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人心

个人日记



人性·人心

 

图片
 

  

    ( 一)


 静能生智。静思默想:
有些社会现象,看起来是道德层面的问题,
但实际上是人性、人心层面的问题。
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
然历史,有了人性的温度,那是清明。
哲人言,“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
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
 

 确乎,唯有农家子弟,
深知农耕是最朴素、最基础、最简易的活命方法,
与天地共栖,与日月同辉。
诚如,托尔斯泰到临死都信奉:
“劳动,只有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
“盖因”人类,充满劳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这诗意,无疑是对苦难和现实的一种超度与救赎。


 然而,商品经济社会,面对物欲横流,
还有多少人尚能做到心灵的“清明”?
 

 


 图片

 
 

 (二)


  一个人的德性与他的内心良知同在。
因为中外的哲学精髓,
其深刻的哲学思维大多蕴含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
故细节看人品!

  “山一程水一程、清风一阵朗月一阵、
侠骨一段柔肠一段”的慷慨之人,
因为你,有了人情味,富有人性美的温度,
所以这个世界方有最珍贵的l℃。
故而,抚平心灵皱纹,抚平心绪波澜,
让上个年龄段的花香诗意复盖下个年龄段的诗意花香。




  
图片




 
 
  (三)

在有限的气象里,面对韬养太久、
城府太深、阴气太沉者,
盖因其常常“示人以虚,呈人以假,应人以空”,
每每“冷暖转换于一瞬,喜憎流变于刹那”。
于是乎,人性成了一片昏黄的月色,
人心成了无涯的荒漠。
朦胧复朦胧,苍茫复苍茫,哪有正直坦荡可言。

 哲人云:人能吃亏,是心灵的富有,
是心灵的营养,是心灵的修炼。
然那“内怀水清,外涵玉润”、
“内不自诬,外不诬人”者,
聊将虚声作赞声,且把讽刺为鞭策,
律己重以周,行善重以周,
确乎是:本分本色本然本心的坚守,
化入干净干净再干净、纯朴纯朴再纯朴的境界。
索性来个心隐退吧,让心灵获得天人合一的宁静;
与其退到大海边,不如退到心海里。
 

 

 
图片




 
 (四)

 庸人活着是为了吃饭;哲人吃饭是为了活着。
活着的人认识自己难,且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
揆情度理,“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苦,人生体验;苦,澄清心智。
人生好有一比,正是苦难和喜悦串起来的。
恰如草木应季生长,四季更替岂能永远是春天。
理想在山峰,现实在山谷。
这人,行于人世,在所面对的苦难面前,
是做一个仁者乐山呢,还是做一个智者乐水呢?
人这一生哪,需要有山有水,才算是美丽的风景。


 生命的分量就是心的分量。
眼界短浅、襟怀窄小、肚量偏狭者,
“大多心性泥淖,难以清丽出尘,
救人于危难之时,成人于发达之日”。
这人啊,心若一潭清水,容量无限;
心若一潭浊水,翻腾脏污。
是的,拥有一颗有分量的心,势必是个心重之人。


 

 
 图片


 
 

(五)

 人到古稀之年,曾经沧海,
阅人无数,见惯春风秋月,历尽是非成败,
顺乎天,应乎人,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然这生命的秋天,虽说多了几片生命落叶,
少了几片生命花朵,但却多了几分淡定和从容。

  在这人世间,人性当善,
然“人性里边永远有A面B面,
且总不是固定的,抑或因时间而更改,
抑或因境遇而更改,抑或因一时的春风秋雨触动而更改”;




图片




在这人世间,人心当红,
故为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俗说,人心昼夜转,天变一时间,
睑在变,身在变,心在变。

  一个人,要善于寻找刚与柔之间的平衡,
展示其自身如水的魅力和力量。
 
 
何以立身自处?何以为民行事?
还是用心为上!心若清水乎?心若浊水乎?
 

 
 
 
图片



文:刘安仁     编辑:宇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