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桑子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①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②。
谁知闲凭栏杆处,芳草斜晖③。水远烟微,一点沧州白鹭飞。
【注解】
①飞盖:驰车,驱车。
②玉卮(zhī):玉制的酒杯。
③斜晖:亦作"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译文】
谁能看得懂西湖的美丽?任何时候都是美景。驱车去追寻。只愿在花丛绿树中饮酒贪欢。谁知道随意站立在那水气交错的迷离之中,绿草斜阳正美。水波幽远,烟雾飘渺,白鹭飞来,仿佛水滨之间只有一点。
采桑子
清明上巳西湖好①,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②。
游人日暮相将去③,醒醉喧哗④。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注解】
①上已:农历三月三日。
②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钿(diàn)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
③相将:相随。
④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鉴赏】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上巳",节日名,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此词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读完这首词,再回头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已西湖好"。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好的。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采桑子
荷花开后西湖好①,载酒来时。不用旌旗②,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④。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注解】
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
②旌(jīng)旗:旗帜。
③红幢绿盖:指的是红花绿叶。
④金卮(zhī):金制酒器。
【译文】
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鉴赏】
这首词咏赞春末夏初的西湖风光。全词既赞美春末西湖动态的繁富美,又欣赏静态的闲淡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表现出词人重视人文景观的审美意识。上阕写自然,下阕咏人事。"游人去"与"双燕归来"互为映对,极巧妙地表现出变化的布局技巧,曲折而有韵味。风格空灵、淡远。

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①。鸥鹭闲眠②,应惯寻常听管弦③。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④。谁羡骖鸾⑤,人在舟中便是仙。
【注解】
①云物:云彩、风物。
②鹭(lù):鸟类的一科,翼大尾短,嘴直而尖,颈和腿很长。
③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
④琼田:传说中的玉田。
⑤骖(cān)鸾(luán):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鉴赏】
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侧重于月色下的西湖,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着力表现西湖的恬静脱俗。词人用鸥鹭闲眠来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静谧,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脱俗,没有功利之心:尽管游人往来、管弦声声,但是鸥鹭毫不戒备,依然安睡。词的下片写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清风徐徐,月光皎洁,湖水澄澈,晶莹透明,月光一照,闪闪发光。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人在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谁还愿意乘着骖鸾做神仙呢!

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①,花坞萍汀②。十顷波平,野岸③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④。莲芰香清⑤,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解】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②花坞(wù):四周高中间低的长满花的地方。萍汀:长满浮萍的水边小洲。
③野岸:野外水流的涯岸。
④轩槛(jiàn):长廊前木栏干。凉生:微凉貌。
⑤芰(jì):出水的荷。
【译文】
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鉴赏】
此词描绘颖州西湖波平十顷、莲芰香清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志趣。全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意境清淡平和,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下片写醉后俯视湖水,只见白云朵朵,飘于船下。船在移动,云也在移动,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飘飞。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采桑子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①。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②。
归来恰似辽东鹤③,城郭④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归主人。
【注解】
①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
②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③辽东鹤:"辽东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作白鹤回到家乡去。后用来表示怀着思恋家乡的心情久别重归,慨叹故乡依旧,而人世变迁很大"。《搜神后记》文人称丹顶鹤为辽东鹤,以"辽东鹤"抒发物是人非,思念故土之情。
④城郭:泛指城市。
【译文】
我平生因为喜爱西湖的风光美妙,所以到这里任最高地方长官(朱轮为古代贵官所乘的车),可富贵像浮云一样地过去了,不知不觉已过了二十个春天。这次归来,就像离家千年才化鹤归来的仙人丁令威,无论是城郭、人民等等,一切都是过去所未见。有谁还能认得当年的旧主人——曾任当地长官的我啊!
