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捧着这本书,展开灵魂的句读》刊

蔓儿散文集

散文随笔《捧着这本书,展开灵魂的句读》刊《四川科教通讯》2015.6.1第18期。谢李青主编选稿!资料留存。
图片
 
             伊蔓儿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19751210cy 
                                                          捧着这本书,展开灵魂的句读

                                                     ------读李青及《李青文集》

/巴中伊蔓儿/曹茵

  

关于缘分

  也许,世界上最看不穿的是滚滚红尘,最留不住的是逝水光阴,最拿捏不准的是百味人生,最猜不透的是善变人心,而最莫测高深的则是缘分。

  试想。在那人头攒动的街市、驿站或码头,蚁群一样交错穿插的人流,脚步匆匆而又匆匆。那么多人迎面而来,又擦肩而过,眸光都不曾有过交集。关于邂逅、偶遇、相守就仿若传说。

  能在一篇文字中彼此感应,相互吸引,灵犀相通,产生共鸣,又何尝不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

  哪怕只是隔屏品文,付与你那一瞬的虔诚,也会感动莫名。不消说穿越万水千山,将一砚墨宝相赠,字字如金!于缓缓潺潺的时光中,递增一种细水长流的能量支撑,探唇可醉饮,就足以感念和慰藉一生。

  更甚,将自己所有心血和精力开辟的一片清雅圣洁之境,在檐下腾挪一隅,或露天为你撑起一把遮荫蔽阳的伞,供你休整疲累的身心,自然而随性地放牧灵魂。这又是一种怎样的人性光照,和润物无声的惠泽深恩?

我就是一个被这样的缘份泽被恩宠有加的人,而我除了曾一气呵成《触摸指尖的温暖》一文,回馈羊恙反哺之点滴之情,恰似一个局外人,无以言表一颗深受感恩的愧疚之心。

 

关于李青其人

  最初触及“李青”这个名,是一个五月的清晨。我触手可及的文案上突然响起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一大早便有人来叩问,我轻轻地拾起这份额外的好心情。操一腔标准的国语,声音委婉地问:

  “您好!请问哪位?

  “你是曹茵吧?我是李青!”

  李青用纯正的家乡话与我联音,虽语带疑问,却予以肯定口吻,并告知我的提问。

  又续说:"李宁给我推荐了你的稿子,我已经收到。从文中可以看出,很有文学写作功底,望你坚持写下去。"

  “谢谢您的褒奖,我一定会坚持写下去,更重要的是文字能给我们带来自给自足的快乐。”我激动地说。

  “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另外稿费没多少,你不要介意。”李青又补充一句。

  “您客气了!我知道,信息时代文字是不值钱的,但文字本身是无价的,能出刊发表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何况我写的文字最多也是些小女子情怀,写不出什么有价值意义的好作品来。”听他如此说,我反而不好意思。

  “你不要这样说,我已经都看过,真的写得不错。”李青一再给予肯定。

  “请问,可以选用几篇呢?”我当时就猜想,这个予我电话的人,一定是一个与文字悠关又结缘很深的人,一时不知如何称呼,便随即惊喜地问。

  “将陆续刊载,到时给你寄去。”李青如此真挚爽朗的回答我。

  回顾一路笔耕被人看扁攻击,及曾被冷嘲热讽的经历,相较李青素昧平生,更不知他是何许人,却给予如此真挚热情的支持和鼓励,居然还有“价值”二字可以皈依。加之又是第一次有人如此上心关注自己的浅文,我真正感动莫名,无语凝哽。

  不知因为陌生,还是源于激动,初始根本没听清。以致不断地反问,才清明了李青之名。一听"稿子"二字,才恍然大悟。而一听“李青”及他口里的“李宁”又笼一头大雾。想起前两天在空间文字里结识了一位笔名叫亦然的巴蜀作家,如此说来李宁应该是他,在后面的聊天对话中也得到证实。说是要为我荐一些稿子,我便选了七八篇诗歌和散文一并传他。我一时梦里糊涂,努力忖度,竟不知道两位恩人,是何方神圣,真是大大的不应。也难怨我坐井观天,孤陋寡闻,连家乡两大名家的庐山真面目都识不清。

  我随即索要了李青的抠号,以便于关注他的博客文献,可他根本没开通空间。听他自嘲地说,高科技的东西他不会玩,可傻瓜也知道他是没时间。正遗憾少了向他学习取经的机缘,后来几天,又出乎意料地收到他寄与的专著书刊。

自从去年五月第一次联音,我便记住了李青这个名和拥有这个名字的人!

