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房

个人日记

 

和尚房

 

六月 阳光充足

在拥挤的绿色里

找不到一点空的味道

同着你袖口的禅定

寻觅着暗淡的足迹

 

那棵传说中的柘木

已在往年地等待里死去

多少惋惜还没有走出喉管

就咽了下去

再无声息

 

这久远的古楼

没有几人知晓它的历史

虽说县志印有赫赫鹿岑的名字

那红叶掩映的破庙

或驾云远游

即便从没有在案边摆过经藏

从没有住过身穿袈裟的和尚

灵异定然造访过

一条涧溪会说话

 

依石而坐

分享着随身携带的果脯

岁月在这里容易忘却

特别是在如临佳境的时候

遇仙不能

又有谁亲眼见到了呢

 

这幽暗深谷

只能容纳过多的空气

还有伴蜜香的花茶

2015-6-8

 
 

和尚房,很早以前叫鹿岑,又叫柿岩,后来如何改称和尚房?还有一段故事。孙之獬,青州府淄川县(今博山区)大庄人,字龙拂。明天启年间进士,官至侍讲。此人敢于犯颜讲谏,故而触怒了皇帝,被削籍家居。在家二十多年闭门课子,习文为业。他隐迹山村,寄情于山水之间,徜徉于博山之名胜,尤其乐游鹿岑。这是一处人迹罕到的村落,距博山城十余里。四面环山,群峰夹持,沟壑相连,更有柿林千树,高下扶疏。山泉水响,林木幽深,盛夏酷暑,暑气不来,真是一处避暑盛地。每与文人雅士兴会之际,总要论及"鹿岑"之名。一次正值深秋时节,满山柿林,红柿累累,金叶掩映,深谷生辉。此景此情怎不令人心旷神怡。之獬便说道:"鹿岑柿林千树,高山上下参差"与其称之"鹿岑",倒不如叫"柿岩"为妙。一名话颇得文人墨客的称赞,无不同声赞绝。就连赫赫有名的孙廷铨也佩服之至,从此"鹿岑"遂易名为"柿岩"。清廷建国之初,他应召入京,倍受重用,先任宗伯,又任兵部尚书及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随后又令其镇抚江西,接着平定了青州。孙之獬屡立战功,颇受清廷赞赏。可是自他入朝供职,一直未能回家探亲,今日凯旋,途径故里大庄,不免引起思亲之情。其部下先锋陈姓自安抚江西之时,就有夺取功名的念头,但是始终无可乘之机,恰好这次回京,他便认为时机已到,就再三鼓动之獬回家探亲。再说之獬镇抚江西期间,曾有一只凤凰从远处飞来,落到营地前,常言道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于是他就把凤凰落过的石头随身带了回来,今日把石头放回家中也是。于是他就许诺回家探亲。之獬回家探亲,正中陈氏之计,他抛下之獬不顾,率大队人马日夜兼程回京去了。且说之獬一进家门,他的老母亲不禁大吃一惊,连忙就问:"听说我儿率队出征,今日何故回家?"之獬便将班师回京,路过家门特来看望母亲之事,一一说与母亲知道。他母亲沉思片刻,感到此事不妙,就催促儿子赶快上路。孙之獬把那块石头放在家中,别了母亲,拨马而去。一出村不见旌旗人马,便知中计。于是扬鞭催马,追赶大队,直到京城,不见人马。之獬性急,便不顾一切策马直奔皇宫而来,未等召唤,他就闯进了宫殿,只见先锋官正在皇帝面前谗言陈奏。之獬见此,二话没说,提刀就斩了先锋官陈某,满朝文武无不大惊失色。孙之獬居功犯上,刀劈先锋,按律当斩,但皇上念其忠君报国,非但没有将其治罪,反倒封他"金殿跑马"。皇上破格的恩典虽使孙之獬不胜感激,但也慌恐万分,心有余悸,要求免官为民。皇上对他也有戒心,就允准了他的请求。回乡后,孙之獬便率家人离开大庄隐居柿岩。并把带回家的那块石头,放在村中一座形似凤凰的山上,取名"凤凰顶",至今犹存。孙之獬回乡之后,皇帝对他一直放心不下。半年后,便差人扮作化缘和尚查访其行径。此事被族人孙廷铨知道,就连夜差人告诉了孙之獬。于是他便在柿岩外不远处修建了一座石庙,并吩咐众人有来打听这里地名的,就回答说是"和尚坊",不几日,化缘的和尚果然查访到了柿岩,便问这里是什么地方,众人都回答说"和尚坊"。化缘的和尚以为孙之獬真的出家作了和尚,也就不再继续查访下去。遂回京禀明皇上,说孙之獬回到青州府"和尚坊"当了和尚。打这个名字便传了出去。又因""音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