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世界的看不见的手:共济会综述

个人日记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及国外有关百科全书上介绍的密教金融以及政治组织:
何新:“共济会”的历史与真相

图1:共济会标志刻在石头上的共济会标志,方矩和圆规

图2:“鹅和烤架”大楼 (Goose and
Gridiron),18世纪的共济会英格兰
总会会所(英国犹太商人和贵族的兄弟会密教组织)。
    
  
  
[简介]
现代共济会(英语:Freemasonry)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带犹太密教色彩的兄弟会组织。
共济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庞大的国际秘密组织,世界上众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都是秘密的共济会成员。
[词语解义]
共济会,也称“美生会”或者“梅森会”(皆为音译)。英文:Freemasonry,字面含义是“自由”石匠的结盟公会。
中文“共济会”一词取其组织的秘密结盟性质也被意译为“兄弟会”。共济会其会员被称为“美生”或者‘梅森’(英语:Mason,原意为石匠),会员互称彼此为“兄弟”。
共济会对入会申请者原来是否有宗教信仰或是什么宗教背景并没有特殊要求。但申请者必须是有神论者,必须相信存在着一位特殊的至上神(不同于基督教的上帝),这个神的象征是一只独眼(“路西法”),表示它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见。这个神眼的特殊标志出现在1932年罗斯福总统时代发行的新版壹美元钞票的背面。也出现在英国军情局的标志上。
图3.  1932年版壹美元上的共济会标志
图4 英国军情局的共济会标志
[神秘信仰]
共济会的理论继承了古代神秘的密教诺斯替教派(Gnosticism)的“神光”宗教和哲学思想。而除了诺斯替的“神圣光明”信仰之外,因共济会的最高层主要是由犹太金融世袭家族组成,因此信仰中也吸取了13世纪左右兴起的喀巴拉(犹太教改革派哲学),还吸取了罗马时代和中世纪的拉丁炼金术士的信仰元素。共济会的信仰具有极其神秘的密教的性质。
19世纪海外华人组织了洪门“致公堂”,其英文名称是 Chinese
Freemasonry,尽管使用了“梅森”同一个词,并且借用了共济会的标志,但与国际共济会没有形成直接的隶属关系。[1]
[历史]
英国18世纪的《共济会手册》中宣称共济会是起源于参加建造古巴比伦巴别塔的石工密盟;另一种共济会的宣传也说共济会起源于为犹太王所罗门建造耶路撒冷神殿的石匠们。[2]
实际上,古代的共济会是一个不对外公开的传授建筑技艺和金钱上互助的石匠行会,是一个秘密的行会组织。关于它的起源时间目前难以确定。目前所见文献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关于共济会的记录约在1390年[3]。
有关资料显示,在苏格兰最早出现共济会会所的时间是在16世纪末期[4]。
根据18世纪颁布于会员之间的《共济会宪章》(传说1701年写成,于1723年正式出版)第一部《历史篇》的解释:共济会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由此这一年被共济会称为“光明之年”(Anno
Lucis),共济会的犹太会员自称是圣经《旧约》中该隐的后裔,致力于探索天文地理及宇宙的奥秘。
作为现代的金融家以及宗教和政治组织的共济会,正式出现的最早记载是在1717年的英国。
1716年之前,在伦敦的四个酒馆中经常聚集着犹太富商(银行家)、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举办高级俱乐部聚会商讨国内外的经济和政治问题,这些人就是现代共济会的真正创立者。
1717年6月24日(圣约翰日),这四个会所(Lodge)的共济会会员(Mason)联合成立了第一个共济会的总会所(Grand
Lodge),会员投票选出犹太人安松·塞亚为第一代总导师(Grand Master)。这一天也就是现代共济会运动的开端。
在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运动中马丁路德组织了秘密的“蔷薇十字会”,这个会后来并入了共济会总会。现代共济会始终保持着与石匠有关的一些特殊物品,如石匠的围裙和抹子、规与矩等,现代共济会员认为自己是思想性的“石工”,致力于建设一座通向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大厦。
图5 共济会代表性标志
[代表性标志]
由特殊版的共济会《圣经》、方矩和圆规组成的象征符号,是共济会特有的代表标志。方矩和圆规都是石工测绘使用的工具。[7]
