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忏悔》

明心见性

——论大彻大悟的心灵洗礼

201196日)

 

 

忏悔一词,源出佛典,本意为悔过自新,后来演变为祈福仪式。这里,我们以其本意立论,并转化运用于人生大彻大悟的心灵洗礼活动。它特别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以感动自己的人、事、物、道作为参照,自觉自乐进行心灵对话,从而牵出这个自私肮脏的“自我”大怪物,清除世间大染缸带来的种种污染,恢复本自俱足的清净本性,走上彻底解脱的康庄大道。

 

世人忏悔,常见的除了那种实为贪欲的祈福仪式外,便往往只是停留在悔过止非的浅表阶段。既然达不到奉善自新的简单要求,又如何能达到埋我无我、明心见性的终极目标?故贪瞋痴慢仍旧,烦恼痛苦频发,过失屡改屡犯,德业踏步不前。试想,一块整理好的荒地,若不及时种上良禾佳苗,又怎能避免丛草再生?同理,一个人的心田,若不装上善念德行,只说悔过空话,又有何益?先哲教导的弃恶从善之理,也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无法落到实处。奉善自新,以善取代恶,是忏悔或说心灵洗礼最基本的作用。这对于个人、社会、自然,以及后代子孙,都有重大意义和非凡价值。

 

但是,若止于这一步,那就远远不够了。人,不能只满足于作一个好人、善人。世间至善行为,莫过于我为人人。相对于自私自利,这的确是高尚的道德境界。不过,严格来说,它也仅是人的一种社会性表现。人生一切,衣食住行,都要依赖别人的劳动,也即人人为我。若不全心全意真诚服务反馈,又如何报偿自己领受的东西?我为人人,本来就该如此!换句话说,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是人的本分及义务。不尽本分、义务,就是恶劣行为,就是欠众生的业债。贪欲固然是对众生的犯罪,但不尽责任义务也是罪过。故奉善自新的心灵对话,只是恢复做人本分。它与先哲传示的人之本来面目,还有很大区别。什么是本来面目?就是人与天地本源的关系,也即超越物象的灵明本性。可以说,只有彻悟此本来面目,入○契合本源大道,才是人生根本归宿。明白了这一点,就必需把弃恶从善的悔过自新,升华到以大道为参照系的埋我度众。唯有埋我度众,才能超越世间法的物、我偏见局限,明心见性而归返清净本源。

 

清净,是无念无相、无分无别的状态,也即“无我”的代名词。清净本源,就是元真大道。本源如如自净,无名无象无状,无质无空无时;灵明本性是她赐给,世间万物由她推演。形象地说,大宇为元真身体,众生是元真有机体的细胞。演化之初,细胞没有“我”之念头分别,只有元真所赐本来性状,如如自净而无分无别。本来性状即本性,灵明智慧,超越万物,见闻觉知,无不洞达,佛学称为无分别智,也叫大圆镜智(如大圆镜照物,清楚明了又不留痕迹)。后来,人类祖先受邪恶者物欲引诱,心生分别,异化出“我”念,就像身体的某个细胞变异形成癌细胞,然后分裂扩散感染其余细胞一样。此为世人无明沉沦的开端,也是世间一切罪恶的源头。从此,元真宇体不全,众生执“我”沉沦,该是多么痛心的事呀!

 

“我”念一出,就喧宾夺主,占据心田而昧忘真性,犹如灰尘遮住了光洁的镜面,故又称“我”为物尘干扰。佛学讲外六尘、中六官、内六根,本质为假、为空、为无常,只是因缘和合成为“我”,就是指干扰的结果。没有干扰的本来面目,无念无相不可思议。“我”又继续分别,给万物按上名字,产生成败、得失、利害……种种观念。人人都有这个“我”,人人都为“我”生活,这样就形成了纷争的世间。纷争过头,必然不利生存发展,需要相互制约、平衡利害,于是有了善与恶的划分。古圣哲清澈认识到,天、地、人实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活性整体。要以天地生养万物的美德作榜样,实践只付出不索求的美行——天理良心,成为世间根本的道德律。体现在生活中,能为对方着想利人利物的就为善,只为自己着想损人损物的则为恶。智者以此善恶道德观教导世人,防止私我膨胀而自取灭亡。这是自古以来,人类和谐生存、社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必备因素,故东西方不同传统文化,都有基本一致的善恶道德观念。在法制健全、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的今天,人们利益关系越趋复杂,此时良好的道德观,更是人际和谐健康的坚实保障。当然,若追根溯源,恶与善两种行为,却只是“我”的两个不同心态即分别念头。也就是说,有善有恶,是“我”的分别;这个“我”本身,也还是分别的结果。作为主人翁的灵明本性也即本来面目,是没有任何念相分别的,故以“清净”表述它。要恢复大圆镜的本来样子,必然要消除表面的灰尘;要恢复人的本来面目,必然要放下物尘“我”的分别。无念无相无分无别,清净本性始能重现光明。故知人的罪过,最大莫过于“私我”分别,因为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悔过,最彻底的莫过于埋掉私我;自新,最根本的莫过于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埋掉私我的最佳表现,莫过于大爱众生无分无别。只有如此,人才能从生老病死苦流程里解脱出来!历代先哲珍视“无分别智”大道修炼,就是这个原因。《坛经》开宗明义“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以及记载的众多有趣开悟故事,包括“不思善、不思恶,是你本来面目”的禅语,就是真实写照。世人熟知的《金刚经》、《心经》,以及佛学的根本原理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也无不围绕着此“无分别智”(无我法),启迪众生智慧觉醒。

 

由上可知,先哲讲忏悔,意在劝人“埋我度众”修炼无分别智大道,而不是用来巩固私我、换取今生后世的福报。对损害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恶行,当然需要革除;但善也还是分别,结果仍然不可执著。行善而不著,做了即放下,合乎天理良心,才可叫真善行。有执著就有分别,有分别就有私我,有私我就埋没本性。故做到以善取代恶的基本要求后,还要继续深入心灵洗礼,进一步以“无分别智”取代善。也即放下善恶分别念头,埋我去我而无分无别。如此,无数劫来,异化之“我”所造种种业结,自然烟消云散而获大自在身。这种别开生面的心灵洗礼活动,将个人的小爱,升华为无分别大爱;将个人的为“我”生活,升华到为众生的彻底解脱而生活。一句话,只有以○取代“我”,才是最彻底的忏悔,才是心灵洗礼的真谛所在。○即大道,包含无私大爱,故大道大爱,体用不二。心○态不分,身行大爱无私,这就是观音老师传示的“世出世法门”妙义。朋友,您的心灵洗礼,做到这里了吗?

 

善恶同出分别,只因私我作祟;悔过洗去“我”念,大爱无分回归。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