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的修养》

生命能启示

2011119日)

 

 

小时候在农村,身边一些同伴,相骂争打成了家常便饭,甚至还有的因动刀伤人而锒铛入狱。及至长大成人,也经常看到一些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甚至只是意见不合或一句不顺耳的话语,而成为冤家仇人。人性的扭曲,竟然变得像一只好斗的公鸡,不到两败俱伤绝不罢手。这种境况,多么悲哀。反思自己,在这个世上,虽然没有个人私敌,但内心也常常活在对立、矛盾、焦躁、凌人的不安情绪之中。这号称“万物之灵”的人,到底怎么了?哪个地方出问题了呀?我百思不得其解,身体也在局促不安中生病,胃溃疡、肠炎、神经性头痛、胸椎胀痛,时常发作,倍受折磨。人呀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呢?

 

一切的改变,都缘自于遇上了恩师如本。恩师身体力行的埋我度众精神,让如沐春风。感佩恩师无我的人格魅力,遂向师潜心学习观音老师传示的生命能。因为老师的彻觉大智慧教导,我猛然醒悟——大到世间所有的矛盾问题,小到个人生活的不安情绪,统统都来自于“私我”。通过学习埋我度众,加上坚持六字真言禅定,原先的疾病短时间内不翼而飞,同时还能为他人运能康复,很见效果。虽然如此,但受一些笼统片面的传统观念影响,我还一直停留在“这是世间法”的认识阶段。心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模糊认识,总以为“出世间”不在现实生活里,“彼岸”不在红尘而要远离人间。故一度也曾想入非非,萌生了远离红尘遁入山林、苦行清修自个解脱的想法。甚至在恩师问及“你解脱了,那众生的沉沦之苦怎么办”时,仍然以冠冕堂皇的话“等我在天上成佛后,再乘愿回来度众生”作回答。后来才明白,表面上冠冕堂皇的话,实际是多么荒唐可笑:历史上那些只求自个清净解脱者,除了自话自说,又能拿什么来证明呢?抛弃了衣食父母——众生,一心只为了“我”,这仍然是妄想、分别、执著,正是众生沉沦苦海的根由,又如何能够达到清净解脱?远离了世间脱离了红尘,没有为众生吃苦的精神,又是乘什么样的愿再来呢?先哲们觉悟前的宏愿,可都是为众生彻底解脱奋斗的远大志向,并通过履行实践,成就大德觉行,以至大智慧到彼岸而归本返源。

 

为了厘清什么是“彻觉”、“觉悟”的人生真谛,在恩师的指导下,翻阅了一点有关历史典籍,也去体验了众生趋之若鹜的现实山林。经过比对和典籍了解,作为历史真实人物的彻觉者佛陀等先哲,他们清净无我、慈悲大爱的人性光辉,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正是恩师践行的埋我度众崇高精神。再看他们所授之道和法,也都集中到了“觉悟”——大智慧破除无明——弃恶从善终至于彻底无我。无明从哪里来?先哲讲“我执”是根本,也即无明从“私我”来。无明也叫无知,人为了私我,就会失去理性变得无知。面对花花世界和短暂人生,不知其本质和归宿,不明其意义和价值,只会为了“私我”而摔打其中,甚至钻上拱下,怎能不活得累呢?怎能不苦恼沉沦呢?由此可知,先哲们身体力行弃绝逸乐、淡泊物欲、安于平静、甘心度众的故事,正是其觉悟人生“无我”真谛的体现,正是其埋除私我、慈悲大爱、众生平等的体现。由此达到的没有私我念相、无分无别的寂灭涅槃境界,才是佛陀比喻所讲的彼岸——大智慧解脱而归本返源。

 

透过这番洗礼,对于生命真谛和人生归宿,一下子光明清澈起来。烦恼即是私我,私我交织成为世间。无我即是菩提,慈悲大爱铸就出世。禅宗六祖惠能老师所示“烦恼即菩提”,原来内中有个“埋我”的跳线,蕴含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深刻大哲理。这就是观音老师所示“世——出——世”法门导人彻觉解脱的妙义所在。若不从生活中的“我”字头上动刀,不自觉自乐去埋除其中的“我执”,那么我们就仍然挣扎在“世——世——世”的行为中上下浮沉。所谓的悟和修,就会如枯竭的无源之水,救不了生死之途沉沦的饥渴。

 

亲爱的学友,先哲们觉悟的大哲理,以及老师的慈悲教导,都是基于如何恢复这个被私我扭曲了的人性来说的。故我们应当无时无刻,都要把解剖刀对准自己。特别是在群里的学习交流中,我们更应该首先要学会这样做。多从正面思维,真诚对待他人观点,深刻剖析自己,哪怕只有1%的不足。这就是生命能生活禅、日常道的真功夫!埋我的修养,自有不同境界,我们不可固步自封,停止不前。这里引一则《庄子·达生》里记载的“呆若木鸡”典故,读来让人深省。我们拒绝做一只没有境界的好斗“公鸡”,而提倡做真正的“斗鸡”——斗私埋我不松手、大爱众生不执著,直至无分别智的明心见性者。

 

纪渻子为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王问:“鸡训练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没有,正浮躁骄傲,自恃勇敢哩。”十天后,王又问,纪渻子回答说:“还不成,还是听到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 又过了十天,再问,回答说:“还是不行,它眼睛还怒视,气焰很凶猛。”过了十天又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即使有别的鸡在叫,它也不动声色了,看上去就像只木头鸡一样,德行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转身就逃跑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