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印選
梦中学艺
在元代的押印戳记中除了有文字的押印外,还有许多花纹图案押印,亦称“花押”,在这类花押印中,有不少的动物、人物图形戳记,更出现了佛像押印。在元代,统治阶级对于各大宗教的基本政策是广蓄兼容的,佛教以及种种教派如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得到了发展。受这一时期的影响,押印戳记上出现了明显的宗教内容,这在中国印章史上是非常突出的一段,特别是佛教印戳,有莲花、火焰珠、弥勒、菩萨、佛的形象。佛像造型庄严、典雅,明显带有唐代佛像造型风格。这种佛像戳记很可能是用于与佛教有关的庙契、法事、道场以及抄经等,也有可能是人们信仰之寄托,成为用来护宅、驱邪、祛病、防灾的圣灵之物,与秦汉之肖形印有着如出一辙的用意。从现存实物来看,这些佛像戳记作为佛像印的始祖,应是无疑的。从推理来说,秦汉时期佛教在中国还未得到广泛的传播,佛像印的形成缺乏滋生的土壤,直到元押的迅速发展与丰富,押印才逐渐带有宗教内容。这与当时元朝统治手段残暴,歧视汉民族有关,据史料记载元代专权数朝的大臣伯颜,曾突发奇想,说是要杀掉赵、张、李、刘、王五姓汉族,造成人们对朝廷的希望与寄托很渺茫。所以人们只好把自己寄托在对佛的虔诚,祈求菩萨来保佑,佛像押印因此应运而生。
清代赵之谦将佛像引入边款,吴昌硕将佛像人物刻入印侧,佛像和印章才有了紧密结合的表现形式,而弘一法师则是第一个佛像印的始作甬者。有人曾认为来楚生是将佛像入印的首创者,其实不然。弘一佛像印大都是在其三十九岁遁入空门,到一九四二年过世这一段时间所刻,而来楚生作佛像印是四十年代以后的事了,只不过弘一法师的佛像印相对来氏的佛像印来说,艺术风格略逊一筹而已。弘一法师的佛像印明显取法押印形式,造型有古印度佛像造型意趣,其风格亦如其书法的平淡、庄严、恬静,缺乏对刀法等进一步的拓展。来楚生的佛像印是有创造性的,他将汉画像和敦煌壁画的佛像风格和意趣融入佛像印,所刻佛像印笔触简洁、轮廓生动,于厚拙中寓巧思,刀法斑驳苍茫,线条婉曲飞动,有很明显的个性风格。在来氏以后的佛像印艺术创作中,印人们大部分都是在来氏的风格上借鉴或照搬,少有个人面貌。近十多年来印坛涌现了不少佛像印创作名家,如上海的沈鼎雍、徐庆华,甘肃的钱默君,河南的曾广,山西的安多民,湖北的叶青峰等,他们对佛像印从取材、刀法、构图等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大胆创造。创作的佛像印有的取法敦煌壁画,有的取法汉画像石、石窟造像,以及民间木刻、剪纸,各具特色,有明显的个人风格特点,开启了当代佛像印风格多元的局面。
佛像印在书画作品上的使用也是有所讲究的。现在有不少书画家拿着佛像印肆意乱盖,有的当押角章用,有的盖在与佛毫无关联的作品上,这都是不合佛理的。关于佛像印的用法,一是只能作为引首章,钤在作品的上方或中间适宜位置。佛是用来供奉的,不宜盖在作品的下方当押角章用,更不能盖在姓名印下面,那是对佛的一种亵渎。二是应该盖在与佛教、佛文化有关的作品上,比如佛语、佛经、佛诗或蕴涵佛理、佛性、禅机、禅意的诗、联、文、画等,在这些作品上钤上一方或几方佛像印,既可以加重内容的意趣,又可起到相辅相成、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印章与作品达到一种完美的融合。反之,则不伦不类,令人啼笑皆非。
佛是仁慈的、祥和的、清净的,同时也是神圣的,好的佛像印作品能调节人的心态,提升人的境界,从中悟出许多佛道禅心,我们在创作或使用佛像印时应该用心去体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