  没过几天,我便收到一大包邮件。我将三本崭新书刊捧进房间,欢天喜地一一打开目录来查看。翻来翻去翻出一页便笺,上面珠落玉盘:

  “茵妹好!

  您的作品安排在下期见刊,待刊问世马上给您寄去。您很有文学写作功底,望您坚持写下去。

  一方面陶冶情操,另一方面丰富精神生活,再一方面证实存在的价值。

  余不一一,远握!珍重。

                        李青201452日”

  我一遍遍默读李青主编投递的亲笔函,感谢他千里赠送的心意,还有他春风拂面、细致如微的慰籍,感动之情暗流汹涌起狂澜。信手拾起笔杆,将心中意欲一倾的语言凝结成香圆,润到笔端,一气呵成《触摸指尖的温暖》,以感念这份知遇之恩的初遇见。

  没过两天,又收到更厚重的一包邮件。打开来竟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李青散文集》和《李青诗集》。一位隔屏相望的知已,骤然灵犀相见。对于他慷慨相赠的厚礼,让我瞬时热拥更多的惊喜。一切都是额外的,附加的,不带任何俗念功利。不曾预计,也不曾草拟。我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万水千山,叠障层峦,我与李青始终保持文稿往来,一发就是好些篇。我觉得我的浅文发往他,就形同我的灵魂归了家。

  而作为一位资深新闻人,一位大作家,一位著名诗人,一位大编辑,他肩负着几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既要关心国家大事,又要体恤民生生活。他的时间定然是宝贵的,他更是忧心而忙碌的。在那一方天地,不知有多少名人轶事需要他去发掘、宣传与采访?在他的书香案头,不知一天要躺着多少文件和来稿约稿需要他来处理、审核、评定。但他都在用实际行动含辛茹苦、一如厩往地关注、审核、校对我的浅文,哪怕是一年半载前发给他的作品,他也从不忽略与放弃。譬如《桃花颜》是我去年五月发给他的文稿,今年三月仍被刊载。还有月前,我晨练游玩有感,告知他我做了一组配图习作,希望他能费时指点。李青一听来了兴致,叫我立马发他看看。他看后信手掂来一首诗作,立竿见影给予唱和:

  您的诗配画写作才华

  具有天赋的神话

  如果您还继续活下去

  我们的精神家园又将添一朵水灵灵的奇葩

  您是伊蔓儿?不 您是并蒂莲她妈

  十月怀胎把《依恋一棵树的臂弯》顺产下

  何须伤感《一朵花的独白》

  打开心门走出来

  人生的草原任您信缰由马

  我时时思忖,我是何其有幸,我的浅文又是何其有幸。能在这样的人生时令,邂逅李青这样的名人大家的眷顾与垂怜,真有点不可思议和受宠若惊。曾几何时,我执著文字,完全只为了满足一已小癖小隐,尔后堆积成生活中的一页页日历,像那些时过境迁的记忆,像岁月里一串串被尘埃掩埋的足迹。从未想过要将其轻轻一一拾起,沁一身油墨的气息,演绎一场传承的奇迹。

  李青将一月一刊的书籍,一如厩往地往我处投递。同时也将一点一滴洁净无尘的友谊,源源不断地汇聚在我心灵的湖堤。我于默默中将这种文字播种的情怡,深深地根植于心底,用热情呵护,以真诚灌溉,以感恩采摘。唯愿年年岁岁,生生息息,这一株友谊之树,都会抽出新枝,笼一身青翠,盈一怀绿意来。

