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三)

个人日记

                                                                                                     

                                           忘不了你们

 

    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另一个院坝---大坝子,这里住着7-8家人,另一个男知青就住在这里。乡亲们知道我的到来奔走相告,一会就来了不少人,突然两个熟悉的面孔引起了我的注意,杨永禄(相片右一),杨队长的儿子。木生(相片左一),彭幺娘的儿子。昔日的小伙子、小男孩今天已变了模样。

 


图片 
(木生家门前留影)


   杨队长(现已去世)当时40几岁的年龄、一表人才、知书达理、虽然生在大山、长在大山,但他却明大理、识大体。5年的知青生活给予了我们知青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知道我们的苦衷、知道我们的难处、常常以父亲的姿态关怀我们。我们没有柴了,叫小伙子帮忙砍、我们挖不动土了,叫小伙子帮忙挖........,他的儿子杨永禄就是其中一个。所以我们有困难, 他们都会毫不怨言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争先恐后的为我们做着各种农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给我们两名女知青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杨队长对我们知青非常关心,特别是对我们女知青分工时,总是百般照顾,尽量让我们做些力所能及轻巧的活、但每天评工分却总是给我们评8.5分的高分(最高10分),常常会引起一些社员的不满,但杨队长都豪不动摇他的决定,他当时对我们的理解、照顾才使我们度过了那个十分艰苦、寂寞的知青生活。在这里我要谢谢已经去世的杨队长,希望他在天堂生活愉快!同时也要谢谢生产队那帮小伙子,祝:好人一生平安!

 


图片

(我曾经拥有这样的松树林)

 

     生产队分给知青一人一片又高又大的松树林,我们可以任意在里面剔松树枝、刮松毛(用于做饭)。我们没有柴烧了, 生产队的小伙子就会主动来到我们的松树林,帮我们爬树剔松树枝,再一捆一捆的,从山上扛到我们的屋檐下,剔一次松树枝我最少能烧半年。每次小伙子为我砍柴时,我就会在家里为他们做一天丰盛的饭菜慰劳他们(吃尽光饭、回锅肉)。所以下乡几年,我从没有为没有柴烧而苦恼,想想和我同去的一些知青,成天为没有柴烧而愁眉苦脸,常常背着一个大背篼在山上刮茅草烧。我真的很感谢生产队为我们知青分了一片松树林,解决了我们在生活中的燃眉之急。

                        
图片

(木生他爸)

 

    木生那时有12--13岁,是彭幺娘的大儿子,长的眉清目秀,上小学时,母亲就为他定了娃娃亲,到了每年过年前,他家都会为女方送去一份彩礼,但送了多少都要认真的登记,直到结婚为止,(怕女方退婚)那时我们都很不理解,这么小就说了媳妇。现在想起也很正常,那时生产队很穷,很多适龄青年都娶不到媳妇,没有哪个姑娘愿意嫁到我们这个穷山沟,所以生产队的光棍青年很多,那时木生是幸运的。也可能是早早定婚的原因,使木生显得特别懂事,嘴巴也很甜,常常在我面前姐姐长姐姐短的。

 

    木生的母亲彭幺娘,已年过花甲,小小的个子、圆圆的脸、说起话来笑容满面。是个特别重情义的人,也是在农村对我最亲的人,她有个怪病一吃粗粮就心坎痛,但那时又吃不上细粮,所以疼痛经常折磨她,我当时懂得一点针灸技术,每天晚上收工后就为她针灸,使她解除了痛苦,于是她常常把我当亲闺女看待。她经常叫木生用一片菜叶包上几块猪油(没有练的猪油,切成小陀放上盐)走过几道田坎路为我送来、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杀过年猪、吃豆花、吃肉)木生总会敲响我的门,不管你愿不愿意,都会生拉活扯的把你拉到她的家。这次回家,很荣幸的见到了她,在她门前我们相拥而坐,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激动的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眶.......。


图片

 

    一碗热气腾腾的荷包蛋端上来了、一盘红彤彤的柿子端上来了.......。33年前彭幺娘那股热情劲又活生生的展现在我眼前,一点都没有变,唯一变的是她那满脸的皱纹和满头的白发。彭幺娘、木生谢谢你们了,当年你们给我的关爱我都记在心间终身难忘。

     
图片
 

    突然一个背背兜的妇女从地里回来了,一眼就认出了她,原大队彭会计的老婆----李平菊。她还是以前的模样、小小的、瘦瘦的、齐齐的短发,按年轮推算年龄应该在60开外了,但她却和以前没有一点变化。看她个子小,力气却不小,她背着满背的红薯,却看不出一点劳累的样子,仿佛瘦小的身躯被庞大的背篼掩埋。她顾不得放下背篼,迫不及待的和我打招呼,拉家常。我赶紧帮她放下背篼,说:先歇歇气再聊。


            图片      

                               

    她突然转身进房门,端出一个绿色塑料盆子,对我说,你还认得吗?这就是你送我的盆子,我现在还在用。哦!我都忘了,那是我返城时送她的盆子,没有想到30几年了还在,还在发挥它的余热。虽然盆子现在已经变得凹凸不平、也失去了往日的靓丽,但此时我却激动无比,就像失去了很久的儿女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端着它看了半天。我不由的也想起了当年陪伴我度过每一个夜晚的马灯(照明用的灯),当年也送给乡亲了,但已经记不清送到了哪家,我真的很想它,希望它和我的盆子一样还健在,如可能我很想再见它一面

     

 

 

 

 

 

 

 

 

 

 

 

 

 

文章评论

兴安雪

[ft=,5,] 往昔如梦,忆起知青岁月,如同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那般熟悉的小村庄,那般熟悉的老乡,那片熟悉的热土... ...[/ft]

东静

[ft=,2,]此篇文章还没有写完,期待着后续。我们都经历了那个年代,熟悉那个岁月的点点滴滴,回忆往事,追寻那以经逝去岁月留在我们心中的印痕,是我们有着知青经历人的最大快乐。[/ft]

nancy

[ft=,,]世事艰难,但人间温情永在。那松树林后的小村子好美![/ft]

晓兰

三十多年了,小村庄的乡亲们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善良,那么亲切。

容山游客

[ft=,2,]故地重游,人还在,物依旧,情更浓![/ft]

牛耳河

知青多么亲切的字眼叫我想起很多很多[em]e160[/em][em]e163[/em][em]e181[/em][em]e189[/em]

如方

[ft=,6,]33年前的盆子,诉说着33年前的故事:跟着太阳去,伴着月亮归…… [/ft]

嘉嘉林

[ft=,2,]很有情调,有生活,首先我很喜欢并唤起我的回响,我们是同龄人,很好。[/ft]

§秋★枫

[ft=,4,] 农村给了我们毅力,农民给了我们友谊,岁月给了我们沧桑,真情给了我们体贴![/ft]

求静(拒闲聊)

[ft=,4,]记录朴实无华,字图并举到家,情真意切从逢,眼前变化好大。[/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