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应急救援医疗知识

个人日记

 

      户外应急常用药品

一、抗生素类药物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用于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妇科、皮肤、五官和软组织等器官和部位的感染。每次服2粒,1日3次
罗红霉素: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引起的各种炎症和肿毒。每次服2粒,1日3次
乙酰螺旋霉素片: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感染,也可用于支原体肺炎。每次服2~3片,1日3~4次
阿莫西林胶囊: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引起的各种炎症。青霉素过敏者忌用。每次服2~4粒,1日3次

二、抗病毒药物
病毒灵片: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用于病毒性感冒等。每次2片,1日3次。
抗病毒颗粒:抗流感病毒及其它病毒,用于流感。每次1袋, 13次。
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有抗病毒作用,主要用于感昌、上呼吸道感染和咽炎。每次冲服1~2包,1日2~3次。
三、呼吸系统感冒类常用药 
速效伤风胶囊:用于感冒发热。每次服1粒,1日3次。
银翘解毒丸:用于感冒初起。每次服12丸,1日2次。

咳必清片:用于无痰干咳,每次服1片,1日3次。
复方甘草片:镇咳祛痰。每次服34片,1日3次。
复方川贝精片:镇咳祛痰,用于热咳。每次4片,1日3次。

维C银翘片:用于流感、急性热病发热、头痛咳嗽、四肢怠倦咽喉红肿。 每次服2~3片,1日3次。
草珊瑚含片:抗菌消炎、止血止痛,用于口腔及咽喉炎症。每次含服1~2片,每小时含2~4次,1日610片含服。

黄连上清丸: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用于咽炎、牙龈炎、通便。每次1包, 1日2次。
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用于咽炎、扁桃腺炎、牙龈炎、口腔溃疡、急性结膜炎、疖肿。每次服2~3片,1日3次

四、消化系统常用药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抗酸,保护溃疡面,用于胃溃疡、胃酸过多、胃痛。每次服150毫升,1日2次。
胃复安:用于呕吐、暖气、胃酸过多、胃胀。每次服4~3毫克,1日3次。

U颠茄铝胶囊: 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酸过多、胃痉挛。每次服1粒,1日3次。
多酶片: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每次服23片,1日3次。
藿香正气水:清暑化湿、和胃止呕,用于腹胀、呕吐、中暑头痛。每次1支,1日2~3次。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反流性食管炎。每次服23粒,1日3次。
五、防晕车、船药
乘晕宁:出行前半小时服2片,1日2次。

盐酸地芬尼多片 :治疗晕动症。每次服1~2片,1日3次。
   

六、抗过敏药 
息斯敏片:每次服1片,1日1次。
扑尔敏片:每次服1片,1日2~3次。

七、退热、止痛药
去痛片:每次服1片,1日3次。
克感敏片:每次服1片,1日3次。

八、镇静、安眠药
安定片:镇静、安定神经,帮助睡眠,但作用较弱。睡前服2片。 青光眼病人禁用。
九、蛇伤药 
上海蛇药片: 用于治疗蝮蛇、竹叶青、眼镜蛇、银环蛇、五步蛇咬伤。首次服10片,以后每次服5片,4~6小时服1次。
季德胜蛇药片: 用于毒蛇、毒虫咬伤。每次服5~15片并同时服解毒片2~4片,1日3次。服药同时将药片用温开水溶化后涂于伤口周围约半寸处,并配合其它局部处理。

十、防暑药
 清凉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风油精、白花油等,随时按说明外搽或内服。

十一、伤科药
正红花油:用于扭伤瘀肿、跌打刀伤、烫伤烧伤、心腹诸痛、风湿 骨痛、四肢麻木、腰骨痛、头风胀痛、蚊叮虫咬、恶毒阴疮等。常搽患处立即显效。
云南白药:用于刀枪伤跌打损伤及内外出血与血瘀肿痛。
麝香跌打风湿膏: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跌打诸伤、风湿骨痛。

