仓库里已有足够的粮食,

任由它们发霉腐烂。



佛陀在《佛说譬喻经》中,以一段有名的譬喻,向我们开示“人生究竟是

什么”,这譬喻是这样的:在一个寂寞的秋日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

有一位旅人步履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

块白色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

 

旅人正在疑惑之际,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紧接着,一只大老虎

向他紧逼而来。看到这只老虎,旅人顿时明白了白骨的来源,他立刻向来

时的道路拔腿逃跑。

图片
 
但旅人显然是迷失了方向,他竟跑到一座断崖绝壁的尽头,跳下去会摔

死,不跳会被老虎吃掉,旅人束手无策了。在千钧一发之际,旅人看到断

崖上有一棵松树,并且发现从树枝上垂下条藤蔓,伸向崖底。于是他便毫

不犹豫地抓着藤蔓垂下去,可谓九死一生。这只老虎看到即将入口的食物

居然逃跑了,非常愤怒,在崖上狂吼着。



谢天谢地!幸亏有这根藤蔓,才捡回一条命。旅人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

朝脚下看时,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是波涛汹涌的深海,海面

上怒浪翻滚,在那波浪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等待着他的坠落,旅

人全身战栗起来。更恐怖的是,他现在赖以求生的藤蔓的根处,出现了一

白、一黑两只老鼠,它们正在交互地啃着藤蔓根!旅人拼命地摇动藤蔓,

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点也没有要逃开的意思。



在旅人摇动藤蔓时,有液体从上面落下来,这是从树上的蜜蜂巢所滴下的

蜂蜜。旅人将蜂蜜舔到嘴里:“多么令人陶醉啊!”他竟然完全忘记自己

正处于恐怖的境地,而醉心于蜂蜜的甜美。


 
图片
 
譬喻中这愚痴的旅人之相,便是指所有人类的“人生之实相”。那么这段

譬喻意味着什么呢?譬喻中的“旅人”即是指你自己。





无尽而寂寞的荒野是譬喻你无尽寂寞的人生。你从生下来时,就成为这旅

人而在走人生之旅了。既是旅人,应知目的地。如今你是以何目的而生活

在世界上呢?如若不知,则不能不说你和这愚痴的旅人一样了。




秋天的黄昏是譬喻人生的孤寂感。何故你的人生如同秋天的孤寂?因为你

是孤独一人在旅行。虽说有亲属、同事、朋友,但你们并不能互相倾吐心

中的一切,你找不到真正彼此理解的心灵之友,即使是夫妇,也未必能互

相理解心中之事。人生的孤寂,原因就在于心灵的孤独。难道你未曾有过

孤独的感伤吗?




路边的白骨是你人生中经历的亲人、朋友等的死亡。你活到现在,应该看

到过很多次死亡,那时你有何想法?有何感触?难道你没有注意到紧逼而

来的“无常之虎”吗?

图片
 

饥饿的老虎所譬喻的即是你自己的死亡。在此世间存在的一切之物都是无

常的,没有你能带走的一样东西,所以你是无法逃避死亡的。死对你是最

恐怖的事,所以佛陀以恐怖的老虎作譬喻。现在这无常之虎猛然地向你逼

来,但由于你以为这是非常恐怖的事实,所以平时不想去思考它。平生虽

然忘记死,逃避死,但死是必然会到来的,逃避的心态并不能解决死的问

题。唯有与死正面对决,才能获得解决,才能得到绝对的幸福。因此佛教

才提到死的事。作为旅人的你,本能地逃离死亡,生病后到医院治疗,或

以药物来跟死亡搏斗,但死亡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终将败在死亡手

中。




接着旅人攀上崖顶的松树,松树是指金钱、名誉、地位等。这些东西即使

再多,在死亡面前也仍然是无力的。像那有辉煌成就的秦始皇、汉高祖,

在临终时也不免感到“人生犹如梦中之梦”而寂寞地死去。你现在能握着

金钱、名誉、地位等含笑地迎接死亡吗?濒临死亡时,一物也带不走,因

此能笑对死亡是不可能的。



藤蔓所譬喻的是“还不会,还不会,我还不会死”的那种自以为还有二三

十年寿命可即使认为“还有十年、还有二十年可活着”,这些时间也很快

就会过去。想想看便知:已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也不过是“啊”的一声,

便如梦幻泡影般地消逝了。你以后的十年二十年也同样是“啊”的一声,

转眼之间便会过去。不断咬啮着藤蔓的白老鼠和黑老鼠是指白天和晚上。

白天的白老鼠和晚上的黑老鼠交替缩短着你的寿命。所谓活了今天一天,

便是死了今天一天。即使过年、节日、假日也都一刻不休地在啮着你的
 
命。因此最后藤蔓必定被啮断,这便是“死亡”。

图片 



蜂蜜是指人的五欲:食欲、财欲、色欲、名誉欲、睡眠欲。一天之中,你

不断所想的,一心所求的无非是为了这五欲的满足。然而不断地舔着蜂

蜜,不知不觉地坠下去,岂不是太愚痴了吗?




你能确定你不是这个旅人吗?佛陀在此开示你的真实之相亦即此。佛陀同

时向你说明解决之道。来吧!莫让死看到你的背后,要从正面跟死对决。

唯有解决死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的幸福。打开通往幸福之门的人是

你自己啊!

善导大师有句名言: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给 人 希 望!

给 人 欢 喜!

给 人 方 便!

给 人 力 量!

图片


一粒种子,你把它放到地毯上、桌子上,它不会成长,因为地毯、桌面都

不是它的缘分。它的缘分是土地、阳光、水分。一个人也会有自己的缘

分,你结过这个缘,人家才会来帮助你,你没有结过这个缘,人家就不会

主动帮忙,所以平常要广结善缘。世界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每个人都

要依靠很多的条件、缘分来帮助才能成功。所以,有时候,朋友一句话就

决定了对方的命运;一块钱、乃至一个念头就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愿我

这支燃烧的细小蜡烛,点亮在黑暗中的无数人们。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