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

个人日记

图片
 一 佛教的起源:

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宗教派别有成千上万种,但是,公认的世界宗教只有三种,即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这三大世界宗教中,起源最早的是佛教,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

佛教产生的社会根源: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古印度,创立人名悉达多,姓乔达摩。因为他出身于释迦族,所以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这个尊称以后非常流行,以致他的本名很少被提及了。
    每一种宗教的产生,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佛教的产生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在公元前7世纪到前6世纪的古印度,存在着一百多个种族部落,相互之间发生连年不断的战争。经过一系列的兼并战争,众多部落逐步联合成一二十个独立小国家,习惯上称为“十六大国”。
    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也发生着变化。古印度有四大种姓,即婆罗门,主要以祭祀为业,其上层具有宗教特权,社会地位最高。刹帝利,主要以打仗为业,其上层掌握军事权利,社会地位仅次于婆罗门。吠舍,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其上层经济实力雄厚。首陀罗,主要从事农业和服务业工作,社会地位最低。在兼并战争中,一部分出身于刹帝利的武士崛起,上升为新兴的王族。伴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部分出身于吠舍的商业人士经济实力增强。这两部分人要扩大自己的权利,提升自己的地位,就必然与高高在上的、极力维护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婆罗门祭祀贵族发生各种矛盾。
    这些社会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就是代表刹帝利和吠舍利益的“沙门(出家者)思潮”兴起,并且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各种沙门教派虽然在哲学思想、政治主张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他们共同反对婆罗门教。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当时也是属于“沙门运动”中的一支。对于占据社会主流地位的婆罗门教而言,新兴的佛教是作为“异端”出现的。

释迦牟尼创教:

释迦牟尼出身于刹帝利种姓,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66486年。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其父是净饭王。当时的迦毗罗卫只是一个小部落国,位于现在尼泊尔境内的提罗拉科特附近,今天还有城池遗址存在。

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去世较早,他由姨母抚养长大。少年时代,他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29岁时,由于看到每个人都要遭受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他便离家外出,寻师访友,立志探索人生的解脱之道。
    释迦牟尼出家之后,先是跟随两位哲学家学习,然后开始了长达6年的苦行生活。释迦牟尼为什么要苦行呢?这与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认识有关。当时人们认为,摩擦湿木头是不能生火的,摩擦干木头才能取火。同样的道理,人们只有经过一系列的苦行生活,清除了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悟出真理。于是,他逐渐减少饮食,后来7天才吃一顿饭。他穿鹿皮、树皮,晚上睡在鹿粪、牛粪上,有时还睡在荆棘上。
    但是,6年之后,他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然没有发现什么人生的真理。他认识到苦行无助于解脱,就开始净身进食。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今印度的菩提伽耶),坐在毕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沉思冥想。经过77夜,他终于悟出了“四谛”,就是四个真理,真正成道觉悟,因而被称为“佛陀”,或简称“佛”,意思是“觉悟者”。这一年他35岁。
    此后45年,释迦牟尼主要在恒河流域中游一带传教。当时这一带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比较繁荣,沙门运动高涨,新兴的宗教团体和哲学派别大都在这里活动。释迦牟尼每天的生活比较有规律:黎明起床,坐禅冥想,接近中午时外出乞食,有时在午饭前访问某些沙门。中午饭后,到聚落外的静寂处坐禅。黄昏时分,或为弟子说法,或到聚落里向俗人传教,一直持续到晚上。到80岁时,释迦牟尼在拘尸那迦城附近的娑罗林中逝世。

 

二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即如来佛。“如来”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他被奉为佛主。“如来”的意思是“成正觉”。“佛”的意思是“觉悟者”。

三 佛教描绘的世界:净土(天堂)——世俗世界(人间)——地狱

1净土——是佛居住的世界。佛有无数,净土也有无数。著名的净土有:灵山净土(如来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西方净土(阿弥陀佛)。

2世俗世界——又称“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普通人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怀有各种欲望。色界:它在欲界之上,这里的人们已经消除了各种欲望,但还不能离开物质。无色界:它又在色界之上,这里的人们已经不需要物质,但仍然不能脱离因果轮回与生死。这三界,佛教通称为“迷界”。

3地狱——是佛教虚构的惩罚恶人的地方。

 

四 佛国的等级:佛陀、菩萨、罗汉、比丘(和尚)

1佛陀——是佛国的最高等级,简称“佛”,意思是“觉悟或觉悟的人”。觉悟包含三个内容:(1)自己觉悟;(2)能使别人觉悟;(3)觉悟佛理非常彻底、圆满。
2
菩萨
——意思是“发大心愿的人”。菩萨自己觉悟,也能使别人觉悟,但还没有达到觉行圆满的最高境界。在一般佛教徒看来,佛的地位太高了,于是就请菩萨作为佛的代表,担负着普渡众生的责职。

