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04--蔡礼旭老师
学佛扎根
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我们学习《太上感应篇》,这几节课,跟大家在交流到学习《太上感应篇》的重要性。在儒家有一句话,是夫子很重要的教诲。夫子在《论语·尧曰》篇里面讲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一个人不知命,那连君子的门都跨不进去了,更何况要成圣成贤,就更不可能了。所以我们必须知命:知道如何成就自己这一生的慧命;知道对于自己家族的使命;知道当前对于社会、民族甚至世界的天命。我们要明白,我们这一生才不会空过。不然,几十年的岁月「如白驹过隙」,一下子就过去了。我们一定要很清楚我们的目标,我们这一生要成就的事情。
而成就慧命,那首先一定要能断恶修善;进一步,破迷开悟;最后,转凡成圣。再高的目标,它基础在转恶为善,而《太上感应篇》就是非常好的经典。
对于家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人,不承传祖先的家道,没有造福后代的存心,说坦白一点,枉为人啊!连后代子孙都不关爱,那是有辱天地人三才的身份啊。
以至于我们现在整个社会、世界的状况,最急迫的,就是因果教育。所以周安士先生,周安士先生写的《安士全书》,印光大师说「天下第一善书」啊,不简单啊。而周安士先生讲到,「人人知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要想让世道人心恢复到一个正常的轨迹,那得从因果教育下手了。
而我们昨天提到,我们自己真正奉行《太上感应篇》了,真正得到殊胜的果报,也给当前的社会大众一个坚定的信心。所以我们普贤十愿讲的「请佛住世」,诸位同仁,先请谁住世?好像没请出来。要先请自己啊。这个儒家都讲得很清楚了,「人能弘道」,你得先自己做出来才行啊。夫子的教诲为什么影响两千五百多年的我们炎黄子孙?那是因为夫子他做到了!
好,我们知道了《感应篇》的重要性,对自己、对家庭、对世界、对正法久住的重要性,那我们就有这一份使命感跟志气,来依教奉行,来断恶修善。而对于我们是修学净土法门,成就道业,依循这一个法门,很重要的:持戒念佛。没有持戒的功夫,师父常讲,念到风吹不透,雨打不湿,还是不能往生啊。因为《阿弥陀经》里面讲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五戒十善,是一个人最重要善的基础。而《太上感应篇》对五戒十善,这佛门的根本法,讲得非常清楚了。所以我们学习《感应篇》,就是赶紧把往生西方的护照要办好。不能临终的时候护照没有,手忙脚乱,那这个就不行了。
而实在讲,修行,什么是真功夫?放下分别、执着是真功夫。「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智慧德相」是本有的,又不是去给人要来的,但它为什么有障碍呢?「但以妄想分别执着,不能证得」。妄想,太高了,「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我们一下还达不到。我们时时观照,不能分别、不能执着。那什么时候会分别执着?我们一看到,「哦,他是女的,我是男的」,分别了;「我比较好看,他比较难看」,执着了,高下了,这些念头都起来了。
所以修普贤十愿好啊,「礼敬诸佛」,我们不要去分男分女、分高分下,一切都是诸佛如来,这恭敬心、真诚心就现前了。所以要不分别执着,不容易,除非自己有高度的警觉性。比方说,「我不喜欢这个工作」,那分别执着来了;比方说,「我讨厌这个人」,那一天不知道起多少个分别执着。所以僧璨大师教诲得好啊,烦恼从哪里来?爱憎,喜欢不喜欢来的;爱憎又起于分别。我们把烦恼的根源找到了,就是分别执着,才会有贪瞋痴慢。所以在一切人事物当中,要练习放下分别执着,「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大家有没有经验,念佛念得挺欢喜的,大家一起共修,念到法喜充满,出来的时候,看谁都可爱。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分别执着很淡了,见谁都高兴。但是要保持。
