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结构的发展史

个人日记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钢结构的发展史,国家从限制用钢到鼓励用钢政策的调整,为钢结构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资基础和政策环境。钢结构行业包括设计与施工(制造、安装),其中设计居于首要位置。钢构设计的第一步是正确选择结构方案,方案选择正确,钢结构才会具有更好的建筑节地、节能、节材、经济、适用、美观等优势。

    王仕统教授提出“空间结构新分类”,从力学结构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什么是空间结构进行阐述和注释。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价值观念,提倡省材、美观,加速实现钢结构固有的三大核心价值——最轻的钢构、最短的工期和最好的延性。从而,产生最好的抗震性。当前一些重大项目基本上都是由国外设计,其中不少项目结构方案不合理,用钢量太大,造价惊人,同时也为制作和安装带来诸多难题,不符合中国国情。

    未来10年将是世界钢结构行业调整格局和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实现世界钢结构大国和强国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在钢铁、船舶制造,高铁建设中,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一,正在努力向钢结构第一大国前行。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从现在到2020年,这一时期可以被看作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从长远来看,国际经济大势对中国国力的增强是有益的;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也可以被看做中国的战略转型期。中国经济体制各方面的转型都将在这一时期内更加深化。经济发展方式将会发生系统的、根本的转变。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将不再单纯围绕GDP,而是要综合生产方式、创新成果、研发能力、运行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衡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但还称不上经济强国。未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企业在扩张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控制力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更应当注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方式,拓展视野,进而推动中国钢结构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国家战略

    钢结构产业发展应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作为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制定国家钢结构产业振兴规划。首先,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当前,我国钢结构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国家应继续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增加研发资金投入,加紧出台、落实税款和金融优惠政策,鼓励采用钢结构建筑产品,例如:高层建筑、大跨度屋盖结构、大型桥梁等。大力提倡学校、医院、机场、车站、体育场馆等建筑钢结构化,并将以上建筑用钢列入国家储备用钢。

    呼吁政府部门给予中国钢结构相关单位和企业更多施展的机会,使大多数企业可以参与各类钢结构工程,充分发挥钢结构节能的作用。

    企业战略

    1.设计层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钢结构产业进入了科学、跨越发展的新局面,钢结构建筑越来越高,规模跨度越来越大,造型越来越新。钢结构设计者应遵循少费多用的结构哲理,以最少的结构提供最大的结构承载力。结构设计者应把建设结构用钢视为设计水平的最高境界。我国近年来的一些建筑追求怪异,实际做出来不但水平不高,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深圳大运会体育场是“杂乱力结构”,严重违背结构最短传力原则,一个铸钢结点也创造了“世界一大奇迹”;前期的设计方案选择错误,后期的优化也无济于事。最好的钢构往往构件布局简明、传立路径短捷、结点小型化,展现现代钢结构的魅力。美国世贸双塔,方钢管壁厚仅7.5毫米~12.5毫米;法国艾菲尔铁塔,不用钢材而用强度较低的铸铁,充分彰显结构工程师的设计水平。

    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化竞争,加强总体设计能力建设,包括引进国际化设计团队在内的企业设计实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的方案是——国际化的思维、国际化的眼光、国际化的视野。我们希望国家尽快成立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钢结构设计院、所,满足我国迅速发展的钢结构产业需求。将“绿色、低碳、节约用钢”的设计理念贯彻在设计的全过程中。

    在过去,用专业眼光看待建筑设计,它是一门高深的技术和学问。但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建筑领域越来越凸显艺术与建筑的高度融合。并且,建筑外型的优雅与内部结构的精密也互为表里,映衬着一个国家的建筑发展水平,更映衬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中国钢结构技术的成熟,势必体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势必展现在中外人民的目光之下,我们的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建筑与结构)要充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把高科技的钢结构建筑推向轻巧、完美的水平,实现绿色、环保和节能。

    2.制造层面

    近年来,行业深入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其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对钢结构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来观察钢结构的市场化改革取向,这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不仅可以对以往的实践工作进行理论总结,同时可以为未来的发展开辟更多的思路。

    在钢结构的制造层面上,我们的眼光应该瞄准供应链建设。CE前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如果你的公司在供应链上没有竞争力,就不要参与市场竞争了。”当今世界,通过供应链完成市场资源配置的方式越来越盛行,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竞争不仅仅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竞争,更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果我们把企业比做一棵大树,把生产部门比做这棵大树的主干,那么供应链便是从地下源源不断汲取营养的根茎,是将营养送达树枝树梢的循环系统,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围绕着核心企业,控制着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和资金链,更加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最终能使这条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和生产部门获得最大的效益与发展。

    钢结构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计划管理方式是其基本特点。计划管理本身并没有问题,但长期以来,行业中形成了以销定产的供应方式和思维方式,已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因此,钢结构行业推行供应链建设不仅是理论的需求,而且是客观实践的需要。在坚持和完善钢结构品质的基础上,客观实践要求行业必须推进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要求整个行业供应链必须实现市场导向,同时要求钢结构产业链必须高效、规范和具有活力。

    专业化的分工大幅提高了供应链上各个经济实体的运作效率,使得钢结构行业“一体化”的运营格局被打破,该转化过程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是突出主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为下一阶段的供应链一体化准备了发展的条件。

    钢结构产业供应链使得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职能定位,各自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优化了行业的资源配置。专业化分工大幅提高了供应链上各个经济实体的运作效率,使得行业“一体化”的运营格局被打破,该转换过程是突出主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促进了行业发展。尽量采用区域配送,将钢结构项目分工为钢结构配送,建立现代钢构物流体系,钢结构区域配送物流可使效率大幅提高。钢结构各环节采取专业化体系,设计专注于设计环节,安装专注于安装环节,配送专注于配送环节。

    市场的导向作用促使工商企业都集中精力关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关注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改善。行业资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品牌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品牌将逐步退出市场,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必将迫使企业克服惰性,不断开拓创新,努力追求做大做强。

    “十二五”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中央提出的“两个目标”即:到201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凸显了“十二五”能源规划将以调结构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的行动准则,以节能优先为根本途径,以体制改革为保证,构建高效公平的体系。这就给了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发展以新的机遇,也坚定了建筑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钢结构产业链条的发展势在必行。

    品牌战略

    钢结构产业的“中国骄傲”,从我们开始。今天,作为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代表之一的中国钢结构产业,已成为世界同业关注的中心,我们应从钢结构“中国制造”走向钢结构的“中国骄傲”。

    中国的钢结构产业正在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我们要创优质工程、品牌工程,还要在全球建筑市场上树立我们的钢结构中国品牌。让祖国以我们为荣,让我们的智慧与作品成为国家的骄傲。

    人才战略

    对于人才战略,我们本着16字的方针:专科学院、培训机制、不辱使命、振兴钢构。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是人才资源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关键是教育。钢结构行业的人才教育必须要跟上钢结构行业的步伐。

    目前,我国全日制中等教育中无钢结构专业,全日制高等教育大专、本科也无钢结构专业,仅在研究生中开办钢结构研究方向,因此在钢结构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很少有人系统地学习过钢结构专业。这就导致了钢结构行业中关键岗位人才稀缺,钢结构企业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完整,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人对钢结构制作不了解而学习机械等专业对钢结构安装不熟悉,钢结构专业的研究生凤毛麟角,只有在大型钢构企业中才有。因此,呼吁国家设立钢结构专业学院,并能给予钢结构行业在职培训以及职后进修更多的关注。我一直坚信:我们的钢结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钢结构前景光明而美好;我们的钢结构从事者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