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愿讲话 慧净法师讲述 (连载142)
手机日志
--第九章 第二节 第十八愿成就文
法照大师说:
十恶五逆至愚人,永劫沉沦在六尘;
一念称得弥陀号,至彼还同法性身。
就是说,下品下生那种根机的人,一辈子没有遇到善缘去行善积德,没有遇到佛缘来学佛修行,遇到的是恶缘恶境而去做十恶五逆,像这种愚癡的罪人,理应永劫沉沦在六道当中,可是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的助念、开示,乃至一念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至彼还同法性身」,到极乐世界也跟阿弥陀佛同样证悟法性法身。
完全靠佛力
这并非他本身修行的关係,完全是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结果;他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完全靠佛力(他力)。这种完全靠佛力(他力)的殊胜,在《善导大师全集》附录《观经四帖疏纲要》之「增上缘」章节中,我用了种种譬喻,大家花时间去看一看,就会更加了解他力增上缘的功能。
完全靠他力── 佛力,使得凡夫往生成佛,这种功效就是所谓「能令瓦砾变成金」,变瓦成金,转凡成圣。
愿生彼国
迴向愿生-- 由闻诸佛所歎名号,生欢喜故,即称念所闻名号;
既有念佛大功德故,至心迴向,即得往生。
「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意思。「至心」就是「至诚恳切之心」,第十八愿站在弥陀的立场说「欲生我国」,「成就文」则是站在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的立场,说我们要至心迴转向于极乐,而愿生极乐世界。
心行同具
至心迴向-- 文虽次第,心行同时。
「乃至一念,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在文字说明上有前后的次第,可是在我们的心念上是同时的。也就是我们在念念当中,同时具有「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并非前念是念佛,后念才要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可以说念念都是「心」跟「行」,都是「愿生之心」跟「称念弥陀之行」同时具足,只是「说有次第」,因此「闻也有次第」,但实际上是「同时具足」。
三聚:正定聚、不定聚、邪定聚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即」者即时,「不退转」者正定聚。
显示「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聚有正定聚、不定聚、邪定聚三种。
决定不退名「正定聚」,即永不退于佛境。
随缘不定名「不定聚」,或者前进,或者退转。
决定流转名「邪定聚」,即永在六道轮迴。
.若生净土,不问凡圣,定向涅槃,故唯有正定聚,无二亦无三。
.决定往生,心行具足,因中说果,亦名正定聚,乃约决定不可转者。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由于听闻诸佛所讚歎的「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而生欢喜,因此就称念这句名号,既然有念佛的大功德而至心迴向,所以「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是「正定聚」。「聚」有正定聚、不定聚、邪定聚三种。
决定不退,名「正定聚」,永远不会从佛的境界退转下来。
随缘不定,名「不定聚」,或者前进,或者退转。
决定流转,名「邪定聚」,就是永远在六道轮迴。
就六道生死轮迴的凡夫来讲,是邪定聚;就二乘来讲,是不定聚;就往生净土来讲,是正定聚。因为往生净土,不论圣凡都必定进入涅槃,唯有正定聚,没有其他,无二亦无三,所以,往生极乐都是不退转。
现生不退
可以说一个愿生心不退转的念佛人,现在虽还没有往生极乐,就已经先拥有不退转的身份。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的「即」就是「不离」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即时」的意思,因为我们「愿生之心」不退转。善导大师说:
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既然「无有退转」,岂不是必定往生?必定往生而因中说果,岂不是就是「正定聚」?所以,从决定不退转来讲的话,我们现在就已经获得了不退转。
须达造园喻
所以有一首偈说:
愿生极乐,专称佛名,心决定时,净土莲花,现其色相;
例如须达,将造祇园,心决定时,欲界诸天,现其宫殿。
这两段法语前面曾经引用过,意思是说我们愿生极乐世界、专称弥陀佛名,这愿生之心是决定、不退转的,那么,在极乐世界的莲花之中,永远都有我们的名字,永远都有我们的身影,到时候这朵莲花就会来迎接我们;就像须达长者,当他决定发心要盖祇园精舍的时候,六欲天宫每一层都有他的宫殿。所以,可以说现在就是正定聚。
心行不退
心行相续,业成不退。
前面也曾经引用法照大师的一首偈,「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花还到此间迎」,就是同样意思。
人心无常,进进退退,可是生死是大事,我们长久以来学佛之心不变,求道之心随着年岁增长而更加坚定。因此这愿生之心,还有信受这个法门之心,也是只有越加深固不退。
当机众、结缘众
如果说现在愿生弥陀净土、专念弥陀佛名,可是过一阵子或几年之后改变了,表示现在这个愿生之心是不决定的,那么,净土光中的莲花色相就会枯萎,就成为结缘众,而不是当机众。
所谓「当机众」,就是今生今世必定往生,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身份;如果是「结缘众」的话,就要等未来世才能往生弥陀净土。
