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一)
文海拾珠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论诗的风格和意境的重要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 司空图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加以品评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司空图的《诗品》是对唐朝诗多样化风格的总结。在名称上为了与钟嵘的《诗品》便于区别,习惯上又称为“二十四诗品”。 一、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体和用,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概念,指本体和作用。司空图是崇信老庄哲学的,认为世界的本体就是“虚无”,即“自然无为”之道,万物都是这“道”的表现和产物。外腓,向外伸张。真,真谛,本源。《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真体,道之真谛。 虚:虚无,道家以虚无为世界的本体, 虚即指道;返虚,即返归于道。 浑:浑然一体的境界。 积:积累。 健:强。雄,指至大至刚。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具备:笼罩。 横绝:横贯。 荒荒:苍茫广大的样子。 油云:流动的云。 寥寥:空阔的样子。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象:物象,即具体的事物。 环中:圆环之中,即中枢。枢纽。《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非强:不勉强。持之不用强求,就会无穷尽地源源而来。 [译文]: 浩大气势的发挥,因为道的真谛充满胸中。如果与道浑然一体,便能不断加强无比刚强的力量。 那雄浑之气笼罩万物,横贯太空,像广阔苍穹上流动的白云,像无边原野上激荡的长风。 超然物外,掌握道的中枢,那雄浑气势不用强求,就会自然浑成而洋溢于诗章。 [简析]: “雄浑”一品属于“壮美”的范畴,诗人用“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这些生动的形象,来形容它气魄雄伟、汪洋浩瀚、长风过空、油云漫天的风格特点。 司空图认为,道家的清虚无为的“道”,是雄伟之气的本源,因而作者的思想必须与“道”浑然一体。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实质是提倡摆脱现实,崇尚大道。他认为,没有雄浑的气魄,就写不出具有雄浑风格的诗;气魄雄伟,又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才能创造风格雄浑的作品。这和现代风格学所说的“风格即人格”的命题,意思是一致的。可以说,除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决定作用之外,作品的风格和意境,是由作者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所决定的。 二、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素:淡泊。 素处:淡泊自处。《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妙机:奥妙天机。 微:幽微。 太和:阴阳会合的冲和的元气。 独鹤:孤鹤。古人以为鹤是仙禽,能载人入仙境。 与鹤同飞:意即骑鹤遨游天外。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惠风:和暖的春风。 荏苒:一本作“苒苒”,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阅:阀阅之阅,《玉篇》:“门在左曰阀,门在右曰阅。” 修:长。 篁:竹丛。 美曰载曰:载美而归,美指美感。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匪:同非; 匪深:不深。 即:接近。 稀少:冲淡的意境无意中得到,并不觉得它多么幽深;专意去追求,又觉得稀少难得。 脱:假若。 形似:指迹象。 违:不见。这两句大意是说:冲淡的诗,自然、平易,不露形迹,假若露出形迹,刚一把握,它又不见了。 [译文]: 清虚淡泊而沉默自处,心意幽隐而妙合天机,如饮生生万物的太和之气,与孤鹤齐飞在天外遨游。 又有如和暖的春风,柔和地吹拂着衣襟,听门前风吹竹林的声韵,让人满载美感而归。 无心而遇并不觉得多么幽深,有意追求又实在稀少难得,假如露出一点形迹,刚一把握它又恍然若失。 [简析]: “冲淡”这一艺术风格,属于优美。具有冲淡风格的诗,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白清虚淡泊的胸怀,流露出闲适恬静的思想和情趣,给人以宁静、高雅、和穆、闲淡、清远的美感。司空图最为推崇的以陶渊明、王维、韦应物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就表现了这种风格。 表现冲淡的风格,必须有飘然出世、优游自乐的思想境界。作者“素处于默,妙机其微”,心境恬静,少思寡欲,养生知足,个人修养达到道家所说的领悟天机,胸中充满太和之气,如《庄子·知北游》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样,就能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自然而然地创造出含有不尽余韵的深邃意境,不能有一点雕琢做作的痕迹。这就是结尾四句所说的,这类冲淡的意境只能自然化成,自然、平易地写来,冲淡之中而有不尽之韵味,若有若无,若即若离;如若咬实,那就索然无味了。 三、纤秾: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采采:鲜明的样子。形容流水鲜明,当指在阳光下流波荡漾,光彩耀眼蓬蓬,形容茂盛草木, 远春:当指远处春天的原野。 窈窕:幽深而美丽。