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传记图文 (1)
个人日记
一 释迦牟尼佛
|
二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
图上的白色建筑物是为纪念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王后而建的“摩耶堂”,堂后侧枝叶茂盛的无忧树,传说王后就是抚摩树枝时生下了释迦牟尼,堂前的水池,传说摩耶王后产前和生下的太子都曾在池中沐浴。 (经考古证明)离此地西边一千公里就是释迦族的古都迦毗罗卫城(现已不存在任何建筑物)。 |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内诸国林立,其东北部恒河边有个迦毗罗卫国,国王叫净饭,王后叫摩耶。 一日,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服甘露,反视自身如日月光照。 净饭王立即召集大臣们询问王后之梦是何预兆,一名婆罗门占卜者回答说:“此梦甚佳,王后已怀孕,必生王子,王子是个千古圣人,定能光显释迦族。”净饭王听后,不胜欢喜。 摩耶夫人受孕后,百病不染,身体十分健康。(《杂宝藏经·卷二》,《大庄严论经·卷十四》载,释迦牟尼前生曾为六牙白象。) |
四 象入王宫
据佛经说,摩耶王后这次怀孕,是由于睡眠时梦见一头六牙白色大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王后腹中,王后自从怀孕后,心情非常愉快,再没有忧虑与烦恼,从此再也没有发过怒,断绝了贪欲和虚伪心情,每天只是喜欢到幽静的树林和水溪旁边散步。 图中床上睡眠的是摩耶王后,白色幻影是梦中出现的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梦神”和使摩耶王后怀孕的白象。 |
五 回娘家分娩
一天,正是春末夏初的一个风和日暖、天气晴朗的好日子,摩耶夫人要去郊外的兰毗尼花园郊游,王后是拘利国公主,也打算回娘家去生产。 按当时古印度风俗,妇女头胎分娩必须回娘家去,摩耶王后怀孕期满,净饭王为王后备了由两头大象载的轿子,派了许多宫女、侍臣护送王后回娘家天臂城去。 按当时风俗,妻子回娘家分娩,丈夫不可同行,图中只有象轿上坐着的摩耶夫人,没有净饭王。 |
六 太子降生
太子诞生的时间是公元前565年,中国农历四月初八,佛教将这一天定为“佛诞节”,也称“浴佛节”。 图中抱着小太子的是传说中的天王,天王身后是诸梵神,手扶树枝站立的是摩耶王后。佛经上说,太子是从摩耶王后的右肋出生的,摩耶王后夜梦中的白象也是从右肋进入体内而怀孕的。 |
七 七步莲花 摩耶王后怀孕已满10月,一日率众宫女游兰毗尼花园,那时正是四月初旬,风和日丽百花争妍,行树耸翠,莲蕖送香,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 游园后,摩耶王后在一棵无忧树的绿荫下休息,她见这无忧树枝叶茂盛,柔软低垂,树上花果鲜丽,芬芳可爱,便举手攀摘花果,于是王子就生了下来。 佛经说,王子刚生下就能说话,无人扶持即能行走,他身上发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举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一时间香风四散,花雨缤纷,仙乐和奏,诸天齐声赞颂,地上也自然涌出冷暖二泉,香冽清净。 |
释迦太子树下诞生图 (西藏拉萨罗布林卡藏唐卡)
此时,地上自然涌出二池,一冷一暖,清净香水。又虚空中,九龙吐水浴太子身,诸天音乐,雨妙香华,供养太子。十方大地六种震动,一切众生皆受快乐。 当此土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是日江河泛滥,山川宫殿震动,有五色光贯太微宫。王问群臣,太史苏由奏曰:“西方有圣人生,却后千年教法来此。”王令镌石,埋于南郊,誌之。 |
八 天上天下 唯我独尊
图中左侧跪在太子身边的,是闻太子诞生而到兰毗尼花园的净饭王;单腿跪在净饭王身边的,是其大弟弟白饭王;站在净饭王身后举手欢呼的,是其二弟甘露王;站在画面中间的是摩耶王后;两侧空中是为太子祝福的梵神。 |
九 白马瑞祥
图中是与太子同时降生的,没有一根杂色鬃毛的白马,右侧是与太子同时诞生的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母子都十分健康。 |
十 王后太子回宫
净饭王听到摩耶王后在兰毗尼花园生下了太子,高兴万分,立即带领众多的宫女、侍臣、车马和特制的华丽的大轿,赶到兰毗尼花园,将王后和王子接回皇宫。 图为摩耶王后抱太子从兰毗尼花园返回迦毗罗卫城。
|
十一 太子取名
图中学者为太子取名字而在净饭王和摩耶王后面前辩论。 ~释迦牟尼亦译释迦文,姓乔达摩(瞿昙),名悉达多,意译义成,释迦为其种族名,牟尼意为仁、忍、寂,释迦牟尼意译能仁、能寂等,是世人对他的尊称。 《本生经》翻译释迦为能仁,《本行经》译牟尼为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 ~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兼运。 |