3罗汉——他们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罗汉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1)杀贼:就是能断除贪、、痴等一切烦恼;(2)供应:就是应当受到天人的供养;(3)不生:就是永远进入涅,不再生死轮回。佛、菩萨、罗汉都是仙境的神仙了。

4比丘——即和尚,和尚经过修行,得了道,便可上升为罗汉。

 

五 涅与圆寂

1——是梵语的音译。“涅盘”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它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2圆寂——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

3后称僧人逝世为涅盘、圆寂。

 

六 大雄宝殿的三大佛

1佛祖如来:居坐正中,主宰婆娑世界。

2药师佛:坐在东首,主宰东方净琉璃世界。他手持法轮,掌管人间的一切善恶报应,根据人们修行的程度,安排生前死后的待遇。

3阿弥陀佛:坐在西首,主宰西方极乐世界(西天)。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金莲台。佛教徒常念的“南无na\mo”是“致敬”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向阿弥陀佛致敬”。根据佛经讲:经常虔诚地念阿弥陀佛的佛号,就会引导念经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从此没有任何烦恼,因此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

七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山西):文殊菩萨(大智)显灵说法的道场;骑狮子。

峨眉山(四川):普贤菩萨(大行)显灵说法的道场;骑白象。

九华山(安徽):地藏菩萨(大愿)显灵说法的道场;持锡杖。

普陀山(浙江):观音菩萨(大慈)显灵说法的道场;持净瓶。

八 观音菩萨:

观音,原叫观世音。因回避唐太宗李世明的讳,因此把“世”去掉,叫观音。观世音的名字是释迦牟尼取的,意思为:随时观听世人的声音。苦恼的众生只要一心诵念她的佛名,都可以得到她的拯救和超度,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因此,观音堂的殿堂匾额大都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音和她的父亲阿弥陀佛、弟弟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

九 天王殿的四大金刚和弥勒、韦驮(tuo

四大金刚分坐两侧:东方持国天王(手拿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手拿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手拿绢索)、北方多闻天王(手拿宝幡)。

弥勒佛和韦驮的位置在天王殿的正中,是一座双向的佛龛,正面是弥勒佛,背后是韦驮。(1)弥勒佛:据佛经记载,他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我国相传,他是五代时期的“布袋和尚”。(2)韦驮:又称韦天将军,是佛教的守护神。

十 关于佛教的其他知识:

1 三藏:佛教徒把如来一生演说的教义分为经、律、论三大部分,就是后世所称的“三藏”。

2 灵骨:迄今为止,我国仅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发现一枚佛指灵骨,即释迦牟尼的真身灵骨。

3 我国的三大佛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

4 我国佛教四大禅林:灵岩寺(山东)、国清寺(浙江)、玉泉寺(湖北)、栖霞寺(江苏)。

5 佛教的吉祥标志:“”(万字)。关于佛教“”字与德国纳粹标志的区分:佛教(万)字是梵语的意译,意为吉祥海云,吉祥喜旋。鸠摩罗什、玄奘等曾译为“德”字,菩提流支译为“万”字,寓以“万德庄严、功德圆满”之意。字之音,起初在佛经中似无定论。从武则天长寿二年开始,才规定此字读“万”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德国纳粹党即“国家社会党”出现,由于“国家”和“社会党”的德文字头均为“S”,两个“S”斜交而成字形。纳粹头目希特勒认为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的斗争使命”,因而于1920年用作纳粹党党徽,与佛教的意旨没有丝毫的关系。如此看来,字本是“幸运”与“吉祥”的象征,与血淋淋的纳粹党徽是毫无关系的。

6 佛教与莲花: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二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佛教度济世俗之人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三是缘于众多的佛教传说: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根据佛教典籍记载:佛祖一诞生就能说话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这就是七步莲花的典故。

7 腊八粥: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腊八粥的起源,始之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的蜡祭神农氏,叫做天子大蜡八。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关于腊八粥的起源,社会上有一种错误说法,说腊八粥起源于夏历十二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教寺院僧众取香谷及果蔬等物,煮粥供佛,名曰腊八粥,有庆丰收之意。将腊八粥的起源和释迦牟尼成道连系在一起。这样的连系是错误的。

8 三门殿:进入寺院的大门,首先看见的佛殿就是三门殿。因此殿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为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称为三门殿。也有写作山门殿的。三门指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佛寺三门殿内,门两旁塑立的巨大威猛的两大金刚像,此为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固的兵器)警卫夜叉神,是佛的侍卫,名为“执金刚”。相传佛有五百执金刚随从护卫,其主要者名曰“密迹金刚”。民俗文学称此像为哼哈二将,佛教经典中是没有这种名号的。

