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没文化
生活随笔
久居芬兰的华人说,今年芬兰的4月较往年偏暖,大部分日子阳光明媚,享受着超过12小时的日晒,真是暖暖滴幸福。
又是周末,和孩子一起骑车出去玩。天气好,路上总能遇见骑行的人,芬兰人无论男女老少,大部分人骑车都戴着头盔。芬兰几乎没有电动自行车,但每家每户都有自行车,尤其是孩子多的,看着院子里堆着自行车的数量都能判断出家里有几个娃。
一边骑车,儿子指着路边的黄色的小野花问我:“妈妈,你知道这个花叫啥名字吗?”
“这不就是蒲公英的花吗?”
“妈妈,你错了,这个花叫leskelehti,特征就是一直开花不长叶子,到了秋季才会长出很大的叶子。蒲公英叫voikukka,字面的意思就是黄油花。”
“哦,是吗?妈妈还真跟你学到了,这样说来也对,蒲公英是先长叶子后开花的,妈妈是没有仔细观察这个黄花,确实没有叶子冒出来,看到黄花就想当然以为是蒲公英了。
“这花叫泪死该乐黑滴”,我尝试着用芬兰语的发音去记住这个花的名字。
“哎呦,妈呀,我一听你的芬兰语发音就想剖腹自杀!”哎,这个臭小子现在可能在我面前显摆了,在超市里我试图用英语去问一个特价的商品还有没有,他说,你听我的吧,就叽哩嘎啦地用芬兰语跟店员沟通起来。世界上最不会引起嫉妒的就应该是儿子比妈妈强了,很开心呢。
春风拂面,儿子飞快地骑行在前面,一个小上坡,他停下来在坡上等我,看他盯着栏杆发呆。
“看啥呢?”
“妈妈,这个乌鸦好可爱!”随声音这才看到两只乌鸦扑棱棱地飞走了。
“这乌头黑脑的乌鸦你都觉得可爱,心中要有多少爱啊。”
“这句话要是你原创的话,妈妈,你还有点文化!”
这三个字“有文化”突然深深地震撼了我。啥叫有文化?啥叫文化?
孩子在芬兰学校学习的自然知识非常丰富和细腻,每一种树的名字,树的不同部位的名称,每一种莓子的名字,每一种鸟类的名字,很多品种蘑菇的名字,出门时经常听到他给我介绍这些。森林就是课堂,他被这样一种文化滋养着。考试不排名不评比,更没听过均分这个字眼,没有那个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想想斯坦福大学投毒案和国内两起著名的投毒案,也算是畸形教育文化的产物。
我求学的年代,也追求“有文化”,但是在我求学时代,有文化基本与数理化划等号。现在回忆,还能想起那堆如小山似的讲义习题,天天动量守恒极限运算,很是有滋有味,标榜自己苦着并快乐着,是什么支撑了我那时候的刻苦好学,不就是考个好大学才能有份好工作吗?什么样的工作才叫好工作,不就是被现在流行语概括为钱多事少离家近吗?
这么说来,我就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没文化的产物,当然是个没文化的妈妈。
文章评论
xun
现在才看到这篇日志,也算是~ 好像是有蒲公英,但仔细看了一下,花不是开在蒲公英上的[em]e112[/em]
鱼子泡泡
有文采的妈妈
惊鸿相遇
你要是没文化,遍地都是文盲了!![em]e11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