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方桂枝汤
个人日记
千古名方桂枝汤,加减变通有奇效!
组成: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炙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桂枝汤,千古名方,在医圣张仲景所创的方剂中,位居群方之首,有万方之祖的美称,桂枝汤的地位不言而喻。中医遣方用药向来十分讲究,加减化裁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桂枝汤,加减变通就会有不一样的功效。
中医治病,辨证立法宜翔实切当。遣方用药,君臣佐使要主次分明。其尤为第一要者,则只求中病,力戒庞杂是已。唯后人之立方,往往求顾全周到,而蹈冗杂之弊,此不识经旨之故也。仲圣制方之所以可贵,亦在于此,试就桂枝汤加减变通以证明之。
桂枝汤为解肌之方,故桂、芍并重。
桂枝加桂治奔豚气。
桂枝倍芍治太阳病误下,腹满时痛(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此方主之)。
桂枝加大黄汤治太阳病下后大实痛者。
桂枝去芍治太阳病下后脉促、胸满者。
桂枝加附子汤治过汗伤阳(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此方主之)。
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治下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
桂枝附子汤即桂枝加附子汤去芍,桂枝加一两,附子加两枚。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白术附子汤为前方去桂加白术四两,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硬,小便自利者。
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一升,为小建中汤,治阳涩阴弦,腹中急痛者。
桂枝人参新加汤治伤寒发汗后,脉沉迟者。
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治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按:本方多作去桂,依《医宗金鉴》之说,当是去芍,今从之)。
桂枝加葛根汤治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太阳中风,气逆作喘者。
上述14方,皆以桂枝为主方,而加减变通之间,所治各异。桂枝汤以桂、芍分治荣卫,卫出下焦,太阳火弱而卫虚者则加桂;荣出中焦,脾阴不足而荣虚者则倍芍;下焦阳衰而寒甚者则加附子;中州阴虚而邪热者,则加大黄,湿盛则加苓术;荣虚则加人参;项背强则加葛根;气逆作喘则加杏、朴。加减只一两味,而所治迥异,此古方运用之妙,学者宜于此等处留意焉。
组成: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炙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桂枝汤,千古名方,在医圣张仲景所创的方剂中,位居群方之首,有万方之祖的美称,桂枝汤的地位不言而喻。中医遣方用药向来十分讲究,加减化裁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桂枝汤,加减变通就会有不一样的功效。
中医治病,辨证立法宜翔实切当。遣方用药,君臣佐使要主次分明。其尤为第一要者,则只求中病,力戒庞杂是已。唯后人之立方,往往求顾全周到,而蹈冗杂之弊,此不识经旨之故也。仲圣制方之所以可贵,亦在于此,试就桂枝汤加减变通以证明之。
桂枝汤为解肌之方,故桂、芍并重。
桂枝加桂治奔豚气。
桂枝倍芍治太阳病误下,腹满时痛(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此方主之)。
桂枝加大黄汤治太阳病下后大实痛者。
桂枝去芍治太阳病下后脉促、胸满者。
桂枝加附子汤治过汗伤阳(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此方主之)。
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治下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
桂枝附子汤即桂枝加附子汤去芍,桂枝加一两,附子加两枚。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白术附子汤为前方去桂加白术四两,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硬,小便自利者。
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一升,为小建中汤,治阳涩阴弦,腹中急痛者。
桂枝人参新加汤治伤寒发汗后,脉沉迟者。
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治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按:本方多作去桂,依《医宗金鉴》之说,当是去芍,今从之)。
桂枝加葛根汤治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太阳中风,气逆作喘者。
上述14方,皆以桂枝为主方,而加减变通之间,所治各异。桂枝汤以桂、芍分治荣卫,卫出下焦,太阳火弱而卫虚者则加桂;荣出中焦,脾阴不足而荣虚者则倍芍;下焦阳衰而寒甚者则加附子;中州阴虚而邪热者,则加大黄,湿盛则加苓术;荣虚则加人参;项背强则加葛根;气逆作喘则加杏、朴。加减只一两味,而所治迥异,此古方运用之妙,学者宜于此等处留意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