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几种境界 (转)
个人日记
做事学艺大凡有个渐进次第,经过不同的阶段,最后臻于化境而炉火纯青。学习摄影,也有一个境界转换提升问题。以个人的体悟,划分为三种境界。猛虎下山,突飞猛进,此一境,是为初境;车陷淤泥,滞步不前,此二境,是为困境;白鹅出瓶㈠,返朴归真,此三境,是为化境。
一、初境
初境是猛虎下山之势,旭日东升之态,腾腾跃跃,有较大的加速度和动量,同时也动荡、轻浮、易变。
翻开摄影史,大多数的摄影大师是偶然接触“魔盒”而误入“歧途”以至终身不悔。可见摄影是一种神奇而有魔力的东西。未摸照相机之前,视摄影神秘兮兮的,觉得一定是门极难驾驭的艺术,思之念之,悬心以求。至入门初学,“咔嚓”不了几卷胶卷,就如见黔之驴,不过徒有虚架。把玩掌间,时有清晰得意之作,不觉飘然顿生自豪欣喜之心,热情激扬,对摄影技术技巧感到极大兴趣,技艺一日千里,进步神速。这样一路下来,左右逢源,前后生风,猛猛烈烈,好象无难不解,无坚不克,自我感觉特好。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基本掌握了摄影的技能,具备了创作的最起码的本钱。
不过,这仅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㈡的境界。
一、初境
初境是猛虎下山之势,旭日东升之态,腾腾跃跃,有较大的加速度和动量,同时也动荡、轻浮、易变。
翻开摄影史,大多数的摄影大师是偶然接触“魔盒”而误入“歧途”以至终身不悔。可见摄影是一种神奇而有魔力的东西。未摸照相机之前,视摄影神秘兮兮的,觉得一定是门极难驾驭的艺术,思之念之,悬心以求。至入门初学,“咔嚓”不了几卷胶卷,就如见黔之驴,不过徒有虚架。把玩掌间,时有清晰得意之作,不觉飘然顿生自豪欣喜之心,热情激扬,对摄影技术技巧感到极大兴趣,技艺一日千里,进步神速。这样一路下来,左右逢源,前后生风,猛猛烈烈,好象无难不解,无坚不克,自我感觉特好。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基本掌握了摄影的技能,具备了创作的最起码的本钱。
不过,这仅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㈡的境界。
一位摄影家说过,摄影是一门矛盾的艺术,它既简单得令人发笑,又复杂得使人不知所措。初学时的容易,是由于只看到这矛盾的一个面,只是在主观上感觉得容易,并未真正深入下去,有过自己的思考。山看到了,水也看到了,却是表层的、概念的,而这山这水的细节、内质还在云里雾里。处于此种境界,认识的内容是肤浅的,掌握的技能是生硬的,对艺术的追求流于认知水平,未能把灵智贯注于艺术创作之中,热情泛滥而不善引导运用,正是发烧的开始,火旺而后劲尚不可见。从表面上看,充满激情,大有倾其毕生精力献身摄影的壮志,实则心意动荡浮躁,志高而弗远,气盛而散漫。在创作心理和行为上,时常流露出自大、自恋、自狂,不能确知自己的水平,也不能鉴认自己作品的价值。表现形式上爱去玩弄技巧,追新求异。平时喜欢顺耳风,稍有成绩心头沾沾自喜;遇逆耳忠言,即使表面接受内心也老大不痛快;若参赛投稿屡试不中,更象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怪评委编辑有目无珠,不识他泰山面目,言摄坛风气不正,走后门拉人情,大有千里马不遇伯乐之感慨。
就整个摄影艺术追求过程而言,初境仅是一种“过境”,是过渡形式。然而,尽管这种境界是稚幼、粗糙、不稳定的,它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危险的阶段,既是入门功夫,又是以后各境的基础。这时期很容易形成好的或坏的习惯,一旦成型,将延续下来贯穿整个艺术生涯,从而影响艺术境界的质量。一般说来,到了初境后期,便出现了艺术层次上的分别,进行了顺昌逆亡、优胜劣汰的选择。风风火火之后来个冷水倾盆,就各各显出其内在心意来。有的经过一番折腾,静心省悟,犹如醍醐灌顶,猛然有了体会,便武火转文火,去浮躁,存诚心,气沉丹田,潜心修炼,实现转境,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有的虚火长旺不下,心浮气高,不解艺术真谛,执著小我,狂妄自大,欲退不愿,欲进不能,只能住境,做些皮面文章,沽浮名捞实利;有的本来就心意不诚,底气不足,徒有虚火,经不起挫折,冷水淋头自然火灭心冷而退境。经此艺术进化,能实实在在上到上一个层次的,大略十之二三而已。
