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五勤”定终身
转载
曾国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惰”字致败。
勤治惰,勤治庸;无论修身自律,抑或为人处世,“勤”为则天下断无难事。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实都是因为一句“以勤治事”;勤有五勤,曰:心勤、眼勤、手勤、口勤、身勤。这是为人处世之道。
「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心勤”,即坚定的意志品质。
曾国藩无论是从科考还是在平定太平军时“屡败屡战”,都有一种精诚所至的信念在支撑他。从各方面下足工夫,功到自然成。
「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
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刚好曾国藩散步归来,对李鸿章说:无需召见,“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险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用。” 李惊问道:“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曾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的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中间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材。”
曾国藩所指左边那位“大将之材”,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曾国藩从细微之处识人,练就了他的一双慧眼,曾府幕僚鼎盛一时,幕僚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军的过程中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功勋。
「手勤」 易弃之物,随手收拾; 易忘之事,随笔记载。“手勤”,就是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曾国藩一生养成了三个好习惯:
第一,“反省”的习惯,每一天写日记,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第二,“读书”的习惯,自律每一天必须坚持看书籍十页,饭后写字半小时。他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改变气质。”
第三,写家书的习惯,曾国藩仅1861年就写了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代出类拔萃。
「口勤」 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口勤”,是他与人的相处之道。曾国藩认为同僚相处“两虎相斗,胜者也哀”。
曾国藩起初同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关系并不好,咸丰三年,曾国藩在长沙初办团练时,骆秉章压根儿就没把曾国藩放在眼里。当绿营与团练闹矛盾时,他总是偏袒绿营。而曾国藩并未逞口舌之勇,而采取曲意忍让的态度,在他为父守孝后第二次出山时,还特意拜访了骆秉章。这让骆秉章大感意外,当场表态,以后湘军有什么困难我们湖南当倾力相助。
“己预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国藩口勤不仅仅是对同僚和上级,他对下属也会耐心地开导,曾国藩秉持的这种为人处世之道,不仅让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铭传、胡林翼等名臣,实现了清末短暂的中兴。
「身勤」 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身勤”,即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曾国藩在军中自律要早起,无论何种天气,无论何种环境,“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事务。曾国藩告诫军中将士:“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言传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幕僚、将领。无论是个人修行还是团队管理,这点至关重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榜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