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谈简史
诗
作为八五后的钱磊,他的写作是严肃的,是有想法的。他善于将阅读与思考呈现笔端,也就是说将个体思想渗透进现实生活里,或者互为映照,我们不仅能读到生命的担当和活着的气息,也能体味理想精神与人文精神,漫长时间史的沉珂与飞扬,是混杂个体气味与精神解放路途上的发现之心,辨认之意。他边低头思考,边对生活左右察看,会心一笑,或略皱眉头。语言携带身体的影迹,行走的痕迹和记忆的投射,让思想降落,尘世上行。凸显的是未来之光,生命的温情(如修老屋那首随性插入的与父亲的对话,父亲对他的诗歌已走出省外微微一笑。父亲弯腰刨花与屋宇高立的对照,都是让人莞儿的。还有外省回来的矿工洗澡时对自己审视的细节呈现,也是需要进入才能感受到)。
他这十首诗一旦仔细阅读,我们不会失望和气馁。不会被携带的修辞围困而难以突围。修辞的用心也是诗的用心啊,诗歌的过度直白化让语言丧失了神性的力度,诗人们追求的所谓的简洁和精准现在看来也是一种堕落,是远离诗歌精神的。如果修辞是巧妙独特的,是提升表达帮助表达的,这有何不可?是的,之道兄说得对,他的诗是文学的精度打磨,而不是当下的同质化叙述体诗直呈式诗歌。他实现了自我写作的辨识性,个体意义。努力经营语言中,让写作进入文学的审美层面,并构建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与诗学的有效投射与融合。他并没有将诗歌陷入边际学科的争夺与沉溺,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为生命的体悟服务,为生存的现实光照。所以,匠气的东西渐渐褪去,真气的活力愈加繁盛。他的诗歌需要静心的阅读而非一看就排斥毫无理由地否定。诗不是给你瞬时的抚摸让你快速消费和享受的。它也是需要思想与身体主动地,有效地,尽可能完整接受和进入的媒介。惰性的审美,惯性的趣味对此可以忽略。
期待钱磊在经营自己的诗歌理想中,还是努力将表达诉求更清晰,更立体起来,让诗质的光亮在生命在场的核心区更多地飞扬与绽放吧。
(节选于2015年3月10日《明天》诗歌微信群现场讨论发言,分享的诗歌为简史系列10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