  

  至此,又有一段邂逅文字的奇景,需要在此裸露坦呈。看似题外话,无一不是衔接此文的中枢神经。

  生活在现实,总有缠身俗事,而业余涂鸦是人生莫大的奢侈。自2010年写作伊始,时间不长也不短,浅文零零散散,文友也寥寥单单,曲指全见。无论在物欲横流的现实,还是恍惚虚幻的网海,接人待物,交文晤友,我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以诚为本,以善待人。

  其实,选朋友也需要经过时光沙漏,总有人会跟随时间的脚步,一点一滴遗漏,一步一步远走,直到身影消失在你眼眸尽头。昨日之时不可留,经过筛选,过滤,沉淀于心底的,才是一生真正的朋友。一旦认定,便是永恒。之前在我所有的文友中,草原才女清扬是对文字最最执著的一个,也算是我认识的女文友中最才情显著、收获颇丰的一个。她时常将一些名作大家及一些投稿网址共一百多个一举发给我,用她写作态度和对文字的热忱感染我引领我。自《沪洲作家网》、《烟雨红尘网》等数个网站注册又陆续痛失文集以后,便无心再去网站。一是没时间,二是嫌麻烦。去年浓情五月月初,清扬又在抠上留言:“蔓儿,你注册博客吧,那里关注的人多,信息来源也广,多关注一些大家的博客跟读,会有收获的。你再去你们本土原点论坛转转,其实你们四川是文学的发祥地,而巴中的文化事业更是做得风生水起......”玩味清扬的话蕴含小小的幽默感,回自家还需要外乡人来指点,我不禁讶然。

  略过其它网站,我注册了新浪博客,又毫不迟疑地去了原点,有一种对家乡人的久违的亲切感,顺道也尝到了故乡巴河水的清冽与甘甜。为了省时节能图个方便,我欲直接将几大版块的作家大编加为好友,便于文事交流,再隔岸抚琴慢弹。记得第一位欲挑的是杨通老师,知道清扬一直是他的粉丝,也牵引我关注了他的博客,对于这样的一位熟悉而陌生的大家,我只有站在他文字的背后,默默诵读,终是没敢惊扰他。有一天,杨通老师在博客给我发了纸条,问我可有稿子发与他。我高兴之余要了他邮箱抠号。他后给我发了一封邮件,“你好,这是我的QQ邮箱帐号。你可以把我添加到邮箱联系人中,常联系!”如此,我便给他投了两次稿。他将《一米阳光》和《月光曲》两首诗作入选《巴中新报》,散文推荐到《巴中文学》。杨通老师的知遇和煦,让我感动无语。

  思虑再三,索性加一位诗歌版块的同性吧,身为女子或许更易于沟通?便于联谊?

  “老师,你好!”我小心翼翼、又心怀崇敬地向她打着第一声招呼。

  “不要叫我老师!”她扔过来的回答,让我愣怔惊讶,她这是在生气吗?更让我质疑,一个文人的语气和心地是这样生硬的吗?

  或许是我想多了。我一直等着她能续上后面的话,她迟迟地补充一句“你是谁,哪儿的?”

  她一听我是本土人,语气立马缓和了。后来我给她发了几首诗歌,请她帮忙审核一下。过了几天一问再问,她都说忘了。在我跟读了她一段时间的作品后,我将她彻底删除我的世界了。我想啊,这样盛气凌人、嚣张跋扈的大家,平生第一次遇到,不认识也罢。或许真是同性相斥、再或天生相克八字,再再或自以为是吧?