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碧桃:绚烂盛开的桃花。 风日:言风日晴和。 阴:同荫。 路曲:曲径。流莺比邻,清孙联奎《诗品臆说》注:“余尝观群莺会矣,黄鹂集树,或坐鸣,或流语,珠吭千串,百梭竞掷,俨然观织锦而听广乐也。因而悟表圣《纤秾》一品。”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乘:趁。 之:代指上述大好春光。 愈往:愈真,越向前观赏,越看得真切。 将:语词。 古:同故。 [译文]: 流水泛着粼粼波光,春天的原野新绿丛丛,美丽幽静的深谷,时而出现美人的风姿。 满树盛开绚烂的桃花,风和日丽的水边,柳荫覆盖着弯曲的小径,黄莺聚集在树梢上流利地歌唱。 趁这良辰把美景观赏,越看越觉得鲜明真切,明媚的春光好像没有尽头,总是化为新的形象新的感受。 [简析]: “纤秾”一品也属于优美。这种风格的特色是纹理细腻(纤),色彩艳丽(秾)。这首诗用八句四组鲜明的画面来表现这种境界。清澈的流泉,粼粼的波光,春野碧绿,生气蓬勃,美丽幽静的深谷,流连着欣赏春光的美女,风日晴和的溪边,鲜艳的桃花盛开满树,曲径通幽,绿柳成荫,群莺唱和,清脆婉转,这真是浓妆艳抹,彩笔细绘,给人以鲜明、浓丽的美感,使人流连陶醉。作者认为,在大自然中这样的美景是没有穷尽的,投入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还会看到更美、更真的景色,会产生新的感受。因此,尽管过去有不少描绘美好景色的诗篇,还是可以写出新的意境。 四、沉著: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绿杉:本作“绿林”。 脱巾:脱去头巾,形容潇洒自若,不拘俗礼。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之子:那个人。 平生:平日。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渚:水中小洲。如有佳语,大河前横,二句历来解说不一,一说佳语指精美的诗句,如若写诗的话,那么横在前面的就是大河,壮观的景象可写;一说佳语指要诉说的佳话,怎奈大河前横,不能相会诉说情怀。后一说较为切近。 [译文]: 绿杉中的茅屋,暮色苍茫下格外清静,脱去头巾独自漫步,听着四面鸟声。 没有鸿雁捎书,思念的人去向远方,可是他像还在身边,像往日一样。 碧海无边波涛翻腾,夜中水洲皎皎月明,我想与他把情怀诉说,怎奈这大河前横。 [简析]: “沉著”风格的特色,表现为深厚的情思,豪劲的语言,使人感觉诗的情调深沉抑郁,回环往复,郁结不解,多用于抒写离情愁思。这首诗,具体地描绘了“沉著”的意境。从构思来看,首四句用粗线条勾勒出一幅幽静的画面,高大的绿杉掩映着简朴的茅屋,暮色苍茫,空气格外清爽,脱落行迹,独自漫步,三二归巢鸟雀打破山林的寂静.全诗以这样幽远、沉静的气氛,烘托出抒情主人公孤寂而飘逸的心境,展开对友人的思念。中间四句进入对思友之情的抒写,先说友人远行不见音信,再说殷切思念,友人如在眼前,表明了思念的深沉.后四句又写大海碧涛,明月皎皎,海空天阔,想诉情怀。终因大川隔阻不得一见,思念绵绵,又忧而不伤,心境地开阔,发人深思,使人振奋。 五、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畸人:与世俗不合的人。道家思想中有修养的人物,《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畴于人而侔于天。”也称“真人”,或“至人”。真,仙气。《说文》:“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道家称“真”为“自然之道”,《庄子·渔父篇》:“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芙蓉:莲花。李白《古风五十九》:“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手把芙蓉,指升天的意思。 泛:漂,度。劫,原为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之略,认为世界每次由创造到毁灭为一劫,每隔四十三亿二千万年(一说四百三十二万年)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然后重新创造世界。后人借用指天灾人祸,劫数、浩劫等。 窅:形容深远; 窅然:犹渺然。 空踪:了无踪迹。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东斗:星辰名,位于东方,这里代指东方。 相从:指顺风而行。 太华:即华山,五岳中之西岳,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南。太华夜碧,人闻清钟,意思是:华山入夜清碧幽寂,清越的钟声入耳。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虚伫:虚,心斋。 伫:同贮,积。 神素:心灵纯净。 脱然:超然。畦封,疆界。 黄唐:黄帝和唐尧。 落落:寡合的样子。 玄宗:指老庄的道家思想。道貌岸然家称《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故称老庄学说为玄宗。 [译文]: 畸人驾御着真气,手持莲花升上天空。他远离人间的苦难,渺然不见踪迹。 月亮从东方升起,顺着清风飞行。夜的华山碧色葱茏,人们还能听到清越的钟声。 心灵清虚纯净,超然尘世之外。独自追慕上古纯朴的时代,抱道家玄妙的宗旨而终身。 [简析]: “高古”的艺术风格多见于游仙诗,主旨多属于道家的出世思想,人物形象大抵取材于道家的神仙故事,表现方法则富于想象、虚构和夸张。这首诗中描绘的“畸人”的形象,超脱尘俗,遗世独立,羽化登仙,遐举飞升,正是道家传说中的神仙人物.作者赞颂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把他作理想的化身。我们从汉魏乐府和六朝的作品,如曹操、何劭、郭璞《游仙诗》:“凡游仙之诗,皆所以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餐露倒景,饵耳玄都。”它们的实质是渲染虚无缥渺的幻景,逃避严酷的现实。 网络/铃歌编辑整理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