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3 孝不顺
个人日记
隔壁病房一位老太太,眼底出血,住院。老伴陪着,都是70多岁的人了,看起来倒还硬朗。4个儿子都在外地打拼,老二听说吗病了,回来照顾。按说应该是好事,儿敬母爱,按说应该是很好的。可就是老子儿子脾气都很倔,经常犯点小冲突,父子各不相让。每有不和,老夫妻总是一气的,让孩子进退两难。这一天晚饭在医院食堂,打饭的时候,孩子对炊事员师傅说:盛浅点儿。一般这里打饭,炊事员都是把饭盛得满满的,用我们安阳土话叫“溜边溜”,这样显得厚道。有时满的端碗都困难,这孩子说:盛的浅点儿,一来是为了好端,二来也是一种客气。孩子把饭端过来了,老子训教儿子:“你为啥叫人家盛浅点儿,盛多少饭,人家有人家的标准,你怎么叫人家少盛点儿。”儿子说:“我让人家少盛点儿,是为了好端不是?这也没什么吧?”“再说妈妈的眼睛不太好使,少点儿就不至于把饭撒了。”妈妈说:“我的眼睛不好使,也不至于连饭都端不了吧?”儿子说:“你们都能照顾得了自己,那不用我在这了,我明天就走。”爸爸说:“你现在就走,没人拦着你。”儿子说:“你们喜欢喝这个小米饭,把我这一碗匀给你们,我还真是不很待见喝这个小米饭。”说着就把自己的一碗饭,给爸妈分别都加满,自己的只剩小半碗了。爸爸还是不依不饶,还想说什么-------。这时有人招呼我过来,“哎——海燕师傅,这边,这边。”我本不愿意参合人家的家务事,盛情难却,我就端着饭菜过来了。我说:“你们是亲爷儿俩吗?”他们说“|是。”我说:“我看也是。“大家都笑了。我说:”你们俩谁病了?“他们说:“都没病。”我说:”没病来医院干啥?就是为了起火吃饭哪?“老爷子说:“他妈病了,眼底出血,孩子怕我陪护不好,不放心,从外地赶回来了。“我说:”这么好的孩子,还吵什么?“孩子和爸爸妈妈都想说什么,我说:”别说了,我都听见了。“我对孩子说:”爸爸说你是亲你呢,别人为啥不说你?那是别人不亲你。恐怕你花钱雇人说你也不一定有人说你呢?自己有错没错,只要爸爸说你,你就该先认错,然后再检查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常言说:世上只有不是的孩子,没有不是的大人。“我又对老爷子说:”老人总是恨铁不成钢,不管孩子多大,在自己面前,总把孩子当小孩子看,可孩子也是30大几的人了,老人也该放开一些,毕竟这个世界是是他们的。就说今天吧,孩子说让炊事员盛浅点儿,那是一种客气,也是一种礼貌,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就像我们在一起喝酒,斟酒的时候,都是说:浅点儿,浅点儿。你见谁说:给我倒满,给我倒满!”大家都笑了,老爷子也笑了。我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围了一圈人。我说:“你看儿子多好呀!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赶回来为老人行孝,连一句好话也得不着,多委屈。“”老人也该为孩子多想想,不能只知道亲,不知道爱。“老爷子问我:”亲和爱还有什么区别吗?“我说:”不太好说,比个例子吧。亲,就是自己吃什么,也叫孩子吃什么。爱,就是看看孩子想吃什么,努力给孩子弄到什么。“”也就是说,亲,就是纠正孩子的过错。爱,就是包容孩子的过错。“大家异口同声的”奥-------“我又对孩子说:”其实你是个好孩子,但是你只是做到了孝,而忽略了顺。孝顺,孝顺,孝敬老人就得顺着他们,不要正面冲突。老人不对了,也不要直接面对,要因势利导。说话婉转一些,和善一些。常言说:家和万事兴嘛!体现的就是一个和字。“说完了,我站起身。说:”该回了,咱们都走吧!“他们说:”再坐会吧!都愿意听你说话。“我说:”服务员等着收拾餐具、打扫卫生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