  后来,我加了散文版块大编石子舟老师。自他的言谈对话里,他虽然很忙,但感觉很友好,也很和善,虽然做的义务编辑,但我感觉他对每一位作者的来稿,都满怀真诚与热情,肩负起一个作家的使命与责任。自从加了他,我也一路跟读他的旷世作品,不愿错漏任何一字一文。后来还幸获他的获奖作品《曾溪口》,一本厚重的本土小说。同时,他也辛苦帮我荐出了两篇散文《遥远的村庄》和《锦衣华年,何处蛙声一片》入选巴州区作协主办的《敬哉土地》。

  转过身来,我又在石子舟心灵后花园一朵文字奇葩《雪纷飞》的热议下,认识了一句哲思得令我费解的话:"语言的成熟是一个作家成熟的嘴稳关键的品格和不准!亦然问好兄弟!",我反复咀嚼,也没嚼出所以然来。跟随那一抹睿智思想的光束走进亦然的著作,才知亦然也是巴蜀一位作家,一位名副其实的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在他们的后花园,我便一直跟读这些作家的哲思警世作品。后来也幸获作家亦然的心血结晶,让我的灵魂一度跌落《巴河的早晨》,那是另一个玄幻的烟雨红尘。所以,当李青提及李宁之名,我当时是不知道的。原来他们彼此间,也是文来文往,神交意合多年的手足兄弟。

  置身这样的缘分天空,我的生活是精彩纷呈的,内心是丰盈饱满的。因了这些因子,我不得不感恩于文字的引领,不得不时时饮水思源。若非清扬,我怎知原点?若非原点,我如何结识杨通老师,石子舟老师和亦然老师?若非亦然老师引荐,我如何幸遇李青老师?对于本土家乡这些老师、兄长、大家们的支持、鼓励与扶拗,我的文字像一个一味迷途的孩子,总算找到了回家的路径。我除了感激,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写出更多有价值意义的好作品。

  到此前为止,对于李青其人,我依然理不清道不明,不知是陌生的熟悉,还是熟悉的陌生?在书评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文如其人!这一路的文字邂逅,令我感触颇深。

  冥冥之中,一切的注定似乎皆源于文字的牵引。在欲知人品如何,且看其文便可求得。

  而我,已知其人品如何,其文更值得一读再读。

  

关于李青其文

  两本厚重的文集,形同李青或子月一直以来付与我厚重的心意和深深的情谊,他一步步引领我探寻文字之谜,走向更浩瀚无垠的文学之境。

  翻开书册的扉页,我看到作家、诗人李青的近照。一个戴着眼镜的、风度儒雅的男子。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男神吗?我终于有幸一睹真身!他表情庄重而严肃,目光深遂地凝视着远方。这是一个思相者的目光,和一个智者的表情,在同一时空,同时凝固在一瞬,定格成永恒。我自问,拥有这样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和两束深沉目光的人,一定有很深的洞察力吧?那么他用文字打磨的诗情诗意诗境的诗意人生,定然是才思敏捷,引人入胜。

  照片下面是作家、诗人李青的简介一下映入眼帘,曾几何时,我多么想知道,想了解,李青,或子月,到底是何方神圣,是一个做什么工作的人,他的内心一向被没什么所浸泡,才那么的柔软与温润。这一看,那么多耀眼的光环,照着李青或子月的头衔,直扎得我差点睁不开眼。

  避过所有的浮世光环,我更乐意遁隐到他开辟的一方宁静清幽之境,抚触淡绿素妆的书面,细嗅他灵魂绽放的花瓣,吮吸他文字散发的馨甜。

  首先我不用挑选,当散发着浓郁墨香味的《李青诗集》和《李青散文集》被我同时捧起,一逮着闲便贪婪地各自看上几篇。逢遇夜晚,便可心神合一地久久游览于这篇篇词海书山的旷达景观。而每翻阅一篇,形同打开一枚含苞待放、幽幽吐兰的花瓣。就算是一度荒芜,一度贫瘠的杯盏,也盛满了愉悦,盛满了喜欢。

  我像一尾快乐的鱼儿一样,自由自在漫游于两本文集的深海。同时体验着两种文学载体,在作家、诗人的笔底带来的文化冲击。又过渡到我的心里,漾起一波波清澈的涟漪。当意犹未尽时,或没静下心来,又将同一篇重复着一读再读,一解灵魂渴慕的馋涎之苦。想像着彼时彼刻,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及所要抒发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一触即发地与之产生共鸣。