在全球每一个共济会会所几乎都装饰有方矩与两脚规的符号。
这个符号由犹太教的象征符号六芒星(Hexagram)变化而来,六芒星是以色列的国旗图案。
曲尺代表六芒星中向下的正三角形,寓意是真理。而两脚规代表向上的正三角形,寓意是道德、秘密和信守。
两脚规、曲尺和《圣经》法典在共济会中被看作共济会的圣物,因此被共济会称为三重伟大之光(“三大明光”)。
[组织架构]
共济会的组织架构极其严密。尽管共济会在全球都有发展,但共济会并没有设立任何公开的全球性中心[8]。
公开的共济会只有两级组织,各地的分会所和各国的总会所。总会所管辖的范围往往与当地的司法管辖区或国家相吻合,因此极少出现跨越司法管辖区招收会员和活动的事。总会所就是共济会派在各国的最高组织形式。各总会所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9]
在多年的流传中,各总会所之间在章程和仪式上形成区域性民族性的一些差异。
尽管共济会是秘密组织,但各国总会所往往是在司法管辖区内以社团的形式注册的公开的合法机构。共济会的秘密组织使得它在许多欧美国家成为影子政府和国中之国。
在秘密的共济会中,会员内部被划分为33等级。30级以上才是最高层会员,他们的身份对30级以下的下级保密,彼此之间有联系的特殊方式和秘密手势、记号和密语。他们定期秘密集会,商讨和决定关于全球政治和经济、金融方面的大事情。国际高层共济会的秘密集会近年来已经被揭露和曝光,其中每年聚集一次的国际共济会俱乐部即彼得伯格俱乐部(组建于1953年,由美国富豪洛克菲勒作为召集人,该俱乐部的首次会议于1954年在荷兰的彼得伯格小镇举行。)
[特殊服饰]
现代共济会在服饰和仪式上分为英格兰分支和苏格兰分支;会员在仪式上须佩戴特殊的共济会法戒和标记物。
图6:18世纪共济会入会仪式
[会员制度]
共济会具有极其封闭而秘密的社团制度。如无两位以上“兄弟”推荐,外人无法得以加入。[12]在提出申请后,共济会会对申请加入者进行考核。批准加入成为“兄弟”之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无限。
入会之后,如果不经组织特别允许,任何会员不得向他人暴露露其兄弟身份。
近年随着共济会的曝光,有些会所的低级外围会员已经被允许暴露身份,共济会公开地进行一些慈善活动。会员阶层也逐渐向中产阶级转化。
[近代发展]
初期现代共济会在英格兰和苏格兰约有700名会员。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随着欧洲的宗教改革迅速扩散到西欧、中欧和北美洲,建立起可以和基督教会匹敌的巨大组织。
在隐蔽了将近1300年之后,奉行古代密教和犹太教典的共济会运动,使得梵蒂冈天主教会再次面临强大的挑战,令教廷十分恐惧。
1738年,天主教教宗克勉十二世明令禁止天主教徒加入共济会,违反者将被革除教籍(共济会允许天主教徒入会)。在18世纪后半叶教廷一直致力于打压共济会,至今双方的关系仍非常紧张。
图片:英国伦敦共济会会堂
今天的国际共济会公开会员大约有6百万人。苏格兰及爱尔兰会籍上约有注册会员15万名会员,英格兰会籍上约有25万名注册会员[13]
,法国约7万人,美国境内也有约2百万名会员[14],香港有1200人左右。已知共济会会员包括英国以及其他欧洲王室成员和美国历任总统。
近代知名的共济会会员包括:
拉法叶
乔治·华盛顿
汤玛斯·杰佛逊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约翰·埃德加·胡佛
温斯顿·丘吉尔
本杰明·富兰克林
[入会仪式]
参加共济会(包括其分支组织如玫瑰会、骷髅会、光明会、圣殿骑士会、锡安会等)成为正式的会员,均须举行某些特殊、恐怖的的入会仪式。
根据共济会的传说,共济会的始祖为海勒姆(Hiram
Abiff),他是建造耶路撒冷圣殿的石匠总师(MASTER)。后来被三个妒忌他地位及技能的工匠所杀,埋于圣殿内的青铜墓里。因此,凡加入共济会者,都要举行一场象征死亡及复活的仪式。
[戒律]
共济会一直奉行严守内部秘密的规定,对违规者给予严厉的惩罚。
但是1745年在阿姆斯特丹匿名出版的一本书籍暴露了共济会内部的规定、活动内容甚至入会礼仪等细节。使得共济会的活动被公开化。
会员并不隐瞒自己的身份,他们也更公开地进行慈善活动,会员的阶层也逐渐向中产阶级转化。现代的共济会除了内部表明各级别的辨识暗语及手势仍旧属于绝对秘密之外,许多活动有所公开。
[英国共济会]
英国共济会是现代共济会运动的起源地,至今也仍是其大本营和圣所所在。
初期成立的英国共济会名义上对志愿者不作限制,人人平等,但是当时只有白人贵族和犹太富商、银行家可以入会。
为了争取更大的影响力,共济会不断地招收贵族入会,吸收了欧洲各国多位王室成员。从英国第二代总导师蒙塔魁公爵(1721年就任)开始,大贵族在共济会中占有支配地位。
1722年沃顿公爵成为新一代总导师,继续奉行上层路线政策。
1737年3月5日,英王乔治二世的长子王储弗雷德里克王子在伦敦的临时会所加入共济会。次年,安德森修改了《共济会宪章》并且将新版宪章献给皇储。
