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华·文讯】存谢《燕赵诗词》
原创文学
情怀真本色 翰墨自风流
——《李永贤诗词选》赏读
文/韩咏华
翻开《李永贤诗词选》(以下简称《诗词选》),一缕玉润书香携烈烈豪气扑面而来。事业篇、乡情篇、亲情篇、友情篇、景物篇、言志篇加上三国篇七个板块,如“哆来咪法索拉西”七个跳动的音符,弹奏着一首“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让命运使我屈服”的壮丽交响曲。
之前,诗集,阅过不少。尽管良莠不齐,也不乏精品。就诗歌内容而言却大同小异,难见高峰。或附庸风雅,或聊发虚妄,亦或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十分流俗。尤其写古体诗词,最忌讳拗口难懂,艰深晦涩的“之”“乎”“者”“也”。永贤老师的《诗词选》,寄身翰墨,见意篇籍,集所见、所闻、所感、所受,朴厚真切、至情至理、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毫无枯燥之嫌,不见雕琢之饰,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本色。
本色,就是真实,就是大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珠玑偶发,佳韵天成。在永贤老师《诗词选》的“事业篇”中,我们看不出他事业有成的得意轻狂之态,有的是愁肠百转,忧思重重,立志改革,锐意进取的担当与责任;有的是面对香港澳门回归,欣喜与自豪的家国情怀。其实,名人都是苦人。他取得的荣誉,一定是跟他跌宕的磨砺相匹配。建筑的高度,是城市的地标。煤层的质量,是矿山的厚度。一个人作品的深度,一定是一个人灵魂的高度。
《诗词选》的乡情篇、亲情篇、友情篇,满纸皆一个“情”字。情真意切,诗之魂魄。又缘于乡情、亲情、友情乃我们共同之情愫。作者在写自己,读者在读自己。如“春光旖旎,小村百家”“秋风无门,明月伴云”,村头牵心牵魂的古柏老树,浓的化不开,解不透,难释怀的乡关,乡怀,乡愁,乡绪,乡情。最催人泪下的是对母亲的感念,感佩与感恩。带着“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发出“为子不尽孝,何立天地间。”如泣如诉的慨叹。是啊,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节奏瞬息万变、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人情越来越淡薄了。君不见,为了利益,父子对簿公堂,兄弟血刃相向,老母无人赡养。而在作者看来,“一人知己平生足,两袖清风百世留。”亲友,就是一个人的镜子,能反射出的是恰恰是作者自己。
本色,就是自然,就是大道至简。无论为人、为文,最可贵的品格便是本色。万般风物放眼量,春夏秋冬尽收藏。风花雪月皆成诗,人间至美是书香。(咏华作)。《诗词选》的景物篇、言志篇,将花鸟鱼虫、山水风情,传统节日等万象宾客,皆成诗篇。“自律”、“明治”“藏书”“无欲”,还有“立志”“无题”“看戏”“唱戏”。尤其是那首精巧的:日日昌、山山出、夕夕多、月月朋的“拆字诗”,蕴含“德不孤,必有邻”的人生哲理。人生是一本书,一本无字天书。只有很少人能破解其中的“达芬奇密码”。这很少的人当中,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思考力,超乎常人的预测力艺术性格的人,绝对是佼佼者。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人生需要智慧,生活中拥有了智慧的人,心境会变得纯净通透,精神会变得热情充盈,步履会迈得稳健有力。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人生价值的高低,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来衡量的。一个人的人生,或许不会创造什么惊天动地的功绩,但他完全可以使自己的人格崇高起来。永贤老师,就是这样具有艺术性格的智者。他用自己的亲历描写生活,提炼生活,在纷繁忙碌的改革负累中,诗词给了他“帝力于我何有哉”的身心自由与思想释放。
涿州,本就是幽燕沃壤,天下第一州。钟灵毓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涿州,还是三国文化之始地,桃园三结义的故乡。正是这片伟大而灵性的土地,给了永贤老师创作的激情与灵感。在他的笔下,刘关张赵,曹孙诸葛等再一次复活重生。节选的三十几首“三国篇”既是三国波澜壮阔的英雄谱,更是故土“仁义”,“忠义”,“仗义”的涿州人民的集体群像。在我看来,永贤老师就是群像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更像夜读春秋的关羽,白日,舞动青龙偃月刀,所向披靡,搏击商海;静夜,手捧五千年典籍,秉烛诗史,潜行专注。这也就不难理解他能如关羽一样文韬武略,著述竹帛。“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真谛所在。
本色,说穿了就是认识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本质。
当然,我前述的本色,是利人利他的君子本色,是心怀天下的高远本色,是站在平庸之上,俯视万物苍生的大爱本色。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的浮躁浣洗后,一种“看山还是山”的返璞归真。人生在世,难的不是认识世界,而是认识自己。人生就是小宇宙,认识了自我方可认识世界。永贤老师的《诗词选》,无论励志,还是抒情,所有的篇章或亲历,或感悟,精彩之处,哲思见长。接地气,受启迪,有共鸣。确切地说,永贤老师的《诗词选》,不仅仅是诗词,也不仅仅是躺在书里静止的文字。他更像一幅流动的年华图谱,一首澎湃的岁月之歌。在凝血带泪的直抒胸臆中,听得见呼吸,听得见心率的脉动,看得见永贤老师几十年人生之真实写照。所以我说,这更是一本诗词体的自传。
当然,《诗词选》只是他创作的一部分选集,我们只能管中窥豹,领会他仅有的艺术水准与生命构架。只能浅显地透过文字,感悟他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百忙之中除了文学,还对书法、戏曲等多种艺术颇有建树的卓尔不群。尤其是他“何方我独贫”“永存济世心”的普世情怀,铸就了他独特的文化情怀与人格魅力。
百年人生,于万古天地间不过如花开花落。一个红尘之人,能在三餐五谷,市井炊烟混沌中,听得见艺术殿堂圣洁的梵音,这已经足够。
“夫子何为者,栖栖涿州中。星垂平野阔,贤涌大江流。”咏华将这四句诗送给永贤老师。真诚期待他在今后的创作中,健笔如飞,老当益壮,百尺竿头,翰墨青云。写出更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千古文章,以飨读者。
2015.4.18于古城涿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