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院校毕业者的悲鸣
个人日记
潘德孚
我在温州图书馆的一次报告会上告诉大家:养个孩子不容易,读到高中毕业,父母已经花了不少力气和心血,如果再想让他念高一点,就得小心选择,千万不要选医学院。在中国,高考得高分才能进医学院读书的。毕业后,被分配到各地区人民医院的,被认为很了不起了,谁都不知道自己只是个卖药的,而不是个能看病的医生。
进了医院做医生,等于戴上了生活的枷锁,从此之后,就成为一个卖药的工具。有本为叫《别让医生杀了你》讲得很明白:“医生再也不是一种职业了——这个事实够残酷的,今天的医生仅仅是制药公司市场部的附庸。一度受人尊敬的医生如今为了免费的午餐、赠送的礼品和免费打高尔夫球而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灵魂被制药公司所收买。”(第7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一个从协和医院病理科毕业的医生,因他父亲得了食道癌做了手术一年后,刀疤肿大找我看病才认识的。他说:“我是2010年8月份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然后去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工作,因为想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于2012年7月份去307医院心内科工作半年,对西医临床体会更深了,医生成了开药的工具。为了多拿提成,不得不做很多违心的事情!我不愿意为了多挣点钱,给病人滥用药!
为了生计,我离开了医院,来到一家外企工作,但还是从事医疗器械的销售,还是在这个医疗市场内,看到了更多的黑幕,看到了西方大的医疗企业是如何操纵整个医疗市场的!我感觉又上了贼船!原来看你的书说他们操纵医疗市场,我有点半信半疑,老觉得他们能量没这么大!现在发现他们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可以想尽一切手段和方法,用利益绑架知名的医生,让他们去成为代言人。”
一个从医学院的学生到做了一段时间的临床医生后,才体会自己只是一个开药的工具,没有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的智慧才能真正明白的。一般只是为了糊口,或觉得只是为了谋个稳定的、光彩的、让别人瞧得起的职业的人,是还不能产生这样的觉悟的。
为了生计,现代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只能找个大医院栖身。对以往的中医来说,从学校毕业,还不能成为医生的,他必须随师在临床中继续学习,偶尔开开方子,听听病人的反应;或给自己的亲属、邻居、熟人免费看看病,如果技艺不精或手气不好,常常还会倒牌子。不过,这些都是自己人了,也不会有人说不好。经过不断实践,治疗效果不断提高,被治疗的人群不断扩大,建立起一定的威望后,才可以独立行医。中医就是要靠这种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医疗方式、方法,逐渐建立自己的信仰者群体,才能站住生活的脚跟。如果因自己的上一代已经行医多年了,已经建立起这一个信仰者群体了,那么,开展业务活动就比较方便。
现代医学的医生却不一样,他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
“如果你认为医生给你开处方时都以科学为依据,都是对症下药的话,那你真是太天真了。多数医生并不知道药物是如何被研究开发出来的。当医生掏出纸笔开处方时,他只记得医药公司代表介绍的那些药物,或是那些医药公司广告中宣传的药物。
“医生再也不是一种职业了——这个事实够残酷的,今天的医生仅仅是制药公司市场部附庸。一度受人尊敬的医生如今为了免费的午餐,赠送的礼品和免费打高尔夫球而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灵魂被制药公司所收买。”(《别让医生杀了你》第7页)
“更可悲的是,由于他们的天真和无知,他们中的大部份人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一向引以为荣的事业正在受到利欲熏心的制药商的全面控制。
至于医务人员中有人被制药公司所收买,那究竟是因为其自身的贪婪堕落,还是因为存在上述的天真和无知,目前我还难以确定。但我认为大多数医生都太过注重自己的个人利益,与世界也过于隔离,这使得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自己是否已掉入世界上最贪婪的制药业的陷阱。”(《别让医生杀了你》第5页)
现代医学的医生之所以落得成为卖药的,那是一个医疗的结构问题。如果读者能继续追究下去,想一想:制药公司不生产药物了,医疗行动就马上停止了。对不对?这说明,西方医学的生命,被制药公司把控了。医学研究杂志没有制药公司的广告也不能生存;医学家的研究文章,薪水,都要由制药公司付出;医生、医院没有医学家,理论就没有来源……只有制药公司才有钱,才能维持医疗机器的运转。因此,所谓医生,只是这台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零件。
报载有一个医院的某医生反对回扣,遭到全院医生的孤立,卫生局还给下了文,说他是个神经病人。这里说明,医政一体,密不可分,已经达到生死悠关的程度。报载武汉市省纪委副书记的妻子,因孩子医疗事故死亡,找省府鸣冤,被7个维稳警卫群殴致伤,所好因丈夫地位较高,这些打人者才受到处理,而医疗事故,仍不了了之。
我在温州图书馆的一次报告会上告诉大家:养个孩子不容易,读到高中毕业,父母已经花了不少力气和心血,如果再想让他念高一点,就得小心选择,千万不要选医学院。在中国,高考得高分才能进医学院读书的。毕业后,被分配到各地区人民医院的,被认为很了不起了,谁都不知道自己只是个卖药的,而不是个能看病的医生。
进了医院做医生,等于戴上了生活的枷锁,从此之后,就成为一个卖药的工具。有本为叫《别让医生杀了你》讲得很明白:“医生再也不是一种职业了——这个事实够残酷的,今天的医生仅仅是制药公司市场部的附庸。一度受人尊敬的医生如今为了免费的午餐、赠送的礼品和免费打高尔夫球而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灵魂被制药公司所收买。”(第7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一个从协和医院病理科毕业的医生,因他父亲得了食道癌做了手术一年后,刀疤肿大找我看病才认识的。他说:“我是2010年8月份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然后去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工作,因为想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于2012年7月份去307医院心内科工作半年,对西医临床体会更深了,医生成了开药的工具。为了多拿提成,不得不做很多违心的事情!我不愿意为了多挣点钱,给病人滥用药!