双氯芬酸钠气雾剂:用于缓解肌肉、软组织和关节的轻中度疼痛。

十二、户外备用应急物品
   旅行备用应急物品应简单、多用途、轻便。一般应备:气体打火机一个(防风火机更好)、火柴、头灯或者手电等用于照明、取暖、点火、野外生火煮食;多功能小刀一把,切割削之用;细尼龙绳5~10米,捆绑物品、晾晒衣物、扎营等;小型指南针一个,荒野山林失向用;手电筒一个、哨子一个,遇险发信号联络用;丝巾一块,既可防风保暖用,又可用于包扎伤口和作止血带;有盖铁皮罐一个(形状不限),既可装上述应急物品,又能作为饮具煮食,还可用其盖反射日光发信号。应急物品不宜繁杂过多。要注意实用和携带方便。

 

一般常见急救知识:

1. 中暑 

中暑前兆,患者大汗,口渴,头晕,耳鸣,恶心,心慌,四肢无力,疲惫,精神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

轻度中暑,除有上述症状外,病人面色潮红或苍白,胸闷,皮肤灼热,体温38.5度以上。

重度中暑,患者谵妄,痉挛,昏迷,皮干无汗,体温40度以上或出现休克。

   急救办法:

1 脱离高温现场到阴凉处。

2 松开衣服,吹风,凉水敷体。

3  喝淡盐水,饮料,绿豆汤。

4)口服人丹,藿香正气水口服,太阳穴涂檫清凉油。

5)平卧,头,腋下,大腿根部等,用酒精持续檫身,并吹风。

6)严重者送医院及时治疗。

 

2.蛇咬伤

 毒蛇中以眼镜王蛇最毒,常见的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五步蛇,竹叶青,蝮蛇及海蛇等。

 毒蛇头部呈三角形,唇腭上有一毒腺,与牙相连,毒蛇咬人时毒牙刺入同时排出毒液,毒液经血液和淋巴吸收至全身引起中毒。

 

    急救办法:

1    咬伤后切勿惊慌奔跑,患肢不能抬高,保持伤肢下垂,以免加速毒素吸收可扩散。立即在咬伤部位近心端4-10cm,用布带或胶管环行缚扎,其松紧度以阻断静脉和淋巴回流,可持续1-2小时,争取时间尽快排毒,方可去除缚扎

2      冲洗伤口,尽快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周围皮肤,然后用清水,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反复冲洗伤口,将残余毒液冲掉。

3  排除伤口毒液,冲洗完毕,在咬伤部位作多个0.5-1cm小切口,其深度以切开皮肤及少许皮下脂肪为宜,以利排毒。将下肢下垂,由近端向远端挤压排出毒液;可用口吸吮,随吸随吐,每吸吮一次,用清水漱口(有条件最好用塑料膜,隔着吸),口唇及口腔粘膜有破损或龋齿,则不能直接用口吸吮,以免中毒。

4    引流毒液,伤口经排毒后,还可用无菌盐水纱布湿敷,以引流毒液,促进肿胀消褪,对肿胀严重而影响伤肢循环,应作多个以肢体纵轴方向一致的切口,以防止缺血坏死处理完后尽快送医院!

 

3.高原反应  

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出现幻觉,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预防措施及减轻症状的药物

      进入高原前严格体检,严重贫血,高血压,明显心,肝,肥,肾等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肥胖者由于耗氧量较高,出现高原病的机会一般大于较瘦者。

      初入高原,要减少体力活动来保护心脏,所以要严格掌握登山速度,一般在登山活动中不宜在一天内上升超过1000

      进入高原前两天开始至进入高原后三天内,预防性地口服一些药物可减轻高原反应症状。(预防中药红景天、西洋参、活性钙等)西药如下

1 乙酰唑胺,可造成血液中钾离子过低,需要补充钾(可吃橘子或香蕉)。肝昏迷,肾功能减退者不宜服用

2   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滥用此药,在真正需要抢救时会降低其应有的作用。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肥胖,眼内压升高,高血压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尤其是有病毒感染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使病毒感染扩散和加重。