虽然这位弗雷德里克王子早逝,没有坐上王位,但是其长子也就是乔治三世,即位后致力于维护共济会的政治地位,使得英国王室和共济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英王乔治四世、乔治六世、爱德华七世、爱德华八世都是共济会会员。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上层社会中充斥着共济会会员。
但是,由于当时共济会会规禁止女性入会,所以维多利亚女王本人不是其会员。但是当时的皇储爱德华七世和其长子艾伯特·维克托王子都是共济会会员。
今天,英国的高级神职人员、富豪和贵族在英国共济会高级会员中中仍占有优势。
2005年6月英国国会曾下令,英国上议院及下议院的所有议员必须公开他们是否隶属共济会。当日提出动议的英国自由民主党议员强调,为了增加国会的透明度,以及重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议员必须申报利益。但这个提案始终未得到共济会认可,因此未被通过。
18世纪的最初组建英国共济会组织体现出封闭性的权贵与富豪的私密俱乐部的排外特征,会规规定财产少以及下层的劳动阶层不能被接纳。英国共济会成员主要来自贵族、教士和犹太富商,有些会所完全由基督教教士构成[19]。(自克伦威尔革命时代以来,犹太富商在英国近代历史中一直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
1753年,英国共济会分裂为古典(贵族派)派和改革派,双方发生长期对立。直到1813年才在犹太银行家梅耶-罗斯切尔德家族(大陆共济会和光明会的领袖)来到英国成为主导而介入后,才获得和解[15]。
欧洲大陆共济会贵族派与改革派的分裂,导致19世纪中叶之后英国的共济会失去对欧陆共济会的主导权。其结果之一是英国丧失了北美殖民地。
[美国共济会]
共济会在1730年代最早出现在北美英国殖民地。北美独立运动的许多先驱者是受到法兰西共济会改革派影响的美国共济会会员,如富兰克林、华盛顿等。
独立后,美国每个州都成立了自己的大会所。一度有人希望在全美成立以乔治·华盛顿为首任总导师的全美共济会总会所,但没有成功。[5]
美国纽约港著名的自由女神象是法国共济会赠送给美国共济会的礼品。
图8 法国塞纳河的自由女神    
图9 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
[法国共济会]
有证据显示法国最早出现共济会是在1688年[16]。
1721年,一些英国共济会成员在港口城市敦刻尔克 Dunkirk
建立了法国第一个共济会所[17]。法国共济会总会所建立于1738年6月24日,是欧洲大陆最早出现的共济会总会所。
罗马天主教皇克莱蒙十二世 Clemence XII 和本笃十四世 Benedict XIV
分别于1738年和1751年两度颁发教皇禁令[18],禁止天主教徒加入共济会。然而在法国共济会仍然在发展壮大。到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法国已经建立了很多共济会的分支会所。
共济会是启蒙运动中瓦解天主教会和反对教皇权威的急先锋。在欧洲大陆,许多中产阶级精英被共济会鼓吹的自由、平等的思想所吸引,成为主要的成员来源。因为在共济会中人人皆互称为兄弟,不分宗教信仰和出身等级,使得中产阶级能够与贵族平起平坐。
在1789年革命军队中,共济会有极大的影响力,很多拿破仑军队中的将军都是共济会成员。
1804年11月6日,拿破仑一世加冕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随后他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成为法国共济会总导师。
[美国共济会]
1733年组建的总会所被认为是美国的第一个共济会总会所;这个总会所后来被更名为圣约翰会所(英语:St. John's
Lodge)。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31年成为这个总会所辖区内的会员。独立领导人乔治-华盛顿是共济会马里兰区的导师(Master)。
图片:乔治·华盛顿共济会全国纪念馆
现在能够确认的共济会会员在历届美国总统中至少有15位。在美国《独立宣言》的56位签署者中至少有8位,1781年的第一部美国宪法的签署者中至少有10位,1789年的美国宪法的40位签署者中至少有9位。
乔治·华盛顿的63位将领中至少31位,以及英国北美殖民地13个州的30名州长中至少10位。[22]
共济会成员、犹太富商哈扬·所罗门(Haym
Salomon)提供了北美独立运动所需的绝大部分资金,并在其后拯救了华盛顿的新政府使其免于破产。