所以这个时代修行,不遵循印光大师的教诲,想修行,难啊。「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能让它断啊。能念出声来,念出声来,因为那声音听在耳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我们的耳根很厉害,你念出声来,「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当然,你在工作的时候,不要念到吵到人家没有办法工作,你小声念,念到自己听得到就好。或者默念就跟念出来一样清清楚楚,那好。
印祖有一个方法,念十声。你可以三声三声四声,或者五声五声,都可以。因为念十声啊,你假如一二三四,数到五十很累,是不?四十七、四十八有时候都数错了,三十七跳到四十八去了。十声不会数错,十声一个循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五声了,就照着师父念的那个声音就对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两个循环十声。每一句、每一字都很分明,十个循环,绵绵密密不断,不容易打妄想,就不容易分别、不容易执着了。
而我们学佛,你说对人对事容易分别执着,学佛也会分别执着,起高下见。「《太上感应篇》、《弟子规》,世间法啦。佛法高,那个低啦。我是大乘根性,怎么去学那些东西呢?」哇,开口便错啊,「我高」,「我见」不就出现了嘛,「我相」不就出现了嘛,又分别,又执着了。而印光大师大智慧者,他没有分别执着,他看到的是众生的根性跟需要,没有门户之见啊,推荐的是儒家跟道家的经典,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根基不足啦。
所以世出世法,世间法跟出世法,在哪里分啊?在心上分啊。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一切法都是佛法、都是出世法。一个人没有执着就出离六道轮回了,他怎么还是世间法呢?可是只要有分别、只要有执着了,《华严经》都是世间法了。重实质,不重形式。
所以今天我们假如不明白这个道理,在学佛的过程当中,都会形成执着点,我们不知道。我们冷静,师父叫我们扎三个根,讲了多久啦?好多年了。我们就是不肯学,「我就是要学《无量寿经》,其它的我不学了。」那不是执着嘛。执着到什么程度?师父的话都不听了!那怎么不是执着呢?所以,不能执着啊,得要依教奉行为好。师父是过来人啊,看到我们的程度,我们就是不肯扎根,就是想要开花结果,那没有根,这是没有生命的,迟早要枯掉,迟早要出状况的。所以老实人得最大的福气。
而且从佛经来讲,成佛修学的过程,不离「净业三福」。而「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个道理就落实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的基础上。
所以,我们刚学完《了凡四训》,云谷禅师教给了凡先生功过格,这些扎实的功夫,还是必须下哦。时时以这三个根来观照每一天自己的不足跟过失。而这个功过格,就是依据《感应篇》编成的。所以我们早晚课读诵《弟子规》跟《太上感应篇》,「日日知非,日日改过」。所以我们扎基础,得老实啊,不可浮躁,不可轻率,一字一句对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改过了、改习了,才是扎根,才是立命。
所以佛门重实质,这个我们要时时去体会。去分别执着是实质,去习气是实质。没有回到实质,修的都是空中楼阁了。我们修成空中楼阁,那就自欺又欺人了。所以修行人「须先打破自欺一关,始有商量处」。
而我们刚刚提到,「人人知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所以人明白因果了,他懂得断恶修善,不敢做恶事。假如一整个社会的人都这么做了,那这个社会就安定、有福报了。
南宋,四川遂宁府有一个人叫周篪,他是奉行《感应篇》。结果,突然有一天他暴毙了,就到了阴间。结果到阴间的时候,看到旁边很多的人都是饿死的。后来冥吏,阴间的官员就跟他讲,说:你命中就是饿死的命,因为你这一世奉行《感应篇》,而且还把《感应篇》去跟人分享,劝导大家奉行,所以你这一生逃过了这个劫难,你以后会很长寿。他回来之后,就赶紧跟他的太太,跟亲朋好友讲。而且,这阴间的官吏还跟他讲:你回去之后,要大量宣扬《感应篇》。
我们自己读诵,自己力行;劝别人读诵,劝别人力行。而且要劝别人流通。更好,劝别人讲解《太上感应篇》。
当然,我们刚刚讲到「请佛住世」,先请谁啊?你当然请你自己,好好深入《感应篇》,之后为人宣讲,甚至每一句现身说法,「我自己是怎么做的」,那我们相信,真感情,好文章,做到,就一定能说了。
