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大坝的历史风云变化。
个人日记
有中国水电之母称谓的丰满水电站,曾是全国乃至全亚洲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坝虽历经解放前后多次维修,一些先天性缺陷仍难以根本解决
1960年一期改建完后
1943年第一台机组
1942年11月水库开始蓄水
1948年3月7日午夜11时许,吉林市东南郊外一片漆黑,一伙国民党官兵趁着夜色悄悄摸到松花江畔,企图执行一项由蒋介石亲自下达的绝密任务——彻底炸毁丰满堤坝和发电厂全部设备。
当天上午,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部里,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参谋长赵家骧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次日撤出东北的有关事宜。此时的国民党当局已经预感到大势已去,但在临撤退之前有一项要紧的事需要马上处理,他们所谓的“要紧的事”,就是要炸毁丰满发电厂,绝不能把它完整地留给共产党。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发电厂,炸毁它竟然需要蒋介石亲自下令?行动如此绝密,这其中究竟有何玄机?国民党此时已经被共产党打得焦头烂额,为何还有“闲心”去炸发电厂……要回答这一连串的问题,还得从丰满发电厂本身谈起。
【坝之源】
日本为掠夺资源而建
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一旦打响,没有电则什么都玩不转
丰满发电厂有一个骄傲的称谓——中国水电之母。得此称谓,是因为在建国之初,它曾是全国乃至全亚洲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此重要的工业设施,并不是我国自己建设的,而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北期间修建的。可以说,这座水电站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水电沧桑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以“创造东北产业之原动力”为名,加速掠夺东北水力资源。1933年,伪满洲国国务院产业部国道局对松花江进行综合调查。1936年1-8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曾两次指令伪满洲国政府必须在5年内在松花江上游建设18万千瓦水电站。同年11月,伪满洲国政府制定了《产业开发五年规划》,将在松花江干流修建丰满发电站列入开发计划。
1937年5月,日伪水电局长、日本水力发电专家本间德雄正式提交了一份《丰满发电所计划书》,标志着丰满发电站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该工程于当年7月正式动工修建,当时号称“东亚第一”大水电站。同时,丰满水库设计时也号称“东亚第一”,当时为仅次于美国鲍尔德和福特佩克水库的世界第三大人工湖。
日本侵略者为何要在此时急于修建水电站呢?
从当时的国内形势来看,日本企图以中国东北为大本营,逐渐向其它省份展开侵略。盘踞东北期间,日本侵略者不断修筑各种军事工程、民用工程以及各种大型工业项目,这些工程都离不开丰富的电力做保障。此外,电力是物资保障的基础,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一旦打响,没有电则什么都玩不转。在本间德雄提交计划书时,距离“七七事变”已不足两个月了。
【坝之址】
日本选址时
没想到会战败
从水电站的规划和规模来看,日本人是做好了长期打算的
时至今日,很多水电专家不得不感叹说:“抛开政治因素不谈,仅从技术层面看,日本人选择在此修建水电站,眼光是很独到的。也充分说明了日本侵略者压根儿就没想到会战败,从水电站的规划和规模来看,日本人是做好了长期打算的。”
丰满发电厂位于松花江干流上中游。松花江的名称源自满语,意为“从天而降”的河,故亦称“天河”。松花江南源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流经吉黑两省。干流河长1897公里,松花江流域面积56.12万平方公里,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大坝就选址在吉林市东南24公里处的“小风门”峡谷,“小风门”是“丰满”的曾用名,因为这地方一年四季常常刮风,后来又叫成“小丰门”。日本人在此修建水电站时,将其改名为“丰满”,寓意吉祥。