【鉴赏】
此词以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诗化语言和清疏隽朗的风格,抒写了词人二十年前知颍州及归颍州而引发的人生感慨。但这词在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中,却几乎是绝响。因为欧阳修的这首词,可以说是完全诗化了。词的开头两句,就是追述往年知颍州的这段经历。古代太守乘朱轮车,"拥朱轮"即指担任知州的职务。这里特意将知颍州和"爱西湖"联系起来,是为了突出自己对西湖的爱早有渊源,故老而弥笃;也是为了表现自己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夙志。"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突然从过去"来拥朱轮"一下子拉回到眼前。这二十来年中,他从被贬谪外郡到重新起用、历任要职(担任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高级军政、行政职务),到再度受黜,最后退居颍州,不但个人在政治上屡经升沉,而且整个政局也有很大变化,因此他不免深感功名富贵正如浮云变幻,既难长久,也不必看重了。"富贵浮云"用孔子"富贵于我如浮云"之语,这里兼含变幻不常与视同身外之物两层意思。从"来拥朱轮"到"俯仰流年二十春",时间跨度很大,中间种种,都只用"富贵浮云"一语带过,许多难以明言也难以尽言之意尽在其中了。"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这三句紧承上句,一气直下,尽情抒发世事沧桑之感。这里活用典故,改成"城郭人民,触目皆新"与刘禹锡贬外郡二十余年后再至长安时诗句"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用意相同,以突出世情变化,从而逼出末句"谁识当年旧主人"。欧阳修自己,是把颍州当作第二故乡的。但人事多变,包括退居颍州后"谁识当年旧主人"的情景,又不免使他产生一种怅惘与悲凉之感。

采桑子
画楼钟动君休唱,往事无踪。聚散匆匆,今日欢娱几客同。
去年绿鬓今年白①,不觉衰容。明月清风②,把酒何人已谢公。
【注解】
①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形容年轻美貌。
②明月清风: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采桑子
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①。莫话衰翁②,但斗尊前语笑同。
劝君满酌君须醉,尽日从容。画鷁牵风③,即去朝天活舜聪。
【注解】
①白首:犹白发。表示年老。
②衰翁:老翁。
③鷁(yì):古書上說的一種似鷺的水鳥。
采桑子
十年前是尊前客①,月白风清②。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③,试把金觥④。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解】
①十年前:是一个概数,泛指他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
②月白风清:月色皎洁,风轻柔而凉爽。
③鬓华:花白的鬓发。
④金觥(gōng):大酒杯。
【鉴赏】
此词是作者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词中以慷慨悲壮的感情发身世之慨,读来沉郁顿挫,荡气回肠,极一唱三叹之致,《六一词》中属豪放一路。全词以情语胜,写情疏隽深婉,自然真切。此词开头是回忆。十年以前,是一个概数,泛指他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这期间,多少人生况味,他只以"月白风清"四字概括。"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至"忧患凋零"四字,猛一跌宕,展现十年以后的生活。这一时期,他的好友梅尧臣、苏舜钦相继辞世。友朋凋零,引起他的哀痛。英宗治平二年,他又患了消渴疾。老病羸弱,更增添他的悲慨。后来英宗去世,神宗即位,他被蒋之奇诬陷为"帷薄不修","私从子妇";又因对新法持有异议,受到王安石的弹劾。这对他个人来说,可谓种种不幸,接踵而来。种种不幸,他仅以"忧患凋零"四字概之,以虚代实,更有千钧之力。接着以"老去光阴速可惊",作上片之结,语言朴质无华,斩截有力。"速可惊"三字,直似从肺腑中发出。词下片承前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使得词人容颜渐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于是他豪迈地唱道"鬓华虽改心无改"!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这里,词人久经人世沧桑、历尽宦海浮沉的老辣性格,似乎隐然可见。以纵酒寻欢来慰藉余年,其中渗透着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以情语取胜,即使谈到十年前后的景况,也是抒发感情时自然而然地带出来的,因而情感充沛,有一气呵成之势;又沉郁顿挫,极一唱三叹之致,已颇具豪放派之词风。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平山栏槛倚晴空①,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②,别来几度春风③。
文章太守④,挥毫万字⑤,一饮千钟⑥。行乐直须年少⑦,尊前看取衰翁⑧。
【注解】
①平山栏槛:平山堂的栏槛。
②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③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④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
