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真正的交往,至简至真
禅茶一味
文章来源互联网共享中心 编辑/ 木鱼
在友谊的框架内,你第一个想起的人,一定是最好的朋友。当然,他若第一个想起的也是你,那么,你俩一定是两心相悦的至交。
你会发现,你与那个一辈子都要好的朋友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不绝欣赏,是一段情对另一段情的永恒仰望。
交往过度其实是很致命的。
这有点像吃饭,无论多么顺口的珍肴,是不能总吃的。胃不说什么,大大咧咧,但一颗敏感的心,早已变得挑剔,厌烦。
这时候,极平常的一句话,极微小的一件事,都会引起交往的一次海啸。
是的,山珍海味也有吃腻的时候。在交往的理想结果上,你不要期待永远的如胶似漆,你能不断地接近与契合,就够了。
平素间,推杯换盏,称兄道弟,鞍前马后,阿谀逢迎的人,不是朋友,是利益的结合体。
超出常情的亲密无间,不是在交往,是在勾结,在利用,在狼狈为奸。这样的结合体,聚得快,散得也快,刚才还好得一塌糊涂,转眼间,就可以翻脸到分崩离析。
费了心思的交往,叫周旋,累;
耍了心机的交往,叫算计,阴。
真正的交往,是至简至真的,一扇春天的门开了,一扇含笑的门阖上,然后,天地淡然。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与别人真正交往过,不是孤高自傲太过超脱,就是品性卑琐不被人所容;当然了,若许多人都是你结交的朋友,恐怕,更多的是狐朋狗友。
佛无至爱,只有众生。我们不是佛,我们的心里,一辈子,真正接纳的,只会是有限的几个人。更多的,都成了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
交往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成就着生命的质量。
“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投靠司马氏之后,平步青云。
有一次,他想推荐同为“竹林七贤”的好朋友嵇康做官。嵇康觉得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志向受到了凌辱,于是,愤怒地给山涛写了一封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就这样,嵇康与好友山涛渐行渐远,却因此,在魏晋名士中,嵇康成就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声。
我觉得,最好的交往,不是双方有意识的吸附与粘合,而是彼此间无意识的渗透与融入。
吸附与粘合,常常怀有目的性和功利欲,或含蓄,或浓烈;总之,看起来,有些心怀鬼胎。
而渗透与融入,则不然。云淡风轻的,风倏忽间来,云恬淡着去,无欲无求,是心灵最真挚的握手,是情感最纯净的需求。
历史上,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贵为知音。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黯然地把琴摔了。也许,在他看来,世界再美的乐声,如果无知音来赏,不如,任天籁的香魂归去,让它成为绝唱。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木鱼微信】
|大度看世界 从容过生活|
希望您在这里,每一次翻阅的过程,都是一段涤荡身心的奇妙旅程,带给您不同凡响、清新、有深度的优美情怀!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与佛道。
文章评论
风
至简至真
碧海蓝天
交往的最高境界!至简至真!
樱花草
极端好文[em]e142[/em]
荆棘鸟
这种纯情很难在现实中出现!绝大多数的交往都是带有功利私欲的,所以很少有人能领会到这种纯情的美好!
清清
高山流水知音甚少,懂得有几人,大道至简,大爱无疆,情到深处至简至真[em]e163[/em]
漫步韵竹
[em]e177[/em] [em]e179[/em] [em]e163[/em] [em]e183[/em]
上善若水
有些感情、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