  当两本文集同期进行,各看至一半。去年八月,吾儿参军需我回家办理一切相关手续,预计往返十天半月。在我踏上回程登机前的那一刻,我将《李青诗集》留于案头,将《李青散文集》轻轻拾起,小心翼翼地捧于掌心,当时就决定,让诗人笔走纸上,心音禅定的声音,伴我度过这一小段漫旅行程。

  两个小时的飞行,我没有看向窗外的风景。捧着《李青散文集》,形同捧着传说中的黄金屋、黄金屋中的颜如玉,还有堆叠成趣的山山水水,那一帘帘层出不穷、得天独厚的人文风光、自然风情和诗人情感世界的奔突裸呈,都以艺术的姿态,玄幻般的出出进进。

  你不得不赞叹与震慑,子月运筹帷幄的写作功底和驾驭文字的写作能力,何尝不是一种长期修炼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水平的积淀。方明白,他博大精深的学识和才气,是怎样丰腴了一颗犹如梵高笔下广裘无垠而丰富多彩的内心。在他落墨有感、灵魂绽放的百花园,我那些开了的和未开的灵魂,幻化成一只采蜜忙的蜂蝶,与他一道穿梭于檐下庭前、陌上田园,林溪山涧,堤坝道坎,醉舞蹁跹而流连忘返......

  回家没几天,事办妥,与儿泪别车站,又匆匆往返。一不小心将文集搁置家里面,这让我一度人在曹营心在汉,平白就多出一份惦记与挂牵。

  曾购阅一本《世界散文集》。而这本精短凝炼的《李青散文集》,本身就兼具名著大家的风范,大有过之而无不及之感。那些诗意烂漫的景点,那些开得正艳的语言,那些情感盛放的馨甜连缀成篇。我会不厌其烦地一看再看,学习作家大人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经验。直到老到哪儿也去不了,我也会戴上老花镜来看,温抚诗人每一场情感的表达和灵魂的沦陷,也温抚这折折拐拐,九曲十八弯的心路历程的深深浅浅。

  作家、诗人子月的故居是广安,同与伟人的故乡。在那块厚重的土地上,有着可歌可泣的革命影迹和历史渊源,诗人耳濡目染,不乏伟人忧国忧民的幽思与襟怀,鼎力了他一生的思想与脊梁,更生就了一副体恤万物苍生的柔肠。

  虽然诗人子月离家多年,定居成都。但他一直将自己的心根植于那一片土壤,这也许是诗人一种传承里的忧伤。他的诗,他的文字就像农人种在地里的庄稼,经过勤苦的犁铧、耕种,灌溉、施肥,一个一个根系的果实结缔在一起,在他心灵的这片土壤,不断繁育生长。这一片土壤就是文字的故里,诗词的原乡,他一生都用文字在舞蹈,用灵魂在歌唱。

  他将对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树一菩提,一叶一世界及故乡人所有的情与爱,用文字的方式,以文学的名义,深情并茂地拓展并表达出来。在生命长河里,编织出一道道散文、诗歌的靓丽风景线,构筑成一道坚不可摧的文字长城。形同农人,颗粒堆积粮满仓。在他的人生履历上,妙笔生花地标下,他人生一粒粒最璀璨的刺青......

  我深知,在这个圈内,有很多志趣相投的有缘人在读着李青及其文,并为其写评。而李青也在不断地读着友人,同时也在用一颗真诚睿智之心为他们写着水岸诗评。怕只怕,我的滴点淡墨理解得不够细微、透彻、深刻与精准,但我会以自己的方式持之以恒。

  我啜饮不尽一篇篇文字盛宴的清冽与芳醇,经过我一直对李青其人及其文的阅读与了解,一并得到他人性与人格魅力的提升和知识文化的光照与积淀,道德品行的教化、熏陶、濡染与传承。无论他是作为老师、兄长、知己还是朋友,能在一场场心花烂漫,文字绽放的季节不期邂逅,灵犀相守,我是何其的幸福而幸运!