二、困境
困境似车陷淤泥,龙困涸泽,进退惟谷,冰炭在怀,迷迷朦朦,不见天光,而暗中风聚云集,酝酿着一场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因此,困境也是暴风雨前的沉闷,黎明前的黑暗。困境展示了摄影这门矛盾的艺术的另一面,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
从入门一路行来,整个初境几乎铺满鲜花,柳暗花明处处春。正当洋洋得意之时,不觉间峰回路转,山穷水尽,烟雾弥漫,荆棘布道,障碍横陈,前面展现开一片凄凉恐怖的景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此境犹如婴儿出世前的刹那,在狭窄黑暗的夹道里,先天的根行将失去,未来的人世间尚是一个未知的谜,真正的洗礼和漫长考验、磨炼开始了。此时的摄影家,内心焦虑不安,徘徊踟躇,愁苦万分。外表上,几乎看不出有什么进步,甚或有退步。
与初境作一个比较,可以看出困境与初境有截然不同的特征:
其一,初境是乐境,困境是苦境。初时,伴随好奇心的满足常生欢愉。星转斗移,该学的东西都学了,似乎穷尽摄影艺术的全部奥秘,却不知已临胡同尽处,见地陡高修行浮浅,平时学到的东西难能真正派上用埸,原来自以为明白的地方精究起来突然变得迷糊。前程何去?真是个“波茫茫兮无底,山森森兮万重”。“咔嚓”一个断境,天崩地裂,游魂失所,不知如何安身立命。于是,困惑丛生,烦恼纷扰,真个儿尝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滋味。痴人失恋,其苦不能言表,亦非旁人所能体味,只道是“秋来好个凉”。
其二,初境是自我肯定,困境是自我否定。伴随着从乐到苦,在心理上也由自信变为自卑。开始是上升之态,如婴儿日见日长,这样也好,那样也好,时时处处顺心顺境。何况初生牛犊,不知天高地厚,不思前量后,只陶醉于当下成就;也不比左较右,满足于自身增益。进入困境后,才知道山外青山天外有天,才知道山之万重天之无垠,自己原来掌握的那点东西,实不及苍海一粟,浅薄得很。举目展望,但见天高山远且云雾缭绕,脚下的那块土地也很松软,孑然游离,无依无托,由心高气傲而转为心灰意冷。此时,看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对自己极不满意,甚至想离“我”而去。这种自我否定不仅是对以往学到的东西的反思,而且是对浅薄和浮躁心性的超越,是凤凰涅槃,既充满痛苦又孕育着希望。
其三,初境外动内静,困境外静内动。初境基本上停留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没有深入到艺术心智的修为,是表层化的东西,艺术行为相应表现为浮躁多动而内心还是深潭静水未曾启动。初境向困境的转换,实际是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深入,却又未真正触动深藏的艺术灵性,艺术行为相应表现为困乏沉静。外表上,已经没有了冲动和轻狂,似乎变得稳重而平静,其实内心深处波浪刚刚掀起,进行着一场激烈的变革。这时期常伴有种种无名烦恼和主体的迷失,恍恍惚惚,心失其所,甚至于疯疯颠颠,不知己之所处、己之所为。对创作相当冷漠,有时连照相机都不想碰一下,出现懒动的倾向。正是在这种恍惚的状态下,艺术的另一历程开始了,主体的潜意识挣脱意识的奴役,变得相当活跃,各种困惑主体的问题一连串反馈到意识中来,迫使主体去思考,去省悟,去自觉打碎既得的成果,改变和调整心态,舍弃旧我,重构新我。
如果说初境是认知阶段,那么困境就是参悟阶段,是形向意、实向虚的过渡,是提高艺术层次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最难突破的境界。困境很折磨人也很磨炼人,常常翻来倒去,穿心揪肠,欲续还断,欲罢不休,苦风愁雨,痛煞斯人。对真正的艺术家来说,这是烈火炼纯钢。然而要真正摆脱困境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犹如僧人求佛,在此将悟未悟之际,极需坚强的毅力和灵敏的智慧,忍天下难忍之苦,修天下难修之事,破天下难破之迷,悟天下难悟之理,证天下难证之果。突破困境最好的策略是以静制动,以守为攻,以退为进。要把初境中提起放在心上的东西放下,虚谷以待。不妨看点老子的《道德经》,读些佛经,参悟道的玄妙,禅的空灵,放开自己,放开勉强的努力,顺其自然,自自在在,飘飘逸逸,听任直觉启示,无为而无不为。必要时甚至“封机绝摄”,来个冷处理,消灭心头妄火,把漫射外面的神光收敛聚焦返照内心,向心处用功夫,向影外用功夫。一旦机缘成熟,自然水到渠成,人不破境境自破。即便如此,能在短时间出困境入化境的也仅是少数利根之人,大部份人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永生住于困境。
