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 缝
个人日记
几十年前,在我所生活的村庄,没有化肥,没有机井浇灌,父老乡亲靠天吃饭,贫瘠的土地,每年打不下多少粮食,累死累活全家人能吃饱肚子就谢天谢地了,衣食住行中,虽然“衣”排在第一位,但是人们对于穿衣确实不太讲究。放眼望去,村庄里黑白灰蓝色占主导,且自织土布居多。我那时候若是穿件娘手工缝制的花格格土布褂子,那就高兴得要蹦起来了。
从小跟随奶奶生活居多,爷爷奶奶那一辈儿都穿着中式服装,上衣是四片齐挖个领洞;裤子是两片齐上个宽大的双层裤腰。奶奶的柜子里有塑料布剪就的衣服模型,夏天的冬天的都有。需要的时候,取出来平铺在布料上照猫画虎就万事大吉了。土布虽然辐面小要拼接,但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土布很硬很展,所以比较好操作,奶奶和太奶奶她们就这么靠着模型也算是穿衣无愁了。
妈妈这一代开始,会做新式罩衫,裤子。家里条件有限,没有缝纫机,经常看到妈妈拿着缝衣针,戴着顶针,一针一线地为我们缝制衣物。那句有名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上几代人真实的写照。在我上三年级时,在工厂跑采购的表姐夫,帮我们家买了台蝴蝶牌缝纫机,从此妈妈脱离了手缝衣的辛苦,开始了机缝衣服的便利。
村里头一个正式学裁剪的,是我一位远方姑姑,名叫巧巧。她在太原学了裁缝后,把先进的技术带回了村,那年可把巧巧姑累坏了,整个村庄能攀上关系的,都来找她剪衣服,还接活给人加工大衣,表里棉花都是主家的,一件收费五块钱。后来巧巧姑开班授艺,十六岁的二姐,成为她的第一批学员。
要说我二姐,真是特别能干,先学画图再是下剪、踩缝纫机,仅仅一个多月就掌握了基本裁缝手艺。然后整个冬天给汾南的商户加工风雪衣。腊月里,又用手工赚来的钱扯布料给全家人做过年的新衣服,一块彩色划粉,一把硬板尺子,量量画画,几下就裁成一件衣服,最是那折叠着层层摆放的前片后片布料,卷起来再用布条绑起来的动作,觉得是那么的潇洒大气,趴在炕边紧紧盯着姐姐操作的我也跟着舒一口气。还记得那年春节,我的新衣是碎花花洋布褂子,蓝色涤纶裤子,烫了四条笔直的印子,我那会得意的呀,睡觉都把衣服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枕头边。
我停学后,也跟着巧巧姑学习缝纫,从工式换算纸张上画缩小图,到在布料上“真枪实弹”地下剪,再上缝纫机轧制,最后熨烫,一步一步地我都熟练掌握,当一块一米长的双幅布料在我手下变成一条像模像样的裤子时,那份欣喜激动和骄傲,有过累似成功经历的朋友,可想而知了!
自己当了妈妈以后,我有了一台自己的“标准牌”缝纫机,裁剪技艺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女儿从小到大的衣裙,都是我精心设计,亲力亲为。
生活在变化,越变越好。人们对穿衣着服也要求更高。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渐被淘汰。婴儿一出生,就有现成的穿戴,年轻人更是有多种挑选余地,款式多种多样,颜色又岂是姹紫嫣红能形容得过来。我这老古董都多年不摸尺子了,也早忘了画图公式。前几天翻出几年前闺蜜送的一块料子,看看颜色简单大方,布料细密还带透气性,心中一动,咔嚓咔嚓剪了两条裤子,找了个缝纫机三下两下轧成,嘿,还别说,除了有点宽,还挺合身,应了那句老话:姜,还是老的辣!不,也许是这句:是艺不是艺,学到手里就有用!
