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官方报纸《竞报》罕见发声:佛教的本质不是宗教而是教育

腾讯十周年

 

北京官方报纸《竞报》罕见发声:佛教的本质不是宗教而是教育

 发布:弘晓妙音  日期:2014/4/11 14:47:00 

北京官方报纸《竞报》罕见发声:佛教的本质不是宗教而是教育

   下文转自北京《竞报》20140410期 ——第N21版

   2012年,八十六岁的净空老教授泼墨疾书:“安身立命,教学为先;创业齐家,教学为先;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义之邦,教学为先;稳定和谐,教学为先;国丰民安,教学为先;太平盛世,教学为先;长治久安,教学为先;诸佛报土,教学为先;极乐世界,教学为先。”十个“教学为先”,指出以上所有,“皆以教学功德成就者也”。教学为先,讲的是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人;教学为先,讲的是对领导者和群众都要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圣贤教育,威力无穷。教学为先,能解决一切问题。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佛教原本是来自异国的外来文化,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亦对中华本土文化的丰富、成长与升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今天中国社会人群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比如烦恼、颠倒、作业、忏悔、觉悟、如实、实际、平等、法宝、净土、彼岸、现行、刹那、因缘、胡说八道、不可思议等,皆从佛学经典中引用、点化而来。又如心猿意马、天花乱坠、当头棒喝、唯我独尊、皆大欢喜、昙花一现、清规戒律、天女散花、醍醐灌顶、拈花微笑、借花献佛、痴人说梦等文学成语,亦是在佛学经典的翻译流通过程中,添入我国文学宝库。佛教禅宗思想,亦促进了后世儒家理学与心学的发展,盂兰盆会、吃腊八粥等风俗亦渊源于佛教。

  虽然佛教几乎是一进入中国就立刻受到皇室极致推崇,甚至一度被奉为国教,但也存在着和中华本土文明的融合问题。面对中国本土知识分子为捍卫本土固有文化而激发的儒佛之争、佛道之争,佛教传教法师们亦始终坚持慈悲为怀、平等包容、仁爱和平、以理服人的原则,以数度学术辩论,引导佛法与中华本土儒道文化融合互补,并建立了中国特色的丛林制度与汉传大乘佛法,使佛教完全融入中华文化体系,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由此形成中国两千年来文化多元并存、互补互融的格局,以至于今天说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总是儒、释、道三家并举。

  放眼世界史,即使得到所在国中央政府的支持,佛教亦从未假借神意而强迫其他宗教徒改宗易信,以及发动宗教战争,企图消灭异教与其他文化。这不能不令人叹服:佛教是真正崇尚尊重生命与理智、平等、博爱、和平的伟大教化。

  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佛,生活在最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下的古代印度,却始终坚持众生平等。他反对以种姓、等级论人的高下、贵贱,强调以道德、智慧的修持,达到人生理想境界。

  早期佛教的僧团管理,依据戒律,执行教团制度的权力交由大众,凡事皆要会议,杜绝独断专行,凡事必经交付提案,大众集会讨论、决议,以多数表决通过,始能公布、实施,充分体现了民主、法治精神。牛津大学出版社《印度的遗产》一书中,对佛教“三番羯磨”的民主会议制度,论述甚详。塞德兰侯爵不禁惊叹道:“我们今天国会制度的基础,竟可从两千多年前印度佛教徒的会议中见到,真是令人惊奇不已。

  在指导人类现实生活方面,佛教提倡觉悟“业力缘起”的生命观,指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言不报,时节未到”的三世因果报应定律,启发世人为自身、为他人、为家庭、为家族,为民族、国家、世界人类,乃至于一切众生,切实承担责任,从而缔造幸福的生活。佛教指出悟道、成佛并非遥不可及,修行是在日常吃饭穿衣、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的一念一言一行之中,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主张服务大众、勤劳工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更进一步揭示众生共业缔造世界的真理,提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理念,倡导人人从我做起、从我心做起,集合每一个体的道德自觉之力量,来奠定理想社会的基础。这一点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尤具指导意义。

  近代以来,佛教远播欧美,促进了西方社会宗教与文化格局的多元化,对于世界和平贡献甚巨。2006年10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特地为纪念释迦牟尼佛诞生2550周年,举办了以“佛教徒对人类的贡献”为主题的大型活动。

  纵观人类三千年史,任何一种文化,都必然经历创建、兴盛、衰弱、复兴的轮回,佛教亦然。由于流传既久,佛教不可避免地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浅表的仪式与信仰,成为广大民众的精神信仰与心灵寄托,另一方面,精深学术思想与真谛,则成为少数知识分子的雅好。人们拘囿于学术理论与仪轨形式,遗忘其本质原义。因而正如释净空老教授所指出的,佛教在今日至少以六种形态出现在世人面前:释迦牟尼佛生命教育的本质佛教、宗教化的佛教、学术形式的佛教、企业化的佛教、旅游观光业的佛教和被歪曲利用为邪教的伪佛教。