||||
十二 姨母抚育 摩耶王后生下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七天之后就因病去世了,净饭王悼痛不已,于是他把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阇波提接进宫中,托付她抚育王子。 波阇波提贤淑仁慈,容貌端庄秀丽,性格温柔娴静,她对悉达多视为己出,精心抚育,十分钟爱,净饭王又令三十二名宫女协助抚育,八女抱持,八女洗浴,八女喂乳,八女带领玩耍,后来摩诃波阇波提与净饭王结婚,抚育王子更为尽心,所以幼年时代的悉达多王子,得到姨母的小心将护,寒暖得时,饮食有节,身体异常健康,发育也非常迅速。 |
十三 阿斯陀仙人的悲哀
净饭王听了,也是又喜又忧,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统一天下的转轮王,从此千方百计防止太子出家修道。 图中是阿斯陀来到王宫,为悉达多太子占相。 |
十四 王耕节太子升空
佛经上说,悉达多太子坐在树下沉思,有时能自然升空许久。 图为在“王耕节”时悉达多太子在田野沉思禅定升空,净饭王和波阇波提王妃朝太子礼拜。 |
十五 老师教学
图为悉达多太子读“吠陀”。坐在正中头部有光环的为太子,左侧是老师毗奢密多罗,太子手中拿的是用贝叶写成的吠陀经。贝叶是印度贝多罗树的叶子,用水沤过后可以代纸用,古代印度人多用来写佛经,后称贝叶经。我国僧人曾从印度带回古代用贝叶写成的《妙法莲花经》。 |
十六 比武冠军
净饭王举行了一次武艺竞赛大会,释迦族的王子们都参加比赛,悉达多太子骑射出众,夺得冠军。 在竞赛时,太子堂弟提婆达多,一箭射穿三鼓,太子弟弟难陀也一箭射穿三鼓。轮到太子时,他嫌弓力太弱,令到武库取出祖传良弓,牵挽平胸,一箭射去,穿过七个铁鼓,四周观众,欢呼喝彩,鼓掌若雷,净饭王骄傲地微笑了。 图中悉达多太子比武获冠军。 |
十七 结婚大典
图中悉达多太子与耶输陀罗公主举行结婚大典。 |
十八 太子出游
|
十九 太子游四门
又一日,太子驱车向京城南门走来,出城不久,又见到一个满身生疮流血的病人,他边走边痛苦地呻吟着,太子想到:疾病也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人的一生,要遭受多少次疾病的痛苦,真是难以想象啊!又闷闷不乐回宫了。 图中的壁画:右侧是太子见到老人,左侧是太子见到病人。 |
二十 太子游四门
一日悉达多太子驱车来到了京城的北门,看见一个出家修道的人(印度当时称出家人为“沙门”),神态严肃安详,太子想到:这出家人一定不会有俗人那么多的痛苦和烦恼的。 图中壁画:右侧是太子见到死者,左侧是太子见到沙门(出家人)。 |
二十一 生“罗怙罗”
图为王宫内在为悉达多太子有了小王子而举行庆典。 |
二十二 出家心愿
净饭王看到儿子出家的决心已坚定,没有能力说服儿子,只好多派人看护悉达多太子,防止他离开王宫。 图中净饭王让宫中的美女寸步不离太子,为太子不停地表演美妙悦耳的歌舞。 |
二十三 决心离宫
图中悉达多太子半夜醒来,他下定决心,立即离开王宫去出家修行。 |
二十四 夜别妻儿
图中悉达多太子望着熟睡中的妻儿暗下决心:若寻求不到真理,永不回宫见父王、姨母和妻儿。 |
二十五 车匿和犍陟
佛经上说,悉达多离王宫出家的当晚,有天神来为他引路,图左上空出现的就是传说中的引路天神。 |
二十六 太子离宫
悉达多太子唤醒马夫吩咐道:“车匿!把白马犍陟带来。”车匿高声泣谏,想要惊醒宫人,无奈宫人都沉睡不醒。 太子抚摸着马头说:“犍陟,我现在出城为了解脱生死大事,为了救度苦海中的众生,竭尽你的力量带我到有甘露的不死之乡。” 太子跨上骏马,大声唱道:“我学诸佛出家之法,若不了生死,终不还宫;若不成佛道,终不见父王。”说誓完了,诸天赞叹。太子马鞭一扬,出城东行,天上一轮明月,万象都寂寂的在睡眠,唯有太子和犍陟奔驰如流星一般,天明时候已到了阿拔弥河的森林了。 |
二十七 削发更衣
佛经上说,悉达多太子削发改装,为沙门(修道者)时,梵神出现在天空,为太子鸣奏仙乐和送来衣物。太子叫车匿将他削下来的长发带回宫去送给父亲,换下来的衣服送给姨母,作为纪念。 |
二十八 六年苦行
净饭王听到儿子出家的消息,十分悲伤,派了阿若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罗拘利等五人伴随他。 在访问苦行林修行人时,他不满意他们苦行的做法,认为他们的教义并非真正的人生解脱之道。 他又来到尼连禅河边的加阇山的苦行林及山洞里修习禅定。每日仅食一麦一麻,达六年之久,才结束苦行。 图为释迦牟尼六年苦行骨瘦如柴像。 |
二十九 牧女献牛奶
随从他的五个人见他这样做,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去继续他们的苦行。 图为牧女向释迦牟尼奉献牛奶。 |
三十 树下入定
他一心正念,以深入静虑的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进入一种“明白”、“醒悟”、智慧涌现、光明到来的状态。 图为释迦牟尼静坐深思,寻求解脱人生苦难之道。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