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木拉达古迹之谜之2
个人日记
远行,对于住久了钢筋水泥鸽子笼的人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何况还是去深山露营,亲密接触大自然并对古迹探险,大家都觉得兴奋又新鲜——这是很多人一辈子也碰不到的。
由宣传、文广、教育等部门配合,协调了民政的被子、大米、清油;采购了手电、发电机、莲花白、白菜、佐料等必需物品,再装载好登山队和媒体记者的设备,我们的探险车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车行至哈甘乡,乡书记瓦扎拉基已在门口迎候,他昨天下午参加完协调会就提前赶回了乡上,为大家准备午饭。就着派出所的办公桌大伙狼吞虎咽地吃起了彝族特色的小猪坨坨肉,也许是颠簸个多小时饿了的缘故,那味道格外的鲜美。瓦扎书记说已派了两个乡干部一早去打前站,还要走10多公里山路,今天到不了目的地,得快马加鞭赶到瓦伍社去投宿。
出得乡大门,顺着螺旋状的山区土公路盘桓而上,漫山是桐梓林,已缀满了汤圆大的青果;转过几道弯,又是遍野的马桑林了,那成熟后紫黑紫黑的马桑果结成串串,让我直吞口水——几岁时我吃马桑果差点丧命,后来稍大点才知道,嚼碎里边的籽就会中毒,得用舌头卷在嘴里挤压吸汁,再吐掉或吞下籽都没事。可那样吃太慢不过瘾,便想了个法子,找块棉布铺在地上,摘来马桑果包住,仰头张嘴,轻轻一扭棉布,甜甜的马桑果汁就流进嗓子眼,甜得个嘴巴直吧嗒。生活的经验都来自不断的积累,所有的经历对每个人而言都是财富,譬如吃这马桑果。
到得山顶,是大片开阔的坝子,山地里的包谷秧碧绿碧绿,老乡房屋周围的果树还正值花期,一簇簇桃花梨花开得格外灿烂,与地里不紧不慢除着杂草的三三俩俩的人群,构成了一幅安谧祥和的田园诗画图。再转了几道弯,车队一下驶进了陡壁的山壑,延绵纵横的雄峰峻岭一眼望不到尽头。古里大峡谷中最高的龙头山和狮子山都隐匿在云雾中,通往雷波县的公路在谷底变成了一根灰白的细线时隐时现,已减速的汽车在山村土公路的泥坑中哼哧着不停地撅起屁股,看着路坎下的悬崖脚板就会痒酥酥地,连龙门阵也不想摆了。
车队缓缓停在了瓦伍村几户人家后面,公路已到尽头,那儿还停放着一台挖掘机,前方陡削的雄峰高耸入云,面对壁立的悬崖,就算现代机械的挖掘机也无能为力了。
打前站的已经安排好了10来个民工和马匹等候,村里的老乡们都跑到公路上来看热闹,帮着卸载和捆绑设备物资。记者们一边按动快门一边询问这里的地名和山峰名,城市人的普通话当地人大多听不懂,孩子们羞怯地微笑着躲躲闪闪,同去的彝族同事们帮着当翻译,知道要走10多公里陡峭的山路,老乡们还为大城市的记者找来了拄路棍。半小时后,由民工、马匹、探险队组成的长龙,像蚂蚁搬家似的蜿蜒在深山的羊肠小道间。
山壑延绵,苍翠欲滴。沿途除了村民种植的核桃、花椒、梨树等经果林外,我认识的麻栎、黑塔刺、紫油树、山皮条等硬杂木和灌木林交织攀援,浓荫如盖,像一张巨型的绿色地毯沿大山一路铺开去,空气中散发着一种甜丝丝的味道,那种纯净一如天然大氧吧,想起众多大城市呛人的雾霾,这里无疑就是人间天堂了。
小路蜿蜒无尽,一会儿从悬崖下穿过,一会儿又走在了悬崖上方,每走一步都是颤颤巍巍。在一处山崖上面,居然有一个小村庄,村庄的右侧就是悬崖,民工说那是瓦伍村的尔伍社,村里的老乡用木梯搭路,还要下到山崖下的陡坡地里去耕种。远远看去,村庄下方那几十亩陡坡地差不多有70度,不禁感叹,当地人的生存力实在是太顽强了!
翻过几道山梁再爬过几道沟壑,眼前展现出一片更加宏阔的群山,民工指着远处黝黑的群峰深处说,那里就是洛木拉达悬崖,从今晚投宿的瓦伍社出发,还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真是隔山能应走路半天啊。
黄昏时分,我们终于疲惫不堪地进入了瓦伍社的地界,瓦扎书记将大家安排在了社长家留宿。在陡坡下的山凹里,社长家的大门外已聚集着村子里的不少人,他们都仰头看着还在山腰间趔趔趄趄的我们。看到大队人马陆续到达,社里一帮年轻人开始忙着杀羊宰鸡,小村子里像过节日一般一下就热闹起来。这里不通电,社长家看来还有点经济实力也有点超前思想,硬是从数公里外的溜筒河里用水管接水发电,点起了一支25瓦的小灯泡,那亮度也只跟一个大红火炭差不多,勉强可以看到屋里的东西。开饭了,大家围在社长家的堂屋地上吃了起来,光线太暗,登山队的蒋峻队长翻出他的备用照明灯,屋子一下就亮堂起来。“他们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吃呀?”城里的客人们不停的询问,俄比解放告诉他们彝族待客的习惯是客人先吃,还讲解一些彝族同胞其他的风俗习惯,客人们都觉得十分新奇。用餐之后,大家围着三锅庄一边喝着转转酒,一边跟乡、村、社干部群众讲解此次科考探险的目的和意义。满屋的老乡们听得格外认真,听说洛木拉达有可能成为旅游景点都十分高兴,社长说下来要动员村民多种花生等经济作物,还要全村植树绿化美化环境,还要家家修建厕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主人客人都兴致盎然,喝酒唠嗑直到子夜。几个阿咪子(彝族女孩)七手八脚地收拾打扫好社长家的堂屋,抱来几捆晒干的蕨蕨草打散铺在地上,再将我们带来的彩条布拉伸铺在上面。我们十多个人像一把张开倒放的大伞,头对着头躺在了堂屋的“大床”上,很快就鼾声一片了。
车已开到了公路终点,接下来该发动“11号车”跋涉山路3个多小时。
告诉你下面是万丈深渊,你还敢过去吗?
最好的空气和植被,这里就是。
座落在悬崖上的村庄。
山路要穿过的“擦耳岩”,当地人如履平地,外地人胆战心惊。
蕨菜,又称“猫爪菜”,当地村民说:“哪吃那么多哦,割了晒干当柴火。”
山路下耸立的壁峰。
马桑果,味甜,嚼碎籽吞下又会中毒,好吃却得小心点。
 铺上一层蕨草,头顶着头,在社长家的堂屋中间酣睡一宿。
文章评论
晓径香园
命大哈风景乃有福之人呢[em]e113[/em]
风景
@{uin:58677799,nick:辫辫儿} [em]e113[/em]你不会全看完了吧?[em]e160[/em][em]e160[/em]
往事
羡慕
木子
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新的一周又快开始,朋友,加油走在路上![em]e113[/em]
木子
好!走不动了你要背我哈[em]e112[/em][em]e112[/em][em]e112[/em]
风景
@{uin:1634645768,nick:北飞燕} 看累了吧~[em]e160[/em]
如此
这是你们村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