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第55集

个人日记

 太上感应篇  (第五十五集)  1999/7/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55 

 

55-1诸位同学,大家好!

《感应篇》-接着底下一句啊-是:【正己化人。】 前面所讲的-都是-完成自己的德行,目的呢-是在帮助别人,自己的-智慧德行-没有成就,就不能够啊-教化众生。所以要想-教化众生呐,先要把自己-修好,这是-一定的道理。无论是-古代的-中国人,中国的古圣先贤,印度-这些佛菩萨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做法的,乃至于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也没有例外的。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这条道路,一定啊-要先把自己修好。前面跟诸位啊-提到四弘誓愿,四弘誓愿-这个「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落实,一定是-先断烦恼,成就法门。断烦恼-是完成自己的德行,学法门-是成就自己的智慧,我们中国人常说-品学兼优啊,然后才能化人。我们身为-佛弟子,无论是-出家弟子,或者是在家弟子,都有-度化众生的-使命,出家、在家-都是菩萨,所以佛教育啊-他的成就啊-菩萨法界。《华严经》-华藏世界-是菩萨法界,极乐世界,《无量寿经》上-说得很清楚,不但是菩萨法界,而且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诸位都念过,那我们想一想,我们有没有-普贤大士之德?如果没有普贤大士之德,就不能往生,这一点呢-要特别留意。 
55-2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个是-《无量寿经》经文里头的第一句,前面所列的-是上首大众,经文这是头一句啊。佛是怎么样教导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然后再想想,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为什么那么少?稍稍-对经文上留意-就很清楚、很明白啦,念佛的人虽然很多啊,未具普贤大士之德,所以不能往生。普贤大士之德关键在哪里呢?就在心量,普贤菩萨的心量-是跟虚空法界一样,他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叫普贤菩萨。我们心量这么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古大德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如果有-普贤大士之德,念一声佛号就往生啦,哪里需要念那么多啊?他的心行-就是佛心、就是佛行啊,心行相应呐,愿愿相应,那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们要明白啊,天天念《无量寿经》,不修普贤大士之德,那怎么能成就呢? 
55-3
  普贤大士之德-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共同来称说-也说不尽。世尊-为我们归纳为十大类,称作-普贤十大愿王,这归纳成十大类啊,我们-修学起来比较方便了。第一愿-「礼敬诸佛」,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个意思就是以-以真诚恭敬心-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那叫礼敬诸佛。我们没有做到啊,我们要反省呐,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这个心态呀-恰恰相反,是大不敬。天天-两个眼睛像小偷一样,专门找别人的毛病,专门看别人的缺点,收集别人的过失,这是大不敬啊,你喊破喉咙也枉然啦。 
55-4
  不要说是-菩萨心啦,世间一个善人君子,我们读儒书,会集-儒书德行教训的,最具代表性的-是《五种遗规》,清朝-陈弘谋先生编辑的,把儒家的经典,历代啊-这些大德们的言行,真实的教诲,分类呀-编辑起来的。过去-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指定这本书-做为我们学生-修身课本。早年-我们读的这个书,是哪一家书局出版的-我忘记了,字比较小,分量相当多,很厚的-精装一册。以后中华书局-从《四部备要》里面-抽出来-印这个单行本流通,上下两册平装本,中华书局印的字大,好看。看看世间圣贤人-是怎样教导人的。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呐,不可以做缺德的事情。修德都来不及了,还专门干缺德的事情,怎么能成就?换一句话说,世间善人、君子-他们的条件,我们都不能够取得,那距离菩萨、罗汉-远之远矣呀! 
55-5
  讲台上-这些技巧,我们是可以-轻而易举呀-能学到的,但是-你在讲台上要能够摄受大众,那要靠你的修持功夫啦,你没有真实修持的功夫,你就不能够摄化大众;换一句话说,你所说的话-字字句句-从内心里头说出来的,不是从口皮上说出来的。心行-不相符,言行-不相符,没有人相信你,说得再好,人家听了-一笑了之。所以-无论在家、出家,要有真实修行的功夫,自己不正-要叫别人端正,没这个道理。那么在这个-灾难频繁的时代,自己没有能力-消灾免难,帮助别人呢-也没有这个道理。 
55-6
  所以这个『正己化人』这一句啊-就很重要啦,在本文里面,从这一句以下,这是讲化他,这一句是总说。《汇编》里面-也注得很详细,它将这两个字-解释,什么叫正?「确不可易」,这是正,「化者,自然而然」,这两句话说得很好,正是-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心。我们的信愿-是在求道啊,是在求证果啊,什么是证果?在佛法里面,阿罗汉是证果,菩萨是证果,佛是证果。要想求得证果-先要断烦恼,烦恼习气不断,我们的修学-就谈不上成绩可言。大家都知道,见思烦恼断掉了-才能证得阿罗汉果,我们纵然断不了,要向断烦恼这条路上去走,一定要做到烦恼轻呐,我们功夫-才有成就啊。烦恼-一年比一年轻,一个月-比一个月少,你的生活-就幸福、就自在了、就快乐了,这佛法里面常讲-「法喜充满」呐,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学佛学得很欢喜呀,很有受用啊。同修当中有没有呢?有,也不在少数。他们真有这个受用,来告诉我,我也为他欢喜呀,他得法喜了,他真干嘛! 
