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会伤人:小心家庭中的情绪虐待!
有关宝贝教育
“自我界线”的强度取决于发展期间的危机是否适当获得解决。如果危机被化解,需要也得到满足,自我就会长得强壮而健康。
如果发展任务没有完成,就得不到它下一个发展任务所需要的架构,因而自我的力量就会削弱。如果发展需求全都未获得满足,自我界线将是支离破碎的。
一个儿童必须发展出强韧的自我界线,才能成功地步入青春期。在儿时被允许做一个真正的孩子的人,才能踏着坚实的基础走进青春期及长大成人。倘若在年幼时不被允许做一个孩子,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小大人。
卢梭以其精辟之见陈述:“大自然要人类在长大成人之前先当孩子。如果违背了这个自然原则,培育出来的将是一个既不成熟也不可口,而且很快就会腐烂的早熟果,用成人的方式去要求孩子是愚蠢无比的。”
孩子最早期的需要就是能有一个温暖的人在身旁,专心地反应和肯定他心中的希望。
在头15个月的共生期里,孩子需要一张具有慈爱眼睛的脸孔,在这眼神中所包含的将是这孩子日后自我调整时的核心和基础。(为了孩子,关注儿童心理学微信:haizijiaoyu )
曾有一个女孩,我们姑且称她为珍妮。珍妮的哥哥在她不到1岁半时过世了,所以她从小就负起安慰母亲丧子之痛的责任,珍珍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面容,而且已经习以为常。
成年以后她有一个维持了18年的恐怖婚姻,但是仍然强颜欢笑照顾吸毒的先生和孩子。直到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她才摘下了戴了多年的微笑面具,哭得一发不可收拾。
孩子需要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喜爱,否则就会被迫去创造一个幻想中的关系来满足自己,以便让自己有力量前行。
因为感情的抚慰是个人的基本需求,如同食物之于身体。因而孩子会不择手段地谋取感情的抚慰,甚至于包括用不健康的方法,例如闯祸、惹麻烦……等等,终极的目标仍然是希望得到大人的注意和感情层次上的接触。
一个人的独特性需要得到肯定和接纳。孩子需要在照顾他的成人眼中见到全部的自己。
这些潜藏的部分有时会出其不意地出现。例如愤怒可能在毫无预警的状况下突然爆发。有时我们会说:“我不知道自己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者“我失控了。”除了愤怒以外,悲伤和恐惧的情绪也同样可能偶而发作。
小时曾有一位好心的修女拿一张病患的肺部X光片让大家传阅,并说这就是犯了罪(随便发怒)的灵魂的样子。我当时曾吓得在心中暗暗发誓再也不敢生气了,我一定要对人友善。
我也像大多数的男性一样,被教导要“有泪不轻弱”以及“无所惧怕”。
即使是快乐,我也不能快乐得太久,因为父母会说:“非洲的小孩都快饿死了,你还乐些什么!”如果你既不能快乐,又不能生气、悲伤和害怕,你大概也快要成为麻木无情的人了吧!
在这种情形下,真我必须封闭,而代以假我出现。假我可以符合父母的一切要求,维持家庭系统的平衡。
孩子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也需要有身体上的空间。身体的空间是建立身体界线的基础。
我的3个孩子没有一个会完全遵照我的指导和示范,因为他们总会加入自己的方式和风格。纵然他们会因此犯错或受到挫败,这也是上天许可和大自然为他们安排的学习方式和成长机会。
如果我们允许孩子有说不的权利,今天也许不会有那么多人在受到性骚扰及面对酗酒和吸毒的诱惑时,难以抗拒和难以说不了。
强暴孩子的人很象是寻找猎物的猎人,他们擅于辨识何处有最为乖巧顺眼的孩子。
弗撒姆和马生说:“罪恶感是针对个人行为的痛苦感觉,表达对自己行为的后悔及负责。羞愧感却是针对自己这个人的痛苦感觉。”
倘若牵涉到无法改变的自我,及不能挽回的犯错行为,再多的补偿及认错也无法改变羞愧感及自贬的感觉。
须知,在不健全的家庭里,是成员为了家庭而活,并非家庭为了成员而活。
羞愧感之所以能够内化,乃因为个人的趋向受到了羞愧和贬抑。一个好奇的3岁小孩会探索自己的身体。那是一种正常的趋向,我们可以想象下面的场景:
有一天小华发现了自己的鼻子并且叫出它的名称,妈妈大为高兴,还叫外婆一起来看小华指认的鼻子。他因此得到许多赞赏。之后他又指出自己的耳朵、手、手指等,也同样获得家人的称赞。
于是他了解到:“我们家中没有性器官这样东西。”自此他的性欲及性的趋向受到了羞辱,他只能秘密地面对他的性成长。
一旦欲望受到了羞辱,以后每当自己的欲望出现,及感到某种自然趋向时都会为此而羞愧不安。
同样的情形也可能发生在其它的欲望上。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被人拥抱触抚过,并在他想去与人接近及希望有人触摸时被羞辱过,以后每当他有这种欲望产生时,就会觉得很丢脸。
许多小男孩都因为渴望被拥抱而受到过嘲笑,于是学会了用转移或自我防卫来压抑这些需要,以为男子汉不应该需要这些。因此,男人倾向于把亲密的需求诉诸于“性”,女人却倾向于把亲密的需求过度地情感化及情绪化。
其实亲密的需求和性欲都是正常的,但是在一个失去功能的家庭里,所有需求都可被冠上难听的罪名。一个不能做自己又无人支持的孩子,他的任何感觉和需要仿佛全都不对劲了。
孩子需要可以信赖、依靠的父母来测试自己的限度。这种测试是自我需要的。唯有可依靠及心理平衡的父母,才能让孩子安心地探索自己的世界。
当两岁的孩子在探索世界及发展自主性的时候,他需要父母陪在身边,在父母的视线范围内做他想做的事。他必须在安全的范围内去寻找自己的限度及自我。
到了青春期,孩子扩大了生活领域,进一步探索人生时,更需要有信心十足的父母支持他。如果父亲太不成熟,时时需要儿子对他感恩的话,儿子就不能尽心地自我追求,而需要去照顾信心不足的老爸。
不成熟的成人会期待孩子去完成他们那些永无休止,产生于矛盾心结下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之下,孩子根本无暇照顾自己的感觉,必须时常处于警戒的状态当中,以便侦测接下来家庭里要发生的事。
这种家庭中存在着微妙而深沉的情绪虐待,包括互相冲突的双重束缚信息和极端冷酷的折磨。
我认为父母的主要职责是在孩子需要时能将自己给予他们。因此,我个人主张人不要在30岁以前生育子女。我也盼望能够发展出详尽的心理健康测验及学习养育孩子的技能,作为当父母之前的必备条件。
哈佛大学的科尔伯格(kohlberg)曾经花了许多工夫研究儿童的发展。他研究的基础是皮亚杰特(Piaget)累积50年心血在儿童智力发展上的不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