法照大师说:
十恶五逆至愚人,永劫沉沦在六尘;
一念称得弥陀号,至彼还同法性身。
就是说,下品下生那种根机的人,一辈子没有遇到善缘去行善积德,没有遇到佛缘来学佛修行,遇到的是恶缘恶境而去做十恶五逆,像这种愚癡的罪人,理应永劫沉沦在六道当中,可是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的助念、开示,乃至一念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至彼还同法性身」,到极乐世界也跟阿弥陀佛同样证悟法性法身。
完全靠佛力
这并非他本身修行的关係,完全是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结果;他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完全靠佛力(他力)。这种完全靠佛力(他力)的殊胜,在《善导大师全集》附录《观经四帖疏纲要》之「增上缘」章节中,我用了种种譬喻,大家花时间去看一看,就会更加了解他力增上缘的功能。
完全靠他力── 佛力,使得凡夫往生成佛,这种功效就是所谓「能令瓦砾变成金」,变瓦成金,转凡成圣。
愿生彼国
迴向愿生-- 由闻诸佛所歎名号,生欢喜故,即称念所闻名号;
既有念佛大功德故,至心迴向,即得往生。
「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意思。「至心」就是「至诚恳切之心」,第十八愿站在弥陀的立场说「欲生我国」,「成就文」则是站在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的立场,说我们要至心迴转向于极乐,而愿生极乐世界。
心行同具
至心迴向-- 文虽次第,心行同时。
「乃至一念,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在文字说明上有前后的次第,可是在我们的心念上是同时的。也就是我们在念念当中,同时具有「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并非前念是念佛,后念才要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可以说念念都是「心」跟「行」,都是「愿生之心」跟「称念弥陀之行」同时具足,只是「说有次第」,因此「闻也有次第」,但实际上是「同时具足」。
三聚:正定聚、不定聚、邪定聚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即」者即时,「不退转」者正定聚。
显示「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聚有正定聚、不定聚、邪定聚三种。
决定不退名「正定聚」,即永不退于佛境。
随缘不定名「不定聚」,或者前进,或者退转。
决定流转名「邪定聚」,即永在六道轮迴。
.若生净土,不问凡圣,定向涅槃,故唯有正定聚,无二亦无三。
.决定往生,心行具足,因中说果,亦名正定聚,乃约决定不可转者。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由于听闻诸佛所讚歎的「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而生欢喜,因此就称念这句名号,既然有念佛的大功德而至心迴向,所以「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是「正定聚」。「聚」有正定聚、不定聚、邪定聚三种。
决定不退,名「正定聚」,永远不会从佛的境界退转下来。
随缘不定,名「不定聚」,或者前进,或者退转。
决定流转,名「邪定聚」,就是永远在六道轮迴。
就六道生死轮迴的凡夫来讲,是邪定聚;就二乘来讲,是不定聚;就往生净土来讲,是正定聚。因为往生净土,不论圣凡都必定进入涅槃,唯有正定聚,没有其他,无二亦无三,所以,往生极乐都是不退转。
现生不退
可以说一个愿生心不退转的念佛人,现在虽还没有往生极乐,就已经先拥有不退转的身份。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的「即」就是「不离」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即时」的意思,因为我们「愿生之心」不退转。善导大师说:
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既然「无有退转」,岂不是必定往生?必定往生而因中说果,岂不是就是「正定聚」?所以,从决定不退转来讲的话,我们现在就已经获得了不退转。
须达造园喻
所以有一首偈说:
愿生极乐,专称佛名,心决定时,净土莲花,现其色相;
例如须达,将造祇园,心决定时,欲界诸天,现其宫殿。
这两段法语前面曾经引用过,意思是说我们愿生极乐世界、专称弥陀佛名,这愿生之心是决定、不退转的,那么,在极乐世界的莲花之中,永远都有我们的名字,永远都有我们的身影,到时候这朵莲花就会来迎接我们;就像须达长者,当他决定发心要盖祇园精舍的时候,六欲天宫每一层都有他的宫殿。所以,可以说现在就是正定聚。
心行不退
心行相续,业成不退。
前面也曾经引用法照大师的一首偈,「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花还到此间迎」,就是同样意思。
人心无常,进进退退,可是生死是大事,我们长久以来学佛之心不变,求道之心随着年岁增长而更加坚定。因此这愿生之心,还有信受这个法门之心,也是只有越加深固不退。
当机众、结缘众
如果说现在愿生弥陀净土、专念弥陀佛名,可是过一阵子或几年之后改变了,表示现在这个愿生之心是不决定的,那么,净土光中的莲花色相就会枯萎,就成为结缘众,而不是当机众。
所谓「当机众」,就是今生今世必定往生,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身份;如果是「结缘众」的话,就要等未来世才能往生弥陀净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