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思辨的禅趣:&lt坛经&gt视野下的世界秩序》(一)

个人日记

这书是2011年版,作者是熊逸,2008年的版本书名是《八戒说禅》,到目前为止,我读过7遍,觉得此书通俗易懂,轻松而好玩。通俗并不意味浅薄,能从通俗中读出不俗来,才能回味无穷。斗胆试着评点,黑字是原文,括号里的语句是自己的感想。

 

序之一 八戒说禅,胜似唐僧

佛门戒律无数,最基本的有五戒、有十戒,还有一种不大正式的情况:把十戒小小地打个折,除掉其中“不许积蓄金银财宝”那条,再把“中午以后不许吃饭”这条算作吃斋,于是,戒律就还剩下八条,这就叫八关斋戒,简称“八戒”。这种戒律是针对那些想临时体验一下出家生活的善男信女们特别准备的,持戒的最短期限只要一昼夜就够,哪天要想再过出家瘾还可以接着持戒,次数不限。所以《西游记》里用“八戒”来作老猪的符号,暗喻讥讽,真是恰如其分。

评点:【上面原文中用了“临时”,和“次数不限”,可见遵守戒律之难了。为什么难呢?因为这些戒律(站在百姓的立场角度看)很多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道相悖。就是出家人也有很多犯戒的,因为出家人也是人啊!不能说他皈依了佛祖他就不是凡人了。最近听说明奘法师(朝阳寺主持)也还俗了,我在网上看见他把辞职信,医保卡和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证都上交了,据说他去做面馆大厨了。】

 

我这番谈禅论佛,也是八戒之身,临时作几天善男信女,一颗心还常在西天和高老庄之间摇摇摆摆。

评点:【我们普通百姓又有几个不是八戒之身?我觉得《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实际上蛮可爱的,比如贪吃、好色、积蓄私房钱,干活怕苦怕累……猪八戒身上的毛病也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身上的毛病,是真实存在的,我们不必矫饰。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摇摆也不行,普通人的生活离不了高老庄。】

 

《坛经》是佛教经典里唯一一部以“经”来称呼的中国僧人的作品。禅宗六祖慧能也是至今依然响当当的一位传奇人物,然而,当初胡适从新见的敦煌资料小心求证,得出结论说早期的禅宗史其实是慧能弟子神会编造出来的伪史。慧能的六祖身份也是被神会连蒙带骗第硬捧出来的,至于《坛经》本身,反映的也并非原汁原味的慧能思想,而是神会及其门徒们自己搞出来的。胡适的一连串相关文章不但挑战了许多人的常识,更挑战了许多人的信心,可想而知地引来了连篇累牍的批评。

评点:【当质疑经典时,几乎会让所有的信奉者不高兴,因为他们主观上根本不愿意自己所信奉的经典被怀疑,因为这将使他们失去信仰的理论依据。】

 

序之二 既不励志 也不小资 更没文化的禅

整个佛教的根本主旨就是厌世的——赵朴初就曾经坦言过这个会令许多人不快的说法。其实佛陀之前的时代,印度五花八门的宗教派别基本上都是厌世主义的。

评点:【正因为厌世,所以日趋衰落,试想多数人还是愿意活着。既然愿意活着就愿意这一世特别美好,所以入世才有希望,所以佛教传到中国变味很正常,不变就没有生命力。】

 

序之三 从几个常见的误区说起

1、文盲手里的旅游图

我们会遇到的最常见的说法就是:佛经是要去行的——这里的行自然是实践的意思,这本没错,但是,用实践来否定理解,这就错了。

 

虽然经典们互相之间的矛盾百出很难让人搞明白到底该听谁的话,到底该怎么去行,但我可从来不曾否认过行的重要性。

 

事实上,许多佛经并不指导人们如何实践,而是把力气都花在讲道理上,苦口婆心地论证世界为什么是空幻不实的,人生为什么是没有意义的,解脱之道为什么如此重要。

评点:【前人为行之久远故有理论力图指导后人行,而后人可以用前人理论参考指导行,但不能完全照搬它,因为时空在变化,从某个角度说,经典也不能完全一成不变、不能更改的。】

