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不会告诉你的那些事
个人日志
我还记得第一次遇见自己喜欢的人的样子。
时间不过一秒,迅速把目光从对方的身上收回,害怕夹杂着炙热的目光被对方以及世界发现,害怕注视的时间太长神色失态而找不到别的表情替代。
喜欢是一种放慢时间的能力,爱是一种停止时间的能力。
所以当你意识到自己喜欢上对方时,周围的一切都是高速摄像机的回放。所以陈寻才记得第一次见方茴的阳光,她扬起的侧脸,淌过积水的林荫道,声音也因为慢放的镜头而失去了原本的气息,成了默剧。
十五年前的彼刻,陈寻问低着头的方茴。
“你喜欢我吗?只要回答我,是,还是不是?”
医务室大夫也询问“你是方茴吗?”,方茴抬起头,面前有陈寻,窗外有清风,方茴回答:是。
阳光被吹进房间,少年们心照不宣笑了起来。那时的勇气来得简单,什么都可以没有,有一同上路的愿望的够了。
十五年后的此时,医务室大夫询问方茴“孩子是谁的?”方茴抬起头,却无法作答。陈寻冲进来,义无反顾的说:“我的。”
十五年了,他还是那个会半夜跳进教室在黑板上写“方茴喜欢陈寻”的少年,不懂方法,只空有一腔义气的向前。
有人说:为什么中国的青春电影为了表现疼痛都必须堕胎?
《致青春》阮莞堕胎是男友不爱的结果。
《同桌的你》周小栀堕胎是林一不敢承担责任的结果。
《匆匆那年》方茴堕胎呢?
少年的情感都是凛冽又纯粹的,当足够多的爱得不到回馈时,爱就成了恨。有多少的爱,就会有多少的恨。因为爱陈寻,所以与陈寻的室友上床,因为爱陈寻,所以选择放弃不属于他们的小孩。
想想当年我们的离家出走。不是真的想要去到哪个地方,而是为了让那个人体会失去我们的感觉。所以哪怕站在十字路口茫然无措,心里也有一股烈火在狠狠反击。不大的心脏,写满了算计的公式,我笃定:你越是爱我,在我离开之后,你越是痛苦。
陈寻不爱方茴吗?他是爱的。
为了让她更安全,约会带着避孕套。
为了不伤害她的尊严,他把套当口香糖放进嘴里嚼。
为了不让她尴尬,他说方茴怀的孩子是自己的。
当他说出那句话时,他的内心独白是:这是我十五年初恋的终结。
是啊,青春期的爱情哪有那么简单。
今天嘴上说分手,也许真正的分手是多年后再拨你电话,发现已是空号之时。
今天短信说分手,也许真正的分手是看见对方谈了新的恋爱之时。
今天心里决定分手,也许真正的分手是我把所有欠你的爱用别的方式弥补了之时。我对你种种的爱都化作了今日我为你背黑锅还的债。
相互亏欠,才会藕断丝连。两不相欠,只能冰释前嫌。
千禧年的约会,为了确认爱的人就在自己身边,陈寻不停喊着方茴的名字,方茴不厌其烦的回答“诶”“诶”“诶”。
高考后的聚会,为了确认自己与爱的人会有未来,方茴不停问着陈寻各种未来,陈寻不厌其烦的回答“会”“会”“会”。
一段不喂狗的爱情,是一段彼此愿意承担角色的信任,陈寻和方茴做到了。一段不自戳双目的爱情,是一段有回头路可走的山路,可惜,陈寻和方茴没有做到。
面对陈寻过夜的邀约,方茴明知陈寻做了周全的准备,却找了借口离开。时过境迁,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之下,她与自己并不了解的陈寻室友上床。好像,幼稚如我们,所有的愤怒和悲喜,只能用跷跷板式的平衡感来释放。那时的我们,似乎都不明白——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彭于晏扮演的陈寻说了两句话。“我后悔了。”以及“我想和你从这里重新来过,和以前不一样的重新来过。”
陈寻收到的婚礼视频里,方茴穿了一袭红裙,回头微笑,好像又回到了十五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她的样子。
我相信方茴并未有新的恋情,否则她的表妹不会在意陈寻的想法。
我相信陈寻会赶往巴黎,就如方茴当年从爸爸的单车上跳下来赶往球场一样。
我相信他们会和好,就像陈寻当年写下“方茴喜欢陈寻”一样。
我并未看过小说,也未看完网剧。看这部电影的目的,不是为了对他们进行比较,那是评论家要干得事,我不过是单纯想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投射。庆幸的是,我并未失望,和大多数人一样有所触动。
我问关系最好的胖蜜感受如何,她说:不怎么样。
她问我:你呢?
我说:特别感动。
我们相视一笑,没有继续探讨。
那么些年过去了,我与好朋友之间已经养成了默契,不会再像年轻时必须对任何事情争一个你死我活,我们明白了很多事情不是好与不好,只是合适与不合适。
有时候睡不着,也许不是床的问题,而是姿势问题。
(刘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