⑤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⑥千钟:饮酒千杯。
⑦直须:应当。
⑧尊:酒杯。衰翁:词人自称。此时作者已年逾五十。
【译文】
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喝酒一饮干杯。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
【鉴赏】
这是一首感今追昔之作,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此类作品,并不拘泥于一时一地一物,而是笔势跳跃,地域转换涉及颇广,古今上下,纵横多变。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澎湃激荡的感情,又是刻意而为的婉转的笔法。因为词人虽然忧念国事,对金朝衰势焦灼悲苦,但迫于政治环境的险恶,此种心情,却不敢直接表白,只能委婉地透露,故在此词中用典颇多,但其用典浑化无痕,意深而笔曲,颇为耐人寻味。

归自谣
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隔①。
离人几岁无消息,今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
【注解】
①竹风:竹间之风。檐(yán)雨:檐沿滴下的雨水。
归自谣
春艳艳①,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
香闺寂寂门半掩②,愁眉敛③,泪珠滴破胭脂脸。
【注解】
①艳艳:明媚艳丽貌。
②寂寂:犹悄悄。
③敛:收拢,聚集。
归自谣
寒水碧①,水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②。
芦花千里霜月白③,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④。
【注解】
①寒水:凉水。
②潇湘:指湘江,因湘江水清深故名。
③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④关山:关口和山岳,形容路途遥远。
长相思
蘋满溪①,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归陇月低。
烟霏霏②,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③,寒鸥相对飞。
【注解】
①蘋(pín):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茎横卧在浅水的泥中,叶柄长,顶端集生四片小叶,全草可入药,亦作猪饲料。
②霏霏:纷乱貌。
③朱门:旧时借指豪富人家。
【鉴赏】
这是一首意境凄迷朦胧的送别词。全词以景语结情,熔情入景。词中选取满溪之苹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风、寂寒之鸥等景象,营造出一个朦胧的境界,有效地渲染、烘托出送者凄迷的心境。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使得本词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送别词中别具一格。

长相思
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鬃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①高,巫山低。暮雨萧萧②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注解】
①巫山:男女幽会。
②萧萧:冷落凄清的样子。
长相思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长相思
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并时①,花枝难似伊。
玉如肌,柳如眉。爱著鹅黄金缕衣,啼妆②更为谁。
【注解】
①相并:并排,并列。
②啼妆:借指美人的泪痕。
诉衷情·眉意
清晨帘幕卷轻霜①,呵手试梅妆②。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③。
思往事,惜别流芳④,易成伤。拟歌先敛⑤,欲笑还颦⑥,最断人肠。
【注解】
①轻霜:气候只微寒
②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
③远山:形容把眉毛画得又细又长,有如水墨珈的远山形状。比喻离恨的深长。
④流芳:流逝的年华。
⑤敛:收敛表情。
⑥颦:皱眉,忧愁的样子。
【译文】
清晨起来,将帘幕卷起,看见满地清霜。天气太多,你用热气呵着纤手,试着描画梅花妆。都因离别的幽恨,所以你故意把双眉画成山的式样,浅淡而又细长。思念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是令人感伤。想要唱歌却先收起微笑,想要微笑却又愁上眉头,这真是最令人断肠的事情。
【鉴赏】
这首词以形传神,从人物的外貌转而深入其内心世界,通过描写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断,展现了歌女们痛苦的内心世界。上片首二句写歌女清晨梳妆。后二句写她本有离愁别恨,所以把眉画得很长。下片写歌女内心的愁苦。首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年易逝,内心伤感不已。此词写人眉目传神,入木三分,将歌妓的怨嗟和悲苦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见词人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力之深。

踏莎行
候馆梅残①,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③,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④,行人更在春山外⑤。
【注释】
