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世间的真相是什么?

佛学常识

 图片

 

    
    1
、一切无常无可乐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世间的恩爱再深,拥有再多的荣华富贵,也都只是一时因缘和合,不能长久保留,时间一到,都会各自离散而去。人愈是享乐,因缘离散时愈是痛苦。所以,我们要了解,世间本来如此,唯有极乐世界,才是究竟可乐的。
    
    
2
、身独不相代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这几段话是从《无量寿经》摘录出来的。
    
    
人在这个世间,因为贪图五欲,所以都在爱欲之中。但其实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并不表示我们死的时候才是独死、才是独去,连我们生的时候,也是独生独来。

    独生独来,是指我们即使有,六亲眷属,恩爱和合在一起,但其实也是孤独的,因为往往我们的心事,很难有一个知交,能让我们倾诉。

    所以有一句话说:心事谁人知,这个大家都有同感吧!所以,即使与众相处也是“独”。更何况: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当我们临终受果报的时候,不管是到苦的地方,还是到乐的地方,是善道还是恶道,都要自己去承担,没有人可以替代,即使想替代也替代不得,这就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



图片 
 
 

            
除非是阿弥陀佛,来承担我们罪业的重担、救度我们免于轮回。所以,八万四千无量法门,除了弥陀救度的法门,能够使我们脱离,生死轮回之外,没有一个法门、没有一个人能够,代替我们的生死轮回。

    
    3
、至亲路各别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这段法语从《地藏经》中摘录。


父子至亲,父子的亲情是天性,在人世间,自然会互相恩义,父慈子孝,可是一旦死了,到了地狱之后,就各走各的路。因为每个人今生。三业行为都各不一样,即使是夫妻、母女、父子,也各有不同的业。

    所以死的时候,就随各自的业去受果报,不能够相逢的。所谓:歧路各别。即使有万分之一的机会相逢了,也:无肯代受,为什么?地狱的痛苦,实在难以忍受,而且,自己的痛苦,都忍受不了了,怎么有能力为人代受?想要代受,也绝不可能的。


    4
、万般皆成空

    人生在世,物质方面的金银财宝会离开我们,即使恩爱的亲人,也会离开我们;而且,每一个人各自受报,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也难得再度相见。
   
    所谓: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又说: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图片

     

    5、客居不可久
    
此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这段话是从一个典故来的。有一对父子,他们没有家,四处流浪,今天乞讨到这个地方,明天又乞讨到另一个地方。好不容易有个地方安顿下来,父亲就告诉儿子:这也不是我们的地方,到了这里还是作客,不能长久。

        
         
当初看到这段典故时,内心有着深度的悲伤。我们在娑婆世界,只是旅客而已。能够长久的,只有极乐世界,所以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6、图久当生西
   
世间眷属,缘尽则离;图久远者,当结佛缘, 同念弥陀,同生极乐。这段法语也很容易理解。世间眷属虽然恩爱相处,但也不过是,这几十年的和合,几十年过了,缘尽了,就彼此各自离开,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再相聚,所以人生都很可悲。

   
    
有可能再相聚的,就是要结佛缘。结什么佛缘?就是彼此都专称弥陀佛名,彼此都愿生弥陀净土,这样,不只现世六亲眷属和乐相处,未来也能再度团聚,永不相离。

    
    
修行用功,原为了生死,故凡学佛,必须先了生死;生死不了,危险太大,轮回未出,难免堕落,努力今生,以了生死。这些都是很浅显的法语,目的是要促使我们提升,强烈的愿生之心。  南无阿弥陀佛!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