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巴的根本道场——甘丹寺
我的图志
海拔四千米的旺波尔山,状如一头卧着的大象。著名的甘丹寺,就屹立在旺波尔山的山峰之上。
公元1409年,宗喀巴大师带领他的上首弟子贾曹杰、持律上座札巴坚赞,共同创建创建了甘丹寺。这是格鲁巴的第一大寺,也是格鲁巴的祖寺、根本寺,因为如此,格鲁派也称甘丹山派。
甘丹寺的创建,标志着格鲁巴的崛起,格鲁巴迄今六百年的基业由此奠定,格鲁巴的法流从此源源不断,流遍雪域,流向地球每一个角落。
王波尔山山下,仰望着气势雄伟甘丹寺,心中不时浮现着至尊宗喀巴大师伟岸的身影,浮现着僧伽圣众云集围绕的兴盛景象。
白塔后面猩红色的大殿,就是供养至尊宗喀巴大师灵塔的地方。
右手边的大殿,则是著名的措钦大殿——可以容纳三千多名僧伽的大经堂,经堂之内,有甘丹寺座主——甘丹赤巴的法座。措钦大殿长年都有僧伽在里面念经修行。
洁净的蓝天,映衬着庄严的大殿。
凝望这这几座长年封锁、无人涉足的康村,心中不禁黯然:昔日僧伽云集、圣教兴隆的景象,已经飘然远逝了。
寺院墙壁上悠闲的鸽子,悠然自得地享受暖洋洋的阳光。
金顶的双鹿法轮依然金光灿灿,她们在无声地歌赞着历代传承上师精勤修行、广转法轮、住持圣教的非凡行传。
每一个康村门口,都有近似的门帘和描绘着四大天王的壁画。
供养护法的康村。
这是甘丹寺最特殊康村,里里外外守卫着二十多位吴京哥哥。康村有两个殿,外殿供着二十一度母,里殿供着胜乐、大威德等本尊,以及犀甲、雄登等护法。
在外殿,有三位师父正念诵度母仪轨。
里殿只有一位师父,也正在讽诵那洛空行仪轨。趁着师父休息的空档,我向师父要了一杯酥油茶,坐下来和师父聊天,此刻,恍如回到久违的家。师父说,这里常住有六位师父,多的时候,有二十余人。临行前,向师父说,给他拍照留念。师父同意了,整肃僧衣,坐好姿势,让我拍。
走出康村,这是通往后山的路。
回首来时路,那一道道蜿蜒盘旋的山路,就是从山下通往甘丹寺的公路——从山下到山上,绵延十多公里。由此可以想见当年寺院建设的艰辛。
甘丹寺所在的山,漫山遍野都是低矮的红色灌木,而周围的山却光秃秃的,除了积雪,就是枯竭的土和石头。
绕山路上,碰到一个藏族的导游领着一对国外的游客。于是,我们短暂地同路而行。
整个甘丹山,形如一个趴着的大象的头部,而这座宗大师当年修行的房子所在之处,正是大象的眼睛。
小房子里面,嵌在墙体里面的石头,据说,这是天外飞石。俯下身躯,匍匐在石头上,企图用心灵聆听着宗大师的无比的教诲,泪水夺眶而出,说不出是激动、是欣喜、还是感伤。
走在闭关房外面的小路上,心想,也许,当年大师在修学之余,也常在这条小路上散步,思忖着如何复兴佛法。
关房不远处,又有一块类似的石头。石头旁边,摆放着很多小擦擦,念珠、哈达。圣者触碰过的每一块石头,凝聚着圣者的大悲与智慧,成了后人心灵的皈依处。
旅游的淡季,后山,回荡着山鸟鸣叫的声音,更显寂静。走着,一只猫咪走到我身边,温存地蹭着我的裤腿。于是,我们成了绕山的驴友。
猫儿的双眼注视着山上巨石上鸣叫的鸟儿。
一路上,猫儿不即不离地伴随左右。
后山路上遇见的牦牛。
给猫儿拍照留念。
倒了些酥油茶,酬谢我的驴友。抚摸着她的头,向她道别。离去之际,猫儿紧跟不舍,叫声让我的心感到阵阵的凄然。但我还是快步走远。
寺院墙上的壁画——雪山狮子。
这是壁画——四大天王。
一个还没完全竣工的小殿,里面供奉着大威德金刚和十二地母。
地母们手持不同的法器,坐着熊、虎、牛、马等坐骑,排列在大威德金刚两侧,视觉颇感凌乱。
殿外杂草丛生,殿里法相庄严,让人感受到修心教授的烙印——注重内心的修行、庄严自心,而不是摆弄出一副修行的样子,所谓“心改身如故”。
寺院建筑物的外墙基本色是白色,涂上黄色、红色的,这是尊贵的标志——标志着这里曾经住过或出过每一位威名显赫的大善知识。
甘丹寺的全貌,右上角最凸起的山峰,就是大象的头顶。
流连忘返,以至于错过了下山最后的班车,只能坐摩托车下山。深山埋远寺,回望皑皑白雪的群峰,遍寻不到踪影的甘丹寺,突然在心中凸现,影射在白云之巅.......
文章评论
徒步行走
[ft=#000033,4,]有博有深,常释常新[/ft] [ft=#000033,4,][em]e160[/em]学习了[/ft]
__林下之夕
[ft=,2,]好有感触哦。。[/ft] [ft=,2,]喵咪好可爱。[/ft]
吉祥尸林
这里是我整个西藏之行最留恋的地方,没有喧闹,护法殿内传出来的大鼓声让我不想离开,只可惜我无法进内朝拜。我喜欢一个人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