①候馆:接待宾客的馆舍。暗用南北朝陆凯的诗意:"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驿路梅花正含有怀人之意。
②草薰风暖:从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两句而来。薰,香气。辔:马缰,即以代表马。
③盈盈:泪水满眼的样子。
④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⑤行人:此指心上人。
【译文】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鉴赏】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全词以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制造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上片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的景象,都具有多重含义和功能。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踏莎行
雨霁风光①,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②,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③,莓苔满地④,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⑤。
【注解】
①霁(jì):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画梁:有彩绘装饰的屋梁。
③薜荔:植物名。又称木莲。常绿藤本,蔓生,叶椭圆形,花极小,隐于花托内。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有解暑作用。
④莓苔:青苔。
⑤山翠:翠绿的山色。
望江南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①,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②。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③。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④。长是为花忙。
【注解】
①何郎:何晏。
②轻狂:情爱不专一、恣情放浪也。
③烟光:云霭雾气。
④东墙:东边的墙垣。
【鉴赏】
这是一首以蝴蝶为吟诵对象的咏物词。此词咏物,写得极巧妙。上片从身与心两个方面写蝶的外貌与特性,结句在"轻狂"。下片将其展开,活脱脱的画出了蝶的形象:一会与游蜂为伴,一会有同飞絮为伍,穿家走院,一个心思为花忙。
欧阳修这首咏蝴蝶词,既切合蝶的外形与内质,又不单单滞留蝶的本身,而是以拟人化手法,将蝶加以人格化,亦蝶亦人,借蝶咏人,通过何郎傅粉与韩寿偷香的故事,维妙维肖地把蝶与人的"天赋与轻狂"、"长是为花忙"的特点巧妙地绾合起来,将何郎、韩寿的禀赋一古脑儿倾注专以粉翅搧情、以恋花吮蜜为营生的浪蝶身上,把自然的动物性与社会的人性融合为一体,蝴蝶的形象中集中了风流浪子眠花卧柳、寻欢作乐的种种属性,蝶就成为活脱脱的轻狂男子的化身。反过来,作者又含蓄地讽刺了那些轻狂男子身上过多的动物属性。

减字木兰花
留春不住,燕老莺慵无觅处。说似残春,一老应无却少人。
风和月好,办得黄金须买笑。爱惜芳时①,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解】
①芳时:良辰,花开时节。
减字木兰花
伤怀离抱①,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②,枫叶荻花秋索索③。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注解】
①离抱:离人的怀抱。
②扁舟:小船。
③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茎可以编席箔。
减字木兰花
楼台向晓①,淡月低云天气好。翠幕风微②,宛转梁州入破时。
香生舞袂,楚女腰肢天与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着人③。
【注解】
①向晓:拂晓。
②翠幕:比喻苍翠浓荫的林木。
③不着人:犹言不近人情。
减字木兰花
画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慢捻轻笼,玉指纤纤嫩剥葱。
拨头傯利,怨月愁花无限意。红粉轻盈,倚暖香檀曲未成。
减字木兰花
歌檀敛袂①,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斛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住行云,满座迷魂酒半醺。
【注解】
①敛袂(mèi):整饬衣袖。行礼拜揖的准备动作。
生查子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鉴赏】
此词以男子的口吻,写一女子弹筝的情景,并其中渗入爱情与离愁。上片描写从前女子与情郎相聚时弹筝的情景。起首一句好似一个特写镜头,先画出这位女子的娇容美态。此时她仿佛坐筝前,旁边站着一位英俊少年。弹筝之前,她娇羞怯怯,理了理头发。"整翠鬟"三字把她内心深处一股难名状的激动感情恰当地反映出来。下面"得意频相顾"一句,是写这女子弹筝弹到高潮,她的感情已和筝声溶为一片,忘记了方才的羞怯,不时地回眸一顾,看看身旁的少年。这是用白描的手法表现演奏者与欣赏者的感情交流。下片写而今两情隔绝,凄苦难禁。"娇云"二句,暗示他们弹筝之后曾有一段幽会。然而好景不长,他们很快分离了。着以"容易"二字,说明他们的分离是那样的轻易、那样的迅速,其中充满了懊恼与怅恨,也充满了怜惜与怀念之情。"梦断知何处",表明他们的欢会象阳台一梦;然而鸳魂缥缈,旧梦依稀,一觉醒来,仍被冷冷清清的氛围所笼罩。结尾二句,写男子深院独处,黄昏时刻,谛听着窗外的雨声。阵阵急雨,敲打芭蕉,这是男子回忆中产生的错觉,也是他迫促烦躁心情的写照,同时又表现了孤栖时刻幽寂凄清的况味。雨声即为筝声,这样的筝声,最易触动愁绪。

