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历险记

个人日记


                                                             
                                                    钓鱼历险记
    来美国探亲,花了66美元(1美元兑换人民币6——7元),办了一张钓鱼证,三天两头去钓鱼。每次出征,总有所斩获。
    新罕布什尔州,到处都是小山包,小山包连着小山包,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是个连绵起伏的丘陵地貌。有些山包之间,筑上一、二个小坝闸,即可蓄水成为人工湖。这些湖泊的大小形状和景色,随着周围的地势变化和生长林木的不同,呈现出他们各自的特色。
              
图片
    

图片

有的湖盛产着鲈鱼,有的湖盛产着“怪鱼”(国内可能叫“狗鱼”),那些人迹罕至的山顶湖,还用直升飞机放养着名贵的鳟鱼。牛毛出在牛身上,放养鱼苗和管理的那些费用,全是来源于钓鱼爱好者买证花的钱。这些湖泊,一个个都是钓鱼的好去处。只要遵守当地的法律规定,采用那水域规定的钓法(有的河段或湖面,只允许采用美式“飞钓法”),你就可以尽情地垂钓了。不到规定尺寸的和超过允许钓获量的鱼类,要放回湖里去。
 
图片

图片

美国警察是忠于职守的,个个都是勤于捉鼠的猫 ,就是普通老百姓,也极有可能是不动声色的“捉鼠猫”,他们会告发的。专吃鱼肉不捉鼠的,那是我们养的“宠猫”。领略了(偶尔也拍摄)那些密林环绕、湖山倒影的旖旎风光后,就是下竿子钓我的鱼儿。能钓到国内没法钓到的各种鲈鱼、鳟鱼和从没见过的美国怪鱼。
    
图片

图片

    大孙子在美国出生,是个黑头发、黄皮肤的“美国鬼子”。开学了,“关”进学校去读书了。少了他的折腾,家里显得安静多了。我们也有更多的时间一起去山顶湖畔钓鱼了。离家二十多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一个山顶湖,那湖里盛产一斤上下肉嫩味美的小嘴鲈鱼。每次去钓,总能钓到好几条。偶尔也能钓到大嘴鲈鱼,有人还钓到过桂花鱼(鳜鱼)。在那湖里钓鱼,地方政府没什么规定和限制,可以随便钓取的。
    到了湖畔,看到湖里到处都有鱼儿在活动。这是个好迹象,会有大收获!看着那水波粼粼的宽广湖面,心里甜丝丝,感觉美滋滋。选定了钓位,站好了姿势,学那美国人的“路亚”钓法,欣赏着湖光山色,怡然自得、其乐无穷地抛竿、收线,再抛竿、再收线……不厌其烦、机械地重复着。一个小时过去了,指望鱼咬钩,能和鱼拔河,全都落空了!湖面也安静下来了。原先在湖面上活动的鱼儿,可能感到情况不妙,都躲藏了起来!往日钓去了它们许多伙伴,以我们的人心,揣度它们的鱼腹,它们时而少“爹”、缺“娘”、丢“子女”,能不惊恐害怕躲藏起来吗?大儿子耐不住了,边收竿边对我说:“老爹,这边的鱼儿变狡滑了,湖对岸没什么人去钓,那边的鱼傻,我们上对岸去钓吧”。他说得对,他到湖对岸去钓过,总比这边钓得多,那边的鱼儿傻,容易上钩!于是,我们收竿,背着钓鱼包,沿着湖畔密林小路,上湖对岸去钓了。
     密林深深阴森森,难见阳光不见天,腐叶枯枝遍地是,蚊虫蚂蟥也来叮。人兽共走的林间小路,粗细不等、横七竖八的树根,高高低低地横亘裸露在地面上,随时可能绊一跤。野兽的蹄爪痕迹和粪便,时不时地进入你的视野,让人感到危险就在附近,它们随时有可能会闯出来袭击你。既要留心地面走路防摔跤,又得东张西望提防那些野兽,神经绷得紧紧的。那身长一米左右,全身黑乎乎的河狸,像幽灵那样在湖里四处游荡,像水鸟那样,时而潜水不见,时而浮现水面。甚至会冷不丁地“咕噜”一声,在你面前的一二米处,突然间冒了出来,让我们本已脆弱的神经,猝不及防地突增了许多惊恐。湖岸边上互相紧挨,杂乱无章的枯枝和倒树,就是河狸们干出来的好事。它们除了游泳戏水和捉鱼填肚皮外,就是上岸啮树,像老鼠那样地磨牙。喜欢把胳膊粗细的树枝,搬运集聚在湖岸水边的某一处,零乱地堆放成一堆,异常显眼,老远就能看到它们的“笨作”。“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告诉我们,它们的窝就建在那下面,水下有它们赖以进出的洞口。河狸们的习性就是那么蠢,那么傻。人们不会去挖掘它们的洞穴,不会出现“隔壁阿三没有偷”那样的牌子。
   
