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记

个人日记

 北方,进入十一月,万物凋敝,大地开始休养生息。

每年这个时候,也是农民最自在的时节,种地的一年的耕种基本结束,作物入仓,农具入库,悠然地享受农闲,在外打工的也因天气转冷工地停工而陆续回家,开始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难得时光。

平时稍显冷清的村庄慢慢热闹起来。


如果是碰到像今天这样有和煦阳光的天气,那大多的老头老麽麽都会出门,拿个马扎,找个向阳的墙角,三个五个的扎堆,一排溜地靠着墙坐着,也不一定多么热烈的聊天,就那么有一句没一句的拉个闲呱,谁家的儿子打工回来了,谁家的媳妇刚生了孩子,谁家的孙子超生被罚款了,偶尔有个扛着锄头推着车子的村民走过,也多半会放下锄头停下车子,跟这群老人婶子叔的寒暄几句,寒暄完了,该上地的上地,该晒太阳的晒太阳,然后,这群老人再把话题转到今年的收成上。
那个洒满阳光的墙角,是村里老年人的世界。

村里的小卖部门口总是热闹的,打工回来的一般会聚在这里,天南地北地闲扯。有去买东西的,也不会买完就走,而是留一会跟他们闲扯几句,调笑一番。说说大城市的新鲜事,聊聊城里跟家里不一样的天空,也许还会扯到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说看人家彭丽媛多富态多大气,跟她一起的那群外国娘们都长得歪鼻子斜眼得弄了些什么,接着会说说今年的反腐,说现在一个科级干部都贪污上亿了,说这个社会啊再不管管就要胡孬了。然后大家都会就以上问题达成共识:唉,谁当官也不跟咱是的,咱还得种咱自己的地,打咱的工。一锤定音。
那个人来人往的门口,是村子年轻人的沙龙。

到了晚上,大队部院里,又是老娘们小媳妇的乐园,广场舞这个娱乐兼健身的奇葩运动在我们这里的农村早已盛行。每当夜幕降临,那些喜好跳舞的女人们就匆匆地吃上几口饭到这里聚集,伴随着震耳的音乐翩翩起舞。开始的时候男人们还有兴趣在边上看看,时间久了,也就对单调的舞姿觉得乏味,就剩几个孩子在边上跟着音乐瞎蹦,到最后,也就剩下女人们在那里例行公事般地跳着了。

再过些日子,雪就该来了。
冬天的农村,锅屋----是农村人避寒的最好去处,所谓锅屋,其实就是做饭的偏房,里面一般都是一口大锅连着土炕,在大雪飘飞的黄昏,咯吱咯吱踩着厚厚的积雪进院,推开锅屋的门,屋里的热气扑面而来,透过袅绕的蒸汽,大锅里白胖胖的馒头正整齐地躺在笼屉上,看着嘴馋,就到笼屉上飞快地拿一个,哎呦哎呦地忍着烫塞进嘴里,松软的口感和浓浓的甜香把身上的寒意驱赶殆尽。馒头出锅,锅里炖着的猪肉白菜正咕嘟咕嘟冒着香气,香气四溢。盛上一碗,夹几个自家腌制的辣椒,咯吱咯吱嚼上几个,两碗菜几个馒头下肚,再冷的天气都会热出汗来。如果喜欢喝两盅,那真是没有什么比在这样的雪夜跟几个兄弟爷们喝一气更过瘾的事了。

吃过晚饭,把炉子的煤块加足,炭火把炉壁烧得通红,把小屋烤的热热乎乎。炉子上烧的水早就开了,水汽顶着壶盖咝咝作响。左邻右舍喜欢打牌的陆续来了,开始半个晚上的牌场,不会打牌的也来,坐在烧热的炕头上磕着瓜子拉着家常看着热闹。

火热的炉火把每个人的脸烤的发烫,火热的气氛把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

夜深了,聊天的已经散了,打牌的也一个打哈欠传染另一个打哈欠地有了倦意,女主人早去睡了,没人添媒的炉火渐渐弱下来,凉意又重新笼罩了整个屋子,不知谁说了一句:散了吧。于是,几声狗吠,咯吱咯吱的踏雪声向远处延伸消逝,村子归于寂静。

每个村子里,总会有几户这样的人家,开心的笑闹持续到半夜,温暖的灯光把寒夜照亮。

太阳出来了,照着白雪皑皑的原野,照着冬日的村庄,温暖惬意,宁静安详。



文章评论

果然不一般![em]e179[/em][em]e179[/em]

静娃娃

农耕社会的散漫,现在的村庄里真还有吗?

聆听

农村还真这个样[em]e179[/em]

水墨夏至

我想知道,老娘们和小媳妇的区别是?脸蛋儿?年龄?有标准没?

哎呦喂!忍不住又溜一遍腿。再看,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