 

一切细节都是可疑的,只有信仰是真实的。

评点:【由此看,三大宗教的经典细节描述上都有可疑处,如果从只有信仰是真实的角度看,信哪个宗教都无所谓,实质上都是一回事。】

 

佛的意思就是“觉悟”的人,佛教早期一直把佛陀当作一位“觉悟的人”,一位伟大导师来看待的,佛陀变成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形象那是很后来的事。

 

这就好像,马克思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是另一个领域里的“觉悟的人”,如果我们想到达共产主义,首先得好好研究《资本论》,还要小心辨明哪些人在搞修正主义,可千万别被他们带上歪路。当然,扔下《资本论》不看,供一个马克思像天天烧香磕头,恐怕永远也到不了共产主义。

评点:【修正的过程是难免的,因为资本主义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

 

真把佛法搞通了是不是一定就能解脱生死轮回之苦?这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评点:【真搞通了大概也不用信了。季羡林先生就说:越研究越不信。】

 

2、不同根器的人如何从北京走到上海?

对一般老百姓来讲,眼界越窄就越容易自信,眼界越宽就越容易糊涂。

评点:【你眼界窄就死抱着一个信,是坚定信仰的法宝。但你要是信错了,可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眼界越宽越容易疑惑,但疑惑过后的明白不是眼界窄人所能比拟的。】

 

这些大德高僧们分门立派,争执不休,甚至水火不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佛门也不例外。

评点:【这和前面说的修正主义相同,每个佛门弟子对佛教义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每个佛门弟子对佛教义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再创造”和“改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佛门里也是人,寺庙里也有等级,也有近似社会的管理模式。】

 

3、什么才是正信?

一种思想发展下去,难免会越来越走形、越来越离谱。所以,总得有些核心理念作为支柱才好,怎样才能客观衡量什么是正信呢?标准本来也是有的,就是所谓“三法印”或者“四法印”。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漏皆苦。而这“四法印”之中,又以前两点“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最为根本。如果我们较真一下,真以这“四法印”为标准来衡量后来的佛教宗派,会吃惊地发现绝大多数的宗派都不是正信。因为,“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是根本否定人有永恒灵魂的,而我们所熟知的佛教几乎无不说些灵魂转世,投胎转生之类的事情。

评点:【诸行无常很好理解,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事物是永恒不变的,我以为这和辩证唯物主义讲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变化的同理。如要非强调有一个永恒不变的,那就是没有永恒不变这条真理。诸法无我是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的,它自己没有一个主宰。按照这些佛理,世界上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事物,那么灵魂怎么能永恒存在呢?所谓的转世,可以比喻为薪火相传,如人类传代一样,后代与祖先有关系,但后代绝对不是祖先。灵魂转世学说在古印度就有,不是佛教独有的说法。但正是灵魂可以永恒与转世的说法,给具有宗教情怀的人以美好的念想与追求。】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新的变成了旧的,许多人便会认为这就是事情的本来面貌,而如果有人拿出了最开始那个旧的,反倒容易被认为离经叛道了。

评点:【旧的,最原始的往往是简单甚至是简陋的,任何学说随时间的迁移越发展到最后,体系越庞大,越容易它脱离原始的轨道。】

 

世界和人生只是戏台幻境,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就如同做梦的人需要在梦中参透自己是在做梦——这确实是不容易的。所以需要佛法的指导。

而脱离苦海的唯一办法就是“出世”,也就是解脱。但是,中国老百姓比较现实,很难真正信得起来这一套,大多都是把佛教当作现实世界的心理医生来用。

评点:【总体上看,肯定是幻境,不管你是伟大领袖还是平头百姓,作为个体生命,几十年后都不存在了。更别说风云际会,今天是高官,明天就是阶下囚,历史上的例子多不胜数。“出世”首先指的是出世思想,不是还有另一个物质世界让你出。也就是说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但你由于思想的变化,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样了。我个人实际也是把佛教当心理医生,我不想隐瞒这一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