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是身穿便装与灵魂情人的一次次约会

个人日记

                                                                                         图片

      沈彩初,男,60年代生,黑龙江省海伦市人,现隐居杭州天目山。80年代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有诗与评论散见于《人民文学》、《海外诗刊》(加拿大)、《诗天空》(美国)、《岁月》、《吉林画报》、《中国诗歌》、《当代诗人》、《诗林》、《诗文杂志》、《中国诗歌在线》、《新世界》诗刊、《杯水》诗刊、《黄河诗报》《当红网络诗人》等多种报刊和诗歌选本中。2010年被《海外诗刊》评为首届年度男诗人奖;2012年获“首届白天鹅全国诗歌大赛”特等奖。著有诗集《岁月穿过忧伤的田野》、《失落的琴声》等。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海伦市作协副主席。曾任《通肯河》杂志编委、《中国诗歌在线》诗刊主任编辑。读者论坛、诗歌报论坛等诗歌版版主,岁月、潮流、诗文杂志、365文学论坛评论版版主。

诗观:我认为写诗最高境界,就是用最简洁的形象语言,把微妙心理感受最先说出来。最高技巧,就是运用技巧叫人看不出技巧!

诗人沈彩初博客blog.sina.com.cn/u/1338044781


 

写诗:是身穿便装与灵魂情人的一次次约会

                                             ——读和四水诗集《我在城乡的路口等你》感想

 

                                                         文/沈彩初

 -

       前几天,和四水在QQ找我,说他新的一本诗集《我在城乡的路口等你》即将出版,问我能不能为他写篇评放在里面?说是急用,这让我很为难。其一,我答应为几位好友写评的任务还未动笔;其二,四水是《兰坪》文学双月刊和《锌都风采》报的主编,给他写评怕落下攀藤附葛之嫌,这不是我为人的风格。其三,我很懒,加之写评是份苦差事。再说了,我深知自己笔拙,根本写不出“石破天惊”的好文章来。当时我用:近段太忙,怕是抽不出时间,几句含混的话敷衍了他。一晃十几天过去了,左思右想,四水毕竟是我的好友,我非常敬重他为人的厚道,而且我又特别喜欢他的诗,不写点什么感觉愧对了他对我的信任与抬爱。几天来,这事像一块石头,沉甸甸的压在我心里... ...为他,也为给自己减压,我只能下决心为他写了。

       我认识四水已经几年了,一直在新浪博客跟读他的诗。说句心里话,我读诗很苛刻,不是我牛逼,在一些主编与诗歌大腕里面,能被我认可称得上诗人,或真正能写出几首像样作品的并不是很多,而四水恰恰是这极少数人中的一个。现在这个社会,是个多元而浮躁的社会,一些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里,有的在变着花样享乐人生;一些经济大潮的败北者,在胼手胝足为生活奔波;而另一部分人,精神又极度空虚,急需给自己灵魂找个出口...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更多拿起笔写诗的人,我觉得他(她)们是在躲进自己心造的天地避难。而四水是这另类人群的另类,他是把事业与爱好能有机结合,能把诗歌和事业有序摆放同等位置,又什么都不耽误的诗者。多年来,他就这样奔波在诗歌创作的路上乐此不疲,他每写一首诗,都是在与灵魂情人的一次次赴约,在为诗歌奉献着爱意,倾诉着忠诚... ...读四水的诗,不时会给我们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感动。我们先来看他下面这首: 

       -      

我不想睁开眼睛,不愿看到

这些酒杯、烟灰缸、打火机

像我一样孤独

我必须闭上眼,嚼着口香糖

这样,你才甩着辫子活脱脱地来到

我的眼前

 -

今夜,我特别想你

但我不能过多地想小湖边、花丛中

关于你我的许多故事

今夜,我只回忆一个细节

你微闭着眼,依偎在我的身边

然后用小手轻轻掐住

我鼻子的样子

——《今夜,我特别想你》(节选) 

 -

    诗不能没有感情,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就是人们对外界刺激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是人内心世界里无限微妙、纷繁的情绪和情感总和。因此,老一代诗人艾青说:“作为诗,感情的要求必须更集中,更强烈。换句话说,对于诗诉诸于情绪的成分必须更重。”(《诗与感情》)四水的这首小诗,就是这两句话最好的举证。这首诗是他写给爱人的,他通过用“这些酒杯、烟灰缸、打火机/像我一样孤独”作为铺垫;通过闭上眼睛回忆“这样,你才甩着辫子活脱脱地来到/我的眼前”这样一“实”一“虚”的场景转换;用今夜,我特别想你/但我不能过多地想小湖边、花丛中/关于你我的许多故事”来规避自己情感,最后,把笔落在“你微闭着眼,依偎在我的身边/然后用小手轻轻掐住/我鼻子的样子”这一细节上。叙述,做到了平静而从容,他用几近口语的方式不刻意而为,诗意的行走不急不缓,把潜意识里的场景再现与还原,为自己,也为读者找回了沉淀在岁月深处那些蒙尘、美好的生命碎片,使灵魂从漂浮状态,重新回归到本真的情境中来,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到了他心中的“那团火”,笔致柔婉细腻,写得却心旌摇荡。这让我们看到了人生命运的泥泞路上以及与此连接的彼岸风光,它能在生活噪杂的大树下,截取一片宁静的绿荫,这绿荫让我们找到了诗的形态,在这个情感快餐的时代,这种厚重的情感更应叫我们反思与怀念,这便是他这首小诗的魅力所在。