图片

图片

最后总是要顺着成串的蹄爪印或兽粪走到岸边钓位的。那是野兽去湖边喝水的兽路。那路少有灌木挡道,杂草倒伏,只有一二尺宽,直通湖岸水边。到达对岸后,各自选好便于抛竿收线的位置,就开始钓了起来。我和大儿子相隔三、四十多米远,他很快就钓上了一条大鲈鱼。灌木丛挡住了我的视线,却能听到那鱼儿挣扎跳跃发出的噼哩叭啦的响声。我虽然还没钓着,也感受到几次鱼儿咬钩拉线和逃鱼的刺激,心里蛮高兴的。咬过钩的鱼儿受了伤,受了惊的鱼儿不咬钩,我得更换一个钓位转转运气了。世间的事情往往难遂心愿,我转来的是个大晦气,差点连老命都转没了去!我往儿子那边靠近了十多米,有个可站立,却只能勉强抛竿的钓位,就随手抛钩试钓了一下。好家伙,鱼儿马上咬钩拉线,与我较劲地拔河起来。身边的灌木枝桠有点碍事,往前一步就得踩进水里,看到右前方有块与平板电脑差不多大小,露出水面的平整石块,与湖岸有些许连接,就不假思索,心荡神怡地往右前方跨越了一步,踩上了那块石头,却晃动了岸边的草丛和灌木。这下子不得了了,比捅了马蜂窝还要惨得多,我是踩进了蜂窝还浑然不知觉,继续与鱼儿拔河比赛!直到两大腿内侧感到一片刺痛,腾出左手去摸,感到裤子表面有许多软绵绵的东西,手也痛起来了,才觉察到群蜂环绕着我嗡嗡嗡地飞舞,叫个不停,猛然意识到,是群蜂在攻击我!凭着我少年时代经常捅马蜂窝的经验,这时绝对不能逃跑,你跑它就追,会招来更多的蜂蛰死你。只能站在原地不动,那些发狂的蜂,会在我们周围飞来飞去地寻找移动的目标进行攻击,过不了十分钟,就会自己散去,这是我屡试不爽的成功经验。蜂有像鱼钩那样的倒刺,蛰人后,毒刺就留在人的皮肉里,已经蛰在身上的蜂,赶不赶它走,结果都是一样的。去拍打它,就会有动静,会再招蜂蛰的。要命的是,今天的情况不一样,我是踩在蜂窝里,不赶快离开还不行,每只蜂都要蛰我的。我穿的是黑长裤和白汗衫,是透过黑色的厚布蛰进我的皮肉的,白色的衬衫倒是没蛰上一处,裸露的两只手臂和手背,都叮满了密密麻麻的蜂。我得离开这个蜂窝呀,不离开会被蛰死在蜂窝上。既要离开,还得能摆脱狂蜂再蛰,此情此景,唯一的办法就是跳进湖里,让湖水淹没自己,让蛰我的蜂没法呼吸,让发狂的蜂找不着我。遗憾的是,踩上的石头会晃动,你说那水还能有多深?得赶快往湖心走,两只鞋子也陷落在淤泥中了,光着脚丫走出了两米多,水深也只有一尺。这时,后脑勺也沦陷了。想让水能淹没自己,还得往湖心再走十多米,这怎么行呀,
不能再犹豫了,我像顽童耍泼赖那样,一屁股坐进了水里!湖水只淹没到我的大腿根部。我像猫那样地弓缩着身腰,双臂齐泡在水里。四肢暂时得以解脱了。遮阳帽没能遮到的后脑勺,又成了另一个重灾区!我把身上的钓鱼小夸包举上头顶,试图用绑在夸包带上的衣服,蒙罩住我的头脸。可是,绑在夸包带上的衣服袖子没法解开,发狂的蜂,继续狂蛰我的后脑勺和双手。大儿子已经赶过来了,他站在岸上蜂窝边,干着急地叫喊着,看到我要解开衣服蒙头,就把身上的外衣扔过来,我把他的外衣罩上了头脸,暂时得以松口气。双手与头合力共举着张开的衣服。阳光通过水面的反射,照进了我赖以避难的,洗脸盆那样大小的衣下小世界,这小世界是灰色朦胧的,听得到“世界”外的狂蜂,还在环绕着我嗡嗡地飞舞。腾手抚摸了两下后脑勺,抹去了几只软绵绵的鬼东西,顺手摸了一下双侧的刺痛的耳垂,各揑下了一只带有黑色横条纹的淡黄绿色的小蜂,它们像女人的耳坠那样,牢牢地坠挂在我的耳垂上。水面上漂浮着一些还在蠕动着的小蜂!看清楚了,它们很像我们中国的土蜂!今天遇上的不是美洲的杀人蜂!这条老命,应该不会丢在这个西方的极乐世界里了,我这样庆幸着自己,也意外地发现,有两条小指头大的鱼儿,闯进了我的眼前衣服下的小世界,突然想起,我的钓鱼竿上,还钓着一条大鱼,不知道那鱼竿被鱼拖到哪里去了。我对大儿子大声喊叫:“鱼,有鱼”!大儿子苦笑不得,带着哭声,心痛地慎怪说:“老爸,你都被蜂蛰成这样子,还叫喊什么鱼呀”!十分钟过后,听不到“衣外世界”的蜂鸣声,估计蜂已离去了。我掀开头顶上的衣服,站了起来,看到岸边的草丛上,还有近百只蜂在窝边乱飞,不敢从原路返走上岸了。可鞋子还陷落埋在那蜂窝附近,得小心靠近蜂窝去取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蜂窝,一步步地试探着靠近,警惕地观察那些蜂的动静,好不容易在我踩过的脚窝内,分别拔出了两只鞋子。往前再跨两步,就可直接上岸,我没那胆子,只好赤脚拎鞋退回几步,避开那令我生畏的可恶蜂窝。鱼竿就在左边的水里躺着 ,顺手拾起竿子,鱼儿早已脱钩逃去。我深一脚,浅一脚地绕过一颗倒在水里的枯树,好不容易地上了岸。儿子接我上岸后,询问我的伤情,我没法说清楚,只能伸出双手,让他看看我的手臂和手背。他要帮我拔那些蛰在身上的蜂刺。蜂刺是倒钩的,蛰进皮肉很难拔出来,那些蜂刺都留在皮肉里,很难找到了,何况被蛰了几百下,怎么能找得清,回家再说了。他说“老爸很可怜,被蜂蛰成这样子”,“要不要打“911”,派直升机送医院”?我告诉他,没什么大问题,头没晕,意识很清楚,只要不是美洲杀人蜂,老爸扛得住。出了这样的倒霉事,没心情钓鱼,我们收竿回去了。
     回家的路上,儿子一直追问我的感觉怎么样,试探我的意识是否清醒。我的视力不模糊,头脑清醒,说话回答清晰明了,走路稳健,一切正常!我时不时地看看双手,摸摸后脑勺,搔搔大腿内侧,这些地方,又痛又痒,越搔越痒!肿起了许多数不清的小疙瘩,它们就像新罕布什尔州的丘陵那样,无规则地分布在我身上的“灾区”面上。丘陵变高原,地质变迁须要千万年。我身上的“疙瘩丘陵”,几分钟就肿成了一片大“高原”,肉体的变化只要几分钟!一周之内,痛感逐渐减弱消失,只是感到奇痒难受,半月后,不去触摸就不痒,越摸就越痒,二十天后,一切症状基本消失。留在体内的那些蜂针毒刺,是异体蛋白,在肝肾功能良好的生理条件下,逐渐被人体吸收消化掉。但也因人而异,有的人不能吸收异体蛋白,就会化脓,蜂针毒刺也就随脓排出体外。
     我是穿着白色的尼龙汗衫钓鱼的,汗衫遮盖的皮肉,全没被蜂蛰。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2014、10、04完稿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