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哈扬·所罗门前后总共为北美殖民地政府及其领导人提供了大约60万美元的资助[23],折合成2005年的美元汇率相当于39,264,947,368.42美元,也就是将近400亿美元,如果算上利息这笔钱已近上万亿美元。
[中国共济会]
有一些证据显示早在1758年,共济会已随瑞典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贸易活动传入中国。
1768年清乾隆三十二年,英格兰总会辖下的“谊庐”第407分会在广州建立会所,这是有记录的第一个中国共济会会所。
随着广东和香港交往的日益增加,香港共济会于1848年开始在广东活动。
1849年高交会开始在上海活动,但很长时间内只允许在中国的外国人参加。
附属于美国马萨诸塞总会的中国共济会总会成立于1864年(英语:District Deputy Grand
Master),1877年英格兰分支中国共济会总会正式成立(英语:District Grand Lodge of Northern
China)。传自苏格兰的中国共济会总会成立于1921年(英语:District Grand Lodge of North
China)。
这些在中国设立的共济会会所中的成员均为外籍人士。华人并没有资格参与——著名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记,实际不是公园或者花园的标记,而是在华共济会俱乐部场所的标记。
[香港共济会]
香港共济会第一个会所在1844年4月29日成立于维多利亚岛,三年之后成立英格兰分支香港共济会总会。历史上香港的共济会分别传自于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24]
英格兰分支香港共济会总会在历史上的名字变迁:[24]
1847–1866,Provincial Grand Lodge of China
1866–1875,District Grand Lodge of China
1875–1963,District Grand Lodge of Hong Kong and South
China
1963至今,District Grand Lodge of Hong Kong and the Far
East
传自苏格兰的香港共济会总会在历史上的名字变迁:[24]
1905–1958,District Grand Lodge of Hong Kong and South
China
1958至今,District Grand Lodge of the Far East
爱尔兰分支香港共济会总会在历史上的名字变迁:[24]
1933–1938,District Grand Inspector
1938–1947,Grand Inspector
1947–1954,Grand Inspector for Hong Kong and China
1954–1967,Grand Inspector for Hong Kong, China and
Malaya
1967–1988,Grand Inspector for the Far East
1988至今,Provincial Grand Lodge of the Far East
1865年,英格兰分支香港共济会在现时新世界大厦所在的泄兰街兴建“雍仁会馆”作为英格兰分支香港共济会总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会所被日军炸毁,[24]
遂于1950年迁往香港岛坚尼地道一号至今,现时由共济会前立法局议员黄匡源主持。
三位香港总督包括夏乔士·罗便臣、麦当奴及卜公都是香港共济会会员。前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杨铁梁、希慎集团利铭泽、国泰航空前董事姚刚、香港赛马会前副主席周湛燊等政商界人物也都是共济会会员。
台湾美生会
中华民国时期,蒋氏家族、宋氏家族均与美欧共济会有深密的联系。蒋氏家族在上海成立了模仿欧美共济会,但与美欧正统共济会并非接轨而只具有联谊性质的中国共济会——美生会。
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中国美生总会也随之迁往台湾。大陆最后的美生会1951年宣布停会,而在1954年美生中国总会在台湾复会,并于1955年10月28日经台湾内政部核准成立。共济会在台湾的活动仍非常低调且神秘,但会员之间的组织紧密。[25]
蒋纬国是美生中国总会的总会长,可能是因为他的德国教育与军旅生涯让他进入这个组织。目前台湾地区的美生会员约有数百人,分布士、农、工、商社会各阶层。[26]
到2009年,台湾相继成立了13个会所(又称为分会)[27]。台中、高雄均有分会,其它均集中在北部;各分会皆以“庐”(英语:lodge)做会所之名,并予以区分,如:著名的庐山“美庐”、谊庐、川庐、自由庐、汉庐、唐庐、明庐、融庐等。其中唐庐为一双语庐,意即其美生仪礼采英语,而庐中讨论事项为国语。
台北县深坑乡也有分会海山庐(英语:High Sun