55-7
  从什么地方-干起呢?古德啊-教给我们的很多,但是-最要紧的啊-还是讲「从不妄语始」,这是真实教诲。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起?从不妄语修起。符合-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的-修行的纲领,「善护三业」,你看它第一句-就讲「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古大德教给我们从不妄语始,从这开始,跟经训相应呐。古德又教给我们修清净心的方法,《弥陀经》上,净宗法门修一心不乱呐,净宗修学确确实实-目的啊-就是一心不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啊,心不颠倒是慧嘛。如何能够真正成就-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呢?当然-善护三业非常重要,可是从哪里开始呢?古人也教给我们,「知事多时烦恼多啊,识人多处是非多啊」,何必要知道那么多事情呢?到处去打听,那你就完啦。 
55-8
  在早年,我们出家受戒啊,我们有一个同戒的师兄-觉斌法师,他受了戒之后啊-不久,大概是半年的时间,到南部去闭关。很好,我们很羡慕他了,有这么个福报啊-去闭关。过了一年,我有个缘分到南部去,我特别到关房里面-去看他。他闭关的时候-向我借了一部书,《中观论疏》,分量并不很大,线装书十二册,他要到关房里面去看。这过了一年啊,我说,「戒兄啊,你向我借的书看了多少啊?」他说,「第一本还没看完。」这个见了面之后啊,给我说天下事,说道场、说这个法师,他在关房里消息怎么那么灵通啊?我在外面都一无所知,都不知道啊,听他给我讲新闻,那闭的是什么关?所以一点成就都没有啊。以后-他跟白圣法师-到南洋来-槟城极乐寺,白老是住持,请他做当家,在这边没多久啊-他就过世。人是个好人,跟我交情也不错,就是喜欢打听,古人讲嘛-「知事多时烦恼多啊」,他烦恼多啊,心定不下来。 
55-9
  我们同修-不论是出家、在家,清净心重要啊,与自己不相关的事情-知道那么多干什么?你们大家很多人都晓得,多少人给我写信件,那些信我不看的,为什么呢?我不想知道那么多事嘛。写信给我干什么?老实念佛就好啦。我每天讲经-已经是多事了,还要搞这些不相干的事,大错特错啊。认识的人-愈少愈好,我给你们看,我身上带的电话号码的那个小本子,只有二十几个人啊,这是什么呢?有的时候联络-非要记得不可的我才记住,不需要的我不记呀。我们自己电话号码我不知道,我们学会的、居士林的,我们楼上的电话号码、传真,我都不知道,记这个干什么嘛?人名字我也记不得,好啊,见了面-很熟悉打打招呼,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不相关嘛,你一个人多自在!如果说记几个人名字,为什么不记几个佛菩萨的名字?跟佛菩萨做朋友嘛,跟佛菩萨打交道嘛,我们前途才有希望啊。所以古圣先贤的教训呐-常常记在心中啊,依教奉行,他们的教诲-都是帮助我们得觉正净的,这是真实教诲。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过失,最大的障碍,就是传播是非,修行人为什么不成就?在一块,你听听,所讲的-都是是非长短。 
55-10
  前面呢-我看到有一则公案,我也跟诸位提起过了。它说有一个修禅定的法师,在定中啊-看到两个出家人-在谈话,护法神围绕,过了一会,护法神走了;又一会的时候,妖魔鬼怪来了,围绕着他们。这什么缘故呢?这个禅师说,最初这两个人-讨论佛法,所以有护法神围绕。过一会的时候-他们两个话家常,话家常-护法神就走了,就没有了,话家常之后啊,他们两个在讲是非,妖魔鬼怪来了。所以-常常讲是非的、论短长的,你要晓得,你的周边都是妖魔鬼怪啊,没有护法神呐。如何能够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心在道上。这是感应道交啊,我们起心动念有感,诸佛菩萨就有应呐;如果我们是不善的感,妖魔鬼怪有应。妖魔鬼怪从哪来的?你自己把他招来的啊,不是他找你啊,是你找他的,你把他找来啦。起一个恶念,说一句恶言,都可以把妖魔鬼怪找来。修行人干这个事情-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所以记住,古人讲的教训-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少」,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用不着知道。不需要认识的人-少接触啊,接触-没有好处啊,是非多啊! 
55-11
  所以古时候修行人-为什么选择在深山,人迹不到的地方?他心清净呐,容易成就啊。我们现在居住在都市,是最不好的环境,最不好环境里面-你还要到处去打听、到处去钻营,这怎么得了?你没有成就的指望啦。所以我们要想成就,一定先要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四天王告诉我们呐。这四大天王的表法,我们明了的时候,他教我们怎样护自己的法,我们要晓得学啊。弥勒菩萨-布袋和尚的塑像表法,那是普贤的心呐,量大福大啦,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啊。在这个《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最后的三大士,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善财童子最后参访-这三位菩萨,用意很深很深啊。弥勒是表心量啊,文殊是表智慧呀,心量不大,智慧不能圆满,智慧的落实-普贤菩萨。末后用三大士代表大圆满,我们读经-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啊,自己才知道-怎样去学习。这一句四个字,意思很深、很广,我们也要用几次的时间-跟诸位同学共同啊-来学习。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