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景点经典介绍

个人日记

       “万壑松涛百丈澜,千峰翠影一湖莲”。相传在上古时代,辽东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做太子海。太子海里有座很大很富饶的岛屿,叫做积翠岛。岛上一座叫做积翠山的高山中居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子——积翠仙子。她能呼风唤雨,保佑这一带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好景不长,这年从东海来了一条双尾恶龙。它是东海龙王敖广的侄子敖来。因为它平日就不守规矩,爱兴风作浪,在水族中的口碑就不好。一日敖来途经积翠岛,为岛上美丽的风景所吸引,于是就在太子海中定居了。这样一来,岛上的百姓可就遭殃了。敖来不时带领着一帮虾兵蟹将上岸来掳掠民财,或是吞食岛上居民。黎民百姓苦不堪言,这也激怒了庇佑一方的积翠仙子。

    积翠仙子本性善良,不愿意和东海结怨,以防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祸。她并没有立即处死恶龙,而是想出一条整治恶龙敖来的方法:用金莲花挡住恶龙上岸。但是制作金莲花的原料需要用日月精华,于是积翠仙子不顾触犯天条,上天偷取了太阳月亮的金丝线,私自采收了九天的锦云,不分昼夜的绣出朵朵金莲花。绣啊,绣啊,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夜,终于绣成一千朵金莲花。积翠仙子将这千朵莲花沿着海岸的边缘排列起来,最后又编织了一条金链子,将莲花串联起来。只见这千朵莲花光芒万丈,敖来虽然几次翻起滔天巨浪,带领鱼虾小将进攻积翠岛,都被挡了回来,岛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安宁。敖来几次攻岛不成,心中十分恼怒,知道是积翠仙子坏了它的好事,十分嫉恨仙子。但它知道仙子神通广大,不敢轻易冒犯仙子。左思右想,敖来想出盗取金莲花的主意。这一天,敖来派出自己最“能耐”的手下鲤鱼精偷金莲花。趁着夜色,鲤鱼精摸到岸边,去搬莲花。但是千朵莲花连在一起,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也纹丝不动。鲤鱼精只好用它的兵器冲着金链条砍下来,只听得一声巨响,山摇地动,惊醒了岛上的居民和积翠仙子。人们拿起刀枪棍棒,纷纷赶往海边,鲤鱼精深知不是大家的对手,掉头扛着莲花驾起狂风没命似的向海上逃去。说时迟,那时快,积翠仙子拎起手中宝剑,向鲤鱼精后心掷去,一声惨叫,鲤鱼精跌到地上,化成一堆怪石。至今千山中会寺前,还遗留着“宝剑刺鱼”的奇石景观,相传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那朵被偷去的金莲花在狂风吹动下,飘飘摇摇向南方飞去,坠落在大连海湾的飞莲池中。这个地方原来没有莲花,名字也不是飞莲池,从金莲花跌落后,这里年年莲花盛开,人们就叫它飞莲池了。言归正传,恶龙敖来见积翠仙子开了杀戒,十分害怕。它便恶人先告状,跑去东海,向叔父东海龙王诬告了积翠仙子,说仙子偷取日月精华,抢夺九天锦绣,杀害众多水族。东海龙王一听大怒,立即上奏玉皇大帝。玉帝老儿也糊涂至极,不问缘由,就派天兵天将捉走了积翠仙子。临走时,积翠仙子还是念念不忘人间百姓的疾苦,她在空中念动咒语,让金莲花化作山峰,填平了太子海,敖来没有了栖身之所,悻悻的离开了。岛上的居民听到积翠仙子被抓走,纷纷出来。积翠仙子没有了,只有仙子留下的九百九十九座山峰,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增长,不一会儿,就填满了整个太子海。原先岛上的居民爬上山峰,挥泪目送仙子远去,日夜呼喊着仙子的名字,一年一年过去了,呼唤声化作阵阵松涛,回响在千山万岭;泪水化成条条小溪,流淌在山谷深峡中。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善良勇敢的仙子,便把金莲花化作的山峰称作千朵莲花山。据传说,积翠仙子还经常回来看望故乡和这里居住繁衍的人们。直到今天,在明月当空的夜晚,爬上千山的山峰,还能看见积翠仙子绣织莲花那美丽的身影呢! 
    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顶山、千华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是长白山的支脉。整个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经辽阳、海城、盖州、岫岩,止于金州。南北绵延200多公里,纵贯整个辽东半岛。 自古以来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千山为“园林寺庙山岳型风景区”,被誉为“东北明珠”。千山由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他虽无五岳之雄峻,却有千峰之壮美,以独特的群体英姿,像一幅无穷无尽的天然画卷,展示在辽东大地上。“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这是清代诗人姚元之对千山的绝唱。千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是东北最闻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居辽宁四大名山之首;佛道同山,历史悠久。他南临渤海,北接长白,群峰拔地,万笏朝天,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具有景点密集、步移景异、玲珑剔透的特色。