                                                    
 
 

文章评论

平安是福

又看到您的新作了,收藏了。谢谢田老师

喜洋洋

老田哥,您在美过得真开心啊

轻歌

老爷子,玩的开心哦!

有名小卒

吃过晚饭,打开电脑,倒杯清茶,看着您刚刚发表的旅美日志,图文并茂,风景如画,好不惬意。前部分轻松愉快,后部分惊心动魄,提心吊胆…我还想问一句,中国蜂和美国蜂那个更强悍?[em]e113[/em] 现在身体恢复好了吗?不愧是知识分子,钓鱼有“田氏钓法”,还有“田氏打芒果法”,今天又凭自己的经验总结了“田氏驱蜂法”,[em]e113[/em] [em]e113[/em] 您是我们心中的男神[em]e179[/em] [em]e179[/em] 。期待您的续编。[ft=#333333,3,新宋体][/ft]

宁静

分享你的乐趣!欣赏你的文笔![em]e179[/em]

烟凝

老师,您遭受了马蜂的围攻还悟出了科学道理,这一通蜂刺没有白扎。

3116418153

爱情就像嚼口香糖。刚开始时候它是甜的,嚼着嚼着您[ft=#ff9900,3,][ft=,4,][/ft][B][ft=,4,]假如你不改变的话,你一辈子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吗?假如你一直维持现状,你能得到你想要的吗?你带给家人就是这样的生活吗?给自己一次改变自己的机会,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你只需要把平时去超市买的东西,换一个地方消费,你就将获得一个永久事业机会,你会发现,是如此的简单。 详情[em]e198[/em] [em]e198[/em][em]e7369[/em][em]e7365[/em][em]e7363[/em][em]e7369[/em][em]e7364[/em][em]e7371[/em][em]e7363[/em][em]e7362[/em][em]e7363[/em][em]e200[/em][em]e179[/em][/ft][/B][/ft][ft=#9933cc,,]就觉的它没味儿了,甚至还会有点儿发苦,最后就该吐掉了。_____MoXsk[/ft]

dsab

据说被蜂蜇后,会医治好一些如关节炎、风湿等疾病,并增加身体的免疫力。从这个角度讲:老爷子因祸得福了![em]e128[/em]

舜欣

[em]e160[/em] 有意思啊。 这鱼钓的可够惊险的了。

永恒灯塔

田老师是个乐观派,危机下写的文章也不乏幽默风趣。让读者在感受惊恐和快乐中追看这篇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