瑞鹧鸪
楚王台上一神仙。眼色相看意已传。见了又休还似梦,坐来虽近远如天。
陇禽有恨犹能说、江月无情也解圆。更被春风送惆怅,落花飞絮两翩翩。
清商怨
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裯悔展,夜又永,枕孤人远。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阮郎归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春睡觉,晚妆五,无人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栏。
【译文】
东风吹拂,水泛漪涟,西垂的红日像是叼住了青山。春天来临,五色斑斓,她在春天里守着寂寞的清闲。落红杂乱,落满小园,酒意微醺的她已兴味阑珊。笙簧不断,歌舞不完,虚幻沉迷总在醉醒之间。环佩无声,晚装颓残,慵懒的她似乎疲惫不堪。夕阳将坠,撇下孤单,还有什么必要整理纷乱的鬓鬟?光阴易逝,老去流年,遗憾和惋惜都为这娇美的红颜。西天日落,心下愀然,一个人呆呆地倚靠着小楼的栏杆。
【鉴赏】
这首词所写的无疑是一位深闺少妇的寄生生活。
阮郎归
南园春草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①。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②,画梁双燕栖。
【注解】
①日长:春分之后,白昼渐长。
②慵困:懒散困乏。
【译文】
风和日丽,马嘶声声,可以想踏青上车马来往之景,青梅结子如豆,柳叶舒展如眉,日长气暖,蝴蝶翩翩,大自然中的生命都处在蓬勃之中。踏青过后,又荡秋千,不觉慵困,遂解罗衫小憩,只见堂屋前双燕飞归。
【鉴赏】
此词描写少妇因游春有感而忆所思的无可排遣之情。首句点明时序:芳春过半,踏青游赏,戏罢秋千。由动境而归静境,写其季节天色之气氛,闺阁深居之感受,读来宛如亲历。次句"风和闻马嘶"五字为一篇关键,虽用笔闲淡,不扬不厉,而造境传神,常人难及。"闻马嘶"之宝马振鬣长嘶,成为古人游春这一良辰美景之一种不可或缺的意象。时节已近暮春,青梅结子,小虽如豆,已过花时,柳尽舒青,如眉剪黛;而日长气暖,蝴蝶不知从何而至,翩翩于花间草际,好一幅闹春图画。"蝶蝶飞"以一动作点活了暮春之景。过片"人家帘幕垂"极写静境。而"花露重,草烟低",正与写静有关:花觉其露重欲滴,草见其烟伏不浮,正是极静之物境心境下。"秋千"句是写静至精微处,再以动态一为衬染,然亦虚笔,而非实义。出秋千,写戏罢秋千,只觉慵困,解衣小憩,已是归来之后。既归画堂,忽有双燕,亦似春游方罢,相继归来。不说人归,只说燕归,以燕衬。人,物人一也,不可分辨。然而燕归来,可知天色近晚,由此一切动态,悉归静境。结以燕归,又遥与开篇马嘶相呼应。于是春景芳情,浑然莫辩。

阮郎归
角声吹断陇梅枝,孤窗月影低。塞鸿无限欲惊飞①,城乌休夜啼。
寻断梦,掩深闺,行人去路迷。门前杨柳绿阴齐②,何时闻马嘶③。
【注解】
①塞鸿: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
②绿阴:绿色而幽暗的地方。
③马嘶:发出高而拖长的典型属于马的嘶鸣声。
阮郎归
刘郎何是是来时,无心云胜伊。行云犹解傍山扉,郎行去不归。
强匀画,又芳菲,春深轻薄衣。桃花无语伴相思,阴阴月上时。
阮郎归
落花浮水树临池,年前心眼期。见来无事去还思,而今花又飞。
浅螺黛①,淡燕脂,闲妆取次宜。隔帘风雨闭门时,此情风月知。
【注解】
①螺黛:蛾眉的代称。

蝶恋花
帘幕东风寒料峭①。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②,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注解】
①料峭:形容风力寒冷、尖利。
②横波:比喻女子眼神流动,如水横流。
蝶恋花
南雁依稀回侧阵。雪霁墙阴,遍觉兰芽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
蝶恋花
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睡起夕阳迷醉眼,新愁长向东风乱。
瘦觉玉肌罗带缓。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
蝶恋花
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
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
蝶恋花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译文】
面前落下的花瓣在微风中飞舞着。重重翠柳笼罩在缕缕水雾之中,柳絮象漫天飞雪。雨后仍感到微微的寒意,春天的愁绪加上微醉的酒意形成病中惆怅的情绪。躺在床上从枕边看去,青山象屏风围绕着绿湖,周围点缀这点点灯光,每天晚上只能眼看这景象。寂寞中起身来掀起窗纱,看见月亮正在花丛上缓缓移动。
蝶恋花
六曲栏杆偎碧树①,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②。谁把细筝移玉柱③?穿帘海燕双飞去④。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⑤。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解】
①偎:紧贴;挨着。
②黄金缕:喻新长嫩叶的柳条。
③细筝:用金银、贝壳镶嵌的筝。移玉柱:即弹奏筝。
④海燕:即燕子,古人因其春天自南方渡海而至,故谓;非今动物学上所说的筑巢于海滨悬崖上、形似燕子的另一种鸟。
⑤一霎:很短的时间。
【译文】
六曲形的栏杆紧挨着碧玉似的绿树,风轻轻地吹,杨柳尽情舒展开它黄金般的丝缕。是谁抚弄着细筝奏起一曲?惊动了梁上燕子双双穿帘飞去。眼前到处有游丝和飞絮在飘飏。红杏花开,正值清明,下了片刻的阵雨。午间熟睡醒过来时,只听得黄莺在四处乱叫,是它惊破了我的好梦,这梦中的一切再也无处寻找了!