    千山为长白山支脉,主峰高708.3米,总面积72平方公里。山峰总数为999座,其数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积翠山”、“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古往今来,一直是吸引众多游人的人间胜境。

    “山高不过仙人台,庙高不过五佛顶”。千山是丘陵山貌,坡面陡峭,峰峦众多,毎平方公里拥有大小山峰44座,有“峰海”、“千峰”之说千山,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组成四大景观。按自然地形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四个景区。包括20个小景区和200余处风千山景点,分布在几条沟谷内。景色秀丽,四季各异,是集寺庙、园林于一山的风景旅游胜地。

    盛夏时节,这里气候极为凉爽,空气特别清新,到千山避暑度假绝对是您的明智选择。千山,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梨花遍谷山花满壑;夏天重峦叠翠,郁郁葱葱;秋天漫山红叶,落霞飞虹;冬天银装素裹,雪浪连绵。美景佳境终年纷呈,吸引游人流连忘返。千山不仅以其秀丽风姿吸引众多游客,更适于痴迷于自然山光水色、松青花艳的摄影爱好者一年四季从事创作。5月的千山,到处是盛开的梨花,嫩绿丛中,花香袭来沁人心脾。6月初夏的千山,松涛阵阵,树影婆娑,似在上演着绿色的圆舞曲,给人以和谐、优美的感觉。金秋十月,蓝天白云下,漫山遍野处处金黄,触目皆是染霜红叶,是摄影采撷收获的黄金季节。12月的千山到处是银装素裹。风雪中,松柏更加挺拔,山势尤为峻奇。难得的冷峻壮美,更会使摄影创作美不胜收。

    千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统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观的主体。“临山已谛金钟响,入庙先闻玉炉香”。千山有寺、观、宫、庙、庵等20余处,宛如一颗颗闪光的宝石,镶嵌在奇峰秀谷之中,使古老的千山更加迷人。这些古老而宏伟的寺庙,有的高耸于险峰之上;有的依偎于群山环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阳坡上;有的隐蔽在古松怪石之阴,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正如清初镇国公爱新觉罗高塞在诗中描写的那样:“梵宇起中天,香岩响碧泉。虚堂清晓露,幽壑静鸣蝉。恣引螺峰翠,松含像巅烟。寺以峰为屏,山借寺为显。”除庙宇外,还有无数洞、塔、亭、碑也是千山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山一带,约在二亿二千万年前,古生代末期隆起为陆地,约在一亿三千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燕山运动期间,有千山花岗岩侵入,使千山山峰再度隆起,之后,在地壳上升中受剥蚀而露出地表,加之节理发育和风化作用,促使大自然造景奇特多样,使之千山形成了象“象山晴雪”,那样峭壁险坡;也有形成了象“仙人台”,那样昂头岩石;还有在节理分割下,风化出了象“太极石”,那样的圆球巨石;以及,形成了大安寺前象火炬一样的“佛手石”那样生动逼真;无量观西北卧虎峰下“一线天”那样奇异甬道;登“天上天”必经之路的“夹扁石”;……环列的群峰和别有洞天的龙泉寺、祖越寺、中会寺山坳,又是冰川时期所形成的冰斗地形。