3  优洛芬能减轻高海拔造成的头疼。

4)硝苯地平片(心痛定),扩张小动脉,可减轻肺水肿

(以上4类药物详细疗法请遵医嘱,恰恰只是归纳出较常见治高原反映药物,切记不可盲目服用,西药见效快不及中药,因此服用前当慎之又慎!)进入高原,还要注意饮食合理,多吃碳水化合物,少吃难消化的食物。特别提醒禁止饮酒。饮酒能加快心跳,给心脏增加负荷;饮酒能扩张全身血管,使皮肤散热增加,于是再度加快心跳,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心力衰竭和高原脑水肿、肺水肿的机会大大增加!每天必须保持至少3-4升水来保证机体水分充足,防止血液粘稠,减轻心脏的负荷,减少高原反应症状。水分补充合理与否,以尿量充分,尿液清澈为准,并注意电解质平衡。

 

4.徒手治病

 

    指压太阳穴止一般头痛,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钟方向旋转约一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按揉足三里穴止胃痛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三至五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至消失。

 

    掐中指甲根缓解心绞痛当心绞痛发作,一时无法找到硝酸甘油片时,旁人可用拇指甲掐患者中指甲根部,让其有明显痛感,亦可一压一放,坚持三至五分钟症状便可缓解。

 

    捏压虎口治晕厥晕厥即面色苍白恶心欲呕,出冷汗甚至不省人事。此时,他人可用拇指食指捏压患者手之虎口(即合谷穴),捏压十余下时,一般可以苏醒。

 

    点压天枢穴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上(位于肚脐旁三厘米下方一厘米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一分钟左右,就有便意,然后屏气,增加腹压,即可排便。

 

5.人工呼吸方法

 

  病人呼吸已停止而心脏仍在跳动,或心跳刚停止不久,如电击、溺水、勒死、中毒等情况下的急救。

 

  进行工人呼吸时,应将病人安放在温暖而且空气流通的地点,解开衣服,清除口腔内痰、泥土、血等异物,有假牙者应取出。

 

  1.仰卧式人工呼吸法:病人仰卧,急救者面对病人,两腿分开,跨过病人双侧大腿,跪在地上,两臂伸直,双手掌贴放在病人的肋弓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借急救者自身体重将病人胸廓向下前方推压,持续23秒钟,使胸廓缩小,排出肺内气体;然后急救者上身伸直,双手松开,使病人胸廓自行扩张而吸人空气。如此反复施行,每分钟15次为宜。

 

  2.俯卧式人工呼吸法:病人俯卧,头偏一则,急救者跪在地上,面对病人背面,手法及动作、次数等与仰卧式工人呼吸基本相同。在施行工人呼吸时,千万不要用力过猛,以兔引起肋骨骨折。在作人工呼吸的同时,应与医院联系,请求前来处理。

 

包扎法

 

  外伤急救时,常常要包扎伤口,把它保护起来.免得你会感染,同时也有压迫作用,骨折时又可以固定受伤的地方,方便运动。

 

6.简单介绍二种包扎法。

 

1.三角巾包扎法

 

 大三角巾是用1米见方的棉布对角剪开而成。如再剪开一半就成一小三角巾。

 

  三角巾适用范围广,使用简便。可用以包扎头部、手、足,也可用以包扎胸部、背部、肘、膝及髓部,还可用以悬吊上肢。

 

  2.绷带包扎法

 

  一般多用单头卷轴带,起头(开始)包扎。用绷带包扎时,先要重选缠绕几圈,以后将绷带渐渐向上卷,每一圈盖上前一圈的一半或一半以上,成螺旋带。包扎大小不等的四肢,可在卷上时把绷带反折一下,向下缠绕,再向上卷成螺旋反折带。带尾端用别针、胶布或撕开绷带固定。