【鉴赏】
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景中有情,人所共知,但也应知不论通过景物表达的是何种情,情之抒发成功与否,是写景成功与否之关键。此词上片所写,便能成功表达出一种面对春天景象时所产生的愉悦畅快情绪。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①。乍过清明②,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③,朦胧淡月云来去④。
桃李依依春暗度⑤,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⑥,人间没个安排处。
【注解】
①遥夜:长夜,深夜。亭皋(gāo):水边的亭子。信步:随意行走。
②乍过:刚过,才过。
③数点雨声风约住:全句意思是指雨声被风声遮住。
④淡月: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云来去:指云彩飘浮不定。
⑤桃李:桃花和李花。依依:形容鲜花盛开的样子。春暗度:指春光在不知不觉之中悄然而过。
⑥芳心:即花蕊。这里指女人的心。
【鉴赏】
这首词抒写感伤春景、怀忧自伤的诗词。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信步闲情、伤春感怀的情形。词的下片写主人公感慨春去、无以自慰的悲愁情怀。
蝶恋花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后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红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羌管不须吹别怨,无肠更为新声断。
【鉴赏】
这首小令,由景入情,从物到人,感情由伤春惆怅到凄婉痛绝,一步步揭示出女主人公无限凄苦的内心世界。笔法淡雅而自然,感情真挚而浓烈。风儿轻拂着帘幕,传来双燕啁啾。午睡醒来,窗外的柳絮在漫天飞舞,象是在报告春天即将离去的消息。"啊,我这埋藏在心底整整一个春天的愿望,看来又成了泡影!"远去的人儿杳无信息,红花落尽了,小小的院落已长满了绿苔……这是一个思妇伤春的形象。游子久不归,她苦苦地思念着,心境懒散而且凄清。庭阶寂寂,百无聊赖,思绪缠绵,无可奈何,只好到梦中去寻求安慰。然而,窗外的一对燕子,偏偏象绵绵私语似地吵醒了她的清梦。醒来对着漫天的飞絮,意识到暮春的降临,不觉又勾起了一番愁绪。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道究竟有多深?杨柳攒聚,烟雾堆积,如一重重帘幕,使本来幽深的庭院更加深邃了。生活在琼楼玉宇之中,也无心欣赏艳丽的春色,因为薄幸之人,早已沉湎于歌楼妓馆。春天即将过去,狂风大作的三月雨,加速了春色的消退。黄昏时刻,只有掩起门户,独守空房,这怎么能挽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花儿默默不语,只有纷乱的落花,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之外。
【鉴赏】
这首词写一个上层妇女的悲哀。她丈夫整天在外寻欢逐乐,恣情游荡,而她自己却被幽囚于深闺之中,独守空闺,一任青春流逝,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上片写闺中的寂寞与男人在外走马章台、寻欢逐乐的冶游生活。"庭院深深"拘束了少妇,她只能被隔绝在杨柳如烟、帘幕重重的深宅大院,"深几许"的反诘中已经透露出怨苦的情绪。尽管她登楼远望,却无法望见男人寻欢逐乐的场所。闺妇与男子,一苦一乐,一行动不自由一任纵恣意,其中包含了更多的社会内容。下片写伤春自伤的情感。换头点明暮春季节,"雨横风狂"不仅关联结尾的"乱红",而且还暗示青春与爱情遭受到风雨的摧残。"三月暮"象征青春已逝。"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是篇中的警句。这位少妇以丰富的内心活动赋予"黄昏"与"春天"以人的情感。"门",可以把"黄昏"关在门外,但它却无法把"春天"留在自己身边。结尾两句承此,写少妇的天真与痴情:"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眼",足见伤春之深;"问花",足见感情之痴。少妇之所以要"问花",就是从"留春住"这一痴情的目的出发,幻想能与"花"共同设计出一个"留春"的妥善方案。"花不语",是无计可施,故默然相对。"乱红"非但无语,而且"飞过秋千",同样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人与"花"同病相怜,"问花",也就是自问;伤春,实际是在自伤。其间流露的是少妇感情上的孤寂无依与青春将逝的哀愁。这首词善于通过风景描写、环境气氛的烘托与动作的刻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层次分明,笔触细腻,颇为后人所推赞。清代毛先舒对此有过细致的分析。他说:"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见《古今词论》)善于描写妇女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与细腻的心理活动,是这首《蝶恋花》艺术上主要特点之一。这首词语言上也有独到之处。