9 三世佛:是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中的佛。正中是释迦牟尼佛。东边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阿弥陀译成中文是无量寿))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达接引众生的意思。三世佛旁边有的各有二位菩萨立像或坐像。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阿弥陀佛旁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六位菩萨是三位佛的上首弟子。三世佛又有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的。正中是现在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东边是过去的迦叶佛,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

10 结跏跌坐的姿势:是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也称为莲花坐势。

11 重要的佛教节日(阴历):

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盘

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

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十五日:佛吉祥日——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盘三期同一庆(即南传佛教国家的卫塞节)

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此日放生、念佛,功德殊胜

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腊月初八日:释迦如来成道日(即我国的腊八节)

十一 小乘和大乘

所谓“乘”,是梵文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在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学说教义思想的派别。这些派自称他们能“普渡众生”,就好像一个无比巨大的船,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此岸到达涅解脱的彼岸,成就佛果,所以自称是“大乘”,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贬称为“小乘”。但是这一称呼,小乘佛教派别本身是不承认的。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利益大众的行为),小乘着重自己解脱。
 

十二 住持与方丈及其他称呼:

“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亦称函丈、正堂、堂头。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遂有方一丈之说;转而指住持之居室。今转申为禅林住持,或对师父之尊称。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

方丈就相当于我们的高级职称,它代表了一个僧人的道德品质、佛学修养和地位,和寺院大小无关。省级佛教部门是无权升坐的,它必须由中国佛教学会认可方能升坐。佛教等级制是:沙弥——和尚——大和尚——方丈。在上的话就不是凡人了;罗汉——菩萨——佛。住持(不是主持)顾名思义就是住在这座寺院里主持日常工作的和尚,是寺院的管理人员。

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其实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和尚实际上是很尊重的称呼,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此外,沙弥的剃度师也可称为和尚;比丘的得戒师也称“戒和尚”。所以,其他僧人一般都不能称和尚。凡是剃度出家的男性,年满20岁,受了具足戒的则称做“比丘”。受具足戒五年之内的比丘,是没有资格收授徒弟的。教外人可称“某某法师”、“某某师父”。对于女众出家人,称其为“尼姑”并不合乎佛制。正确的称呼是:年龄满18岁,在受了十戒的基础上再加六法,为随学比丘尼。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尼。教外人可称“某某尼师”、“某某法师”、“某某师父”、“某某师太”。也有称尼众寺院的住持为和尚的。佛教中对在家修行的佛教徒统称为居士。居士称“某某师父”,教外人称“某某法师”。
 

十二 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涅磐是是梵文的音译,原意是火的息灭状态,佛教产生以前就有这个概念。佛教用以作“灭渡”,即“重生”的意思,解释为离开欲望,远离贪欲,不执着,净化的心灵,是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

凤凰涅磐就是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脱胎换骨,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此典故的寓意是不畏痛苦、义无返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传说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凤凰在大限到来之时集梧桐枝于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义,在佛经中,被称为涅磐。佛经中的天龙八部提到的迦喽罗(一种超级大鸟)就是中国凤凰的原形,500年涅磐一次,叫声是仙界的音乐,每天要吃100头龙,1000条大毒蛇。

十三 佛教的禁忌

    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一、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佛教在个人生活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不结婚,不蓄私财等、不自歌舞,不观听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十四 参观寺庙时的禁忌:

1        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应尊称为“大师”、“法师”,对道士应尊称为“道长”,对住持僧应尊称为“长老”、“方丈”、“禅师”。对喇嘛庙中的僧人应尊称“喇嘛”,即“上师”之意。

2        忌礼节失当:与僧人见面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3        忌谈吐不当: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4        忌行为举止失当:游览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不可乱动寺庙里的法器,尤忌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也不可以在庙里照相。

5        进庙不要走正中间门,是靠左边门进,进庙后要从左走到右,顺时针方向走。

6        女生生理期不可以去庙里面。去的时候不要浓妆艳抹。不能衣着暴露,最好不要穿低腰裤和吊带背心。不能和寺院内的银杏树合影。

7        许愿烧黄香,还愿烧黑香。

8        进庙时,门槛最好不要踩,更不要站。佛教的山门为三个门分别为佛、法、僧三宝,进门时踩着门槛进或站在上面都是不行的。踩门槛就是相当于踩着佛祖的肩膀进门,那是对佛教的不尊重.

9        进了寺庙靠左走,不要踩任何门槛,左脚迈过去。

10    烧香时应该用左手来烧,因为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右手什么事都要做,是不洁净的。在香炉里插香时,中间先插一支,在这支香的左手插一支,最后在第一支香的右边插一支,共三支清香就可以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