    奇峰——千山山峰为粗粒花岗岩剥蚀体,峰头赤露外面,呈多瓣状、圆状、椭圆状,起伏重叠的山峦,在茂密的松林衬托下,宛如一朵朵出水莲花。岩松——千山松为油松,成林成片,苍劲蔽天,多为古松。约有9800多株。

    古庙——千山现存古寺六座、宫三座、观六座、庵六座。

    梨花——明代以来就被视之为千山的一大景观。千山有梨树多达20000余株,毎逢梨花盛开之际的五月,北沟、中沟、南沟,谷坡壑底一片雪白,花香袭人,勾魂钓魄,微风和煦,雪花纷纷,游人杳至,倩丽双双,石径袅袅,踏着飘落在石径上的梨花瓣,观赏着佳景,或是在梨花树下伴着花香野餐,或是携着佳人伴侣放着舞曲,翩翩起舞,真是别有一番风趣。

    千山是经过地壳构造,花岗岩的侵入,风化的剥蚀,流水的切割和冰川雕琢而形成的深谷幽壑、重峦叠翠、多姿多彩的山形地貌。这峭壁林立,岩头纷呈,恰似千朵莲花,故称之为千山,或千朵莲花山。千山是丘陵地貌,地形高差大,在300~480米之间。地表水流好,有几百条沟岔汇成十四条小溪,或季节性小溪,多为东西流向。年降雨量为729.5毫米,最高温度36.7°。植被覆盖率好,达97%,只有不到3%的裸露地面。其山势呈南北走向,仙人台和千山北麓、中麓、南麓三条山脉脊骨及众多山峦,割成了三条东西横向的南沟、中沟、北沟。春、夏、秋季节,溪流奔腾,深谷溪涧流水潺潺之声不绝。千山周围大气降水,除少量渗入地下,大量的降水通过沟谷汇入沙河、杨柳河,西流归入辽河。

    千山是沙河、杨柳河的发源地。现在千山有七寺、九宫、十三观,十二庵,七寺“祖越”、“龙泉”、“香岩”、“中会”、“大安”,“灵岩”,“皈缘”,。“九宫之名曰:西海、斗姥、圣仙、东极、太和、太安、朝阳、五龙、圣清;十三观之名曰:青云、普安、无量、玄真、园通、慈祥、双泉、凤朝、宝泉、三清、白云、双塔、武圣,十二茅庵是指流金庵、南泉庵、木鱼庵、洪谷庵、皇姑庵、伴云庵、小皇庵、西明庵、双龙庵、龙泉庵”、观音庵、石龙庵。

    无量观是千山道教开山祖庭,该景区是千山最富妙趣的景区,无量观的东阁、西阁,及后山的夹扁石、一步登天、天上天、一线天、无根石、木鱼石等,是游千山必到的景点。游玩该景区约需2小时。
  龙泉寺,是千山佛教开山祖庭,内有关东第一才子王尔烈少年时代在千山读书的书房(西阁)。王尔烈曾为嘉靖皇帝少年时期的老师,与刘镛、纪晓岚及和珅同朝为官。清代百多位状元、名士曾同书百寿屏为王尔烈贺寿。现其复制品在千山龙泉寺西阁展出。游览该景区约需1小时。大佛景区以天然花岗岩山体形似巨弥勒而闻名天下。游览该景区约需2小时。北沟内连接无量观、龙泉寺、五佛顶之后山的御览山景区以山路险峻、风光美丽而著名。游览该景区约需3小时。还有五佛顶、古道关、祖越寺、灵岩寺、鎏金庵、天应宫、鸟语林等小景点。北沟内游览全部景点约需6~10小时,游览精华景点无量观、御览山、龙泉寺和大佛约需4~6小时。

    在千山正门广场左手岔路上,有积翠门,由此可以进入千山仙人台景区。仙人台景区内包含中沟的中会寺、五龙宫、南沟的香岩寺、大安寺和仙人台峰五大景点。以仙人台峰顶的鹅头石为千山最高峰,海拔708米。仙人台是该区的中心。该区自然风光绮丽,山路难易适当,只是面积较大,路程较长,需要很好的体力。游览该区约需5小时。该区入口积翠门距离最近的中会寺约有5km,步行约需1小时。积翠门距离最远的大安寺约有10km,步行约2小时,该区最佳步行路线是到达大安寺,一路游览攀登至仙人台,然后从中会寺或者五龙宫下山,再步行至积翠门出山。全程约需5小时。