只要能够让《感应篇》广泛流通,这个社会能消除水灾、火灾、瘟疫、刀兵,还有盗贼。为什么会消除盗贼?人心善了嘛,那盗贼他也有本善,也会受感化。所以人心才是化解灾难的根本。我们刚刚念了一段,现在世界各地,太多这种事情了,根源在没有这么好的经典教化人心。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而这个世界是息息相关,「地球村」啊。身为炎黄子孙,有这么好的儒道释法宝,得要推展到全世界,我们这世界的安危才能保得住啊。所以师父提到,如果把这三个根的教诲翻成各国文字(尤其翻成英文),大量流通到全世界,对整个人类都有好处。这一段话,讲给谁听啊?「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我们办了几届英文的培训班,已经有企业界的老板,他员工来应征,他说,「你先到文化中心去上过英文的《弟子规》」,因为他马来人,其它民族的他还不会讲中文,「去上英文《弟子规》,才能够到公司来上班。」
企业家现在讲话很有影响力哦,是吧?他一讲话,那些家长耳朵都竖起来了,「我孩子以后要出社会服务啊,哦,现在先应征要问过有没有学过《弟子规》。」我们好好弘扬,以后在马来西亚还要问,「学过《太上感应篇》没有?」哦,那这个风气就流通开来了。
所以这个弘传,刻不容缓。很多企业家在他自己的企业推展,员工的父母打电话来,流着泪啊,「我教了二三十年没教好,居然是领导把他教懂事了。」感恩戴德啊。包含很多(现在这个社会说实在的,活着不容易啊,很多的苦难),很多忧郁症的人、很多想自杀的人,他闻到这些经典,就像见到曙光、光明一样,能转过来啊。所以今天他听到了,可能他人生就不会走上绝路了。
我们时时,念着众生的苦,我们这种提升精进的动力,就来了。不然,不念众生苦,很容易懈怠。所以很多同仁在探讨:怎么样能够不退转?时时存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心,就不容易退转。所以这样的愿心,保持。
而我们学习《太上感应篇》,这一段经文,我们分成七大段。
第一,总纲。这古圣先贤的教诲,第一句话,都是最重要的,包含了广泛的义理,都含摄在其中。我们看《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后面的教诲就是在诠释这一句总纲。《太上感应篇》一开头,「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而后面都是在诠释这一句。
第二段是示警,警告我们,「天地有司过之神」,人假如不修善,又造业,「大则夺纪,小则夺算。算尽则死」,不可以掉以轻心。
《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千年之暗俱除」,可是假如不赶紧行善,真正寿命到了,「欲改无由」啊,就堕到三恶道去了。堕三恶道不是开玩笑的,万劫都有可能不复了。
而且,我认识一个企业家,他非常感激《太上感应篇》。真的没人教啊,行恶、造恶都觉得,大家都这样啊,他也不知道善的标准在哪里,恶的标准在哪里。结果他一读《感应篇》,他偷偷跟我讲,他说他没有一句没有犯啊!哇,读完之后,那个恐惧啊,警觉性提得非常高。他心里想,「我全犯了居然还有命,那真的是祖宗的福报啊。我不能再这么折下去了,这么糟蹋下去了。」
所以示警。
第三段,讲善因善果。
第四段,恶因恶报。
第五段、第六段,又重复把杀跟盗,「横取人财」,这是盗,重复强调。
最后一段,总结,进而劝勉我们。我看刚刚大家读诵的时候,读到「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好像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声音都拉高起来,这个代表人都有好善好德之心。「恶人语恶、视恶,行恶」,这个声调稍微下降了,这代表人面对恶,都感觉不好。所以这个最后劝勉我们及早行善,善不能等。
好,那今天早上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我们明天正式进入《太上感应篇》经句的学习。好,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于《太上感应汇编共修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index.php/xuexi/xuexiyinyuan/clxgyp-xinde/134-xindefenxiang-4
文章评论
慧心缘
慧心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