 

户外医疗知识专题

 

一、户外救护注意事项: 

户外救护中的非医疗因素
在进行户外救护时,有几点非医疗的因素。应该是救护者和被救护者都应该知道的:
1
 冷静理智:发生意外,产生慌乱是正常的。但惊慌失措、七嘴八舌不会对事情有任何帮助,只能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要反复告诉自己不要慌乱,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冷静下来。理智地判断发生事情的严重性,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己能够做什么?该怎样做?手边有的工具是什么?怎么样用到它们?怎样尽快求助专业医疗机构?等等。在越短的时间里做到这点,所取得的救治效果就会越好。
2
 尽力而为:作为救护者,只要自己用正确的救治方法,尽力而为,那么不管以后出现的结果是好是坏,都可以问心无愧,不要让自己在将来有遗憾。
3
 判断风险:要知道,许多救治的方法都是会产生并发症的,而且有的并发症比原发病所产生的后果更为严重。应该采取对被救护者最有益的方法,不要只是为了救护而救护,盲目采用自己没有把握的手段,导致悲剧的发生。要迅速判断自己和被救护者所处的环境,是否还有威胁存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脱离险境,避免使自己和被救护者置于危险的境地。
4
 无私奉献:户外救治要求救护者无私奉献,要放弃很多东西,但我想队友的生命和健康,将会是对奉献最好的回报。
5
 全力合作:在救护时,救护者应该相互配合,全力合作,切忌相互指责,相互拆台。有不同意见提出时,要冷静考虑,选择最优方案。
6
 持之以恒:救护一旦开始,就要做到竭尽全力,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往往奇迹都是在最后的时刻发生的。
7
 自我保护:救护者在救护时要做到自我保护,防止自己被交叉感染。应该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到被救护者的体液,应该使用无菌手套,及时清洗自己的双手。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有条件尽量使用人工呼吸面罩。 

二、随身医药包的准备
  
户外出行,长途跋涉,减负非常重要,但随身的医药包应该是不可或缺少的。没有随身的医药包,一旦发生意外,光靠两只手是解决不了太多问题的。
医药包的内容随出行的目的地、季节可以有所增减。下面提供随身应该携带的东西。我尽量用大家手边容易得到的工具来替代,虽然效果可能会有所降低,但在使用上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供驴友们参考,不足之处请补充:
器械:无菌手套10副,弹力绷带6卷,纱布绷带6卷,医用酒精1瓶或者碘伏1瓶,创可贴10贴,麝香壮骨膏或类似膏药10帖,
 无菌纱布10块,止血带1条。
还有一些重要的器械如三角巾、镊子、剪刀、刀片、缝合针线、胶布、固定器、甲板等,因为可以利用手边常用的户外用品替代,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但在应急救援队的装备里,是应该准备的。
药品:根据所要去的地点、时间长短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准备的药品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有所不同。应该准备的药物有:抗生素、止泄药、胃肠道用药、抗感冒药、抗晕动药、抗过敏药、蛇药、驱蚊剂、抗生素软膏、止痛药和防暑药等等。
这些东西应该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出行时能随时携带,定期检查和更换到期药品。
 