  千山七十峰

1.金刚峰

    位于大安寺西,状如宝塔,又似一尊巨型金刚塑像,从茂密的松海中拔地而起,高70余米,十分雄伟。前人有:"争雄还让此山尊"之赞。

2.通明峰

    位于金刚峰西北10米处。其状如屏状,险不可攀。西面峭壁中间,有著名景点"悬崖饮马"--扳倒井,景色怡人。

3.香炉峰

  位于通明峰西北,高虽数十米,但极险峻。上有三峰头,中高而大,两侧矮而小,如同两耳,故得名。

4.璎珞峰

    于大安寺东门外钟楼东北侧。以其险美、大秀闻名,峰顶峭壁,奇松林立,娇翠虬发,千姿百态。

5.碧桃峰

  位于璎珞峰南,为浑然拔起的一大石柱,峰顶突起一石,似盔似桃,传为唐太宗李世民之 战盔所化。

6.印盒峰

南,大石之上有一状如提环般的小石,与印盒相仿。处松涛雾海之中,有"旱云捧印"之说。

7.佛手峰

    位于金刚峰南,高约30米,直上直下,峰顶片形,并排四小峰,右侧另有一粗而矮的峰头,指峰下有掌,掌纹清晰。

8.保泰峰:位于大安寺北,为靠山诸峰中最高峰,巍峨耸立,诸峰拱卫,十分壮观。

9.双翠峰:位于大安寺正南。由低到顶一片娇叶翠绿,是观大安全景的最佳处。

10.南中峰:位于仙人台东南,峰平,少石,多土,可容千人。

11.上夹峰

    位于仙人台西北角悬崖下方,状如石屏,直上直下,如斧削刀劈。峰头由三石组成,中有一松,状如仙女。

12.中夹峰:

    位于上夹峰西,陡峭,秀丽峰顶巨石相叠,高低不平,其间石依松干,枝叶压石,浑然一体。

13.猿猴峰:位于香岩南塔东山脊背,整个峰为浑然一石,高30余米,状如一猴蹲坐举手东望,故得名。

14.立鹤峰:

    位于仙人台南,高约100米,由下而上渐细,顶端略倾斜,宛如一仙鹤当空而立。险峻不可登。

15.石锁峰

    位于立鹤峰南,高150余米,光滑如雕磨,上有稀疏矮松。峰顶分两部分---北面状如展开的扇面,南面为一石柱,高20余米,直上直下,顶端状如一怪石。

16.翠岩峰:位于石锁峰西南下方,似前后相依的两个石笋,高40余米。

17.笔架峰:位于香岩寺南,即照山主峰,三峰并立,状似笔架,故名之。

18.下夹峰

    位于笔架峰西下,为关门山主峰。北面是悬崖,南面是漫坡,峰头两石并立,中有一夹缝,为游人必经之路。

19.朝阳峰:位于仙人台北,古松成林,原有一朝阳寺,是观仙人台北半边风光最佳处。

20.无头峰

    位于朝阳峰北侧。实为一山脊骨,其中一处微起,似峰而无峰头。有" 千山九百九十九峰中有一个无头峰"一说。

21.老祖峰:位于香岩寺北,为香岩北山最高峰。南面的约150米峭壁,为千山八大峭壁之一。

22.三头峰:

    位于老祖峰西侧,三面峭壁,唯东面可登。峰有三头,西峰名曰"秀风呈翠",南峰名曰"单峰赛月",东峰名曰"奇松冠顶" 。

23.南卧虎峰:

    位于香岩寺西北三头峰西,为香岩寺西北最高峰。其南侧有松百余株,北侧花木苔癣满壁。峰顶漫平,东高西低,状如卧虎。

24.翠顶峰:

    位于仙桃峰南,呈四棱状。古松成林,远望去见松不见林,故名之。南面悬崖,高百余米,为千山八大峭壁之一,上有数十条皱纹,故名百皱崖。

25.卧牛峰:

    位于五龙宫西南,为五龙山西南主峰,险峻而秀丽,唯南一面可登。峰顶南北两石,南称"卧牛",北谓"盗马贼"。

26.木鱼峰:位于卧牛峰东,峰顶浮一石,状似木鱼,故名之。

27.莲籽峰:

   位于木鱼峰东北百余米处。其峰高数十米,围圆顶平,如莲蓬,上有一圆石球,象跳出莲蓬的一粒莲籽,故名之。

28.蛤蟆峰:位于无量峰陡壁下,峰平地而起,如同蛤蟆面南而蹲,眼、嘴清晰,惟妙惟肖。

29.双泉峰:位于老祖峰东侧,为五龙宫南最高峰。上无岩石,为千山两大土峰之一。

30.鸟首峰

   位于五龙谷西,北侧是数十米高的悬崖峭壁,南侧是长满松柞的斜坡。峰顶可登,可览五龙谷,千山中麓全景。

31.双头峰:位于双泉寺东侧,上分两峰,西北峰头为石峰,上分高低两台。东南峰头为主峰,上有杜鹃丁香数百株。

32.子母峰:位于双头峰东北方。峰头多高低错落,远望去,大峰乳带一群小峰,故名之。

33.五老峰:

   位于中会寺东。由东南向西北并列五峰头,昔时峰下有五座墓塔,最西北峰头为五老峰主峰。

34.净瓶峰:

   位于中会寺东、五老峰南山坡上,为石峰,小而险峰顶有一砖塔,高两米许,远看如瓶,峰以塔名。峰的四周皆有可观之景。

35.金蝉峰:

   位于中会寺南,高约50米,险不可攀。峰顶平,下有一道缝隙,似上下分离,远看如蝉状,上有两小峰,分以"观音倒座""宝剑刺鱼"称之。

36.中会笔架峰:

   位于金蝉寺西南,仅西南面有一险径可登,峰顶较阔,上有百年古松数百株,站在峰顶可览百草洼,中会寺等主峰景名胜。

37.十字峰:

   位于中会笔架峰东南,昔日栖居的僧人在峭壁上凿了五个脚窝,借此可达顶峰。峰顶有一""字裂缝,并排二松,枝繁叶茂。

38.卧龙峰:

   位于石龙庵西南,为卧龙山主峰。三面俱险,只西南面可登。峰顶多怪石,石间有灌木,花草,然有两松,依峰而傲,可称奇景。

39.积翠峰:

   位于千山南麓百草洼东南。东面是200二百余米的悬崖峭壁,为千山八大峭壁之一。峰头较阔,油松数百,密集如麻。

40.丹凤山木鱼峰:

   为丹凤山主峰。在峭壁下有一横岩,如凤头,峰顶有一巨石突起,椭圆状,俗称木鱼石。

41.玄合峰:

   位于圆通观东南。半坡峭壁上有一古洞,名为玄合洞,峰以洞名。峰头长形,油松密集,为千山五大松峰之一。

42.松苔峰:

   位于圆通观西南。顶平而宽阔,松老而矮小,峰北高百米峭壁长满青苔和小灌木,远望如一巨幅花毯。

43.骆驼峰:

   位于千山北谷二道门南。峰为三峰,从茂密的丛林中突起,似一骆驼面西南而立。为千山开发较早的山峰之一。

44.慈云峰:

   位于圆通观南,莲花台东。北沿崖下二石并立,阴雨时云雾满山而起,独双峰显露,如同观音偕行者踏云而至,慈云峰由此得名。

45.玄真峰

   位于北谷毓秀楼西山。山下原有座玄真观,峰以庙名。东南有一石坪,景色优美。峰顶正中有一松一根二干,名为二仙松。

46.跃虎峰

   位于千山北谷玄真峰北,由南北并列两峰组成,两峰北高南低,从千山二道山门望去,两峰相叠一体,如跃虎状,故以其貌名之。

47.莲花峰

   位于无量观东北,为无量观东山主峰。以莲花七景---"卧象峰""三十三天""八步紧""夹扁石""养鱼石""一步登天""天上天"。闻名于千山。

48.万岁峰

   位于莲花峰北,与莲花峰顶天上天相连。峰顶景色宜人。西南峭壁上,刻有"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

