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象之九十二---国子监(上)

个人日记

         以前就知道南京的孔庙(夫子庙)、国子监、成贤街,后来随着对北京的了解,北京也有孔庙、国子监、成贤街,而且保存的非常完好,最近我游览了京城古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北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今商丘)国子监学,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

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南京国子监始建于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到明永乐年间,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中国、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图片

国子监大门名集贤门。门内东西两侧有井亭。二门名太掌门,门内左为钟亭,右为鼓亭。东侧的持敬门与孔庙相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彝伦堂内的王码学校彝伦堂,位于辟雍以北,元代名为崇文阁,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三经刻石碑

190座,原立于东西六堂,现珍藏于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内。这些石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 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十三部,计63万多字,为我国仅存的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我国石刻经书始于汉代,该部石经由蒋衡书写刻于乾隆年间,故又有乾隆石经"之称。

图片

 

 

文章评论

笑一笑

中国文化曾经让中国辉煌千年

笑一笑

中国文化也让中国倒退百年,圆明园都保不住

基石2号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9.5、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基石2号

9.5、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基石2号

9.5、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