三、复苏术
  
大家都在讨论心肺复苏,那我们的户外医疗救护就先从大家最关心的复苏术开始。因为户外活动主要是成年人,所以这里只提及有关成年人的心肺复苏的问题。
复苏的定义很简单:一切为了挽救生命的医疗措施,都属于复苏的范畴。因为复苏的重点是恢复心跳与呼吸,所以一般也称为心肺复苏。特点是:现场性、社会性和时间性。
呼吸、心跳停止的初期复苏必须强调迅速和有效。在最短时间内判断出心跳、呼吸停止,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这样才能达到迅速及时的要求;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技术操作必须正确无误,如此方能认为有效。
当怀疑有呼吸、心跳停止时,可先轻轻摇动病人并作简单询问,借以明确神志是否尚存。然后触诊颈总动脉是否有脉,只要病人的呼吸脉搏均已消失,且颈总动脉无脉搏可以触之,意识丧失,瞳孔放大,皮肤发紫或苍白,即可断定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进行复苏术。
1
 使伤病者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保持仰卧,使其头部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上,平放其双腿。
2
 救护者跪在伤病者身体右侧,位于其头部和胸部的中间位置。
3
、最常见和有效的人工呼吸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救护者一手将患者下颌向上、后方勾起,使头部后仰,使后缩到喉内的舌头抬起,不阻塞气道。如果有异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该清除。一手将患者鼻孔捏闭,然后深吸一口气,对患者的口内用力吹入。要点是:每次吸气时必须尽量吸入,吹出时必须用力。如此反复,每分钟12次。
4
 维持血液循环:用两根手指(食指和中指,不可以用拇指)按在伤病者靠近你一侧的颈动脉上,测脉搏510秒。如果没有脉搏或任何血液循环迹象,要立即实施心外按压。
按压胸部的位置、姿势:救护者两手掌伸开,彼此重叠或交叉,两臂伸直,凭身体重力前倾,使交叉的手掌根部压迫患者的胸骨下部,施压的力量使胸骨下沉3~4cm,压下即放开,使胸骨自行弹回原位。
 
5
 如果是两人进行操作,可一人进行人工呼吸,每分12次,即每5次心外按压后加入一次人工呼吸。如果自有一人进行,则宜每分钟挤压80次,每间隔15次加入2次人工呼吸。
6
 复苏有效结果判断:肤色转红,可以触及大动脉,瞳孔没有继续放大或有回缩。
7
 放弃指针:触不到动脉搏动、瞳孔固定不回缩,尸斑或尸僵出现。
心肺复苏的并发症:肋骨骨折,折断的肋骨刺伤心、肺、气管以及腹腔内脏器。
四、重要的搬运术
   
搬运工作在户外医疗救护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搬运工作及时正确,不但可以使被救护者迅速得到全面的检查和治疗,还能减少该过程中的再伤害。搬运不当,则会在该过程中使病情加重,使以前现场的抢救工作前功尽弃。所以,搬运术是值得强调的。
搬运的方法有许多,这里给大家作个简单介绍,主要强调一下我们在户外能实际用得上的方法。
一、
 器械搬运法:该法最为常用且合适,应该掌握。
1
 塑料软担架:相信大家都见过,不多说。
2
 绳索担架:坚实的木板或竹竿二根,两边以横木固定后形成方框,中间缠有比较坚实的绳索。
3
 被服担架:玩户外的人都应该掌握的方法,很简单但有效。以衣服两件,将衣袖向内翻,形成两个管后,插入木 棍、竹竿或强度足够的登山仗,再将纽扣和拉链拉好即可,注意防止运输过程中纽扣或拉链松脱。毕竟,正规担架虽好,但不可能每次出游都要扛副担架的,所以该法一定要了解和掌握。
搬运时,将被救护者移上担架,头部向后,脚向前,这样,后面抬担架的人可以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抬担架的人应步调一致,前面的出左脚,后面的出右脚,平稳前行。在向上攀登时,前面的人放低,后面的人抬高,是被救护者保持在水平状态。下山时则相反。
二、
 徒手搬运法:在实在没有担架,被救护者病情不重,可以采用徒手搬运,但该法对救护者和被救护者都比较累,一些病重的被救护者不宜用该法。
1
 单人搬运:
扶持法:对病情较轻,能站立行走的被救护者可用此法。救护者立于被救护者一侧,使其靠近自己的一臂揽着自己的颈部,用自己的同侧手牵住,另一手伸过被救护者背部,扶持其腰,使其身体略靠自己。
抱持法:被救护者可以站立,救护者立于其一侧,一手托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将其抱起。
背负法:救护者于被救护者前方同向,微弯背部,将其背起。如果被救护者不能站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