    读和四水的诗,我有这样的感慨,那就是“情动于衷,莫贵乎真”。 高尔基说过:“真正的诗,——往往是心底的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心,是胸中的诗;诗,是跳出来的心。如他写给女儿的《一只鸟飞过》:“女儿和淼去州里读高中之前/种了一盆牡丹/我每天为它浇水除草/三年来,牡丹花开得好艳//一天,一只鸟嬉戏在牡丹花旁/在我轻吟的歌声中飞走/我目送一只鸟/翱翔于蓝天//那天,有春雨/薄云中也喷出一注阳光。他这首小诗仅仅10行,我们读后谁都不会怀疑这是虚构,他在诗中借物抒怀,先用花替代了女儿,紧接着又用鸟与女儿互换,读后使人分不清“花”是女儿,还是“鸟”是女儿,,但这两个意象的选取,叫我们真切感到了女儿即是那“花”,又是那只离去的“鸟”。他通过悉心照料那盆花,来倾注对女儿那浓浓的爱意... ...这诗之所以能感人,就在于诗人所抒发的,是从心底里爆发出来的真情。

       下面我们再来看他的另一首诗《一碗洗脚水的重量》:

  -

父亲走不动了,但每晚要洗脚

母亲抬不动一盆洗脚水了

就想了办法,一碗,一碗地

把热水倒进盆里,置于父亲的脚下

然后,又弯着腰,一碗,一碗地

舀出来。这些

都是我应酬回来时发现的

当我捧起最后一碗洗脚水

深切地感受到了

那一碗水的温度

却无法掂量

母亲小心翼翼捧着那碗

漂着汗渍的水时

情,有多重

 -

    说句心里话,在诗歌的诸多门类当中,我对这种“长相知”式的真爱与“黄昏颂”一直心怀敬畏,我从不敢涉足,这可能与我的出身与经历有关。我12岁没了母亲,又从军5年,后来虽然不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但事实上我总感觉自己还是个粗人、布衣,打死我也写不出四水这样属于生命和情感的绝响。四水能写出这等好诗与他的身份有关,在单位他是一个部门的领导;在父母面前他是儿子;在妻子面前他是丈夫;而在女儿面前他又是一位慈父。这些角色的不停转换,促使他视角必须向内,还得向外,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使命与担当。在这首诗中,他没有用华丽语言进行渲染,而是采用白描手法进行实地取景,让我们既感受到了这对老人的相濡以沫与一往情深;又让我们这些作为子女的为不能守在他们身边尽孝而心怀愧疚。我认为,他这首诗好就好在,能在诗歌主旨上进行深挖,能用“洗脚水”对现实人性泯灭进行滤清;对当今社会“啃老族”与“不孝子”进行隐形抨击;同时,它更是对人心向善的一种引领。

    四水思维敏捷,情感细腻。他是个胸怀大爱之人,不但爱父母,爱妻子和女儿,更爱生他养他的故乡。他在《我是怒江的一块石头》里这样写道:“怒江,我是你身边的一块石头/我的生命,因此深深烙下了你的胎记/我只是一块石头,我的骨骼里/积淀了你的乳汁,注满了你的野性/多少年来/静静坚守你的执着,默默倾听你的哀愁/我只是一块石头,不是奇材贵玉/不能在园林里为你博得赞叹/不能在高楼上为你取得荣光/不能在柜台里为你获得财富/前世和今生/我既然只是石头,就做一块石头吧/请轻轻地碾碎我,哪怕为亲人前行的路/垫上一粒踏石,或者砌入岸堤/增加一分硬度,也为你的奔腾/写下忠诚 ”

        四水在这首诗中,把对故乡的爱写得沉稳、厚重,朴实而粗粝,他把养育他的怒江当做了一根他生命里的脉管;而他却以江边的一块石头的形象呈现在读着面前,为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亲人,他甘愿粉身碎骨,甘愿做“一粒踏石”,“砌入岸堤”为护堤来“增加一分硬度”,最后以“也为你的奔腾/写下忠诚”做结。这是人生修养的一种大境界,我想谁读了,都不能不为这种赤子之心所感动。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精神萎靡、堕落,物欲不断向外扩张的阶段,还有多少人能静下来抚慰一下我们哭泣的心灵?又有多少人能停下来回望一下我们的来处?他这首诗,即是给我们这个时代打一针“强心剂”;又是对我们日益麻木的人性与灵魂的一种救赎。诗的美,应该是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与意境的完美统一。四水的每首诗都是有生命的,他的诗和他人一样衣着朴实,憨态可掬,让人心生踏实,叫人莫名感动,这就是他诗歌的内核。

    四水他也旅游,他旅游不是为了享受游花逛景,而是像蜜蜂一样,带着使命、诗意采蜜。外国一位很有名的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说:“有时借助一个词、一个韵脚,写诗的人就能出现在他之前谁也没有到过的地方,——也许,他会走得比他本人所希望的更远... ...”四水正是借助这对外视觉的打开,借助这些词和韵脚,给我们用诗意展现了云南一处又一处美景:

   -

在丽江云杉坪的观景台

我和数千远道而来的人

在观看雄伟的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的雪,洁白而神圣

一朵像纳西族东巴文图形的雪花

落在了我的手心

当我下索道、驱车到玉水寨

虔诚地把雪花放入

丽江源的玉水时

几个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婆

争着为我拍照

然后把玉龙雪、云杉坪、东巴文的

昨天与今天,连同我

文章评论

三生石上

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与情人成功约会~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