  释净空老教授指出,佛教的本质,不是宗教,而是至善圆满的生命教育。必须恢复佛陀教育的智慧本质,才能发挥佛教文化的正面价值,从而为人类做出真正意义上的贡献。

圣贤教育系列丛书(《智慧教育》《道德教育》《人生教育》《生命教育》)

净空法师口述、王海峰、施景培编

团结出版社

【附录】:

中央电视“国学频道”开播了!

   (2014年)4月2日国学频道邀请部分在京媒体举行了一场媒体见面会。

  国学频道是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成立的,国内唯一一家以国学为传播内容的专业数字电视频道。频道于2014年1月7日开播,3月25日进入北京歌华有线网络,频道号为91,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落地播出。本次媒体见面会的目的就是和各家媒体就国学频道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国学交流的电视平台。

  国学频道立足传统文化,以传播民族文化艺术为己任,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努力打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研讨交流的专业媒体平台;以“品味中国智慧,传播华夏文明”为宗旨,力争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丰富的国学综合知识。频道现有《国学新闻》《名家名品》《国学大讲堂》《美术苑》《国宝那些事》《名家会客厅》《国画大讲堂》等栏目,即将推出的新栏目有《文化中国》《中国风》《国学少年》《国学商道》《国学养生》等。

   短短的两个多月里,国学频道已经录制播出了系列节目《周易是什么》《唐传奇是什么》《道德经是什么》《戏曲是什么》,主办了著名画家马海方先生的“情忆古都”大型画展,与中国女画家协会联合主办了“献给母亲的歌”大型艺术展,录制了女画家协会访谈、马海方先生访谈、军旅艺术家访谈、中医药大学傅延龄教授访谈等节目。

  见面会上,国学频道总监李静向各家媒体介绍了国学频道的现状,并对频道的前景做了展望。与会的媒体记者也对国学频道的推广、交流以及频道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国学频道简介

  频道概况

  国学频道全称是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成立的面向全国播出的数字频道,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以国学为传播内容的专业频道。频道于2014年1月7日正式开播,节目为24小时滚动播出,信号由中星六B卫星传输,地面数字网络接收,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国覆盖。

  宗旨及定位

  国学频道以继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将五千年积淀的“中国智慧”形象化、通俗化,用电视的手段呈现给千家万户,力争让最大多数的受众了解传统文化的根脉,欣赏传统文化的韵致,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们对“国学”的理解

  国学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实现中国梦的原动力。

  国学这一概念在20世纪初被提出来时,只是相对于“西学”的一个狭义词汇。但在经过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后,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国学”表现出了顽强且旺盛的生命力。至于今日,其内涵已经远远超过了欧美学界所称的“汉学”,而是将一切在传统文化灌溉、浸润之下蓬勃而生的中国文化统统囊括其中。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幸运,因为有国学;我们骄傲,因为有国学;我们富足,因为有国学;我们坚韧,因为有国学。而作为媒体人,我们更有一份责任,要利用现代的电视及多媒体技术承续国学,传播国学。

目前的固定栏目有:

  《国学新闻》

  整点播出,内容为国内与国学相关的动态消息

《名家名品》

  专题类节目,时长30分钟,介绍国内知名的美术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

《名家会客厅》

  访谈类节目,时长30分钟,邀请国内文化界的名流大家到演播室做客,每期围绕一个文化现象或一个文化作品展开讨论

《美术苑》

  专题类节目,时长20分钟,内容为当代优秀美术作品的赏析

《国学大讲堂》

  讲座类节目,时长30分钟,邀请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者开坛设讲,对国学领域中自己有精深研究和独到见解的选题进行介绍和阐释

《国画大讲堂》

  讲座类节目,时长30分钟,由知名画家在演播室示范讲解,给观众传授传统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绘画技法

《文化中国》

  综合类节目,时长40分钟,文化界的高端对话,也可以播出大型的文化纪录片

《国学少年》

  专题类节目,时长30分钟,为全国的少年儿童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国学学习成果的开放式舞台,内容包括诗词歌咏、民族器乐、书法绘画、棋道茶艺、传统武术等等

《国学商道》

  专题类节目,时长30分钟,内容为国内知名企业在传统经营管理智慧的体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展现

《国学养生》

  专题类节目,时长30分钟,内容为中国传统健康养生文化的探讨及传播,为广大观众提供健康养生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指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