从小跟随奶奶生活居多,爷爷奶奶那一辈儿都穿着中式服装,上衣是四片齐挖个领洞;裤子是两片齐上个宽大的双层裤腰。奶奶的柜子里有塑料布剪就的衣服模型,夏天的冬天的都有。需要的时候,取出来平铺在布料上照猫画虎就万事大吉了。土布虽然辐面小要拼接,但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土布很硬很展,所以比较好操作,奶奶和太奶奶她们就这么靠着模型也算是穿衣无愁了。
妈妈这一代开始,会做新式罩衫,裤子。家里条件有限,没有缝纫机,经常看到妈妈拿着缝衣针,戴着顶针,一针一线地为我们缝制衣物。那句有名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上几代人真实的写照。在我上三年级时,在工厂跑采购的表姐夫,帮我们家买了台蝴蝶牌缝纫机,从此妈妈脱离了手缝衣的辛苦,开始了机缝衣服的便利。
村里头一个正式学裁剪的,是我一位远方姑姑,名叫巧巧。她在太原学了裁缝后,把先进的技术带回了村,那年可把巧巧姑累坏了,整个村庄能攀上关系的,都来找她剪衣服,还接活给人加工大衣,表里棉花都是主家的,一件收费五块钱。后来巧巧姑开班授艺,十六岁的二姐,成为她的第一批学员。
要说我二姐,真是特别能干,先学画图再是下剪、踩缝纫机,仅仅一个多月就掌握了基本裁缝手艺。然后整个冬天给汾南的商户加工风雪衣。腊月里,又用手工赚来的钱扯布料给全家人做过年的新衣服,一块彩色划粉,一把硬板尺子,量量画画,几下就裁成一件衣服,最是那折叠着层层摆放的前片后片布料,卷起来再用布条绑起来的动作,觉得是那么的潇洒大气,趴在炕边紧紧盯着姐姐操作的我也跟着舒一口气。还记得那年春节,我的新衣是碎花花洋布褂子,蓝色涤纶裤子,烫了四条笔直的印子,我那会得意的呀,睡觉都把衣服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枕头边。
我停学后,也跟着巧巧姑学习缝纫,从工式换算纸张上画缩小图,到在布料上“真枪实弹”地下剪,再上缝纫机轧制,最后熨烫,一步一步地我都熟练掌握,当一块一米长的双幅布料在我手下变成一条像模像样的裤子时,那份欣喜激动和骄傲,有过累似成功经历的朋友,可想而知了!
自己当了妈妈以后,我有了一台自己的“标准牌”缝纫机,裁剪技艺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女儿从小到大的衣裙,都是我精心设计,亲力亲为。
生活在变化,越变越好。人们对穿衣着服也要求更高。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渐被淘汰。婴儿一出生,就有现成的穿戴,年轻人更是有多种挑选余地,款式多种多样,颜色又岂是姹紫嫣红能形容得过来。我这老古董都多年不摸尺子了,也早忘了画图公式。前几天翻出几年前闺蜜送的一块料子,看看颜色简单大方,布料细密还带透气性,心中一动,咔嚓咔嚓剪了两条裤子,找了个缝纫机三下两下轧成,嘿,还别说,除了有点宽,还挺合身,应了那句老话:姜,还是老的辣!不,也许是这句:是艺不是艺,学到手里就有用!
文章评论
~真心为你~
呵呵,一看就不是专业的,剪刀不是裁缝剪,尺子不是量布的尺[em]e128[/em]
李老三
婆婆妈妈的记录这些事很有价值,可以欣赏,可以当史料
老树古藤
以后的妇女恐怕会剪裁、会缝制的不多了。至于孩子穿的连脚棉裤、虎头鞋,恐怕连见也不会见到了。
高飞的鸿雁
雪谷山人
多才多艺的风景!一边欣赏你的文字,一边在回忆当年我母亲给我们做衣服的情景。风景写得真好!
味原汁原
会做衣服的人都是心细的人,那时候,有一门手艺是很受欢迎的,特别佩服你,时隔多年,信手拈来的工具和布料,三下五除二,就能“拼”出衣服来,还是你说的那句话:姜是老的辣,赞!
春色梦中人
没想到,你家的第一台缝纫机也是蝴蝶牌子,我们家的也是,我就是在那上面学会了上线,敦鞋垫。记录下这些裁缝手艺,也是记载历史
缘在8731
我不会裁剪,手针缝衣还会一点点,昨天还把长款背心式衣服的底边给剪掉一截,重新扦上边。改成短的了
缘在8731
会一门手艺,尤其是裁剪,衣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特别有成就感
为爱执着
裁剪室内铺布忙,组合样版得懂行。电动裁刀顺线走,编号打捆装罗筐。整衣车间众人忙,大小衣片分两旁。一人一道简工艺,流来流去成衣裳。转眼来到熨烫台,蒸气熨斗派上场。帅哥巧手三两下,平平整整放身旁。最后来到包装间,一衣一袋配成双。点数装箱墙边摞,等待装车运远方。
秋雨荷
没你不会的,真能干![em]e179[/em]
yx
姐姐太棒了
思念你
我学过机器绣花
武哥
又一个巧手的媳妇闪亮登场![em]e179[/em]
大海捞月
不错呀,老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