丰满水库地处长白山脉低山丘陵区,平均年径流量134亿立方米,丰水年最大来水量243亿立方米,枯水年最小来水量5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425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流量15610立方米/秒。丰满水库上游崇山峻岭,植被覆盖率达60%以上,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水库坝址以下地形开阔,耕地、人口集中,沿岸土质肥沃,适宜耕种,粮食产量很高。同时,此处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水产捕捞业早在辽代就有记载,清顺治十四年,在乌拉街专设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为清代中国最大的官办淡水渔业捕捞中心。另外,该地区正处于东北腹地,在此处修建水电站,向东北各地输电最为便利。
【坝之血泪】
20万血肉躯
死亡6500人以上
惨死的劳工尸体被扔在丰满江东五垧地北约4华里处的万人坑里
在当时技术条件落后、机械化普及率不高的情况下,工程之艰难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日本人当然不会去干,他们只是设计者和指挥者,真正参与劳动的,是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劳工。而且他们是在日本侵略者的皮鞭下,用血肉之躯铸就成了这个人间奇迹。
为了获得充足的劳动力,日本人当时通过谎报做工地点或编造优厚待遇,以“吃好住好大工价,三年期满免费送回家”为诱饵,从华北东北等地骗招大量劳动力。从1937年到1941年,日本侵略者从关内共骗招了11万人,据记载,当时约有20万劳工参与修建大坝,每天平均有1万至1.2万名劳工修建大坝,最多时有1.8万名劳工。
劳工们一旦来到丰满,一条腿就算踏入了鬼门关。为了防止劳工逃跑,日本人在松花江北设下了层层铁丝网,外有丰满警察署武装警察站岗把守,内有监工、大小把头负责盯梢。劳工们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稍有怠慢,就会遭拳打脚踢。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死伤无数。如果有人想要逃跑,警察署、日本监工、把头等就把他当场打死。
由于居住条件极其恶劣,瘟疫横行,壮者逐渐孱弱,弱者奄奄一息。曾经有两个工棚的劳工染上了肠道病,为了防止这种病扩散,日本人竟然浇上汽油,活活烧死了400多人。
有统计数据显示,被打死、病死、累死、饿死、冻死、事故死亡和被镇压死亡的劳工总人数至少在6500人以上。惨死的劳工尸体被扔在丰满江东五垧地北约4华里处的万人坑里。劳工们就是这样用血肉筑起了日本人所说的“东亚第一”水电工程。1963年,丰满发电厂组织工人清理万人坑,并建成了劳工纪念馆,如今已续建成了丰满陵园。
【坝之停】
日本投降时仅完工87%
苏联军队进驻丰满后,拆走了价值高达14万美元的设备
丰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1080米。1937年7月,丰满大坝修筑工程正式开工,次年5月,开始浇筑混凝土,10月,还补办了一个隆重的奠基仪式。同时,为了方便两岸运输,还修建了丰满大桥,并于1939年11月竣工通车。
1942年11月7日,丰满大坝最后一扇闸门关闭,大坝拦截宣告成功。随后,大坝上游开始蓄水,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松花湖也由此形成。1943年3月25日,1号机组投产发电,同年5月13日,4号机组投产发电,用154千伏电压向吉林、长春、哈尔滨送电。1944年6月22日及12月25日,2号、7号机组先后投产发电,并以220千伏电压向沈阳、抚顺送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丰满发电厂还尚未竣工,总投入资金2.37亿日元,电站机组安装已完成了第一期工程的50%,完成总工程量的87%。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日本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物资和人力匮乏。为了急于发电,满足军工生产需要,片面追求增加坝高,却没有相应增加坝体厚度,致使大坝断面残缺单薄,加之水泥用量减少,砂石料未经筛选,使混凝土施工质量低劣,成为了一座险坝,这也成为建国之后多次维修加固仍未能根除隐患的直接原因。
8月20日,苏联军队进驻丰满,次年4月11日撤走,但他们以缴获战利品的名义,将已投入运行的2号、7号机组,和正在安装的3号、8号机组,及尚未安装的5号、6号机组的主体部件强行运往苏联,只剩两台厂用机组和1号、4号机组维持最低发电需要。据当时的技术人员估算,拆走的这些设备在当时价值高达14万美元。1950年2月14日,《中苏协议》中确定:苏联应将在中国东北从日本人手中获得的财产,也就是一批工厂、矿山的机器设备无偿地移交给中国。但这些设备至今仍未予以归还。
【坝之险】
国民党撤退前欲炸毁电厂
值班班长张文彬把“次要部位”说成“要害部位”保住电厂