Lodge)。会员非常低调,鲜少有公开对外的场合;黑色西装搭配白衬衫和领结,是美生兄弟会集会时的标准穿着。
[控制世界的共济会阴谋论]
欧美有历史学家认为,现代共济会是旨在从政治和金融上控制和支配全世界的全球性阴谋组织。从法国革命、美国独立,到俄罗斯革命、以色列复国等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是由共济会促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也很流行共济会世界战略的说法。多位日本历史学家证明了日本共济会会员曾在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历史重大事件中活跃过。(关于这方面,日本教育电台曾经做过专题报道。)日本金融业中活跃着国际共济会分子。
资料来源
Chinese Freemasons
汉斯·克里斯蒂安·胡弗。圣经谜团。徐筱春,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年.164-165
http://www.freemasons-freemasonry.com/chinese-masonic-society.html
"The Hung Society and Freemasonry the Chinese Way": After the
British government signed the necessary documentation to return
Hong Kong to China,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travelled to Hong Kong
to take opinions from interested parties, for example,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ies who had some concerns for the future.
Freemasonr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RWBro Christopher Haffner,
PDistGM (EC), and assisted by other brethren, made representations
to this committee. The Chinese committee in response to the
concerns of the Masonic delegation said, in part, that they saw no
reason why Masonry should not continue after 1997 provided we
complied with the law and that under no circumstances should we
attempt to spread into mainland China. It is interesting that in
1993 the British government in Hong Kong amended the Societies
Ordinance where Freemasonry was on the exemption list of societies
for registration. However, by 1995 a change in Government policy
determined that Freemasonry would be deleted from the 'Exemption
Schedule' and, like other organizations, was now required to
register. Brethren in authority in Hong Kong are careful they do
not antagonize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by creating lodges in
mainland China.
"The Hung Society and Freemasonry the Chinese Way"
美生会
Freemasonry in China and Taiwan
谁能加入美生会?
参考资料
香港太阳报,2002年7月4日
香港壹周刊,2002年10月24日
香港文汇报,2006年5月26日
《大英简明百科》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官方网站
中国美生总会
香港共济会雍仁会馆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