与初境作一个比较,可以看出困境与初境有截然不同的特征:
其一,初境是乐境,困境是苦境。初时,伴随好奇心的满足常生欢愉。星转斗移,该学的东西都学了,似乎穷尽摄影艺术的全部奥秘,却不知已临胡同尽处,见地陡高修行浮浅,平时学到的东西难能真正派上用埸,原来自以为明白的地方精究起来突然变得迷糊。前程何去?真是个“波茫茫兮无底,山森森兮万重”。“咔嚓”一个断境,天崩地裂,游魂失所,不知如何安身立命。于是,困惑丛生,烦恼纷扰,真个儿尝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滋味。痴人失恋,其苦不能言表,亦非旁人所能体味,只道是“秋来好个凉”。
其二,初境是自我肯定,困境是自我否定。伴随着从乐到苦,在心理上也由自信变为自卑。开始是上升之态,如婴儿日见日长,这样也好,那样也好,时时处处顺心顺境。何况初生牛犊,不知天高地厚,不思前量后,只陶醉于当下成就;也不比左较右,满足于自身增益。进入困境后,才知道山外青山天外有天,才知道山之万重天之无垠,自己原来掌握的那点东西,实不及苍海一粟,浅薄得很。举目展望,但见天高山远且云雾缭绕,脚下的那块土地也很松软,孑然游离,无依无托,由心高气傲而转为心灰意冷。此时,看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对自己极不满意,甚至想离“我”而去。这种自我否定不仅是对以往学到的东西的反思,而且是对浅薄和浮躁心性的超越,是凤凰涅槃,既充满痛苦又孕育着希望。
其三,初境外动内静,困境外静内动。初境基本上停留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没有深入到艺术心智的修为,是表层化的东西,艺术行为相应表现为浮躁多动而内心还是深潭静水未曾启动。初境向困境的转换,实际是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深入,却又未真正触动深藏的艺术灵性,艺术行为相应表现为困乏沉静。外表上,已经没有了冲动和轻狂,似乎变得稳重而平静,其实内心深处波浪刚刚掀起,进行着一场激烈的变革。这时期常伴有种种无名烦恼和主体的迷失,恍恍惚惚,心失其所,甚至于疯疯颠颠,不知己之所处、己之所为。对创作相当冷漠,有时连照相机都不想碰一下,出现懒动的倾向。正是在这种恍惚的状态下,艺术的另一历程开始了,主体的潜意识挣脱意识的奴役,变得相当活跃,各种困惑主体的问题一连串反馈到意识中来,迫使主体去思考,去省悟,去自觉打碎既得的成果,改变和调整心态,舍弃旧我,重构新我。
如果说初境是认知阶段,那么困境就是参悟阶段,是形向意、实向虚的过渡,是提高艺术层次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最难突破的境界。困境很折磨人也很磨炼人,常常翻来倒去,穿心揪肠,欲续还断,欲罢不休,苦风愁雨,痛煞斯人。对真正的艺术家来说,这是烈火炼纯钢。然而要真正摆脱困境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犹如僧人求佛,在此将悟未悟之际,极需坚强的毅力和灵敏的智慧,忍天下难忍之苦,修天下难修之事,破天下难破之迷,悟天下难悟之理,证天下难证之果。突破困境最好的策略是以静制动,以守为攻,以退为进。要把初境中提起放在心上的东西放下,虚谷以待。不妨看点老子的《道德经》,读些佛经,参悟道的玄妙,禅的空灵,放开自己,放开勉强的努力,顺其自然,自自在在,飘飘逸逸,听任直觉启示,无为而无不为。必要时甚至“封机绝摄”,来个冷处理,消灭心头妄火,把漫射外面的神光收敛聚焦返照内心,向心处用功夫,向影外用功夫。一旦机缘成熟,自然水到渠成,人不破境境自破。即便如此,能在短时间出困境入化境的也仅是少数利根之人,大部份人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永生住于困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