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线情谣

杂文

网络图片,致谢!
 
                                                                                                    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这种食材诞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其中的缘由温馨动人。
    清朝,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岛,有一小木桥与陆地相连,幽雅清静。一个秀才经常到岛上的亭子中读书,贤慧勤劳的秀才娘子常做他爱吃的米线送去,但每每送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后来在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细心的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完全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她就想呀,如果把鸡汤先熬制好,而佐料和米线等吃的时候再放,就一定能保持温度,还米线不至于懈怠了。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熬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把米线在家发烫好,将香菇等配料切得薄薄的炒熟。到了岛上后再将它们一起下入滚热的鸡汤中,这时的米线刚好鲜香滑爽。
    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走过一座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贤妻,就把她发明的这个做法叫做“过桥米线”。


 
《米线情谣》
 

扬眉

红扑扑的娘子早春的莲,
白生生的手臂三月的藕,
兰花的围裙腰间系呦,
一帕荷叶拢紧了头。

浓浓的鸡汤素素的色,
青青的油菜荡小舟,
晶莹的白米压成线呦,
片片香菇顺水流。

热热的瓦罐提过桥,
碎步兰花紧儿个往石径里走,
翠竹掩映的小亭里呦,
偶的君郎读《春秋》。

香喷喷的米线啄一口,
暖暖的热流涌心头,
疼人还是俺的小娘子呦,
一件小事也想得周。
 



网络图片,致谢!
 
         现代的过桥米线改成在煨好的鸡汤中加入米线及其它食品的一种独特的吃法,且是分食的,既每人面前生片、鸡汤、蔬菜、米线,杂料各一碗,将它们依次放入热汤中煨热而食。
    做法是用大骨、老母鸡、云南宣威火腿,经长时间熬煮而成的。过桥米线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汤料覆盖有一层滚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盐;三是主料,有生的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以及用水过五成熟的猪腰片、肚头片、水发鱿鱼片;辅料有来过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葱丝、草芽丝、姜丝、玉兰片、氽过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烫过的米线。鸡油封面,汤汁滚烫,但不冒热气。
     初去云南吃此小吃的人,如不向别人请教吃法就会闹出笑活:滚烫的汤由于表面有一层鸡油,一点热气也没有,初食者往往误认为汤并不烫,直接用嘴去喝,这样很容易烫伤嘴皮,而且食材添放的顺序弄错了,整个米线就半生不熟了。这个顺序俺就不说了,您自个低着头琢磨去吧,实在是弄不懂的话,站起来到墙角挠挠,呵呵。




文章评论