为了生计,我离开了医院,来到一家外企工作,但还是从事医疗器械的销售,还是在这个医疗市场内,看到了更多的黑幕,看到了西方大的医疗企业是如何操纵整个医疗市场的!我感觉又上了贼船!原来看你的书说他们操纵医疗市场,我有点半信半疑,老觉得他们能量没这么大!现在发现他们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可以想尽一切手段和方法,用利益绑架知名的医生,让他们去成为代言人。”
一个从医学院的学生到做了一段时间的临床医生后,才体会自己只是一个开药的工具,没有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的智慧才能真正明白的。一般只是为了糊口,或觉得只是为了谋个稳定的、光彩的、让别人瞧得起的职业的人,是还不能产生这样的觉悟的。
为了生计,现代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只能找个大医院栖身。对以往的中医来说,从学校毕业,还不能成为医生的,他必须随师在临床中继续学习,偶尔开开方子,听听病人的反应;或给自己的亲属、邻居、熟人免费看看病,如果技艺不精或手气不好,常常还会倒牌子。不过,这些都是自己人了,也不会有人说不好。经过不断实践,治疗效果不断提高,被治疗的人群不断扩大,建立起一定的威望后,才可以独立行医。中医就是要靠这种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医疗方式、方法,逐渐建立自己的信仰者群体,才能站住生活的脚跟。如果因自己的上一代已经行医多年了,已经建立起这一个信仰者群体了,那么,开展业务活动就比较方便。
现代医学的医生却不一样,他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
“如果你认为医生给你开处方时都以科学为依据,都是对症下药的话,那你真是太天真了。多数医生并不知道药物是如何被研究开发出来的。当医生掏出纸笔开处方时,他只记得医药公司代表介绍的那些药物,或是那些医药公司广告中宣传的药物。
“医生再也不是一种职业了——这个事实够残酷的,今天的医生仅仅是制药公司市场部附庸。一度受人尊敬的医生如今为了免费的午餐,赠送的礼品和免费打高尔夫球而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灵魂被制药公司所收买。”(《别让医生杀了你》第7页)
“更可悲的是,由于他们的天真和无知,他们中的大部份人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一向引以为荣的事业正在受到利欲熏心的制药商的全面控制。
至于医务人员中有人被制药公司所收买,那究竟是因为其自身的贪婪堕落,还是因为存在上述的天真和无知,目前我还难以确定。但我认为大多数医生都太过注重自己的个人利益,与世界也过于隔离,这使得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自己是否已掉入世界上最贪婪的制药业的陷阱。”(《别让医生杀了你》第5页)
现代医学的医生之所以落得成为卖药的,那是一个医疗的结构问题。如果读者能继续追究下去,想一想:制药公司不生产药物了,医疗行动就马上停止了。对不对?这说明,西方医学的生命,被制药公司把控了。医学研究杂志没有制药公司的广告也不能生存;医学家的研究文章,薪水,都要由制药公司付出;医生、医院没有医学家,理论就没有来源……只有制药公司才有钱,才能维持医疗机器的运转。因此,所谓医生,只是这台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零件。
报载有一个医院的某医生反对回扣,遭到全院医生的孤立,卫生局还给下了文,说他是个神经病人。这里说明,医政一体,密不可分,已经达到生死悠关的程度。报载武汉市省纪委副书记的妻子,因孩子医疗事故死亡,找省府鸣冤,被7个维稳警卫群殴致伤,所好因丈夫地位较高,这些打人者才受到处理,而医疗事故,仍不了了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