49.叠翠峰

   位于莲花峰东。由下而上,岩石层层点点,松树结成翠带环绕岩石而生,远看松石相叠,颜色分明,故名之。

50.蛤蟆峰于无量峰陡壁下,峰平地而起,如同蛤蟆面南而蹲,眼、嘴清晰,惟妙惟肖。

51.玉女峰

   位于玉皇顶南。峰头分三级,北端是石林,南端为一石坪,中间有一卧牛石。远望去,峰高奇秀,状如玉女东立,故名之。

52.芙容峰:

   位于无量观西南,峰顶巨石林立,近似莲花瓣,东峭壁下,刻有"青山不老""道岸先登"字迹。

53.探海峰 位于莲花峰西北。峰头形状古怪,崖下有一探海奇松。

54.多瓣峰

   位于探海峰北侧,峰头南北长形峭壁,巨石相叠,古松横生,景色优美,是著名景观七重天。

55.灵岩峰

   位于多瓣峰西,峰头为拱状,东西长数十米,南北宽不满五米。峰顶石上,刻有"天外天"三个大字。为千山著名景观之一。

56.弥勒峰 位于祖越寺北。峰头呈椭圆状,由南向北看去,如同弥勒佛敞襟露腹。 

57.人头峰 位于卧虎峰西北,顶端突起一石柱,近视有鼻、嘴、下颌,五官俱全。

58.东象山峰 位于龙泉寺东南。有"象山晴雪""仙人螺髻"二景。

59.龙泉谷海螺峰 位于象山峰北,为龙泉寺东山主峰。有"螺峰夜月""松石侣"二景。

60.宝珠峰 位于龙泉谷海螺峰北。峰上有奇石,和"穿石松"一景。

61.百顶峰 位于宝珠峰北,因大小峰尖近百,故称之。峰之东北,有二松,冠与峰平。

62.狮子峰 位于象山峰西偏北。峰头高数米状如卧狮,有"狮口钟声"一景。

63.龙泉弥勒峰

   位于龙泉寺后,由南向北看去,整个山峰犹如一尊巨大的弥勒佛石像,头,身,轮廓俱全,十分清晰。

64.舍利峰

位于献宝峰南,峰顶长满油松,将圆峰封闭,远看一片翠绿。峰东、南、西有墓塔林五处,多为喇嘛塔.

65.落月峰

   位于峪泉峰西南,东南是怪石相叠的陡坡,只北可登。峰顶似一长带,峰上有残峰落月一景。

66.龙泉谷净瓶峰:

   位于龙泉寺西阁南阶下。高约15米,上锐下阔,状如瓶。峰顶生数松,如瓶中插翠。

67.石瀑峰

   位于龙泉寺西阁西北山半腰。峰头是一突起的巨岩,有"石瀑垂帘"一景。峰顶有二松,相传为千山第一代古松。

68.凤卵峰: 位于龙泉寺毗庐殿北山。峰头为一巨大立石。此峰有四大景观。更有一千山最大古松。

69.峪泉峰: 

   位于龙泉寺北,海拔500米以上,为北麓第二高峰。峰顶西侧巨石,有一裂缝,游人由此挤过,视为乐趣。

70.天门峰:

   位于峪泉峰西,是千山景观最多的奇峰之一。有 :"峰顶夹路""玳瑁历险""石兽挎镛""高岭险径""卧松夹门""花馨伴”

文章评论

飞翔

感谢心雨的日志让我阅读到很完整的千山旅游详细的解说。我知道了——千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统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观的主体。

飞翔

[B][/B]“临山已谛金钟响,入庙先闻玉炉香”。 千山,不亚于四川的峨眉山吧。有机会,一定去游历。

飞翔

夏天,鸟语花香-、绿色满园。放飞心情,快乐满溢。祝心雨朋友快乐幸福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