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花,永不褪色的梦
逢玲集
记忆里的凤凰木,树冠高大,枝叶如羽如翎,横展纷披。
每逢五月开花时节,花红如帜,微风过处,枝头地上红火一片。
叶茂能遮其荫,花落不褪其色。 这是一片恬静里的火红,这是一处成熟中的壮美。 再往前一步,就是绵延数百里的东南海岸线。 蓬莱一样的鼓浪屿就竦峙在对岸,日光岩高耸入云,依稀可辨。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让人联想到大陆和台湾,想到抱残守缺、骈俪难圆的辛酸过往。而眼下随处可见的台商及其妈祖信徒,特别是近年两岸在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良性互动、日益融通,又令人振奋欣慰起来,灵慧大开。和平发展、共创双赢终成两岸共识,民意主流。而这不啻为一种选择、一条出路。 是否唯有你的出现,才能应谶扫霾? 跳跃着无数个生命的沸点, 一如琴岛上哥特式尖顶的兴与衰, 一如鹭江世家的秘笈和神钥。 一如倚翠偎红、经久不衰的苏绣旗袍。 斯大林曾经指出:世界上存在着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爱情以及健康新生的无产阶级爱情。这句话一度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金科玉律,不容歪曲,在两大阶级之间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然而,正是苏联这座最大的红色堡垒,却不幸被自己的腐败和不合时宜打倒了。而今,重新崛起的俄罗斯,甚至取消了户籍制度,允许公民自由迁徙,拿着护照和卢布到世界各地去观光和工作,自然地,也不排除缔结异国情缘。 从朦胧诗到影视天地,从寂静无声的英特网到惊涛拍岸的鼓浪屿, 我们共同的志趣和喜好,仿佛一直牢牢地掌控在时光老人手里。 而经济转型的号角正在神州大地吹响, 中国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新一轮较量 正悄然拉开序幕—— 在中西文化交汇的走廊,一拥上前, 不再上经济学家的贼船、不借助神明的力量。 南顾——尔嘉花园的枕流亭,垂裳而来,坐论天下, 再没有琉球那个亚细亚孤儿,再没有海峡的殇。 是的,在侨民在游子眼中,凤凰花便是永不褪色的梦。 身在何处不重要,见与不见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生命是否像凤凰花那样开过、红过, 并且让人陶醉到生命的尽头—— 缘分不停留, 恰似盛夏里的玫瑰水, 杯杯沁人心脾。 恰似海风梅雨里的凤凰花, 一枚生出了一个青青的豆荚果。
旅愁,好似一枚枚殷红的凤凰花,洋洋洒洒,扑面而来。它赚取了男男女女柔媚的眼波,搭上火热的青春年华,乃至一生的信仰和幸福。这对于人工引种栽培凤凰木的先辈们来说,恐怕有悖初衷。因为这些凤凰木原生非洲,性喜高温,原本是借来招风纳凉的。
是否唯有凤凰花,才明白你的矜持?
守候和变通,是一剂慢煎温补的中药,
香港有个兰桂坊,集酒吧、食肆、娱乐场所于一体,白领和外国人尤喜光顾,是所谓的资本主义极乐世界。取名兰桂,意在腾芳。时下的大陆客,手里摇晃着地道的维多利亚午茶,不似从前的古板,不再戴着有色眼镜发问:实至名归乎?
你知道吗?香港的兰桂坊现在被“移植”到厦门特区了,正如多年以前,台湾的古典玫瑰园被“移植”到京沪一样。不管是资本的扩张抢滩,还是文化的交流渗透,毋庸质疑,这首先是思想解放的结果。
华人的足迹遍布全世界,叶落归根实际上是一种心灵上的皈依。有人就曾毫不犹豫地把美国当作第二故乡,比如宋美龄。这个跨越了三个世纪的传奇女人,年逾百岁时又回到了她当年演讲的美国国会大山,而圣经和旗袍一直在牵引着她前行,陪伴了她一生。
从大清到民国,从京华到金陵,从桨声棹影到梧井桂苑,
终于有一天,我在睡梦中牵起你的手。
或许再推迟十年,你我还惦念着凤凰花,
文章评论
千百度
[ft=#bcb6af,,tahoma, microsoft yahei] 你火红的花瓣,是我最美的发簪你浓郁的树冠,为我撑开了一把未来的伞。 异乡的 凤凰花,我虽然错过了你的芬芳,你却丰满了我遐思的翅膀;[/ft][ft=#bcb6af,,tahoma, microsoft yahei]异乡的凤凰花,我虽然[/ft][ft=#bcb6af,,tahoma, microsoft yahei]错过了你的辉煌与灿烂,岁月,却用细密的针脚,给我缝制了一件梦的衣裳。[/ft]
灵巧
有一首歌叫“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若是出去了会不会失败?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若是出去了会不会可以重活未来? [em]e146[/em] [em]e160[/em] [em]e160[/em] [em]e145[/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