  返程后,我仍以兴奋激动的心情,再次捧起翘首以待的《李青诗集》。于是,所有的日子都不再孤寂。沿袭智者的声音,“用诗歌描绘五彩世界,用思想引领生活之路”的指导思想,步入李青的诗意人生,一次次叩问他精彩纷呈的内心。感受作家、诗人是怎样用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将一腔活性液体烹饪煮沸,又是怎样将一种生机蓬勃的能量,一滴一滴注入与他相生相息的另一管狼豪笔肚。形同“《春》把嫩绿的清香/扎成一束/向寒冷的北国引渡/当解冻的小河/一路奔突/构成一幅欢快的流行图/当无声的润物/无声的复苏/千万别道出你的来处。”一样,将淙淙心迹,缓缓潺潺淌成一幅活色生香的生命流行图。若非探知这股能量源泉的来处,请捧读李青巨著,他会让你每读一次,都有别样的收成,别样的感触。哪怕你走过夏酷秋凉冬寒的麻木与辛苦,能慰藉你的还是春那生机勃勃,蓦然复苏的希冀、体恤与抚触。

  如此,索性用最近为子月做的一首小诗,来作为本文的结句吧。

   《您幽自己一默》

  那天,我在抠表上留言:

  子月,您一直是我心中景仰的神,在您的书章里,

  我亲睹了您的真身。

  您说:“那是千百年后,留给考古学家的一道难题,

  世界上竟有如此奇丑的东西。”

  我差点笑岔了气,也无法定罪于您。

  如果,您自喻成‘奇丑的东西’,

  那么,考古学又上哪去觅踪人迹?

  且不言,您的诙谐幽默隐喻多少深意和玄机,功效有多神奇。

  就子月自己,套上风度儒雅的外衣,及

  博大精深、温润如春的内里。

  谁见了,谁不欢喜?!

  

                            (全文7884字)

                            2015.4.29于广花

 

 

 本文主人公简介:

      李青,笔名子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先后任《四川科技报企业周刊》、《四川经济日报科教周刊》、《国防时报法制教育周刊》主编,兼任时代风采系列丛书总编辑。现任四川科技报社常务副总编辑(主持工作)。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李青散文集》,55万余字。出版专著《时代风采》、诗集《写在诗笺上的回忆》。编辑出版《跨世纪优秀文选(上、下集)》、《西部在崛起》、《中国硬笔书法家作品精选》、《西部兰花》、《兰友》、《经济文化报》等书、刊、报。曾获四川省好新闻编辑二等奖;中国“石门桥”硬笔书法二等奖;中华创业新闻人物先进个人金奖。散文《浅丘陵》获《乡音》副刊金奖。

 

 

 

 

                            
             


文章评论

伊蔓儿

@{uin:498364498,nick:石子舟} [em]e160[/em][em]e181[/em]

啊红

曹茵你太有才了[em]e100[/em]以前的工作简直埋灭了你才华

焄ふ蘭

曹茵原来就是亲爱滴蔓,蔓真是名副其实的才女也。兰也沾沾光,为有蔓这等朋友而感骄傲和自豪。

伊蔓儿

@{uin:370937609,nick:老去独钓雪} [em]e160[/em][em]e181[/em]

老去独钓雪

你是用心的、也是幸运的!希望你不要脱离文字的“苦海”;用一篇篇有血肉的文字丷普渡众生”

诗忆

用慧心才情呵护墨香,用文字交换心灵世界。祝贺你,蔓儿,祝你佳作连连,笔耕快乐!

伊蔓儿

@{uin:646129385,nick:继续—沈默} [em]e160[/em][em]e181[/em]

伊蔓儿

@{uin:731441853,nick:天涯} [em]e160[/em][em]e181[/em]

灵魂相遇,人间最美。相携之情,感激涕零。

漠北

小女子情怀才真真切切

伊蔓儿

@{uin:648245575,nick:丶丶丶丶丶丶} [em]e177[/em][em]e176[/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