苏联军队撤离丰满之后,1946年5月28日,国民党军队占据丰满。在此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国民党一方面用日本投降后工地残存的水泥和砂石料浇筑了2.6万立方米混凝土,一方面又按美籍工程师的建议,把溢流堰顶炸掉1.5米,其后果不仅降低了水库的蓄水能力,而且使坝体更加薄弱。
随着东北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当局预感到大势已去。1948年3月7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和参谋长赵家骧,匆匆从长春赶到吉林市,带来了蒋介石的手令和东北“剿总”的命令,指示60军守敌在向长春撤退时,想尽一切办法炸毁丰满发电厂。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当天夜里,国民党官兵抓住了丰满发电厂当晚的值班班长张文彬,张文彬面对敌人的枪口临危不惧,他看了一眼这伙官兵,料定他们都是外行,便急中生智地将敌人领进副配电室,故意把这个“次要部位”说成了“要害部位”,敌人不明就里,掏出手榴弹将这里炸个粉碎。张文彬趁敌人不备,一脚踢开继电器,厂内顿时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他还大喊道:“这下电厂算彻底完蛋了,快跑吧,大水马上就冲进来啦!”
这伙敌人误以为电厂已经被炸毁,便通过电话向军参谋长徐树民做了汇报。徐树民咆哮说:“你们被骗了还不知道,城市的灯都还亮着呢。”敌人再次抓住张文彬,询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张文彬又骗他们说,“电量是可以暂时储存的,储存的电用没了,东北三省就自然没有电了。”然后,张文彬偷偷地让手下把主配电室的电闸关掉,东北三省立刻陷入一片漆黑。国民党官兵这回信以为真地离开这里,丰满发电厂就这样被惊险地保留下来。
【坝之伤】
解放后历经三次加固
但一些先天性缺陷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194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吉林市时,丰满水库施工尚未全面完成,大坝险象环生。应中国政府邀请,1950年2月苏联政府派来专家小组,帮助检查丰满发电站。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丰满水电站报告》,并由苏联电业局莫斯科设计院编制了“366号设计”。
1953年2月至1960年5月,依照“366号设计”,水电站安装了7号、8号、6号、2号、5号水轮发电机组,第一期工程全部投产发电。
至此,丰满发电站自1937年动工兴建,历经东北沦陷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3个阶段、24年建设,于1960年全部建成,并投产发电。设计总装机容量8台机组、55.4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0.42亿千瓦时,成为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当年欧洲最大的发电厂是苏联的古比雪夫发电厂,由此丰满发电厂也被称为亚洲的古比雪夫。
但必须指出的是,丰满大坝由于初建时隐患较多,虽经改建仍难以彻底改善,加之运行多年,坝体漏水和混凝土破损日趋严重。
1988年4月至1992年6月,丰满发电厂进行了二期扩建工程,扩建安装了两台水轮发电机组,共增加容量17万千瓦,全厂总装机容量达到72.25万千瓦。1995年4月18日至1998年7月,又再次进行三期扩建工程,安装了两台容量为14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使丰满发电厂达到12台水轮发电机,总装机容量为100.25万千瓦,进入了发电能力百万大厂的行列。1995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为三期扩建工程题词:丰满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奠基。
在二、三期扩建工程开展的同时,大坝也进行建国后的第二次全面加固作业。2008年至2009年,为了确保大坝全面治理工程实施前水库泄洪安全,又再次对大坝实施了灌浆加固。大坝经过不断灌浆加固处理,延缓了大坝混凝土的老化进程,但这些先天性缺陷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饱经沧桑的丰满大坝,历经几次特大洪水的洗礼,显得更加威武不屈!尤其是面对今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它如此镇定的阻断了洪水的肆虐,保护了下游百姓的一方平安!当人们还心有余悸的时候,它身背重负悄然为祖国经济的发展,输送着强大的电能!一汪清水映明月,碧波荡漾照山峦的美丽画卷,仍然展现在世人面前。松花湖——我们的母亲湖!松花湖——我们美丽的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