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土气、为民的古今三位县令,让人仰视

思想漫谈

 

/大宋江山

 

一县之长作为地方官,其言谈举止、思想感情、作风作派、价值追求,不但直接影响身边的人,甚至影响到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社情民意、党风政风,乃至社会的价值取向。

清代乾隆年间,郑燮在任山东潍县县令时,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衙斋卧听萧萧竹,凝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表面写竹子的诗,之所以家喻户晓、流传至今,其原因却是更深层次的寓意: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县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燮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一县父母官,不但他的文名流传于世,更因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让他的亲民县令的形象永驻百姓心中。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燮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后来韩梦周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 

上世纪六十年代,焦裕禄在河南兰考任县委书记仅有475天,在其工作履历中也就是短暂的1年多时间,留下了那么多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深入调研,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规律,实施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为了挽留全县惟一的科技人员,他一路飞奔跑到火车站,火车开走了,年轻的科技人员因他的诚意而留下来了;为了治理沙丘之害,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甘当小学生,虚心向基层的农民兄弟请教,现在兰考大地上的泡桐树,就是他治理沙丘战胜自然灾害的旗帜。

新的世纪出现了人民的好县长柴生芳,在甘肃临洮担任县长3年多的时间里,脚步踏遍了临洮县的每一个乡镇,在学校教育、医疗卫生、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为老百姓解决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作为一个留学归来的博士,过去洋装穿在身,回国却有一颗平民心,为了尽快了解基层、融入百姓,“出门招商、回家下乡”成了他工作的常态。他几乎跑遍了全县300多个行政村,写下了29本工作日记,详细查阅了村上的人口、耕地、贫困状况、发展历史等资料,甚至在笔记本上亲手画出地图。他穿着“老土”衣服,说着本地土话,在群众眼里就是个地道的临洮人。他给司机约法三章:“今后车上一律不能放别人送的东西。”他给妻子严格规定:“随便收别人的东西,咱们就离婚”。他一直坚守着“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的做人为官信条。

三位县令,生长的年代不同,思想阅历不同,受到的教育和历练更不可同日而语。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着一种洁身自好、两袖清风的清廉作风,都有着一颗接地气甚至有点老土的平民心态,都有着一腔关心群众疾苦、甘为百姓服务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全体学员座谈时明确提出“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那么以上清廉、土气、为民的古今三位县令,不正是今天值得我们学习并争当“四有”干部的楷模吗!

 

文章评论

紫陌香凝(勿扰,空间互动)

点一个大赞,为江山友笔走清风传递的正义、良善与责任担当。县令,在古代应该被称谓“七品芝麻官”,印象最深的是红薯县令徐九升的一句带有浓重河南口音的名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所谓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更应该铭记在心,付诸行动。江山友用深情地笔墨,为我们刻画出古今三位县令心怀民事、情挂民生的感人形象,且有形有影、丰满生动,令人捧读之下,大受裨益。就在阅读的当口,遛弯的老妈归家,带回一个令人唏嘘的消息,相熟的一位局长级邻居,因癌病复发将不久于人世,妻子岳母及亲人哭成一片,悲痛难抑。论人品,也还不错吧,只是十年前难抵美女诱惑,与本分老实的教师妻子离婚再娶,一直是邻人们耿耿于怀的话题。而今走到今天,年老的邻居除了同情,还有一句叹息:为人莫作恶,老天爷看着呢。还有愤世嫉俗的中年人发声:这习主席管得好啊,否则,不知道还有多少官人会死在酒里、温柔乡里。想说的是,制度是准绳,人生观更是试金石啊。一个人,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坎坷失意,无论春风得意,都要自洁、自爱、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