蝶恋花
永日环堤乘彩舫①。烟草萧疏②,恰似晴江上。水浸碧天风皱浪,菱花荇蔓随双桨③。
红粉佳人翻丽唱④。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且把金尊倾美酿,休思往事成惆怅。
【注解】
①乘彩:彩车。
②萧疏:冷落,稀稀落落。
③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开黄花;结椭圆形蒴果。全草可入药。蔓(wàn):细长能缠绕的茎。
④丽唱:清丽的唱词。
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①。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②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③,离愁引着江南岸。
【注解】
①钏(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②鸂(xī)鶒(chì):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③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
【译文】
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鉴赏】
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起首三句即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在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以下两句分别写采莲姑娘的动作和表情,在明白晓畅的语言中蕴藏着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语浅意深,以俗为雅。这里的"照影摘花花似面",俗中见雅,形象逼真。它的精神实质是较高雅的,可以娱悦和陶冶人们的性情。就意义来讲,这句话写的是采莲女子先是临水照影,接着伸手采莲,然后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由于层次多,动作性也很强,故很容易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芳心只共丝争乱"一句,便是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芳心,是形容姑娘们美好的心灵。下片的场面渐渐变得紧张。天晚了,起风了,荷塘上涌起阵阵波涛。采莲船在风浪中颠簸、挣扎,有的竟被风浪冲散,似乎只剩下一个采莲姑娘。"鸂鶒滩头风浪晚"七个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接着词笔转而写采莲姑娘寻找失散的伙伴。"露重烟轻",是具体地描绘暮色。此时,天色渐渐暗下来,暮色苍茫,能见度极低,也许失散的伙伴相去不远,但采莲姑娘却找不到她们。其焦急之情,仓皇之状,令人可以想见。在结尾之前,词情有一个跳跃,上面说姑娘在寻找伙伴,但到底找到了没有,词人未作具体交代。境界迷离惝恍,启人遐想,曲终而味永,正是这首词的妙处。
文章评论
欧阳修的诗词还是挺有自己风格的。深隐幽婉的意境、清新通俗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人物。
[em]e179[/em] 作为北宋的第一代词人,欧阳修词的风格无论是深婉、清疏还是俊洁,均呈现出特有的深致——他词的主体内蕴了他对人生、生命的意义的感悟与感叹,易词作表现出厚重的思致性。欧阳修词其主体风格在以下三方面能得到更好的体现:一、深隐幽婉的意境,通过与冯延已、晏殊两人词的比较,欧阳修在营造意境上则更注重以描摹执著深沉的感情为胜。二、清新通俗的语言,用平白如话的语言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与人文情怀。三、生动形象的人物,欧词中所涉及到的女性群体较为庞大,词人站在女性的角度上,从女性心里深处着笔,体察女性情感和内心的隐曲,突出女性喜怒哀乐的情趣好尚,这样的词作风格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园春草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欧阳修《阮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